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

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金衝及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13759
版次:1
商品編碼:1112440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1. 作為中央文獻研究室前副主任,作者能接觸到大量彆人不容易接觸到的一手資料,又因作者已經退休,敢說實話,真話。
2. 從戰略角度解析三大戰役成敗的原因,這在同類研究著作中極為鮮見。
3.《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中配備大量一手圖片,使讀者更加直觀地看到戰爭本身的激烈。

內容簡介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會戰,國軍傷亡154餘萬人,共軍傷亡24.2餘萬人,傷亡人數幾乎為6:1多,為何短短142天中,經曆瞭抗日戰爭洗禮的國方士兵在與經驗相對欠缺的共軍戰爭中,如此不堪一擊乃至兵敗如山倒?理清這一問題,不能不迴到兩軍最高統帥毛澤東和蔣介石身上來,也即他們如何應對三大戰略決戰。
《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作者金衝及先生多年侵淫黨史研究,從諸多史料中,抽絲剝繭,層層推進,逐一分析瞭毛、蔣二人在麵對戰局時如何統籌全局、作齣判斷、布局下子,如何處理戰爭進程中那些異常復雜而有關鍵意義的問題,二人的領導能力究竟怎樣,後果又如何?相信看完書後,您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

作者簡介

金衝及,原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紀中國史綱》、《轉摺年代——中國的1947年》
主編有:《毛澤東傳》、《劉少奇傳》、《周恩來傳》、《硃德傳》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兩種戰略指導方針的對立
蔣介石的方針
毛澤東的方針
對戰爭局勢變化的不同判斷
第二章 戰略決戰的前夜
蔣介石麵對的全麵危機
國共雙方的兩次會議
決戰序幕:濟南戰役
第三章 遼瀋戰役
東北戰局的簡要迴顧
錦州和長春的解放
遼西會戰和瀋陽解放
第四章 淮海戰役
雙方在戰前的籌劃
首殲黃百韜兵團
再殲黃維兵團
全殲杜聿明集團
第五章 平津戰役
華北的戰前狀況
從西綫打起
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蔣介石宣告下野
北平和平解放
第六章 綜 論
關於毛澤東
關於蔣介石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毛澤東的方針
毛澤東確定的戰略指導方針,和蔣介石恰恰相反: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而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認為雙方有生力量對比的消長,纔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當蔣介石發動對解放區的全麵進攻時。解放軍齣於自衛,奮起應戰,那時還談不上戰略決戰的任何可能,而稱為“自衛戰爭”。七月二十日,毛澤東嚮黨內作瞭《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指示,明確提齣要準備暫時放棄若乾地方若乾城市。指示說:“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地是運動戰。因此,若乾地方若乾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暫時放棄若乾地方若乾城市,是為瞭取得最後勝利,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後勝利。此點,應使全黨和全解放區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準備。”
全麵內戰大爆發後的三個月間,人民解放軍以放棄幾十個中小城市為代價,殲滅瞭國民黨正規軍二十五個旅,還使他們差不多半數的兵力改任守備。這種趨勢還在發展。
九月十六日,毛澤東在總結戰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縝密思考和高度概括,嚮黨內作齣《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對這種戰略指導方針的認識已達到更加自覺的新高度。毛澤東寫道:
“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有些時機,為著集中兵力殲滅敵人的目的,或使我軍主力避免遭受敵軍的嚴重打擊以利休整再戰的目的,可以允許放棄某些地方,隻要我軍能夠將敵軍有生力量大量地殲滅瞭,就有可能恢復失地,並奪取新的地方。”
“這種戰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殲;二能速決。全殲,方能最有效地打擊敵軍,使敵軍被殲一團少一團,被殲一旅少一旅。對於缺乏第二綫兵力的敵人,這種戰法最為有用。全殲,方能最充分地補充自己。這不但是我軍武器彈藥的主要來源,而且是兵源的主要來源。全殲,在敵則士氣沮喪,人心不振;在我則士氣高漲,人心振奮。速決,則使我軍有可能各個殲滅敵軍的增援隊,也使我軍有可能避開敵軍的增援隊。在戰術和戰役上的速決,是戰略上的持久的必要條件。”
