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16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SolidWorks 2016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趙罘,楊曉晉,趙楠 著
圖書標籤:
  • SolidWorks
  • 機械設計
  • CAD
  • 工程製圖
  • 中文版
  • 2016
  • 入門
  • 精通
  • 軟件教程
  • 機械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1967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7352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7
字數:9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作者——本書由SolidWorks 公司官方認證的培訓講師、從事機械設計的一綫工程師和從事SolidWorks教學理論研究的名校教師聯閤編著,匯集多年製圖經驗和應用技巧。
實例專業——本書涵蓋上百個知識點,配閤多個典型範例應用,所有實例全部來自機械設計工程實踐。
完全自學——書盤配閤便於自學,附贈一係列案例源文件及視頻資源,真正實現輕鬆入門、逐步精通。
超值附贈——全部18 章的教學PPT、25 段與本書同步的教學視頻,另有豐富的案例源文件及SolidWorks 官方技術白皮書和視頻資料。

內容簡介

SolidWorks是世界上首套專門基於Windows係統開發的三維CAD軟件,該軟件以參數化特徵造型為基礎,具有功能強大、易學、易用等特點。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 SolidWorks 2016 中文版軟件在草圖繪製、三維建模、裝配體設計、工程圖設計和仿真分析等方麵的功能。本書每章的前半部分介紹軟件的基礎知識,後半部分利用內容較全麵的範例介紹具體的操作步驟,引領讀者一步步完成模型的創建,使讀者能夠快速而深入地理解 SolidWorks 軟件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功能。
本書可作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 SolidWorks 自學教程和參考書籍,也可作為大專院校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指導教材。本書所附光盤包含書中的實例文件、操作視頻錄像文件和每章的PPT演示文件。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趙罘是SolidWorks公司官方認證的培訓師,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機械係教師。趙罘老師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機仿真研究,參加科研12項,其中“九五攻關”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7項,校級4項;以作者發錶科技論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EI檢索18篇,齣版圖書40部。被評為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及中青年骨乾教師。

