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2
序 尊重历史与科学证伪
前言 我的生态农场实践
1 中国农业向何处去
第一节 衰落的乡村
第二节 乡村中的“白色恐怖”
第三节 农民何时才能回家安心种地
第四节 生态学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五节 未来的生态农庄
2 从秸秆利用开始
第一节 在九三学社的报告
第二节 艰难的“畜南下”
第三节 偷学养牛技术
第四节 带农民去买牛
第五节 建立了生态农场
第六节 引进“面包草”设备和技术
第七节 从养鱼池到青储池
3 找到了控制害虫的办法
第一节 充满杀机的农田
第二节 湖北老总送来诱虫灯
第三节 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
第四节 研究生们制作的昆虫标本
第五节 北京中学生的实验
第六节 农民相信了我们的技术
4 生态院落里的“禽粮互作”
第一节 一个新思路的诞生
第二节 乌云塔娜的实验
第三节 “落汤”鸡
第四节 放鹅吃草
第五节 “禽粮互作”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5 “林禽互作”让杨树林升值
第一节 让林下空间升值
第二节 林下养鸡全军覆灭
第三节 农民养鸡大赚
第四节 千只白鹅进农场
第五节 杨树林变成生态林
6 让元素循环起来
第一节 元素循环一笔账
第二节 热心人送来蚯蚓种
第三节 教授的黄粉虫
第四节 德国学生的能源调查
第五节 沼气池的故事
第六节 加拿大博士的堆肥技术
附录 1 弘毅生态农场大事记
附录 2 来访者留言选摘
7 低产田变成吨粮田
第一节 生态农业会饿死人吗
第二节 山东电视台的报道
第三节 高产变稳产
第四节 农民喜签有机种植合同
第五节 果园停农药:啃最硬的骨头
8 国内外的参观者
第一节 农场里的“洋姐姐”
第二节 美国人在农场
第三节 德国大使馆伸出援助之手
第四节 日本专家相信了
第五节 农业部、环保部的联合调查
第六节 十五所高校学生志愿者参观弘毅生态农场
第七节 三省农民互助合作社代表参观弘毅生态农场
第八节 山东省委农工办和科技厅领导现场调研
附录 1 弘毅生态农场大事记
附录 2 来访者留言选摘
总 跋 在文明的转折点上
序
尊重历史与科学证伪
温铁军
中国古代先民自7000年前开始驯化野生蚕和种植野生稻,并逐渐形成传统农业。伟大华夏文明之源远流长,乃在于她的立体化的循环兼业的农业从来都是有机的;奠基于其上的“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兼业化家庭资源的组合投入蕴涵着深刻的农户理性;相应地,聚落而居的乡土社会内涵具有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问题的村社理性。
这两个东方特色的经济理性,从来都是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可持续的。
出于对历史真实经验的尊重,我的两个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达到较高国际性程度的博士生2010年翻译出版了《四千年的农夫》——100年前的美国农业学者富兰克林?金博士到中国调研小农村社制经济,不仅认识到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形成的有机、兼业化的农业,在切实而有效地在养活了世界最大规模人口的同时也最好地维护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而且,他还对比了西方人(借助船坚炮利的殖民化粗暴占有土地)形成的美国大农场才搞了100年就严重地破坏了资源环境的教训。
翻阅此书发现,富兰克林的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可谓既简单又深刻——百年轮回而已。也因此,这本书在发达国家和在除了我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流行了近百年。其实,如果那些指称中国落后美国几十年的书斋农业学者愿意实事求是地做点比较,客观效果本来也很清楚:美国的资本深化的大农业用了29亿亩1耕地和数百亿美元的政府补贴,才生产3亿多吨粮食;中国用差不多一半的土地(18亿亩耕地中的约15亿亩)和不到一半的补贴生产了5亿多吨粮食。若以单位面积计算农业效率,中国仍然是土地产出率最高的国家。
诚然,事物总是表现为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不断走向自己的反面。最近20年,各地盲目追求农业现代化和农村资源资本化近乎荒唐到自断股肱的地步,早就被联合国专家批为邯郸学步;有关部门过于短视地跟风20世纪苏联“斯大林主义”和美国“福特主义”并驾齐驱的大农业,才导致中国农业单位面积的化学化程度蹿升到世界第一,农业随之也势所必然地成为了整个中国面源污染最为严重的领域。伴随着这个激进的农业产业化大潮汹涌而来的,是食品质量与环境安全等影响稳定大局的社会群体性治安事件愈演愈烈……
于是,我在近年来的各种发声中不断提示:中国自从20世纪一度放弃执政党作为基本制度的三农政策导向而发生了单纯强调农业产业经济的方针问题,不仅有悖于国情而且直接造成了最近20年追求产业化、资本化之中必然导致的农业过度依赖化学化;已经符合逻辑地制造了严重的污染和安全“双重负外部性”。这也是三农问题之所以反反复复地被强调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的客观前提……
