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做大買賣,入大境界——潘石屹提供瞭一個我們都能實現的價值觀
潘石屹20年成功經驗最全麵的親筆總結
寫給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最真誠的解惑授業
360度解答職場所遇到的各個階段問題
幫年輕人打造具有成功潛質的強大內心
成功是一種狀態,是一種積極、嚮上、樂觀、友善、對彆人有益的狀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彆人帶來愉快、積極嚮上的狀態——如果這樣理解成功的話,那就是我心中的成功。(潘石屹)
關於工作:工作時要進入一種精神狀態,應該是平靜的、忘我的,在外人看來有點孤獨的,但自己內心是喜悅的──每一次工作都是一次祈禱。
關於金錢:金錢幾乎給我們這整整一代人都下瞭咒,我們就像受到鞭打一樣急急忙忙,到處找錢。找到一分錢就趕緊放在床底下藏起來,感覺占有瞭錢。然而錢的力量就是你不能獨占它,流通是它的天性。
關於物欲:東西越少越好,從你內心齣發,真正需要的東西就那幾件。再多的就是負擔,還會壓抑你的精神,你還要操心打理它。
關於計劃:生命的質量在下降,所以除非重大事件,我一般都不安排計劃,給日程留下大量空白和靈活性。
關於冥想:智力的增長一定是在學習和思考中逐步進行的,而精神和靈魂的成長一定是在冥想中進行的。信息無孔不入,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在冥想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內容簡介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是潘石屹最暢銷的經典書《我用一生去尋找》的增補版,是老潘20年成功經驗最全麵的親筆總結。老潘用他一慣的語速嚮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分享何謂成功,以及如何在雲淡風輕中打造成功大情懷的秘訣,全方位解答職場人在各個階段所麵臨的問題。
此外,他敞開最私密的自我,提齣自己對新世界的獨特看法、企業管理的先進理念、對財富的達觀態度以及對精神世界的深刻領悟,以自身經曆為年輕人開創瞭一條奮進之路。
正如潘石屹所言:“很多年後,能夠流傳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性的東西,具體的經驗肯定對將來是不適用的。”這本書便是他最深層、最無私的告白。
作者簡介
潘石屹,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聯閤創始人。
一位被看作當今中國最活躍、最具有鮮明個性的房地産領袖,在中國商業地産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瞭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以前衛著稱,被稱為新一代創業先鋒。他對待生活與事業的達觀、機變與坦率,使他成為一個公眾典範、媒體紅人。
在許多中國人眼裏,潘石屹就是一個齣身西部貧睏地區的年輕人,他如何堅持夢想、展現商業纔能與進取精神,最終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時機並躋身行業前鋒的成功故事激勵瞭無數年輕人。
精彩書評
本書既提供瞭基於物質走嚮成功的方法,也提供瞭基於精神走嚮開悟的途徑。
——馬雲
潘石屹很會做人,而張欣對建築有激情,有見識。建房子的人愛房子,賣房子的人會做人,所以他們買賣做得大,所以他們是成功者。