目錄

第1章 認識SolidWorks 1
1.1 SolidWorks概述 2
1.1.1 軟件的背景 2
1.1.2 軟件的主要特點 2
1.1.3 啓動SolidWorks 3
1.1.4 界麵功能介紹 3
1.1.5 FeatureManager設計樹 9
1.2 SolidWorks的文件操作 10
1.2.1 新建文件 10
1.2.2 打開文件 11
1.2.3 保存文件 13
1.3 常用工具命令 14
1.3.1 【標準】工具欄 14
1.3.2 【特徵】工具欄 14
1.3.3 【草圖】工具欄 16
1.3.4 【裝配體】工具欄 17
1.3.5 【尺寸/幾何關係】工具欄 17
1.3.6 【工程圖】工具欄 18
1.3.7 【視圖】工具欄 18
1.3.8 插件工具欄 19
1.4 操作環境設置 20
1.4.1 工具欄的設置 20
1.4.2 鼠標常用方法 22
1.5 參考坐標係 22
1.5.1 原點 22
1.5.2 參考坐標係的屬性設置 22
1.5.3 修改和顯示參考坐標係 23
1.6 參考基準軸 23
1.6.1 臨時軸 23
1.6.2 參考基準軸的屬性設置 24
1.6.3 顯示參考基準軸 25
1.7 參考基準麵 25
1.8 參考點 26
1.9 SolidWorks 2016新增功能概述 26
1.9.1 顯示界麵新功能 26
1.9.2 草圖繪製新功能 28
1.9.3 零件和特徵新功能 29
1.9.4 麯麵新功能 34
1.9.5 裝配體新功能 35
1.10 範例 36
1.10.1 生成參考坐標係 36
1.10.2 生成參考基準軸 37
1.10.3 生成參考基準麵 38
1.10.4 生成配閤參考 38
1.10.5 生成網格係統 39
1.10.6 生成活動剖切麵 40
第2章 草圖繪製 42
2.1 基礎知識 43
2.1.1 進入草圖繪製狀態 43
2.1.2 退齣草圖狀態 43
2.1.3 指針 45
2.2 草圖命令 45
2.2.1 繪製點 45
2.2.2 繪製直綫 46
2.2.3 繪製中心綫 47
2.2.4 繪製圓 47
2.2.5 繪製圓弧 49
2.2.6 繪製矩形 51
2.2.7 繪製多邊形 51
2.2.8 繪製橢圓與部分橢圓 52
2.2.9 繪製拋物綫 53
2.2.10 繪製草圖文字 54
2.3 草圖編輯 55
2.3.1 繪製圓角 55
2.3.2 繪製倒角 56
2.3.3 轉摺綫 57
2.3.4 剪裁草圖實體 58
2.3.5 延伸草圖實體 59
2.3.6 分割草圖實體 59
2.3.7 鏡嚮草圖實體 60
2.3.8 綫性陣列草圖實體 61
2.3.9 圓周陣列草圖實體 63
2.3.10 等距實體 64
2.3.11 轉換實體引用 65
2.4 3D草圖 66
2.4.1 空間控標 66
2.4.2 3D直綫 66
2.4.3 3D點 67
2.4.4 3D樣條麯綫 68
2.4.5 3D草圖尺寸類型 69
2.5 尺寸標注 70
2.5.1 綫性尺寸 70
2.5.2 角度尺寸 70
2.5.3 圓形尺寸 71
2.5.4 修改尺寸 71
2.6 幾何關係 71
2.6.1 添加幾何關係 72
2.6.2 顯示/刪除幾何關係 73
2.7 復閤草圖實例操作 73
2.7.1 進入草圖繪製狀態 73
2.7.2 繪製草圖基本圖形 73
2.7.3 繪製圓弧和樣條麯綫 75
2.7.4 繪製矩形 77
2.7.5 生成文字及改變字體 79
2.7.6 繪製基準麵 82
2.7.7 繪製草圖基本圖形 82
2.7.8 繪製圓及改變實體 84
2.7.9 繪製槽口、圓錐和拋物綫 88
第3章 實體建模 92
3.1 拉伸凸颱/基體特徵 93
3.1.1 拉伸凸颱/基體特徵的屬性設置 93
3.1.2 生成拉伸凸颱/基體特徵的
操作方法 94
3.2 拉伸切除特徵 95
3.2.1 拉伸切除特徵的屬性設置 95
3.2.2 生成拉伸切除特徵的操作方法 96
3.3 鏇轉凸颱/基體特徵 96
3.3.1 鏇轉凸颱/基體特徵的屬性
設置 96
3.3.2 生成鏇轉凸颱/基體特徵的
操作方法 97
3.4 掃描特徵 98
3.4.1 掃描特徵的屬性設置 98
3.4.2 生成掃描特徵的操作方法 100
3.5 放樣特徵 100
3.5.1 放樣特徵的屬性設置 101
3.5.2 生成放樣特徵的操作方法 102
3.6 筋特徵 103
3.6.1 筋特徵的屬性設置 103
3.6.2 生成筋特徵的操作方法 104
3.7 孔特徵 105
3.7.1 孔特徵的屬性設置 105
3.7.2 生成孔特徵的操作方法 107
3.8 範例 109
3.8.1 生成把手部分 109
3.8.2 生成其餘部分 113
第4章 實體特徵編輯 117
4.1 圓角特徵 118
4.1.1 圓角特徵屬性管理器 118
4.1.2 生成圓角特徵的操作方法 122
4.2 倒角特徵 124
4.2.1 倒角特徵屬性管理器 124
4.2.2 生成倒角特徵的操作方法 124
4.3 抽殼特徵 125
4.3.1 抽殼特徵屬性管理器 125
4.3.2 生成抽殼特徵的操作方法 126
4.4 特徵陣列 127
4.4.1 特徵綫性陣列 127
4.4.2 特徵圓周陣列 129
4.4.3 錶格驅動的陣列 131
4.4.4 草圖驅動的陣列 132
4.4.5 麯綫驅動的陣列 133
4.4.6 填充陣列 134
4.5 鏡嚮 139
4.5.1 鏡嚮特徵的屬性設置 139
4.5.2 生成鏡嚮特徵的操作方法 139
4.6 壓凹特徵 139
4.6.1 壓凹特徵的屬性設置 140
4.6.2 生成壓凹特徵的操作方法 140
4.7 圓頂特徵 141
4.7.1 圓頂特徵的屬性設置 141
4.7.2 生成圓頂特徵的操作方法 141
4.8 變形特徵 141
4.8.1 變形特徵的屬性設置 142
4.8.2 生成變形特徵的操作方法 144
4.9 彎麯特徵 145
4.9.1 彎麯特徵的屬性設置 145
4.9.2 生成彎麯特徵的操作方法 147
4.10 邊界凸颱/基體特徵 148
4.10.1 邊界凸颱/基體特徵的屬性
設置 148
4.10.2 生成邊界凸颱/基體特徵的
操作方法 149
4.11 拔模特徵 150
4.11.1 拔模特徵的屬性設置 150
4.11.2 生成拔模特徵的操作方法 152
4.12 範例 152
4.12.1 建立基礎部分 153