终于,人们在单纯追求农业GDP的反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所带来资源环境大规模被破坏之后,在2007年重新认识到需要强调“生态文明”(见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在2008年重新确立了在2020年要实现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简称“两型农业”,见中共十七届
三中全会文件)。这些战略和政策调整,体现的应该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之古训。而在这种国家宏观战略全面反思和农业方针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蒋高明这本书的出版,就显得恰逢其时。
不过,蒋高明这本书可不仅仅是为了证明2007年执政党强调“生态文明”和2008年强调“两型农业”的正确性,而是心无旁骛地开展6年科学实验的结晶。也就是说,在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之前,坚持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的科学家就已经先期开展脚踏实地的试验了。中央政府的英明决策,大体上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民间努力交相辉映。与之呼应的另类民间努力是,此前的2003年,我们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创办了乡建学院,随即开展的新乡村建设多种活动中,“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算是个本源于基本国情和乡村实践的指导思想。当年培训和发动农民组建了多个有机生产者合作社。在乡建学院的立体循环有机农业初步成型之后的2005年,尽管那时候我还不认识蒋高明,但就在他酝酿着要回家乡开展科学实验的同一时期,我们强调新乡村建设要借助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公平贸易”理念,在城市开展市民消费者的有机消费合作社建设,通过市民分担有机农业的机会风险来带动农民有机生产者合作社的产品在城市销售,以此促进城乡
统筹……
2007年4月,我们从河北翟城村的立体循环农业试验基地撤出,同一年蒋高明回到家乡农村开展有机农业试验,真可谓前赴后继、交相呼应!也许是由于从事类似的,相对于全球发展主义主流而言显得比较超前的试验,遭遇到不少相似的困境,于是,我们在2008-2009年进一步拓展北京市海淀区产学研基地的市民农业项目中走到一起……蒋高明认为,现代农业科技采取的是与大自然对抗的办法,不从造成粮食安全的源头开始治理,盲目学美国,让少数人养活多数人,长期下去是很危险的。
我非常尊重这个在理念上不约而同,实际上却是在不知不觉中跟我们走到一起的科学家,更看重他在家乡农村的科学试验。因为,这对我们开展的本地化的社会科学试验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自然科学家的试验,得出的显然是一种“只要沿着同样的技术路线就能够重复得出的”,更为清晰
可见的科学成果。那么,从方法论的科学性上看,他在20亩贫瘠土地上的有机种植尽管面积不大,但比起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不仅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也是更具有学习和推广价值的。
为了检验有机农业对土地内在具有的生态修复作用,蒋高明租用的实验地是村里的低产田,曾经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地,土层只有20厘米,下面是碎石。在这种土地上,蒋高明坚持“六不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和转基因技术。靠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来获得高产。
开始试验的2008年,小麦和玉米两季加起来才收1000来斤/亩,第二年也如此。到了2011年,小麦亩产900斤,玉米亩产1100斤,比周围农田亩产多一倍。
人们通过这个在地化的科学实验可以认识到:有机种植可以使低产田变成高产的“吨粮田”。有机农业几乎实现粮食产量成倍增加的科学成果,客观上消除了有关部门以有机农业降低产量而拒绝予以政策支持的借口。同时,这个实验在农业成本上的节约更值得关注。根据蒋高明的计算,山东一带种植6种作物,实际需要打23遍农药,人工成本加农药费每亩为445元。而采用“物理与生物方式相结合”方法,算上电费、人工费和工具费用,合计每亩为58元。亦即,生态防虫的成本只有农药防虫成本的13%。蒋高明坦然承认,有机农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精耕细作,产量才能高这样生产出来的粮食,价格上如果与普通粮食价格完全一样,农民就只会留给自己吃。要想进入市场,价格应该有差别;有机粮食价格增加到4~5元/公斤的时候,亩均土地收益将提高3000元左右。这样,多数农民会愿意改为有机生产。
