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5
宋代是科舉製度大變動的時代,也是曆史上科舉空前繁榮的時代,兩宋科舉在整個中國科舉製史上有著特殊地位,其科製之復雜及承上啓下的曆史作用,是前後幾朝所不能相比的,但學界曆來對之研究極少。《大象學術書坊: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作者從大量文獻中鈎稽梳理,全麵探討瞭宋代科舉沿革變遷的來龍去脈,以及科舉製度、科舉考試與文學發展的關係。
祝尚書,1944年10月齣生於四川閬中。1982年獲碩士學位。四川大學中文係教授,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帶頭人。曾主持國傢、教育部及四川省研究課題多項,並獲教育部、四川省優秀社科成果奬。著有《盧照鄰集箋注》(上海古籍齣版社)、《盧思道集校注》(巴蜀書社)、《北宋古文運動發展史》(巴蜀書社)、《宋人彆集敘錄》(中華書局)、《宋人總集敘錄》(中華書局)、《宋代巴蜀文學通論》(巴蜀書社)等多種。發錶學術論文一百多篇,涉及唐宋(主要為宋)文學、文獻學及史學。
祝尚書先生這部著作,雖然看起來是論文集,實際上是全麵考論宋代科舉的專著,並且將兩宋科舉製度的變化沿革與文學、理學、文化風尚、士人生活,甚至舉子用書之刻印、發行等,作廣泛而具體的探討,這種細緻的考索與極有新意的拓展,是近二十年來宋代科舉與文學、文化交結研究所未有的。
讀祝先生此書,確使人有俯覽全局之感。
——傅璿琮
序(傅璿琮)
宋代科舉發解製度考論
一、發解條製考
二、發解中的鎖廳試、彆頭試條製考
三、發解中的“解額”問題
四、發解中的“寄應”問題
五、宋代發解製度得失論
宋代科舉省試製度考論
一、舉子赴省及其他
二、省試條製述略
三、省試機構、知舉官及考試流程
四、省試奏名數額
五、省試錄取不均及“五路法”
宋代科舉類省試製度考論
一、兵戎中的權宜創製
二、四川類省試的製度變遷
三、四川類省試進士的待遇
四、四川類省試的曆史評價
宋代科舉殿試製度考論
一、由覆試引發的製度變革
二、殿試的程序
三、殿試中的“特奏名”
四、殿試的曆史作用
附考:宋代的“賓貢”
宋代諸科製度考論
一、諸科置罷考
二、諸科的考試
三、“新科明法”考
四、論宋代諸科之弊
宋代製科製度考論
一、宋代製科置罷考
二、宋代製科的考試
三、也說書判拔萃、博學宏詞科
四、陳彥古應賢良年代考
五、宋代製科製度的特色和失誤
宋代詞科製度考論
一、詞科科名變遷考
二、詞科程試格法考
三、詞科盛衰考
四、宋季詞科應試登科考
五、宋代詞科製度平議
宋代科舉糊名謄錄製度考論
一、糊名謄錄由來考
二、糊名謄錄程序考
三、宋人對糊名謄錄製的爭議
四、糊名謄錄製的利弊得失
宋代進士科考試的詩賦經義之爭
一、由詩賦策論之爭到詩賦經義之爭
二、“詩賦優越論”與“經義優越論”
三、詩賦經義之爭由對立到調和
四、詩賦經義之爭平議
論宋代科舉時文的程式化
……
北宋後期科舉罷詩賦考
宋代科舉與理學——兼論理學對科場時文的影響
宋代科舉用書考論
南宋古文評點緣起發覆
宋代科場的作弊與革弊
宋代登第進士的恩例與慶典
論宋初的進士行捲與文學
“科名前定”:宋代科舉製度下的社會心態
北宋“太學體”新論
論北宋科舉改製的異變與南宋文學走嚮
“君子事業”與“舉子事業”
論乾淳“太學體”
後記
國朝貢舉,率循唐舊,間命他官知貢舉,而貢院固屬禮部。元豐嘗廢貢院,印亦隨毀,尋復給印,而貢院則猶取具臨時。元豐末年,開寶寺實寓貢院火,試官有焚死者,而試捲悉為灰燼。此非有司苟簡之過歟?崇寜彌文,創建外學,以待四方所貢士,則禮部貢院自是特起,不復寓他所矣。政和二年(1112),又從董正封建請,令諸州遍立貢院。慕容彥逢有《貢院即事》詩,題下原注:“自崇寜癸未(二年,1103)叨備從班,距今十有四年間,五間貢舉。文官花在試廳前。”詩曰:“文官花畔揖群英,紫案香焚曉霧輕。十四年間五知舉,粉牌時拂舊題名。”他所歌詠的,當即崇寜時“特起”的禮部貢院,在新建的“外學”(闢雍)內。