4.12.2 建立其餘部分 155
第5章 麯綫與麯麵設計 163
5.1 生成麯綫 164
5.1.1 分割綫 164
5.1.2 投影麯綫 168
5.1.3 組閤麯綫 171
5.1.4 通過xyz點的麯綫 171
5.1.5 通過參考點的麯綫 173
5.1.6 螺鏇綫和渦狀綫 174
5.2 生成麯麵 178
5.2.1 拉伸麯麵 179
5.2.2 鏇轉麯麵 182
5.2.3 掃描麯麵 184
5.2.4 放樣麯麵 186
5.3 編輯麯麵 189
5.3.1 等距麯麵 189
5.3.2 延展麯麵 190
5.3.3 圓角麯麵 191
5.3.4 填充麯麵 192
5.3.5 中麵 194
5.3.6 延伸麯麵 195
5.3.7 剪裁麯麵 197
5.3.8 替換麵 198
5.3.9 刪除麵 199
5.4 範例 201
5.4.1 生成輪轂部分 201
5.4.2 生成葉片部分 202
第6章 鈑金設計 209
6.1 基礎知識 210
6.1.1 摺彎係數 210
6.1.2 K因子 210
6.1.3 摺彎扣除 210
6.2 生成鈑金特徵 211
6.2.1 基體法蘭 211
6.2.2 邊綫法蘭 212
6.2.3 斜接法蘭 215
6.2.4 繪製的摺彎 216
6.2.5 斷裂邊角 217
6.2.6 褶邊 218
6.2.7 轉摺 220
6.2.8 閉閤角 222
6.3 編輯鈑金特徵 223
6.3.1 摺疊 223
6.3.2 展開 224
6.3.3 放樣摺彎 225
6.3.4 切口 227
6.4 範例 227
6.4.1 生成基礎部分 227
6.4.2 生成輔助部分 232
第7章 焊件設計 239
7.1 結構構件 240
7.2 剪裁/延伸 241
7.3 圓角焊縫 243
7.4 子焊件 245
7.5 自定義焊件輪廓 245
7.6 自定義屬性 245
7.7 範例 246
7.7.1 生成一側桁架 247
7.7.2 生成其他部分 255
第8章 模具設計 264
8.1 模具設計 265
8.1.1 基礎知識 265
8.1.2 拔模分析功能 265
8.1.3 底切分析功能 266
8.1.4 分型綫功能 267
8.1.5 關閉麯麵功能 267
8.1.6 分型麵功能 268
8.1.7 模具設計的一般步驟 268
8.2 範例 269
8.2.1 打開模型 269
8.2.2 插入裝配凸颱 269
8.2.3 檢查拔模 272
8.2.4 添加拔模 273
8.2.5 添加縮放比例 274
8.2.6 生成分型綫 274
8.2.7 創建分型麵 276
8.2.8 準備切削分割 277
8.2.9 應用切削分割 277
8.2.10 將型心移離型腔 279
8.2.11 生成切削裝配體 280
第9章 裝配體設計 284
9.1 裝配體概述 285
9.1.1 插入零部件 285
9.1.2 建立裝配體的方法 285
9.2 建立配閤 286
9.2.1 配閤概述 286
9.2.2 【配閤】屬性管理器 286
9.2.3 【配閤】屬性管理器
【分析】標簽 288
9.2.4 最佳配閤方法 289
9.3 乾涉檢查 289
9.3.1 菜單命令啓動 290
9.3.2 屬性管理器選項說明 291
9.3.3 乾涉檢查的操作方法 292
9.4 裝配體統計 293
9.4.1 裝配體統計的信息 293
9.4.2 生成裝配體統計的操作方法 294
9.5 裝配體中零部件的壓縮狀態 294
9.5.1 壓縮狀態的種類 294
9.5.2 壓縮零件的方法 295
9.6 爆炸視圖 296
9.6.1 爆炸視圖命令啓動 296
9.6.2 屬性管理器選項說明 297
9.6.3 生成爆炸視圖的操作方法 297
9.7 軸測剖視圖 298
9.7.1 菜單命令啓動 299
9.7.2 屬性管理器選項說明 299
9.7.3 生成軸測剖視圖的操作方法 299
9.8 範例 301
9.8.1 插入零件 301
9.8.2 設置配閤 303
9.8.3 模擬運動 306
第10章 動畫設計 309
10.1 運動算例簡介 310
10.1.1 時間綫 310
10.1.2 鍵碼點和鍵碼屬性 311
10.2 裝配體爆炸動畫 312
10.3 鏇轉動畫 313
10.4 視像屬性動畫 315
10.5 距離或者角度配閤動畫 316
10.6 物理模擬動畫 317
10.6.1 引力 318
10.6.2 綫性馬達和鏇轉馬達 319
10.6.3 綫性彈簧 321
10.7 産品介紹動畫製作範例 323
10.7.1 設置相機和布景 324
10.7.2 設置零部件外觀 326
10.7.3 製作動畫 327
10.7.4 更改零部件透明度 331
10.7.5 播放動畫 333
第11章 綫路設計 334
11.1 綫路模塊(Routing)概述 335
11.1.1 激活SolidWorks Routing 335
11.1.2 步路模闆 335
11.1.3 配閤參考 336
11.1.4 使用連接點 336
11.1.5 維護庫文件 336
11.2 連接點和綫路點 337
11.2.1 綫路點(RoutePoint) 337
11.2.2 連接點 338
11.3 管筒綫路設計範例 338
11.3.1 創建第一條電力管筒綫路 339
11.3.2 創建第二條電力管筒綫路 343
11.3.3 創建其餘電力管筒綫路 348
11.3.4 保存裝配體及綫路裝配體 348
11.4 管道綫路設計範例 349
11.4.1 創建第一條管道綫路 349
11.4.2 創建第二條管道綫路 354
第12章 工程圖設計 360
12.1 基本設置 361
12.1.1 圖紙格式的設置 361
12.1.2 綫型設置 362
12.1.3 圖層設置 363
12.1.4 激活圖紙 365
12.1.5 刪除圖紙 365
12.2 建立視圖 366
12.2.1 標準三視圖 366
12.2.2 投影視圖 367
12.2.3 剖麵視圖 368
12.2.4 輔助視圖 370
12.2.5 剪裁視圖 372
12.2.6 局部視圖 373
12.2.7 鏇轉剖視圖 374
12.2.8 斷裂視圖 375
12.3 標注尺寸 377
12.3.1 繪製草圖尺寸 377
12.3.2 添加尺寸標注的操作方法 378
12.4 添加注釋 379
12.4.1 注釋的屬性設置 379
12.4.2 添加注釋的操作方法 382
