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網上瀏覽一件商品時,附近總會齣現“購買此商品的顧客還購買過……”或“看過此商品的顧客還看過……”這樣的推薦信息。在這個物質供應極度豐富的時代,對於顧客來說,麵對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該選擇哪一個呢?於是,推薦商品起到瞭關鍵作用,而這些商品的背後就是推薦係統。
推薦係統的齣現使人們能夠快速準確地發現他們感興趣的商品或信息,大大推動瞭電子商務的成功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推薦係統的應用不僅僅局限於電子商務,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它已經滲透進瞭互聯網的方方麵麵,從電影、音樂到社交網絡、閱讀以及廣告,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推薦係統的身影。在未來的互聯網發展中,誰掌握瞭推薦係統,誰就會是大的贏傢。
《推薦係統》是一本全麵講解推薦係統的經典佳作,作者均為該領域的領軍人物。在《推薦係統》中,他們從協同推薦、基於內容的推薦、基於知識的推薦等多個方麵,詳細介紹瞭推薦係統的基本概念,並在第二部分中對推薦係統的新發展進行瞭講解。本書對如何開發先進的推薦係統,如何自動提供各種各樣的選擇策略,進而嚮客戶提供實惠、個性和高質量的推薦做瞭概述。作者不僅介紹瞭生成個性化購買建議的算法,還對如何衡量推薦係統的有效性進行瞭討論,並結閤實際案例研究進行瞭說明。
《推薦係統》全麵闡述瞭開發先進推薦係統的方法,其中呈現瞭許多經典算法,並討論瞭如何衡量推薦係統的有效性。書中內容分為基本概念和新進展兩部分:前者涉及協同推薦、基於內容的推薦、基於知識的推薦、混閤推薦方法,推薦係統的解釋、評估推薦係統和實例分析;後者包括針對推薦係統的攻擊、在綫消費決策、推薦係統和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普適環境中的推薦。此外,本書還包含大量的圖、錶和示例,有助於讀者理解和把握相關知識。
《推薦係統》適用於從事搜索引擎、推薦算法、數據挖掘等研發工作的專業人員以及對推薦係統感興趣的讀者。
Dietmar Jannach,德國的多特濛德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t Dortmund)計算機科學係客座教授。他發錶過一百多篇科學論文,是《應用智能》雜誌編委會和《國際電子商務雜誌》評審委員會成員。
Markus Zanker,是奧地利剋拉根福阿爾卑斯-亞德裏大學(Alpen-Adria Universit?t Klagenfurt)應用信息學係助理教授及信息管理研究項目主任。他還是《人機交互研究國際雜誌》的副主編和 ConfigWorks GmbH的共同創始人及執行總監。
Alexander Felfernig,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t Graz)教授。他在推薦及配置係統方麵的研究成果榮獲2009年度的Heinz Zemanek奬。他發錶過130多篇科學論文,是《國際電子商務雜誌》的評審委員會成員,ConfigWorks GmbH的共同創始人。
Gerhard Friedrich,奧地利剋拉根福阿爾卑斯-亞德裏大學客座教授,應用信息學院院長,智能係統和商業信息課題組組長。《人工智能通信》的編輯,《大規模定製國際雜誌》的副主編。
第1章 引言
1.1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1.1 協同過濾推薦
1.1.2 基於內容的推薦
1.1.3 基於知識的推薦
1.1.4 混閤推薦方法
1.1.5 推薦係統的解釋
1.1.6 評估推薦係統
1.1.7 案例研究
1.2 第二部分:最新進展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第2章 協同過濾推薦
2.1 基於用戶的最近鄰推薦
2.1.1 第一個例子
2.1.2 更好的相似度和賦權體係
2.1.3 選擇近鄰
2.2 基於物品的最近鄰推薦
2.2.1 餘弦相似度度量
2.2.2 基於物品過濾的數據預處理
2.3 關於評分
2.3.1 隱式和顯式評分
2.3.2 數據稀疏和冷啓動問題
2.4 更多基於模型和預處理的方法
2.4.1 矩陣因子分解
2.4.2 關聯規則挖掘
2.4.3 基於概率分析的推薦方法
2.5 近來實際的方法和係統
2.5.1 Slope One預測器
2.5.2 Google新聞個性化推薦引擎
2.6 討論和小結
2.7 書目注釋
第3章 基於內容的推薦
3.1 內容錶示和相似度
3.1.1 嚮量空間模型和TF-IDF
3.1.2 嚮量空間模型的改進及局限
3.2 基於內容相似度檢索
3.2.1 最近鄰
3.2.2 相關性反饋--Rocchio方法
3.3 其他文本分類方法
3.3.1 基於概率模型的方法
3.3.2 其他綫性分類器和機器學習
3.3.3 顯式決策模型
3.3.4 特徵選擇
3.4 討論
3.4.1 對比評估
3.4.2 局限
3.5 小結
3.6 書目注釋
第4章 基於知識的推薦
4.1 介紹
4.2 知識錶示法和推理
4.2.1 約束
4.2.2 實例與相似度
4.3 與基於約束推薦係統交互
4.3.1 默認設置
4.3.2 處理不滿意的需求和空結果集
4.3.3 提齣對未滿足需求的修改建議
4.3.4 對基於物品/效用推薦結果的排序
4.4 與基於實例的推薦係統交互
4.4.1 評價
4.4.2 混閤評價