南宋貢院設在“行在所”杭州觀橋西。《夢粱錄》捲二《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三月上旬,朝廷差知貢舉、監試、主文考試等官,並差監大、中門官、諸司、彌封、謄錄等官,就觀橋貢院,放諸州府郡得解士人,並三學捨生得解生員,諸路運司得解士人,有官人及武學得解者,盡赴院排日引試。及諸州郡、諸路寓試試得待補士人,並排日引試。國子監牒試中解者,並行引試。如有避親者,就彆院引試。”同書捲一五《貢院》:“禮部貢院,在觀橋西。……大門裏置封彌+謄錄所及諸司官,中門內兩廊各韆馀間廊屋,為士子試所。廳之兩廂,列進士題名石刻,堂上列省試賜知貢舉禦劄,及殿試詳定官禦劄,並聞喜宴賜進士禦詩石刻。彆試院在大理寺之西,專以待貢士之避親嫌者。”這將貢院開科時既是官署又是考場的雙重職能,敘述得十分清楚。
2.考試、監試等官。《文獻通考》捲三〇《選舉三》曰:“(唐)開元時,以禮部侍郎專知貢舉。……五代時,或以兵部尚書,或以戶部侍郎、刑部侍郎為之,不專主於禮侍矣。”宋代亦不由禮部侍郎專主其事,並進一步提高知舉官的級彆。《宋史·選舉誌二》引建炎三年(1129)左司諫唐輝言:“舊製:省試用六曹尚書、翰林學士知貢舉,侍郎、給事中同知貢舉,卿監、郎官參詳,館職、學官點檢,禦史監試。”又紹興三年(1133)十月二十七日臣僚言:“科舉之設,實用人材之根本,而省試最為重事,必於六曹尚書、翰林學士中擇知貢舉,諸行侍郎、給事中擇同知貢舉,卿、監、郎官為參詳官,館職、學官為點檢官,又以禦史監察其中,故能至公至當,厭服士心。”所論為北宋以來任命省試貢舉官的成規。李心傳《建炎以來係年要錄》捲九〇:紹興五年(1135)六月戊辰,“命翰林學士孫近知貢舉,給事中廖剛、中書捨人劉大中同知貢舉,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呂祉、殿中侍禦史張絢等六人為參詳官,秘書省正字李彌正等二十二人為點檢試捲官。太常少卿陳桷為彆試所考官,司勛員外郎林季仲等四人為點檢試捲官。
……
序
祝尚書先生於上一世紀90年代後期,即從1998年開始,將其研究重點逐步轉移於宋代科舉與文學,並陸續有專題論文刊齣,頗得到學界的關注,我也間有研讀。現在祝尚書先生將這二十餘篇論文結集,正式題署為《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由大象齣版社齣版。因我過去曾撰有《唐代科舉與文學》,祝先生視我為同道,故特邀我作序。我長期在中華書局工作,祝先生於數年前已在中華書局齣版其所著《宋人彆集敘錄》、《宋人總集敘錄》。近年來我又因受學界友人委托,計劃編纂一套較有規模的《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兩宋部分約請祝先生主持,因此可以說,我們確有學術閤作的深緻情誼。也正因此,我遵囑寫序,就按我的慣例,抽時間將這部近四十萬字的專題論文集,連續讀瞭兩遍,並參閱其他一些文獻,可以說,我確是有幸接聽瞭一次宋代科舉與文學的係列講座。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於上一世紀80年代前期撰寫《唐代科舉與文學》(1986年由陝西人民齣版社齣版),其主旨是想通過科舉來展示唐代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與心理狀態,以進而探索唐代文學的曆史文化風貌。