12.5 泵體零件圖範例 383
12.5.1 建立工程圖前準備工作 383
12.5.2 插入視圖 385
12.5.3 繪製剖麵圖 386
12.5.4 繪製剖切視圖 388
12.5.5 標注零件圖尺寸 389
12.5.6 標注零件圖的粗糙度 394
12.5.7 加注注釋文字 395
12.5.8 保存 395
12.6 定滑輪裝配圖範例 396
12.6.1 設置圖紙格式 396
12.6.2 添加主視圖 397
12.6.3 添加左視圖和俯視圖 398
12.6.4 添加各視圖中心綫 399
12.6.5 添加斷開的剖視圖 399
12.6.6 標注尺寸 403
12.6.7 添加零件序號 407
12.6.8 添加技術要求 409
12.6.9 添加材料明細錶 409
第13章 配置與係列零件錶 414
13.1 配置項目 415
13.1.1 零件的配置項目 415
13.1.2 裝配體的配置項目 415
13.2 設置配置 416
13.2.1 手動生成配置 416
13.2.2 激活配置 417
13.2.3 編輯配置 417
13.2.4 刪除配置 418
13.3 零件設計錶 418
13.3.1 插入設計錶 418
13.3.2 插入外部Microsoft Excel文件
為設計錶 420
13.3.3 編輯設計錶 420
13.3.4 保存設計錶 420
13.4 套筒係列零件範例 421
13.4.1 創建錶格 421
13.4.2 插入設計錶 422
第14章 仿真分析 425
14.1 公差分析(TolAnalyst) 426
14.1.1 測量目標麵 426
14.1.2 裝配體順序 426
14.1.3 裝配體約束 427
14.1.4 分析結果 428
14.1.5 公差分析範例 428
14.2 有限元分析(SimulationXpress) 432
14.2.1 添加夾具 433
14.2.2 施加載荷 434
14.2.3 定義材質 435
14.2.4 運行分析 436
14.2.5 查看結果 436
14.2.6 有限元分析範例 437
14.3 流體分析(FloXpress) 442
14.3.1 檢查幾何體 442
14.3.2 選擇流體 443
14.3.3 設定邊界條件 443
14.3.4 求解模型 444
14.3.5 查看結果 444
14.3.6 流體分析範例 444
14.4 數控加工分析(DFMXpress) 448
14.4.1 規則說明 448
14.4.2 配置規則 449
14.4.3 數控加工分析範例 450
14.5 注塑模分析(Plastics) 451
14.5.1 SolidWorks Plastics簡介 451
14.5.2 SolidWorks Plastics組成 452
14.5.3 注塑模分析實例 452
第15章 標準零件庫 467
15.1 SolidWorks Toolbox概述 468
15.1.1 Toolbox概述 468
15.1.2 SolidWorks Toolbox管理 468
15.1.3 安裝Toolbox 469
15.1.4 配置Toolbox 469
15.1.5 生成零件 471
15.1.6 將零件添加到裝配體 471
15.1.7 管理員操縱Toolbox 471
15.1.8 能夠自動調整大小的Toolbox
零部件(智能零件) 472
15.2 凹槽 473
15.2.1 生成凹槽 473
15.2.2 O-環凹槽屬性設置 474
15.2.3 固定環凹槽屬性設置 475
15.3 凸輪 475
15.3.1 生成凸輪 476
15.3.2 凸輪屬性的設置 476
15.3.3 凸輪運動的設置 479
15.3.4 凸輪生成的設置 480
15.3.5 收藏凸輪 483
15.4 其他工具 484
15.4.1 鋼梁計算器 484
15.4.2 軸承計算器 485
15.4.3 結構鋼 487
15.5 智能零件範例 488
15.5.1 設置配閤參考 488
15.5.2 添加配置 489
15.5.3 製作智能零部件 493
15.5.4 應用智能零部件 495
第16章 特徵識彆 498
16.1 FeatureWorks選項設置 499
16.1.1 FeatureWorks選項 499
16.1.2 特徵識彆的步驟 500
16.1.3 中級階段屬性管理器 501
16.2 FeatureWorks識彆類型 501
16.2.1 自動/交互的特徵識彆 502
16.2.2 交互特徵識彆類型 502
16.2.3 逐步識彆 506
16.3 識彆不同實體 506
16.3.1 放樣特徵識彆 506
16.3.2 陣列特徵識彆 507
16.3.3 掃描特徵識彆 509
16.4 診斷錯誤信息 509
16.4.1 拉伸的錯誤診斷 509
16.4.2 鏇轉的錯誤診斷 511
16.4.3 倒角的錯誤診斷 511
16.4.4 圓角的錯誤診斷 513
16.5 減速器箱體特徵識彆範例 513
16.5.1 識彆特徵前的準備工作 514
16.5.2 交互特徵識彆 516
第17章 二次開發 523
17.1 SolidWorks二次開發概述 524
17.1.1 SolidWorks二次開發體係 524
17.1.2 Solidworks的二次開發接口 525
17.1.3 SolidWorks API函數 525
17.1.4 SolidWorks二次開發方法 525
17.1.5 SolidWorks二次開發工具 526
17.2 減速器建模二次開發範例 526
17.2.1 建立基礎模型 526
17.2.2 VB.NET二次開發界麵 527
17.2.3 VB.NET應用程序代碼 530
第18章 渲染輸齣 534
18.1 布景 535
18.2 光源 536
18.2.1 綫光源 536
18.2.2 點光源 537
18.2.3 聚光源 538
18.3 外觀 538
18.4 貼圖 540
18.5 輸齣圖像 541
18.5.1 PhotoView整閤預覽 541
18.5.2 PhotoView預覽窗口 542
18.5.3 PhotoView選項 543
18.6 渲染實例 544
18.6.1 打開文件 544
18.6.2 設置模型外觀 546
18.6.3 設置模型貼圖 548
18.6.4 設置外部環境 550
18.6.5 設置光源與照相機 550
18.6.6 輸齣圖像 556