4.4.3 動態評價
4.4.4 高級的物品推薦方法
4.4.5 評價多樣性
4.5 應用實例
4.5.1 VITA--基於約束的推薦係統
4.5.2 Entree--基於實例的推薦係統
4.6 書目注釋
第5章 混閤推薦方法
5.1 混閤推薦的時機
5.1.1 推薦理論框架
5.1.2 混閤設計
5.2 整體式混閤設計
5.2.1 特徵組閤的混閤方案
5.2.2 特徵補充的混閤方案
5.3 並行式混閤設計
5.3.1 交叉式混閤
5.3.2 加權式混閤
5.3.3 切換式混閤
5.4 流水綫混閤設計
5.4.1 串聯混閤
5.4.2 分級混閤
5.5 討論和小結
5.6 書目注釋
第6章 推薦係統的解釋
6.1 介紹
6.2 基於約束的推薦係統中的解釋
6.2.1 實例
6.2.2 通過推導生成解釋
6.2.3 可靠解釋的分析與概述
6.2.4 可靠解釋
6.3 基於實例推薦係統的解釋
6.4 協同過濾推薦係統的解釋
6.5 小結
第7章 評估推薦係統
7.1 介紹
7.2 評估研究的一般特性
7.2.1 總論
7.2.2 評估方案的實驗對象
7.2.3 研究方法
7.2.4 評估環境
7.3 主流推薦方案
7.4 曆史數據集評估
7.4.1 方法論
7.4.2 衡量標準
7.4.3 結果的分析
7.5 其他評估方案
7.5.1 實驗性研究方案
7.5.2 準實驗研究方案
7.5.3 非實驗研究方案
7.6 小結
7.7 書目注釋
第8章 案例分析:移動互聯網個性化遊戲推薦
8.1 應用與個性化概述
8.2 算法和評級
8.3 評估
8.3.1 測量1:我的推薦
8.3.2 測量2:售後推薦
8.3.3 測量3:起始頁推薦
8.3.4 測量4:演示版下載的整體效果
8.3.5 測量5:整體效果
8.4 小結與結論
第二部分 最新進展
第9章 針對協同推薦係統的攻擊
9.1 第一個例子
9.2 攻擊維度
9.3 攻擊類型
9.3.1 隨機攻擊
9.3.2 均值攻擊
9.3.3 造勢攻擊
9.3.4 局部攻擊
9.3.5 針對性的打壓攻擊
9.3.6 點擊流攻擊和隱式反饋
9.4 效果評估和對策
9.4.1 推舉攻擊
9.4.2 打壓攻擊
9.5 對策
9.6 隱私方麵--分布式協同過濾
9.6.1 集中方法:數據擾動
9.6.2 分布式協同過濾
9.7 討論
第10章 在綫消費決策
10.1 介紹
10.2 環境效應
10.3 首位/新近效應
10.4 其他效應
10.5 個人和社會心理學
10.6 書目注釋
第11章 推薦係統和下一代互聯網
11.1 基於信任網絡的推薦係統
11.1.1 利用顯式的信任網絡
11.1.2 信任度度量方法和效果
11.1.3 相關方法和近期進展
11.2 大眾分類法及其他
11.2.1 基於大眾分類法的推薦
11.2.2 推薦標簽
11.2.3 在分享媒體中推薦內容
11.3 本體過濾
11.3.1 通過分類改進過濾
11.3.2 通過屬性改進過濾
11.4 從網絡抽取語義
11.5 小結
第12章 普適環境中的推薦
12.1 介紹
12.2 上下文感知推薦
12.3 應用領域
12.4 小結
第13章 總結和展望
13.1 總結
13.2 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作為一名對科技發展趨勢保持高度關注的普通人,我對“推薦係統”這個概念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我的大部分綫上消費和娛樂體驗都離不開它的身影。然而,我總感覺自己隻是在被動地接受推薦,對其背後的運作機製卻知之甚少,充滿瞭好奇。這本書,我想正是滿足我這種求知欲的絕佳選擇。我最希望從中瞭解的,是推薦係統是如何在海量的數據中,精確地找齣與我“誌同道閤”的內容的。 我非常想知道,那些算法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比如,它們是如何分析我的行為模式,從而預測我可能喜歡什麼?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經典的推薦算法,例如,用戶-物品矩陣、降維技術,甚至是深度學習在推薦領域的應用?我希望能夠理解這些技術是如何幫助平颱構建齣我的“用戶畫像”,並最終生成個性化的推薦列錶。此外,我還對推薦係統的“冷啓動”問題感到好奇,即當一個新用戶或新物品齣現時,係統如何為其進行有效的推薦?這個問題聽起來就很有挑戰性,我想知道書中是如何給齣解決方案的。
評分我一直覺得,互聯網就像一個巨大的寶藏,但要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塊,卻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而推薦係統,就像是給我配備瞭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迷失在信息海洋時,指引我找到可能感興趣的方嚮。這本書,我想應該就是這位嚮導的“使用手冊”吧。我最想知道的,是推薦係統是如何做到“個性化”的?它到底是如何捕捉和理解我的“興趣”的?是通過我瀏覽過的頁麵、點贊過的視頻、購買過的商品,還是我忽略瞭什麼? 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不同類型的推薦算法,比如基於內容的推薦、基於用戶的推薦,以及更復雜的混閤推薦。我特彆想知道,在這些算法背後,有哪些關鍵的技術和模型在支撐著?例如,機器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又是如何通過不斷學習來優化推薦效果的?另外,我還有一個擔憂,就是推薦係統會不會過於“主動”,以至於讓我覺得自己的隱私被過度侵犯?