編輯推薦
我們給學生的最大禮物就是讓他們明白,他們永遠都是學生。我們必須教給他們如何成為鍥而不捨的追求者和學習者。我們必須讓他們認識到,打開一扇知識之門,展現在他們麵前的是通往更多知識之門的道路。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學生和年輕建築師迴歸根本。我們必須讓他們成為有責任心的、有能力的、敏感度高的專業人士。
設計就是推動情節往前發展的動力。設計講述的是新的生活,舒適的生活。設計創造瞭令大傢受到鼓舞的未來影像。設計讓大傢看到瞭可能性,並隨後創造瞭現代文明的文化産品。設計是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為人類精神的一個模型,建築與人情世故的相對性和不確定性密切相關,它與商業環境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調和的。建築並不是簡單的剪貼、宣傳、圖案設計或者品牌化。
像肘常高跟鞋一樣,隨著古根海姆博物館、瓦倫西亞藝術科學城、中國的CCTV大樓、維特拉消防站和阿姆斯特丹Nemo博物館的模仿品的齣現,我們的城市正不斷變得一片狼、藉。這些都是為瞭視覺消費而拋嚮公眾的廢棄物。
建築師逐漸變成室外設計師,而室內設計師則承擔著更加復雜的任務:創造意境,創造氣氛,融閤不同的照明、空調和設施。
本書中的“信件”。收集的是1967年以後的媒體采訪、公益講座和雜誌上發錶的文章。雖然它們涵蓋瞭大量的主題,但都是與幾個關注點、觀點和思想緊密相關的。它們所代錶的觀點是勒·柯布西耶的精神力量,它們不是一味地追求模式化,或追求視覺化,而是真正地關注人類的生存問題。
--巴剋裏斯納·多西(Balkrishna Dashi),印度建築大師,師從勒·柯布西耶
內容簡介
《寫給建築師的信》可謂是一部觸動讀者心靈的迴憶錄,它不僅描述瞭剋裏斯多弗·貝寜格的印度生活,同時也嚮我們展示瞭他對於建築理論以及當代城市問題的獨到觀點。作者根據過去數十年發錶過的文章及演說節選瞭一係列短文,充分證實瞭人類生存環境的共通性。他利用自傳的方式嚮我們敘述瞭發生自己身上的故事,嚮我們展現瞭自己從美國到印度的心靈之旅,以及在人生曆練中不斷成熟的哲學思考方式。他的遊曆並不隻是指代著他那風塵僕僕的旅行,同時也指代著他沿途所感受到的激情和夢想。
本書反映瞭建築在新世紀對人類和社會所産生的變革性影響。貝寜格記錄瞭與何賽·路易斯·塞爾特(JoseLuis Sert)、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阿諾爾德·湯因比(Arnold Toynbee)以及巴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等大師的相遇,以及這些大師的激情對他生活的影響。貝寜格堅信傳統,堅信師徒傳承,堅信代代相傳的價值觀、理想、理論與實踐。他關注建築教育,關注建築的本性,關注城市化以及新社會創建規劃所産生的影響。在他的建築追尋之旅中,巴剋裏斯納·多西等印度建築大師都曾給予他指導,他們對印度“師傅一徒弟”這種傳統的傳承方式産生瞭深刻的影響。
作者簡介
剋裏斯托弗·貝寜格(Christopher Benninger),早年在哈佛大學馬薩諸塞技術與建築研究所學習城市規劃,並於1970年被聘為終身助教。1968年一次富布萊特奬學金的機會把他帶到瞭印度,從此他與印度知名建築師巴剋裏斯納·多西(Balkrishna Doshi)成為工作夥伴。並在不久後成立工作室,先後為世界銀行、聯閤國和亞洲開發銀行承擔設計任務。他還廣泛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演講,並獲得多項業界建築大奬。曾為聯閤國人類居住中心第七屆人類居住聯閤國委員會作過主題論文(1984年),獲得印度建築學院國際建築金質奬和聲望奬,曾被評為年度最佳設計師(1999年),並獲得美國建築學院奬(2000年)。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一 起點
信件1:魔法天賦的預示
信件2:遺産與天賦:建築師的自我發現
信件3:生活教給我的五節課
信件4:不確定的旅程:建築師的學習之旅
二 概念到實踐
信件5:尋找建築
信件6:生活的永恒之道
信件7:作為社會工具的建築
信件8:設計中的設計
信件9:語言與模式
信件10:非學校學習的建築
信件11:建築主題:風格的睏境
信件12:迴歸基本
信件13:瞻前顧後
三 現代化之重要性
信件14:現代、後現代與缺乏活力
信件15:想象與空間創造
信件16:歐洲人與狗共寢的原因和其他建築理論
信件17:美麗的絲絨盒
信件18:勒·柯布西耶:現代項目與挑戰
四 尋找城市
信件19:智能城市主義的原則
信件20:挑戰與迴應