前言/序言


《現代機械製造工藝學》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現代機械製造工藝學知識體係。從基礎理論到先進技術,本書將引領讀者係統地理解機械零部件的製造過程,掌握各類製造工藝的原理、方法、應用及發展趨勢。本書內容嚴謹,邏輯清晰,圖文並茂,力求兼顧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性,是機械製造領域學生、工程師及技術人員的理想參考用書。 第一部分:機械製造工藝學基礎 本部分將從宏觀層麵介紹機械製造工藝學的基本概念、發展曆程及在現代工業中的地位。 第一章 緒論 1.1 機械製造的定義與範疇 本節將闡述機械製造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活動,其核心在於通過一係列加工、裝配和檢驗過程,將原材料轉化為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機械産品。我們將探討機械製造所涵蓋的廣泛領域,包括零部件的成形、連接、錶麵處理以及整機的組裝等,並強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 1.2 機械製造工藝學的發展曆程與現狀 追溯機械製造工藝學的起源,從手工生産到機械化、自動化,再到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演進。分析不同曆史階段的技術特點和理論突破,並著重介紹當前機械製造工藝學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如綠色製造、智能製造、高端製造等前沿方嚮。 1.3 機械製造工藝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深入分析機械製造作為工業之母,其技術水平和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國傢整體工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闡述機械製造工藝學在提高産品質量、降低生産成本、縮短生産周期、實現技術創新以及保障國傢安全等方麵的重要價值。 1.4 機械製造工藝學學習的內容與方法 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框架,介紹本書將涵蓋的核心內容,包括材料科學基礎、各類成形工藝、切削加工原理、特種加工技術、錶麵工程、檢測與測量、以及製造過程的優化與管理等。同時,建議讀者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通過案例分析、實驗操作和項目實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第二章 機械製造中的材料基礎 2.1 常用機械工程材料的分類與性能 係統介紹金屬材料(如碳鋼、閤金鋼、鑄鐵、鋁閤金、銅閤金等)和非金屬材料(如工程塑料、陶瓷、復閤材料等)的化學成分、顯微組織、力學性能(強度、硬度、韌性、塑性)、物理性能(導熱性、導電性、熱膨脹係數)及工藝性能(切削性、可焊性、可鍛性)。重點講解不同材料在機械設計和製造中的選擇原則。 2.2 材料的顯微組織與性能關係 深入探討材料的晶體結構、相變、晶粒度、雜質含量等微觀因素如何影響其宏觀性能。講解熱處理(退火、正火、淬火、迴火)等工藝如何改變材料的顯微組織,進而優化材料性能。 2.3 材料的無損檢測方法 介紹常用的無損檢測技術,如超聲波檢測、射綫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等,及其在材料質量控製和成品檢驗中的應用,確保材料和零部件的可靠性。 第三章 機械零部件的成形工藝 3.1 鑄造工藝 3.1.1 鑄造原理與分類:闡述鑄造的工藝流程,包括模具準備、熔煉、澆注、冷卻、脫模、清理等。介紹砂型鑄造、金屬型鑄造、熔模鑄造、壓力鑄造等主要鑄造方法的原理、特點和適用範圍。 3.1.2 鑄造閤金的選擇與工藝參數:重點介紹鑄造常用的金屬材料(如灰鑄鐵、球墨鑄鐵、鋁閤金、銅閤金等)的選用依據,以及澆注溫度、模具溫度、冷卻速度等關鍵工藝參數的控製。 3.1.3 鑄件的質量控製與缺陷分析:講解常見的鑄造缺陷(如氣孔、縮鬆、夾砂、裂紋等)的産生原因及其預防措施,並介紹鑄件的檢驗方法。 3.2 鍛壓工藝 3.2.1 鍛壓原理與分類:介紹鍛壓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外力使金屬材料産生塑性變形以獲得所需形狀和性能的工藝。區分自由鍛、模鍛、擠壓、軋製等主要鍛壓方法。 3.2.2 鍛壓材料與工藝要求:分析適用於鍛壓的材料種類(如碳鋼、閤金鋼、鋁閤金等)的塑性特點,以及鍛造溫度、變形量、鍛模設計等工藝要素。 3.2.3 鍛件的質量控製與優點:探討鍛件的優點(如晶粒細化、力學性能優越)及可能齣現的缺陷(如摺疊、鍛裂),並介紹鍛件的檢驗與熱處理。 3.3 焊接工藝 3.3.1 焊接基本原理與分類:闡述焊接是通過加熱或加壓(或兩者並用)使兩個或多個工件連接在一起的工藝。介紹熔焊(如電弧焊、電阻焊)、壓焊(如摩擦焊、釺焊)等主要焊接方法。 3.3.2 常用焊接方法詳解:重點講解埋弧焊、氬弧焊、氣保焊等主流焊接方法的原理、設備、工藝參數及應用領域。 3.3.3 焊接材料的選擇與焊接質量控製:介紹焊條、焊絲、焊劑等焊接材料的選擇原則,以及焊接接頭的性能要求、焊接變形的控製和焊接缺陷的檢測。 3.4 衝壓工藝 3.4.1 衝壓基本原理與分類:介紹衝壓是利用衝模在壓力機上對闆料施加外力,使其産生分離或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零件的工藝。區分分離工序(落料、衝孔)和成形工序(彎麯、拉深)。 3.4.2 衝壓模具的設計與製造:講解衝壓模具的基本結構、設計原則以及影響模具壽命和製件質量的因素。 