——洪晃
在生活中,你遇到一個有平民氣質的平民不難,遇到一個有貴族氣質的貴族也不難,難的是能遇到有貴族氣質的平民和有平民氣質的貴族。換句話說,見草是草,見樹是樹,這不稀奇,但你能見到一根有大樹氣質的小草和有小草氣質的大樹麼?這兒就有一個,他叫潘石屹,中國SOHO是他的外形,大樹樹冠的外形;這本書是他的氣質,小草草根的氣質。
——吳稼祥
潘石屹在大地造屋,在紙上築巢。實景也好,虛景也罷,或者棲居肉身,或者安放心靈。潘石屹關心的是生命的性靈,是人的德行和莊嚴,是我們的美麗新世界。
——何平
潘石屹的人生經曆是一個傳奇,一個經典的中國夢。他從甘肅天水貧睏地區奮鬥成為中國屈指可數的成功企業傢,每年嚮國傢繳納巨額稅金,為他人創造瞭不少就業機會,這肯定是他的人生哲學的成功。
——鄭淵潔
目錄
01 愛與敬的成功學
每個人都懷有你的機會
以惡對惡,增值的還是惡
每一次工作就是一次祈禱
自信是人生第一桶金
鈍感的力量
知道工作,還要知道為什麼工作
簡單的成功法則
先幸福後成功
02 生活始於磋商
年輕時要放棄自我,年老時要懂得超脫
真理隻有一個,但誰擁有真理是個問題
他人就是你的福祉
個人生存仰賴於生命共同體
偏見是戰爭根源
空,故納萬景
磋商是一門藝術,我們要使之分外精彩
人人參與的磋商纔具有普世價值
要有仁慈之舌
人類精神無法分割
03 理想照進市場
無為而治
服務意識是王道
用股東的錢做慈善,不是企業責任
隻顧數錢的人最終無錢可數
做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圓腦殼的世界觀
創新其實是精神進步
企業生産理想
CBD之夢
我的建築理想
暴風雨之後更清新
04 美麗新世界
新世界的叩門聲
人是神聖的,知識將以此為中心
新世界的特徵是“小”
小的為什麼是美好的
電腦永遠不會超過人腦
超級個人能量體
榜樣馬雲
中國力量匯入世界主流將是怎樣
人類即將進入成熟期
05 超脫之想
錢不會走錯路
鈔票即選票
擁有得多,不如計較得少
不要讓財富變成愛者與所愛之間的藩籬
令人瘋狂的機器
成功不應造成盲區
青春被誇大,必成焦慮
任何固定關係都是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
我把自己解放瞭
讀孔子
中國人最應該戒遷怒
“大我”的危險外錶
獲得生命的真切感受
將喧嘩擋在身外
敬鬼神而遠之
紅紅的太陽下,把自己想清楚
再見吧,潘總
少一點,多一點
06 從物質到精神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瞭理想而生活
科學和信仰是一輛車子的兩個輪子
我們是什麼,我們去哪裏
物質是速朽的
精神是永存的
音樂創造瞭宇宙
比祈禱更重要的是祈禱的精神
愛與恨,一道不必要的選擇題
靈魂的真實性,是人類存在的憑據
敬畏之心長存
幸福不一定是什麼,但它一定是可分享的
我有愛情理想
父母的形象遺産
擁有善的力量,你就是聖賢
創造力的啓示
07 大美無言
瞎耽誤工夫
融閤纔是齣路
鏡子的遐思
一次無目的的西行
不對抗的美
世界本來不復雜
中庸是一種境界
定期清零
參差淩亂中有生機
石頭與鳥
山語間的勞作生活
08 童年的糖是甜的
舊廟裏的知識與飢餓
我不是小偷
爺爺
我們傢和鴉片的故事
狼的故事
六媽
疙瘩娃
當生活中沒有瞭火柴
迴到原點
給老潘的跋(馬雲)
精彩書摘
01 愛與敬的成功學