當時關於唐代科舉的文章極少,專著則一本也沒有。那時專題研究唐代科舉製度本身的,我隻見到北京大學曆史係吳宗國教授的幾篇文章,後來他寫成《唐代科舉製度研究》一書,並賜送給我,已是1992年瞭。也正因此,我雖然在這部書中也分彆論述唐代科舉諸科、考試程序,以及進士齣身、地區、行捲、科場風習、文學風氣等等,但自稱是描述,未專注於考索與論述。現在祝尚書先生這部著作,雖然看起來是論文集,實際上是全麵考論宋代科舉的專著,並且將兩宋科舉製度的變化沿革與文學、理學、文化風尚、士人生活,甚至舉子用書之刻印、發行等,作廣泛而具體的探討,這種細緻的考索與極有新意的拓展,是近二十餘年來宋代科舉與文學、文化交結研究所未有的。
應該說,宋代科舉在整個中國科舉製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其承上啓下的曆史作用,是前後幾朝所不能並比的。其明顯特點,一是登科取士人數最多。近七八年來,我與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學者龔延明教授等閤作,編撰《宋登科記考》,即將定稿。據統計,兩宋共舉行一百十八榜科試,各種科目登科人數,以文科而言,當在十萬人以上:即以進士而言,有四萬二韆餘人,平均每科錄取人數,為唐朝十八倍,也多於明清兩朝。另一特點,是改革頻繁,有規範化的趨勢,如所設考試科目,常科由宋初十餘種,經北宋中期王安石變法後,漸變為進士一科;又確定三級考試製度,即州府發解試、禮部省試、皇帝殿試;廢除試前唐時長期流行的“公薦”、“公捲”,實行試時“糊名”、“謄錄”:考試期由每年一次逐步定為三年一次,但人數倍增,且及第後,與唐之隻取得入仕資格不同,一經登科,即釋褐授官。第三個特點,就是科舉與政事更為密切,特彆是對士人生活及社會風尚、文學風氣的影響更為深廣。
就上所述,應該說,宋代科舉研究可以開墾、拓展的領域相當廣闊,而所能獲取的成果又將極為豐碩。但要使探索全麵開展,難度也大。也正因此,自上世紀前半期起,有關宋代科舉一般均僅限於專題論著。我所看到最早的是前輩耆宿聶崇岐兩篇《宋詞科考》、《宋代製舉考略》,分彆載於建國前的《燕京學報》第二五期及《史學年報》第二捲第五期。中華書局於“文革”前曾與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閤作,計劃編印聶先生的《宋史叢考》,且已排竣付型,但卻因事拖延未印。1979年11月,我當時在中華書局主持古代史編輯室工作,就提齣將原紙型抽齣付印。收於書中的聶先生這兩篇文章,應該說是宋代科舉製分科研究的開創之作,特彆是《宋詞科考》一文,在分彆論述宏詞、詞學兼茂及學宏詞三科沿革後,即從北宋哲宗紹聖二年起,直至南宋理宗開慶元年,一一列考登科人名、仕曆,創個案研究之先例。當時我讀後深受教益,也為後來撰寫《唐代科舉與文學》受到很大啓示。此後數十年間,研究宋代科舉的當代學者,雖各有進展,但也仍限於專題。現在讀祝先生此書,確使人有俯覽全局之感。如書中先按科舉考試的程序,前四篇,分彆考索發解試、省試(及類省試)、殿試。這裏可以提齣兩點,一是發解試。發解試,也就是唐時鄉貢,即縣、州兩級考試,淘汰選拔。唐代鄉貢考試,過去研究很不充分,特彆是試題,記載既缺,並多歧異。如拙著《唐代科舉與文學》中第三章《鄉貢》舉有一例,即李賀於憲宗元和五年在洛陽應河南府試,留世的有其所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即從正月寫起,每月一首,到十二月,再加閏月,共十三首,非律詩,句子長短不齊,有三言、五言、七言,所寫則為民間閨情。而此時韓愈正任河南令,竟保送他赴京應省試。如此不閤規格的府試題,卻未有人提齣疑問。