3.4.3 衝壓件的材料選擇與工藝優化:分析衝壓材料的選用要求,如塑性、屈服強度等,並介紹如何通過工藝設計優化來降低廢料、提高效率和保證製件精度。 3.5 粉末冶金工藝 3.5.1 粉末冶金原理與流程:介紹通過金屬粉末製備、壓製成形、燒結處理來製造零件的工藝。 3.5.2 粉末材料與成形技術:分析各類金屬粉末的製備方法,以及壓製、注射成形等技術。 3.5.3 粉末冶金件的性能與應用:講解粉末冶金件的獨特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及其在硬質閤金、多孔材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第二部分:機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藝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各種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特種加工等方法,以及它們在實現零部件精密化、復雜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第四章 切削加工原理與方法 4.1 切削運動與切削力 詳細闡述切削加工中的主運動、進給運動和調整運動,以及它們如何決定切削過程的幾何形狀。深入分析切削力的大小、方嚮及其對刀具、機床和工件的影響,包括切削功、切削熱的産生與傳遞。 4.2 刀具材料與刀具幾何角度 介紹刀具材料(如高速鋼、硬質閤金、陶瓷、金剛石等)的性能要求(硬度、耐磨性、紅硬性、韌性),及其選擇原則。講解前角、後角、主偏角、副偏角等刀具幾何角度對切削性能的影響。 4.3 車削加工 4.3.1 車削原理與設備:介紹車削是利用工件鏇轉、刀具直綫移動來切除材料的加工方法。講解普通車床、數控車床等設備。 4.3.2 車削工藝參數與錶麵質量:分析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等參數對加工效率、刀具壽命和工件錶麵粗糙度的影響。 4.3.3 常見車削類型:介紹外圓車削、內圓車削、端麵車削、螺紋車削、溝槽車削等。 4.4 銑削加工 4.4.1 銑削原理與設備:介紹銑削是利用銑刀鏇轉、工件直綫移動或工件鏇轉來切削加工的工藝。講解臥式銑床、立式銑床、數控銑床等。 4.4.2 銑削方式與切削特點:區分順銑與逆銑,分析它們的區彆和優缺點。講解平麵銑削、麯麵銑削、齒輪銑削等。 4.4.3 銑削工藝參數與錶麵完整性:探討銑削參數的選擇對加工精度、錶麵粗糙度和刀具壽命的影響。 4.5 鑽削、鏜削與鉸削 4.5.1 鑽削:介紹鑽孔的原理、鑽頭類型、鑽削參數選擇及鑽孔精度控製。 4.5.2 鏜削:講解鏜孔的原理、鏜刀類型、鏜削工藝及提高孔加工精度的措施。 4.5.3 鉸削:介紹鉸孔的特點,適用於獲得高精度孔的加工方法,以及鉸刀的選擇與使用。 4.6 磨削加工 4.6.1 磨削原理與磨料磨具:闡述磨削是以磨料磨具為切削工具,以微量切削的方式去除材料,獲得高精度錶麵和尺寸的加工方法。介紹砂輪的種類、磨料、結閤劑及其性能。 4.6.2 外圓磨削、內圓磨削與平麵磨削:詳細介紹各種磨削方法的原理、設備、工藝參數及應用。 4.6.3 珩磨、研磨與拋光:介紹這些超精加工方法,用於獲得極高的錶麵光潔度和尺寸精度。 第五章 特種加工技術 5.1 電火花加工(EDM) 5.1.1 EDM原理與設備:介紹利用脈衝放電在工件錶麵産生電蝕痕跡的加工方法。講解電火花綫切割(WEDM)和電火花成形加工(EDM Shaping)。 5.1.2 EDM的應用範圍:適用於加工高硬度、高熔點、難加工材料,如模具製造、微細加工等。 5.2 超聲波加工(USM) 5.2.1 USM原理與設備:介紹利用超聲波振動及磨料的衝擊作用進行加工。 5.2.2 USM的應用:適用於加工脆性材料、硬質材料,如陶瓷、玻璃等。 5.3 激光加工(Laser Machining) 5.3.1 激光加工原理與設備:介紹利用高能量密度激光束進行切割、焊接、鑽孔、錶麵處理等。 5.3.2 激光加工的優勢與應用:具有非接觸、高精度、高效率、熱影響區小等優點,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行業。 5.4 等離子弧加工(Plasma Machining) 5.4.1 等離子弧原理與設備:介紹利用高溫等離子弧進行切割、堆焊等。 5.4.2 等離子弧的應用:尤其適用於厚闆金屬的切割。 5.5 化學機械拋光(CMP) 5.5.1 CMP原理與設備:結閤化學腐蝕和機械磨削,實現納米級錶麵平坦化。 5.5.2 CMP的應用:在微電子製造、半導體行業中應用廣泛。 第六章 錶麵工程技術 6.1 錶麵粗糙度與錶麵紋理 介紹錶麵粗糙度的評價參數(Ra, Rz, Rq等)及其對零件功能的影響(如耐磨性、密封性、疲勞強度、外觀等)。 6.2 錶麵處理技術 6.2.1 熱處理:詳細介紹錶麵淬火、滲碳、滲氮、滲碳氮化等熱處理工藝,提高零件錶麵的硬度和耐磨性。 6.2.2 錶麵強化:介紹噴丸、滾壓等機械強化方法。 6.2.3 錶麵鍍覆與塗層:講解電鍍、化學鍍、物理氣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等技術,用於提高零件的耐腐蝕性、耐磨性、導電性或美觀度。 6.2.4 陽極氧化與著色:特彆針對鋁閤金等材料,介紹其錶麵處理方法。 第三部分:製造過程的優化與管理 本部分將關注製造過程的規劃、控製、質量保證以及如何通過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來提升製造係統的整體效能。 第七章 測量與檢測技術 7.1 測量基本原理與測量誤差 介紹測量在機械製造中的重要性,以及測量基本原理。分析測量誤差的來源(係統誤差、隨機誤差、偶然誤差)及其控製方法。 7.2 尺寸測量技術 7.2.1 接觸式測量:介紹遊標卡尺、韆分尺、百分錶、高度尺等量具的使用。 7.2.2 非接觸式測量:介紹光學測量(如投影儀、顯微鏡)、激光測量、坐標測量機(CMM)等先進測量設備。 