如此看来,社会上很多不搞科学实验的批评者关于有机农业产量低、成本高的说法都被蒋高明的科学实验所“证伪”。进一步看国家宏观投入政策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则道调整的方向也很清楚:政府只需把“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治理污染费用的1/3,大约相当于国家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每年平均三农投入的1万亿,用于在中低产田改造中主要支持生态农业,同步开展符合“两型农业”要求的立体循环经济建设;而对生态农业而言,只需要使用一半左右的化肥,农药使用更可以大幅度减少。这样,足以保证中国粮食生产在不再成为最大污染源的前提下增加30%以上的总产量。此外,只要维持住每年5亿吨粮食产出,就可以减少转基因食品进口,实现食品安全与降低国家粮食风险的双重正外部性。
如此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政策调整,政府何乐而不为?这,也许是“蒋高明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十多年前,在中央政府刚刚接受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的时候,我曾经发表文章“市场失灵加政府失灵:三农问题面临双重困境”。那标题本身就很清楚地把问题的实质点到为止地提示出来了。后来学习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看到执政党明确指出了“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制约作用,也就意味着明确指出了不同部门与利益集团之间客观存在某些利益相关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内在机制。据此再看当年这标题,似乎仍然适用于解释政府“何乐而不为也”……
蒋高明的实验农场取名弘毅,语出曾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意。中国的蒋高明们,仍然任重道远!
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丛书:生态农场纪实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丛书:生态农场纪实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的商品
评分当前形势下需要读一读
评分相信品牌的力量,支持正品
评分很不错的书,给姑父买的~
评分购买的这本书印刷精美 讲解清晰 很好
评分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评分京东的物流没的说!货真价实有保障!
评分喜欢,会一直在京东购书 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宝贝非常不错,和图片上描述的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无论色泽还是哪些方面,都十分让我觉得应该称赞较好,完美! 书是正品,很不错!速度也快,绝对的好评,下次还来京东,因为看到一句话 女人可以不买漂亮衣服不买奢侈的化妆品但不能不看书,买了几本书都很好 值得看。据悉,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选择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电影学院037?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剪辑的奥秘》编辑推荐: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致青年电影人的信:电影圈新人的入行锦囊》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二、你是否也有错过的挚爱?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莫失莫忘》并不简单是一本爱情小说,作者将众多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俨然一部加长版的《倾城之恋》。“莫失莫忘”是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上刻的字,代表着一段看似完美实则无终的金玉良缘。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相爱时不离不弃,分开后莫失莫忘”,这句话是秋微对感情的信仰,也是她对善缘的执念。才女作家秋微近几年最费心力写的一本小说,写作过程中由于太过投入,以至揪心痛楚到无法继续,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字,大哭一场,才得以抽离出这份情感,也算是对自己前一段写作生涯的完美告别。
评分不错,好看。京东买的好快就到了。
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丛书:生态农场纪实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