信件21:轉型經濟中的生境流動模型
信件22:城市形態的願景與形成方式
信件23:睏擾城市化印度的五個神話
信件24:城市扶貧
信件25:進入棲身之所的渠道
信件26:一次訪談
五 追憶往事
信件27:大師奬受奬演說
信件28:什麼讓瑞吉大笑
信件29:八十歲的多西
六 意義
信件30:有序化方案
信件31:好奇心的重要性
精彩書摘
直到90年代早期,政策製訂者就知道今天的情境會是什麼樣子的。如今的城市貧睏者主要是處於他們城市戶口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十年中--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城市移民和他們的孩子。貧睏人口大約占城市人口的一半。貧睏者中真正弱小的人是那些有著早逝風險的人,他們大約占利用Sukhatme的營養分析方法的城市人口的15%左右。
這些最新齣現的脆弱群體引起我們的最大關注,因為從每種意義來講,他們都是最易受傷害的人群。他們甚至會缺少飲用水。他們擁有非常低的技能或者根本就沒有技能,他們靠他們的體力生存。他們對經濟體係的意識局限於勞動承包商的約定方式,他們都是按日計酬,通常是結幫作業,或者來自正規的勞務市場。他們的協議條款不提供任何就業保障,不提供任何失業救助,不提供任何健康福利,不提供任何退休基金,按實際價值計算,他們的收入屬於世界上的最低收入。在職安全是很低的,沒有任何意外保險會保護他們或者他們的傢人。印度以一種由窮人的社會安全赤字所保證的經濟優勢參與全球化經濟競爭。
這些報酬微薄的工人們參與到那些非技能建設工作中,或者以臨時工的身份在配套供應商那裏為更大更正規的部門生産者服務。此外,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窮人會進入那些位於低收入區域的非正式經濟部門。獨傢壟斷式的傢庭生産、以貧民窟為基礎的作坊、非法的小規模行業和替代大規模正式部門單元的輔助式中級規模運營之間將産生某種聯係。這種運營的例子就是服裝計件工作、金屬車床工作、小製革廠和相關的皮革製作。像小煙捲加工這樣的傳統業務也會定位於貧民窟。事實上,超過50%的貧民窟房屋掩蔽著許多生産活動,支持瞭全球經濟。
這些城市窮人會在10歲時就成為勞動力,或者成為他們父母的幫手,或者成為直接雇傭者。許多人會以餐館工、清潔工、信差、助手、裝訂員等身份參與服務行業。作為小孩子,他們會陪同父母一起去工作場地,在傢庭式産業中工作,或者主要負責管理他們自己的傢庭。大多數超過10歲的傢庭成員都會參加工作。但是他們隻會得到最低限度的雇傭(每年隻能工作10到90天)或者處於半失業狀態(每年隻能工作91天至180天)。在他們工作期間,他們的薪酬隻會比生存收入高齣一點點。根據聯閤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銀行所說,這個群體中嬰兒和小孩死亡率與發病率處於世界最高水平,他們的營養水平和健康水平則處於世界最低水平。對於少數幾個上學的孩子,考勤問題、衣服問題、學習資料問題和競爭問題都會把他們放迴到大街上。對於那些能夠留在學校的孩子來說,他們所麵對的就是最糟糕的學習環境和灌輸式教育。他們無法接受充分的教育,所學知識也不具有任何功能性。輟學率就會反映這一點。
在這些城市裏,窮人為生存而掙紮,較小一部分的上層中産階級社區則會參與世界上最高效的教育體係。他們的父母將管理著為全球市場供應商品的現代化正式行業。他們將會從事於各種職業、專業、服務和商業。他們將會成為一個復雜的“後現代”風格的服務部門的操作者。然而,為瞭留存在中間階層,為瞭成為中産階級,新手們麵對著巨大的壓力。
另外,大型行業中雇傭的資深的工人階級所享受的工資大約是底層工人階級的三倍。他們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要負責養傢糊口,他們會居住在最貧睏社區旁邊的貧民窟裏。他們會享受到養老金、健康保險和意外保險。他們會享受帶薪年假和奬金。他們的衛星接收天綫從簡陋的小棚屋裏伸齣來,唯有這點能安慰路過的富人。他們擁有一定的技能、教育和對城市生活的領悟能力。他們屬於某個工會和政治團體。這些上層窮人會憎惡他們的貧民窟鄰居們的骯髒和貧窮。生存的絕境會使這些脆弱的人急切尋求工作,以賺取薪資。這種劣勢會對那些已經獲得一點工作安全感的窮人産生一種經濟威脅。窮睏的人不會被憐憫,而是被看成一種潛在的威脅。
……
寫給建築師的信 [Letters to a Young Architect]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寫給建築師的信 [Letters to a Young Architect]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