7.3 幾何形狀與位置公差檢測 講解形位公差(如直綫度、平麵度、圓度、同軸度、垂直度等)的檢測方法,包括量塊、角度規、萬能角度尺、百分錶配閤塞規、環規等。 7.4 錶麵質量檢測 介紹錶麵粗糙度儀、輪廓儀等用於測量錶麵形貌的儀器。 7.5 材料性能檢測 介紹硬度計、拉伸試驗機、衝擊試驗機等用於測試材料力學性能的設備。 第八章 製造過程的質量控製與管理 8.1 質量管理體係 介紹ISO 9000係列標準等質量管理體係的基本原則和框架。 8.2 統計過程控製(SPC) 講解控製圖、直方圖、散點圖等統計工具在過程監控與改進中的應用。 8.3 質量檢驗與質量改進 介紹抽樣檢驗、全數檢驗等檢驗方式,以及PDCA循環等持續改進方法。 8.4 可靠性工程基礎 闡述産品可靠性的概念、失效模式分析(FMEA)等方法。 第九章 現代製造技術與發展趨勢 9.1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 介紹CAD軟件在三維建模、工程圖紙繪製中的作用,以及CAM軟件如何將設計模型轉化為加工指令。 9.2 計算機輔助工藝(CAPP) 講解CAPP係統如何輔助生成製造工藝規程,實現工藝設計的標準化和自動化。 9.3 製造資源規劃(MRP)與企業資源規劃(ERP) 介紹MRP和ERP係統在生産計劃、物料管理、成本控製等方麵的作用。 9.4 柔性製造係統(FMS) 闡述FMS的概念、組成及在多品種小批量生産中的優勢。 9.5 智能製造與工業4.0 探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增材製造(3D打印)等技術如何推動機械製造嚮智能化、個性化、服務化轉型。 結論 本書力求通過對機械製造工藝學核心知識的係統梳理和深入講解,幫助讀者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掌握先進的工藝技術,並培養解決實際製造問題的能力。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浪潮中,掌握精湛的製造工藝是實現産品創新、推動工業進步的關鍵。本書的內容將是讀者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與前進的堅實階梯。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來說,《SolidWorks 2016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這本書簡直是一個寶藏。我之前嘗試過自學SolidWorks,但總是卡在一些概念上,要麼就是網上零散的教程讓我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閤理,它從最基礎的界麵介紹開始,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建模工具的使用。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高級麯麵造型”的部分,作者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麯麵概念,比如“自由麯麵”的“吹塑”和“濛皮”操作,讓我瞬間茅塞頓開。而且,這本書非常注重“細節”,它會告訴你如何設置單位、如何調整視圖、如何管理文件,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對我們的設計效率和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還在書中發現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快捷鍵”和“命令組閤”,能夠極大地提高我的操作速度。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教會瞭我如何使用SolidWorks,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機械設計這個領域有瞭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為我未來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說實話,在決定購買《SolidWorks 2016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之前,我糾結瞭很久。市麵上關於SolidWorks的書籍實在太多瞭,我擔心選錯。最終,我還是被這本書的名字和口碑所吸引。拿到手之後,我被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所摺服。它不僅僅是一個軟件操作指南,更是一本關於機械設計理念的書。在講解“零件設計”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實體創建,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根據受力情況優化零件結構,如何考慮加工工藝,如何進行參數化設計。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工程圖”的章節印象深刻,它詳細講解瞭如何創建標準的三視圖、剖視圖、局部視圖,以及如何添加尺寸、公差和標注,這些對於最終的生産製造至關重要。書中還涉及到瞭一些高級主題,比如“焊接設計”和“鈑金設計”,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入門書籍中很少見到的。作者能夠將這些復雜的內容講解得條理清晰,並且結閤實際案例,讓我能夠觸類旁通。我感覺這本書真的能幫助我從一個“軟件使用者”蛻變成一個“設計者”。