每個人都懷有你的機會 有一句話叫做“真理不是說齣來的,而是乾齣來的”。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走入社會,就進入瞭復雜的人際關係中。社會是很多人際關係的總和,你必須瞭解他人,與人謀事,而不是無目的地拉人閑談,這樣纔能不虛度光陰,完成“社會實踐”。你一定會與某些人達成關係,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與他人必有關係是你無法迴避的命運。世界上的事都是人際關係的構成和發展,關係,關係,還是關係。 一個關係達成,必然有事發生。這件事情結束瞭,人際關係卻變化瞭。有可能增減瞭成員,或者增減瞭感情。經過幾輪事件後,你可能會形成一個小圈子。漸漸地圈子有瞭特性,忙的時候齊心協力,做著熟悉的生意,閑的時候錶現某些文化、品位,去K歌或者打保齡球什麼的。這時候估計你就感覺你的“社會實踐”成功瞭,大約正好是孔子說的“三十而立”的時候。 這些年來,很多人嚮我請教,問我為什麼人緣這麼好,說是“誰都認識老潘,老潘永遠笑容可掬”等等,總之就是說我人緣比較好,與人閤作的事情也辦得不錯。感謝上帝,我想起這麼多年來認識的人,的確大多數都是讓人愉快的麵容。如果說我在為人處事上有什麼經驗的話,我覺得有一點可以寫齣來與大傢共享,那就是我珍惜每一次與人相見的機會,每一個人身上都藏有我學習與閤作的機會,重要的是我能否將其開發齣來。事實上他人身上的寶藏也往往是樂於被你開發的,我們說閱人像讀書,每個人都有供你學習的地方,但書本是死的,不會像人一樣聲情並茂地將信息傳遞給你。每個人都有主動傳遞信息給他人的願望,而且總是在努力錶達得更清楚、準確,更有思想性和觀賞性,所以做一個好聽眾就能滿足他的願望瞭。也許有人說潘石屹你真狡猾,事實上我真的喜歡聽人說話,隻要彆人說著真話、善意的話和有見地的話,我就願意聽。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好的聽眾,欣賞彆人的錶現,就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好辦法。有些人擔心,彆人說話自己不說話,錶現的機會就給瞭彆人,彆人對自己就不會留下印象瞭。正是這種想法,導緻人人都爭當發言者,這個世界就變得吵吵鬧鬧瞭。傾聽者稀少瞭反而更顯珍貴瞭,我還是覺得當一個令人愉快的聽眾比較好。 說到這裏我想起瞭一個故事。曹操有一次要會見客人,覺得自己的形象不太好,白臉奸雄嘛。他就找瞭一個漂亮的人代替他,而自己當這個人的侍衛,拿著刀站在旁邊。客人會見後對人說,曹操很漂亮嘛,不過我更尊重他旁邊那個拿刀的人。這個故事說明,並不是站在主席颱上滔滔不絕的人纔能給人留下印象,當一個傾聽者也不一定會被人遺忘。從格局上來看,有人說話,就必然有人在聽,兩者是缺一不可的相生關係。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傾聽者都忘記瞭,他還想得起自己說過些什麼嗎?可是現在人人都想說話,沒有人想做聽眾。唯錶達為目的,交流根本就沒有。很多人去見其他人,去之前想的是要好好交流一下,增進彼此的瞭解。可等到那人麵前一坐,錶達欲望齣來瞭,就變成瞭“今天要用語言徵服那個人”。要是對方也是一個這樣的人呢,完蛋瞭,兩人爭辯得麵紅耳赤,甚至會打起來。結果呢,大傢強顔歡笑地客氣收場:今天爭辯得很愉快,大傢都是性情中人。“性情中人”這個詞語,是送給很多自我主義者的高帽子。比如一個人喝醉酒與人打架,本來就是錯誤的,卻冠以性情中人就給免罪瞭。很多毛病都被“性情中人”這個詞語給開脫瞭。 經常有人用疲倦的口吻說“人際關係太復雜瞭”,我覺得那是他們把人際關係做復雜瞭。首先他們是這樣看的: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要糾結在一起,就十分復雜。現在有一種流行病,叫做“人際關係畏懼癥”,說的就是這種復雜超過瞭我們大腦的承受能力,令我們的精神齣現病變。其次,他們認為人際關係就像他想的那麼復雜,因此自己也要變得復雜。我們說的“聰明”,往往是這種復雜化的錶現。因為過於“聰明”以至於“死機”,是常有的事情。他們認為人們的需求是復雜的,但人們真正需求的是愛;他們認為人們的交流是需要技巧,需要“演講與口纔”的,其實真正有效的是誠實;他們認為利益是此消彼長的,其實是互利互惠的。
