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lchemist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你愿意为了梦想放弃一切东西,
奋不顾身去追求吗?
这时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维持现状,不做任何改变;
一种是追寻梦想,不论成功与否
男孩选择了第二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以古老寓言形式诉说一个追寻梦想的牧羊少年故事,1993年起从拉丁美洲红遍,销到150多个国家,译成57种语言,被誉为现代人心灵的圣 经,在世界上创下5100万册的销售量,荣获33项国际大奖,受欢迎程度多年不减。
TFBOYS王源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文版
保罗柯艾略和我同属于一类作家——浪漫主义作家
——金庸(作家)
一位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地区的牧羊男孩追寻梦想,前往金字塔的历程。
男孩因渴望认识世界、四处旅行而中断修道院的学习生涯,开始牧羊的生活。
牧羊少年因缘际会遇见了「塞勒姆国王」、非洲的水晶商人、前往绿洲的骆驼商队……。历经种种考验与数种发展另种生涯的可能,少年仍凭著毅力、热情与坚持,不管是绕多少路,作多少调整,仍未忘却自己的初衷,朝向梦想前行。
保罗 柯艾略(葡萄牙文:Paulo Coelho,1947年8月24日-)巴西作家,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成为世界知名作家。又译做保罗科埃略。
保罗科尔贺出生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青年时就读法律学校,1970年放弃学业到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欧洲、北非一带旅行。
1972年时他回到巴西,一开始是替流行音乐写歌词,曾和许多巴西的音乐制作人如Raul Seixas合作过。
1974年他曾被短暂囚禁过,当时他涉嫌参与无政府主义的社会运动。
目前保罗科尔贺和妻子Christina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作者:保罗 柯艾略 (Paulo Coelho)
出版社: HarperCollins (2002年12月2日)
外文书名: 炼金术士
平装: 192页
语种:英语
开本: 32
ISBN: 0007155662
条形码: 9780007155668
商品尺寸: 11.1 x 1.3 x 17.8 cm
商品重量: 358 g
品牌: HarperCollins
ASIN: 0007155662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开头略带一丝缓慢,它需要你投入一点耐心去适应它的节奏和语境,但一旦你跨过了那道门槛,接下来的旅程便如痴如醉。它的结构精巧得如同一个瑞士钟表,每一个小小的环节——无论是那群吉普赛人,还是那位隐士——都精确地推动着主角的命运线。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炼金术”概念,最终都被落脚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层面:自我实现和生命的完整性。它巧妙地将物质的转化(将铅变成金子)与精神的蜕变(将平庸的自我提升为觉醒的个体)联系了起来。这种类比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你意识到,我们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点石成金”的潜力,关键在于是否愿意经历那个痛苦的熔炼过程。对于那些长期从事创意工作或者在专业领域努力打拼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大的精神支撑——它肯定了你为之奋斗的一切努力的内在价值,而非仅仅是外在的回报。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充满宗教隐喻的励志读物,毕竟书名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妙,像一个经验老到的说书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加快步伐,什么时候又该停下来,让你好好品味眼前这片“绿洲”。我最欣赏的是它对“追寻”这个概念的解构。它不是鼓励你盲目地冲向远方,而是教你如何与当下共处,如何从身边最不起眼的事物中捕捉到宇宙的信号。那种对“预兆”的细致观察,简直像是一门全新的感官训练。我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那些“小小的指引”,发现生活突然变得立体而有趣多了。这本书的语言简洁却极富张力,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词语都像精心打磨过的鹅卵石,光滑、圆润,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更像是一本“如何倾听世界”的说明书,而非一本“如何成功”的指南。对于那些感到迷失、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朴素而强大的锚点。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放空”。在充斥着信息爆炸和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的大脑习惯了被填满,很少有机会真正安静下来,去面对那些最本质的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作者似乎深谙此道,他用一种近乎寓言的方式,将这些沉重的问题包装得如此轻盈可触。我特别喜欢它处理“失去”和“恐惧”的方式。恐惧并非应该被消灭的敌人,而是追随天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向导”,它标记出了我们最在乎的东西。这种视角上的转换,一下子就消除了那种面对困难时的挫败感。我合上书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计划未来五年,而是坐下来,安静地听了半个小时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这本书的魔力就在于,它能让你从对未来的焦虑中抽离出来,重新校准你与“此刻”的关系。它的哲学底蕴是深厚的,但呈现方式却极其亲民,达到了艺术与哲思的完美平衡。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份写给所有“在路上”的人的地图。它的吸引力是跨越文化和时代的,这也许就是它能引起如此广泛共鸣的原因。我关注的焦点在于作者如何处理“告别”这一主题。旅程中充满了不断的告别:告别熟悉的地方,告别舒适区,告别旧的自我认知。但每一次告别,都不是以悲伤收场,而是以一种充满希望的期待作为新的起点。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抚慰了现代人对于改变的本能抗拒。它告诉我,成长必然伴随着失去,而失去的意义正是为了腾出空间迎接更美好的事物。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那种对“世界会帮你”的信念,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对自身潜能的深度信任之上。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迷雾散去时,用最平静的语气告诉你:别怕,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继续走下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按摩!读完之后,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温暖的梦境。它没有那种直白的“你应该怎么做”的说教,而是用一种极其温柔、近乎耳语的方式,引导你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渴望。我特别喜欢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观,那种将日常琐事和宏大的宇宙真理编织在一起的叙事手法,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它不是那种一口气读完就会心满意足的书,相反,它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埋在你心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生活阶段被重新唤醒,每次翻开,都有新的感悟。那种对“天命”的探讨,不是空泛的哲学思辨,而是落实到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岔路口上的真切体验。文字的韵律感也处理得非常到位,读起来有一种古老的吟诵感,仿佛是直接从远方的沙漠中传来的一段段箴言,充满了尘土的芬芳和星辰的微光。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留白,它给了读者足够的空间去填补自己的故事和感悟,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了“你”自己的旅程记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