書中對於如何在保證用戶體驗和保護用戶隱私之間取得平衡,是否有相關的探討和建議?畢竟,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我也希望自己的個人信息能夠得到妥善的保護。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讀懂我心”的科技産品充滿敬畏,而推薦係統無疑是其中最令人驚嘆的一類。從購物網站到視頻平颱,它們總能精準地推送我可能感興趣的東西,仿佛我有一個“專屬”的數字助理在為我服務。這本書,我想就是那位助理的“操作指南”吧。我最想探究的是,推薦係統是如何在如此龐大的信息庫中,找到那些真正能夠打動我的“寶藏”的? 我希望書中能深入淺齣地講解推薦係統的核心算法原理。比如,它是否會解釋“相似度度量”是如何計算的?“矩陣分解”等技術又是如何運作的?我特彆希望能夠理解,用戶之間的相似性以及物品之間的相似性是如何被量化和利用的。另外,我也對推薦係統的“實時性”和“多樣性”感興趣。它如何在用戶行為發生變化時迅速調整推薦策略?又如何在保證精準度的同時,為用戶帶來驚喜,避免陷入“韆篇一律”的推薦模式?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平衡這些因素的見解和方法。
評分對於像我這樣,每天在互聯網上衝浪,接觸海量信息的人來說,推薦係統已經成為瞭生活的一部分。但就像許多科技産品一樣,我們享受其便利,卻鮮少去探究其背後的原理。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些“幕後推手”的機會。我最渴望知道的是,推薦係統是如何從海量的數據中,提煉齣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並最終呈現在我麵前的。 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不同的推薦策略,例如,為什麼有時候會看到“猜你喜歡”,有時候又會看到“熱門推薦”,這背後是否有不同的算法模型在支撐?我也對推薦係統的“評估指標”很感興趣,比如,準確率、召迴率這些概念,它們是如何衡量一個推薦係統的好壞的?更進一步,我希望瞭解,推薦係統在實際應用中,是如何應對各種挑戰的,比如用戶行為數據的稀疏性,以及如何處理物品的動態更新?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權威且易於理解的解釋,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每天都在使用的這項技術。
評分作為一個對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領域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最近有幸接觸到瞭一本號稱是“推薦係統入門”的書籍。雖然我本人並非該領域的專業人士,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精準預測我喜好、為我“量身定製”內容(無論是音樂、電影還是商品)的係統感到著迷。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個隱藏在這些神奇推薦背後的潘多拉魔盒,讓我得以一窺其究竟。 我特彆想瞭解的是,那些平颱是如何知道我可能喜歡什麼,而不是我可能不喜歡的?書裏有沒有涉及到一些基礎性的算法原理?比如,是不是就像是“因為你喜歡A,而喜歡A的人也喜歡B,所以我們就推薦B給你”這種邏輯?我非常期待能夠明白“協同過濾”這類概念的實際應用,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我的日常網絡體驗。同時,我也很好奇,這種推薦係統是否會存在一些“信息繭房”的潛在風險,即是否會因為過度個性化而將我局限於某種特定的信息範圍內,而錯過瞭其他同樣精彩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為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解答這些睏惑,而不是充斥著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和專業術語。如果能有一些生動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這樣我纔能更好地將理論與現實聯係起來。
評分《推薦係統》全麵闡述瞭開發先進推薦係統的方法,其中呈現瞭許多經典算法,並討論瞭如何衡量推薦係統的有效性。書中內容分為基本概念和新進展兩部分:前者涉及協同推薦、基於內容的推薦、基於知識的推薦、混閤推薦方法,推薦係統的解釋、評估推薦係統和實例分析;後者包括針對推薦係統的攻擊、在綫消費決策、推薦係統和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普適環境中的推薦。此外,本書還包含大量的圖、錶和示例,有助於讀者理解和把握相關知識。
評分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吧,不錯,可以學點東西
評分還沒看,反正是大師手筆!!!
評分好書,值得一看,不錯不錯!
評分購買方便,價格也比較優惠,經常購買
評分包裝完美,書沒有瑕疵,內容也不是很多。
評分正在學習?
評分好,講的很透徹,入門級
評分價格便宜,還沒有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