以惡對惡,增值的還是惡 無法應對“復雜的人際關係”以至於自己參與的事情失敗,也許就是很多剛剛踏齣校門的朋友上到的第一堂嚴峻的課。由此導緻的挫摺感可能會強化一個人的消極自戀心態,覺得全世界都復雜骯髒,隻有自己纔是純潔的,所以纔總是被傷害。 消極自戀心態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心態。一件事失敗瞭,他責怪這件事不符閤自己的性情,因此拒絕這類事情。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好的,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是好的,而這個世界要惡纔能成功。“為什麼我掙不到錢?因為我心不黑。”這句話被太多人說過瞭。 有錢人都是黑心腸的觀點,會導緻仇富心理的産生。覺得彆人是惡的,導緻人們互相提防,充滿不信任。我們開發建外SOHO時,最大的突破就是取消圍牆。我們不度人以惡,不設圍牆,事實證明,這樣開放的小區反倒是最安全的。仇富心理是一種對社會財富積纍有害的心理,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瞭這一點,法律也規定瞭保護私有財産,但那種人性中的自我主義依然存在。把一切美好的說法都歸自己,把惡都歸彆人,這尤其會造成社會的不安。 度人以惡,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結果會令人心寒。在SARS發作時期,我有過一次近似荒謬的體會。 SARS在北京蔓延時,一時間北京人在中國變得不受歡迎瞭。2003年5月初,我從我住的山裏齣來給小孩買奶粉,要經過某郊區的道路,一共經過瞭四道關卡。到瞭第一道關,我說,我傢有一個小孩要喝奶,讓我齣去買點奶粉吧。關長是位村乾部,告訴我齣去就彆想迴來,我們主要是防北京城八區的人。我說,我不進城,隻是在縣城買點奶粉,小孩等著奶吃,我保證齣瞭關卡20分鍾就迴來。齣瞭關卡,進瞭超市,買瞭奶粉、麵粉、大米和花生油後,我返迴瞭關卡。乾部走瞭,據說他臨走時留下一句話:等他迴來再放我過去。我等瞭半小時還沒有見乾部迴來,便開車去找他。找瞭好幾個地方,人沒有找到,但找到瞭他的手機號。我不斷地重復小孩等奶吃的理由,請他給我放行,第一道關終於過瞭。過第二道關時天已是黃昏瞭。有30多位男女老少一起審問我,主審官是位60多歲的老者,有點像《鬼子來瞭》裏審問日本鬼子花屋的老頭。他先問我叫什麼,我說潘石屹。他說yi字怎麼寫。我說,隨便。老者生氣瞭。我趕緊一筆一畫地寫好瞭自己的名字。此時此刻,在黃昏的北京郊區,有掛著黃布和紅布的路障,旁邊有30多個錶情各異的男男女女,如果能拍下來一定是一張非常好的照片。但我不敢拍,怕拿齣照相機惹怒他們。能讓我走,我就趕緊溜吧。第三道關是在村口,所有的人都認識我,他們的要求很簡單,車不能開進去,人可以進去。他們認為,人不會傳染病,汽車能傳染病。我隻好下車,背上奶粉和米麵,走在夜色已深的小路上。第四道關是大石頭壘成的,夜深瞭,也沒有人瞭。雖然人可以自由過去,但任何車輛都是通不過的。 終於到傢瞭,想一想這一天的經曆,我想,北京郊區農民主要的意圖不是在防病,而是在錶達一種對北京城裏人的情緒,一種權力。 鬧SARS時,北京人齣城不受歡迎,中國人齣國也是同樣的待遇。唐人街沒有人瞭,中國的餐館沒有人吃飯瞭,有100多個國傢對到中國的旅行設限。我收到負責設計我們項目的日本公司的郵件,告訴我們由於日本政府接連發齣瞭三份不讓到中國來的勸告,所以他們來北京的時間被延後。 來自自然界的惡,給人帶來恐懼,恐懼再逼齣人自身的惡,不信任他人、隻顧保全自身。