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经典的中医歌诀白话解,中医启蒙的良师益友,中医成才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学家智慧的结晶,与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等一样是中医教学和临床别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歌赋中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内容,值得挖掘和学习。由于歌诀和歌赋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是初学针灸者的入门读物。但因所著文辞过简,难以深悟,故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一书。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故对《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一书进行修订。本次修订在2版基础上增加了对古病名及病候的注释,并新增“十二经本一脉歌”,“十四经循行、主病歌”,“奇经八脉周身交会歌”,“杂病穴法歌”4部歌赋,并对“难经五腧穴主治歌”内容进行增补,进一步丰富了歌诀内容,同时在白话解释上,更注重反映原文主旨,使之更适应教学和临床的需要。
《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第3版)》详略的当,通俗易懂,适合针灸爱好者、针灸从业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经络腧六歌
1.手足十二经所属歌
2.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3.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
4.十二经脉歌
5.十二经本一脉歌
6.奇经八脉歌
7.十五络脉歌
8.十二经原穴歌
9.十四经腧穴分寸歌
10.募穴歌
11.八会穴歌
12.八脉交会八穴歌
13.十六郄穴歌
14.下合穴歌
15.难经五输穴主治歌
16.井荥输原经合歌
17.十二经背俞穴歌
18.新编根结歌
19.四气街歌
20.四海歌
21.十四经循行、主病歌
22.奇经八脉周身交会歌
第二部分 刺法灸法歌赋
1.十四经要穴主治歌
2.行针总要歌
3.针法歌
4.行针指要歌
5.杂病穴法歌
6.补泻雪心歌
7.金针赋
第三部分 针灸参治疗歌赋
1.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2.四总穴歌
3.回阳九针歌
4.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
5.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6.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7.秋夫疗鬼十三穴歌
8.胜玉歌
9.席弘赋
10.灵光赋
11.肘后歌
12.标幽赋
13.百症赋
14.玉龙歌
15.玉龙赋
16.通玄指要赋
第四部分 流注针法歌赋
精彩书摘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①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①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左与右各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气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而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日按,轻浮豆许日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补者一退三飞,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有余者为肿为痛日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日虚。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死生贵贱,针下皆知,贱者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不至,必死无疑。
且夫下针之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日天才②;少停进针,刺入肉内,是日人才②;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日地才⑦,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即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依前再施。
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③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
况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之,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欲令腠密,然后调气,故日: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已上总要,于斯尽矣。
……
前言/序言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针灸学,源远流长,因其简、便、廉、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针灸可治疗6大类43种病证,实际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现今针灸已遍布全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一部分,正方兴未艾。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已经有两个版本,十数年间,深受广大针灸爱好者、各级针灸推拿医师、各层次针推院校学生的欢迎,网上声誉也颇佳,普遍反映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广泛收集的古今针灸歌赋,较之其他歌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不完全泥古而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利于读者学习、掌握、应用。
应该指出,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家智慧的结晶,与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等一样是中医教学和临床别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还保存了很多著名医学家的学术特点,值得我们挖掘和学习。因为歌诀和歌赋言简意赅、内容突出、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所以传播很广。历来学习针灸者都要背诵许多歌赋,掌握以后指导临床,得心应手,十分方便。历代歌赋都有增删变化,本版歌诀反映了1989年“国际标准十四经命名”和2006年我国颁布的最新国家经穴标准的变化内容,如原属于经外奇穴的印堂穴已经划归督脉,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好.对教学和学术统一作用很大。但是从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1817年)确定的经穴数目就从361穴增加到现今的362穴,这是针灸学的大事,应该特别重视和彰显出来。
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第3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