祝尚書先生指齣,解試是舉子“文戰”的首個戰役,極為重要,但它未如省試、殿試引入注目,極少有人進行研究,本書首篇《宋代科舉發解製度考論》即就發解條製、免解製度、南宋“流寓”發解、發解覆試及利弊得失,詳加論述。另一點,是關於南宋在四川舉辦的類省試,這也是宋前宋後未有的,書中此篇有關類省試的專文不僅詳考其本身條製,還引發齣:四川類省試經過長期相對獨立的發展,使蜀與東南“文體卻間有不同處”,有謂“蜀士之文,則以文勢議論為勝”(據宋曹彥約《昌榖集》捲十六《四川類省試監試入院曉諭榜》)。由此得齣:“南宋巴蜀文化的繼續發達,與類省試有密切的關係。”這對宋代科舉與地域文化的研究,能引人作進一步的思考。
在考試程序之後,就進行科目的全麵鋪敘,即對諸科、製科、詞科等詳加考論,就是說,除武舉外,宋代常科、非常科,都細加論及。限於篇幅,這裏就不復述。
除科舉製本身外,本書的重點即考論科舉與文學的多方關係與互動影響,這也是這部著作提供給文史學界的一個新的景觀,值得細閱與統覽。書中有些是專題論文,另有些篇章在談及科舉考試本身時也多述及文學活動,很有意思。如《宋代科舉省試製度考論》,介紹各地舉子赴省試,由於當時交通不便,曆盡艱苦,就舉有慕容彥逢《赴省試到闕偶成》、徐遹《賦六人同舟赴省舉》二詩,其“行人畏寒兼畏滑,滿蹊堅冰如鑒明”,“竹林風月連三郡,北宿光芒聚一舟”詩句,使我想起唐人劉希夷《送李秀纔赴舉》“日月天門近,風煙客路長”,張籍《送硃慶餘及第歸越》“有寺山皆遍,無傢水不通”,這確使士人擴大行蹤,開闊視野,倍增詩意。此文後又敘述知舉者、考試官於試前鎖院,如歐陽修、梅堯臣等於鎖院期間,作詩唱和,時有佳句,這是唐代未有的。尤其值得思考的,是當時經省試,對錄取者地區的看法,有所紛歧,但卻可提供過去未曾注意的信息,如歐陽修《論逐路取人劄子》有雲:“東南之俗好文,故進士多而經學少;西北之人尚質,故進士少而經學多。”後範純仁於熙寜二年所作《奏設特舉之科分路考校取人》,有雲:“然進士舉業,文、賦唯閩、蜀、江、浙之人所長。”蘇軾於元豐元年所作《徐州上皇帝書》,也以為,以文詞取士,“多吳、楚、閩、蜀之人”。又如《宋代詞科製度考論》,著重論述詞科的設置直接導緻四六文體在南宋的興起,主要錶現在名傢輩齣,名篇迭起,尤其是四六文集及評點著作層齣不窮,如《五百傢播芳大全文粹》、《宏辭總類》、《四六話》、《辭學指南》等等。這在不小的幅度上改變瞭南宋文學的麵貌。文學史著作過去對南宋四六文體的興起也有所注意,但未從科舉製度變革著眼,對詞科的設置予以必要的論述。
至於書中論科舉與文學的專題之作,當更令人注意。如一般認為唐代進士試行捲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學的繁榮,宋代則因廢除公薦、公捲,行捲就自然消除,一般也就未加留意。而現在書中特設《論宋初的進士行捲與文學》一篇,仔細考索北宋初期太祖、太宗兩朝及真宗之初,行捲仍很普遍,而與文學之關係,特為提齣:這一時期行捲與受捲,並非僅是為瞭入仕與舉薦。文中舉柳開、田锡、王禹偁等幾位名傢為例,說明他們在投書中主要是闡述自己的文學觀點,而受捲者也想藉此栽培文學新人,這對促進宋初詩文革新,釀成文壇派彆化趨勢,起有很大的作用。這確是一個新的視角。又如《論北宋科舉改製的異質與南宋文學走嚮》,提齣北宋中後期幾次科舉改製,不僅罷詩賦試,且詩賦的創作與傳習也一時被禁,這就引起一係列後果,如文士文學水平下降,知識麵狹窄,古文寫作滑坡,而南宋初詞科的設置,又促使四六駢體。有意思的是,文中還以此提齣呂本中製作《江西宗派圖》及江西詩派之興起與風行,也都與北宋後期的科舉改製有關(當然,這可以作進一步的論述),這恐怕是當前作江西詩派研究,未有及此的。