評分

哇,拿到這本《SolidWorks 2016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真是太激動瞭!我一直想學習機械設計,但又覺得3D建模軟件很高深,總有點望而卻步。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吸引力,“從入門到精通”,這正是我想要的!封麵設計也很專業,銀灰色的背景搭配SolidWorks的Logo,給人一種科技感十足的感覺。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裏麵的排版清晰,文字也很容易理解,不像有些技術書籍那麼枯燥乏味。作者似乎很瞭解初學者的難點,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如何創建草圖,如何拉伸、鏇轉,這些基本操作都講解得非常細緻。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一個命令的解釋,都配有非常直觀的圖示,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明白每個按鈕的作用。而且,書中還包含瞭很多實際案例,比如零件的建模,裝配體的創建,甚至是簡單的機構仿真,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隻是教我軟件操作,更是在引導我思考如何將設計思路轉化為三維模型,培養我的設計思維。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跟著書中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第一個自己的設計作品瞭!

評分

我一直對機械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閤適的學習資源。《SolidWorks 2016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實戰演練”的闆塊,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幾個零件,而是模擬真實的項目流程,帶領讀者完成一個完整的産品設計。比如,書中有一個關於“汽車零部件設計”的項目,從零件的草圖繪製、實體建模,到多個零件的裝配,再到最後的爆炸圖和渲染,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非常到位。而且,書中還強調瞭“設計意圖”的重要性,教導我們在建模過程中,要思考模型的尺寸、關係以及後續的修改,如何讓模型更易於維護和迭代。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有限元分析”的初步介紹,雖然隻是入門級的,但它讓我看到瞭SolidWorks在性能評估方麵的強大功能,也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但字字句句都充滿著作者的經驗和智慧。

評分

拿到《SolidWorks 2016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這本書,我當時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我之前對機械設計幾乎是零基礎,對這種專業軟件的學習一直心存疑慮。但翻開這本書之後,我的顧慮立刻煙消雲散瞭。它不像很多教程那樣堆砌理論,而是把復雜的知識點分解成一個個小模塊,每個模塊都緊密結閤實際操作。比如,書中在講解“麯麵建模”的時候,沒有上來就講高深的數學公式,而是先介紹瞭常用的麯麵生成工具,比如“掃掠”、“放樣”等,並且通過一個實際産品的麯麵造型演示,讓我看到瞭這些工具的強大應用。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項”,這些都是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非常寶貴的經驗,能夠幫助我們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提高效率。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裝配約束”時,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從最簡單的“重閤”、“平行”到更復雜的“驅動配閤”,每一個都配有清晰的截圖和詳細的步驟說明,讓我能夠真正理解約束的邏輯,而不是死記硬背。這本書真的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引導著我從零開始,一步步掌握SolidWorks的精髓。

評分

書質量看上去還是不錯的,內容都差不多吧

評分

咯啦咯考慮咯啦咯啦咯考慮咯啦KKK路兔兔咯傢假日有收入嗬嗬

評分

還沒看.包裝及物流速度很不錯

評分

商品性價比超高,並且客戶態度熱情,很愉快的一次購物體驗。

評分

工作用的上,京東購物方便

評分

質量還行,京東發貨很快,值得大傢外購

評分

幫公司買的,有需要下次再來。

評分

還沒怎麼看,要認真看完

評分

質量還行,京東發貨很快,值得大傢外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