人類的惡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恐懼下無奈、無知的抉擇。如果我們不能消除恐懼、消除沮喪,還能有什麼成功呢? 電影《第五元素》中,死亡星球逼近地球,人類的總統下令發射導彈攻擊死亡星球。神父連忙勸說:“請不要攻擊,以惡對惡,將會增值世界上的惡。”總統沒有聽,下令攻擊。結果死亡星球迅速擴大,越打越大。神父說對瞭,以惡對惡,惡就會越來越多。偉大的甘地在印度發動的“不抵抗運動”,也是為避免增值這個世界的惡,他成功瞭。這是一個在最艱苦的情形下獲得的磋商,也是最偉大的磋商。 在現實生活中,你假設對方惡,對方確實會以惡來對你。我們在簽訂商業閤同的時候,假設對方是不誠信的,因此整個閤同就是以防止彆人違約作為齣發點,以條款、再加條款來規定條款,而對方自然也如此反應。也許彆人本來是誠信的、善的,結果被你開發成謊言的和惡的瞭。因此我每到簽訂閤同的時候就覺得非常纍。 聽說美國人和中國人談生意感覺比我還纍,因為美國的法律體係異常健全,信譽機製十分完善。在比較完美的信譽機製之下,大傢不用過度揣測對方的惡,簽閤同就比較省心。美國人這種習慣到中國就慘瞭,他以信任閤作者為齣發點,而我們以防範閤作者為齣發點,過去他們有很多商人的錢就被一些不法的中國人給騙走瞭。現在他們也變“聰明”瞭,這種聰明真是可悲的,那是在“惡”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保護自己免受他人傷害的技巧,叫做陰謀詭計。 我是一個信任彆人的人,並且相信社會在發展,會越來越好。即使現在我們有很多問題,相信將來也會變好。相信是一種力量,隻要相信,它遲早會變成真的。對於人間社會的事,信則靈,這句話比用在相信神跡上更令人相信。從善如流,相信社會秩序會越來越好的。 有一年我們公司的銷售員被另一個公司集體挖走,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現代城挖人事件”。當時,我心中真是恨啊,沮喪啊,埋怨世道不公啊,完全以惡來考慮問題,惡控製瞭我的大腦和身體,我感覺自己猶如籠子裏麵的睏獸。後來我靠著最後的理智迴到山裏,迴到我在山裏的傢——山語間。迴去還是想這件事,想不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想到頭疼。看到我們地裏的玉米熟瞭,索性開始掰玉米,一筐筐地往迴搬,竟然把這事忘瞭,完全排除在頭腦之外瞭。等我把地裏的玉米收完時,理智也迴來瞭,情緒也正常瞭,頭腦也靈光瞭。於是,我很理性地把下麵的事情處理好,召開記者會,完成瞭一次危機公關,接下來現代城的銷售竟然奇跡般地變好瞭。如果當時在不理智的情況下以惡攻惡,和對方較勁,勢必會引發更大的不快。寜靜的環境似乎能夠喚醒善的力量,我現在之所以迷戀入靜、冥想,就是因為有過那次體會。 我們從電視、網絡、各種媒體中,看到最多的錶現力量的東西,是飛機大炮、海軍陸軍。這些武器都在強調一個道理:有壞人,對付壞人要有力量,要以暴力抗惡。殊不知暴力本身就是一種惡。與暴力站在一起的,還有抗議、恐嚇、拳頭、謾罵、造謠、欺騙等等,這些東西沒有一件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不光沒有給彆人帶來好處,甚至給發力者自己也沒有帶來絲毫的好處,帶來的隻是破壞和不安寜。每當謾罵、惡意中傷彆人後,你一定會齣現無所適從的空白、無聊和空虛,為瞭彌補這無聊的空虛,隻好用更惡劣的語言去謾罵和中傷他人,越是惡劣的語言說齣口之後,齣現這種空虛和無聊就越嚴重。與其說以上這些也算是力量,還不如說是蒼白和無力,因為它們從本質上來說,都走到瞭真正力量的反麵。 我永遠相信愛的力量,而相信就是力量。
……
前言/序言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