我本來還想就本書所論再多說一些,但考慮到序言作為一種文體,它不同於論文與書評,是不必也不能長論細言的。但遍閱全書,還是引發我對當前文史研究的思考:一是要重視文獻資料,這是不能迴避的基礎性工作;二是要注意個案研究,這是行之有效的典型性分析方法。大傢知道,宋代雖未如唐代科舉那樣,有清徐鬆《登科記考》這樣一種科舉編年史,但其文獻資源卻比唐代豐富。如《宋會要輯稿》中,共有三十四節的“選舉”類;南宋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第二十八捲係統記載北宋太祖至徽宗朝科舉取士史實;有三百四十八捲的馬端臨《文獻通考》,其中有十二捲《選舉考》;其他如被譽為宋代三傢卓然可傳的三部私史,即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係年要錄》、王稱《東都事略》,以及大型類書王應麟《玉海》,傳記類著作鄭樵《通誌略》之《氏族略》、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及數量更為龐大的宋人詩文彆集,等等。這些為研究宋代科舉,研究宋代曆史文化與文學,提供瞭極為豐厚極為寶貴的資源。祝尚書先生這部著作,對上述各類著作幾乎遍引。當然,對這繁富資源廣作開拓,認真挖掘,難度也是相當大的,但真正要有所成就,則不能迴避。如作自然科學研究,要發現某種原理,或作新的發明,非要長時期甚至幾十年在實驗室工作不可。某些未有紮實基礎的所謂宏論,看起來似頗為炫耀,實際上避免不瞭煙消雲散。這就如顧炎武在《曰知錄》中所說:“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吾見其從事於聖人而去之彌遠也。”
就個案研究而言,本書更提供不少範例。書中專題論文,本身就是個案研究,而在文中更有不少細例。如《論宋代科舉時文的程式化》,據《蛟峰批點止齋論祖》,特舉《山西諸將孰優論》為例,逐段加以評析,以顯示南宋應試文“論”體的程式。又如《宋代科舉用書考論》,對當時著錄及後世流傳的舉子用書,分類編、時文、評論三類,一一列齣書名,具體介紹其內容、特點,有三四十種,這不僅說明當時舉子為應試而爭取擴大文史知識,還為兩宋書籍刊刻、發行,從科舉角度提供新鮮訊息。個案研究並不是所謂餖釘瑣細考據,應當看作是對代錶性事例、人物作某種典型性剖析,然後可以作齣總體性的準確、客觀判斷。
以上可以說僅是我的讀後感,供學界參考;文末提齣的兩點,也有感於學術風氣,對研究基礎、研究方法,略抒己見,謹請指正。
傅璿琮
2004年鼕,於北京六裏橋寓捨
大象學術書坊: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大象學術書坊: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李光耀一講話,各國總統、總理、外交官和企業首席執行官們都會洗耳恭聽。他是新加坡的“國父”,在1959年至1990年擔任新加坡總理,在50餘年的世界舞颱生涯中砥礪瞭智慧。他幾乎是獨當一麵地領導瞭新加坡的轉型,讓新加坡的經濟取得瞭西方式的成功。
評分非常好的書,值得一看。
評分但是另一包比較慢,哎
評分 評分祝先生的宋代文學研究還是很牛的,這本是關於科舉方麵論文的結集
評分但是另一包比較慢,哎
評分蠻不錯的書,還是值得一看。
評分李光耀對東西方的地緣政治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尼剋鬆到奧巴馬,曆屆美國總統都非常歡迎他訪問白宮;從撒切爾到布萊爾,曆任英國首相都肯定他的智慧;從新聞集團創始人默多剋到埃剋森美孚首席執行官蒂勒森,商業領袖們都對他的成就點頭贊許。
評分但是另一包比較慢,哎
大象學術書坊: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