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国学经典: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国学经典: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目录
序
自序
陶庵梦忆
卷一
钟山
报恩塔
天台牡丹
金乳生草花
日月湖
金山夜戏
筠芝亭
砑园
葑门荷宕
越俗扫墓
奔云石
木犹龙
天砚
吴中绝技
濮仲谦雕刻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西湖梦寻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精彩书摘
《国学经典: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阿育王寺舍利
阿育王寺,梵宇深静,阶前老松八九棵,森罗有古色。殿隔山门远,烟光树樾,摄人山门,望空视明,冰凉晶沁。右旋至方丈门外,有娑罗二株,高插霄汉。便殿供旃檀佛,中储一铜塔,铜色甚古,万历间慈圣皇太后所赐,藏舍利子塔也。舍利子常放光,琉璃五彩,百道迸裂,出塔缝中,岁三四见。凡人瞻礼舍利,随人因缘现诸色相。如墨墨无所见者,是人必死。昔湛和尚至寺,亦不见舍利,而是年死。屡有验。次早,日光初曙,僧导余礼佛,开铜塔,一紫檀佛龛供一小塔,如笔筒,六角,非木非楮,非皮非漆,上下曼皮定,四围镂刻花楞梵字。舍利子悬塔顶,下垂摇摇不定,人透眼光人楞内,复胝眼上视舍利,辨其形状。余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煜煜有光。余复下顶礼,求见形相,再视之,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箭鬟皆见。秦一生反复视之,讫无所见,一生遑邃,面发赤,出涕而去。一生果以是年八月死,奇验若此。
[注释]
①阿育王寺:在宁波阿育王山上,晋代时已经兴建。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国王,皈依了佛教,生前建造了很多佛寺,死后舍利四方传送,阿育王寺藏有其一。②梵宇:佛寺,禅房。③古色:古雅的情调。④娑罗:原产于印度的高大常绿乔木,又名柳安树。⑤旃檀:檀木。⑥慈圣皇太后:明神宗的生母李氏,漷县人,穆宗隆庆元年三月封贵妃。神宗即位,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⑦瞻礼:瞻仰礼拜。⑧色相:佛教语,形貌。⑨墨墨:昏黑黯淡的样子。
……
国学经典: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好看的一本书,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哲言,发人深思,反省。值得推荐。装帧设计一般吧,价格很实惠。
评分
☆☆☆☆☆
《国学经典: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是一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张潮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为此名为《幽梦影》。
评分
☆☆☆☆☆
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这在宋代的史书志乘及众多的文人笔记、著述中,都有大量生动的记载。然而,最为完整、全面地反映北宋京城社会生活的,当首推《东京梦华录》。
评分
☆☆☆☆☆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评分
☆☆☆☆☆
只觉其语亲切近人,话语浅明易懂又饱含深理,于世事人情上多过来人语,深领其教戒,暇想之余似与皇上晤面而谈!如多一过来人指迷导盲,岂不乐哉!
评分
☆☆☆☆☆
《国学经典: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以东街北赵十万宅,街南中山正店、东榆林巷、西榆林巷,北郑皇后宅。东曲首向北墙畔单将军庙,乃单雄信墓①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②发芽生长成树,又谓之枣冢子巷。又投东则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评分
☆☆☆☆☆
上学时看过,后来书被别人借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这本还不错,纸张,物流速度都挺好。
评分
☆☆☆☆☆
为了学习传统文化而买的!
评分
☆☆☆☆☆
一本东京梦华录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汴京的盛况,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