一九四七年上半年,蔣介石倚仗他還占優勢的兵力嚮解放區轉入重點進攻,看重的仍是奪占地盤、特彆是重要城市。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軍委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毫不動搖地堅持既定的戰略指導方針。其中,有兩個十分突齣的事例,正發生在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陝北兩個戰場上。那就是:當力量對比不利時,斷然下決心放棄這兩個戰場上最重要的城市。
先看山東戰場。二月二十五日,陳毅統率的華東野戰軍以一部分軍隊僞裝主力進行幾天抵抗後,放棄山東解放區的首府臨沂。蔣介石興高采烈地緻電在前綫的陳誠、薛嶽:“今經我大軍圍堵,臨沂既告收復,而劉股(注:指劉伯承部)則形成流竄,陳股(注:指陳毅部)亦受我南北夾擊,東臨大海,西阻湖山,局促一隅,……務希激勵所部各級掃蕩,以為一勞永逸之計。” 他對戰局形勢的判斷完全錯誤。事實上,華東野戰軍主力正趁國民黨軍主力集中南綫進攻臨沂的機會,避免在不利條件下同國民黨軍決戰,悄悄地隱蔽北上,集中優勢兵力,在萊蕪地區一舉包圍從膠濟鐵路孤軍南下的國民黨軍北綫李仙洲部。三天內,共殲滅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前進指揮部、兩個軍和所轄的六個師,還有一個師的大部,共五萬六韆多人。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省政府主席王耀武聽到消息後說:“五萬多人,不知不覺在三天就被消滅光瞭。老子就是放五萬頭豬在那裏,叫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光呀。” 解放軍乘勝控製膠濟鐵路二百五十多公裏,解放縣城十三座。整個戰役(包括南綫和膠濟鐵路沿綫作戰)共殲國民黨軍七萬多人,是以往同國民黨軍隊作戰中從未取得過的大勝利,對華東戰局帶來巨大影響。
再看陝北戰場。比放棄臨沂影響大得多、也更大膽的另一個事例是:三月十九日,國民黨軍鬍宗南部二十五萬餘人根據蔣介石命令突然大舉進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當時解放軍在陝北戰場的隻有四個野戰旅一萬七韆餘人及三個地方旅,兵力處於絕對劣勢。毛澤東決不在這裏同擁有優勢兵力的鬍宗南部隊硬拼,斷然決定撤齣延安。相當多的乾部想不通。撤齣前,毛澤東嚮部分領導乾部說:“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敵人進攻延安是握著拳頭的,他到瞭延安,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
他自己和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陝北同鬍宗南部周鏇。攻占延安,使蔣介石更加興高采烈。但解放軍卻由於把鬍宗南集團這支蔣介石最大的戰略預備隊牢牢地牽製在陝北,然後按照“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一步步給以打擊和殲滅。一年後,鬍宗南部在接連遭受多次重大損失後不得不被迫退齣延安。
解放軍放棄延安和臨沂,在蔣介石看來都是取得巨大勝利,一再在很多場閤誇耀這種“勝利”;而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軍委看來,付齣這些代價,必將換得戰略上的主動,一步一步地改變敵我形勢,為下一步取得更大的勝利創造條件。事實證明: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也是完全值得的。
……


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瞭解曆史,不錯,以後留給兒子女兒看

評分

書不錯,增長知識。。。

評分

很生動 可以給人以啓迪

評分

質量好,正版,比較滿意

評分

故事遠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結義,描述瞭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瞭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瞭統治者的暴虐和醜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所謂“十八路”諸候聯軍徵討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號,乾的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勾當,各懷心腹事,都企圖稱王稱霸。《三國演義》以漢室宗親劉備和宗族起兵的曹操作為兩條主綫的展開瞭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後期以大漢丞相諸葛亮率領漢軍北伐,與魏國重臣司馬懿的鬥智鬥勇為主綫。

評分

京東的618活動,力度不小,隻是很多書籍在活動開始前一小時紛紛下架,活動結束後一小時又紛紛上架。讓人不得不感嘆無奸不商,不過我感到,真小人還是比僞君子少令人討厭一些。

評分

敘事翔實,分析也比較透徹。值得一讀。

評分

關於蔣介石的內容還不錯

評分

天下得失,雖雲人心嚮背,終歸是實力的較量。兩軍交戰,正奇並用。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戰役的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