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教育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开设最早是在19世纪初。近代普及教育的发展需要人们总结学校教育发展的经验或规律。但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教育史学科主要是近代师范教育发展的产物。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教育专业化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到19世纪后半期,欧美主要国家都开设了教育史课程,教育史教科书及相关读本陆续出版。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学者也编写了一些研究外国教育史的著作和教材。那时国人编写的相关书籍一般称“西洋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的提法是建国后才出现的,主要受到苏联教育史教科书的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 史前时代的教育
第一节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问题
第三节 史前时代的文化教育概况
第二章 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第一节 古埃及的教育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教育
第三节 古印度的教育
第四节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第三章 古代希腊教育
第一节 古希腊各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古希腊的教育理论
第四章 古代罗马教育
第一节 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教育活动
第四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一节 基督教与教育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第三节 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第四节 行会学校和城市学校
第六章 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
第一节 拜占廷的教育
第二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教育
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 宗教改革与教育
第八章 近代各国教育(上)
第一节 近代英国教育
第二节 近代法国教育
第三节 近代德国教育
第九章 近代各国教育(下)
第一节 近代俄国教育
第二节 近代美国教育
第三节 近代日本教育
第十章 近代教育理论(上)
第一节 夸美纽斯
第二节 洛克
第三节 卢梭
第十一章 近代教育理论(下)
第一节 裴斯泰洛齐
第二节 赫尔巴特
第三节 福禄倍尔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
第十二章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一节 欧洲的新教育运动
第二节 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第三节 实验教育学
第四节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第十三章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第一节 杜威
第二节 蒙台梭利
第十四章 现代各国教育(上)
第一节 英国
第二节 法国
第三节 德国
第十五章 现代各国教育(下)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日本
第三节 苏联与俄罗斯
第十六章 苏联教育思想
第一节 马卡连柯
第二节 凯洛夫
第三节 赞科夫
第四节 苏霍姆林斯基
第十七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第一节 改造主义教育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第三节 存在主义教育
第四节 新行为主义教育
第十八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下)
第一节 结构主义教育
第二节 分析教育哲学
第三节 终身教育
第四节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人类起源于新生代。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第三纪是哺乳动物发达的时代,在第三纪的始新世开始出现最早的灵长类。到了渐新世,从原始的灵长类中又先后出现了猴类和猿类,最早的人类就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从动物的进化中可以看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属于动物界。现代人在动物界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现代类人猿并不是人类的祖先,它们也不可能进化成人。人类的祖先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古猿。
英国学者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一书根据动植物演变的大量科学资料揭露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他在另一本书《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1871)中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出自共同的祖先。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一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规律,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如果从腊玛古猿算起,大约经过了1000多万年。如果从南方古猿的出现算起,也有二三百万年的时间。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后来终于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着经过思考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二、石器时代与母系氏族社会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考古学者把使用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很可能在300万年前或更早就已开始了,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人类已能用火,并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后来也猎取大动物。考古学者根据石器类型的分化,推测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性别的分工,男子从事狩猎,妇女则从事采集。
关于最早的人类社会只能通过间接材料进行推测。一些学者认为杂交的原始群(或原始人群)是人类最早的组织形式,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应是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中,所有的兄弟姊妹都互为夫妻,亲子之间的婚姻则被禁止。但“血缘家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是19世纪美国学者摩尔根根据夏威夷人的亲属称谓提出的设想,尚无考古材料作为例证。
真正有考古材料作为证据的原始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是在人类生产获得初步发展,能维持较定型群体生活并产生族内近亲通婚禁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成员必须和另一个氏族的成员通婚。互通婚姻的氏族组成了早期的部落。
(二)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在约15000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冰河开始融化,冰川后撤,全球气候转暖,不少大型动物灭绝,适于森林草原地区生活的中小动物和鸟类增多,使渔猎经济得到发展。大约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人类发明了农业,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前言/序言
教育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开设最早是在19世纪初。近代普及教育的发展需要人们总结学校教育发展的经验或规律。但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教育史学科主要是近代师范教育发展的产物。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教育专业化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到19世纪后半期,欧美主要国家都开设了教育史课程,教育史教科书及相关读本陆续出版。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学者也编写了一些研究外国教育史的著作和教材。那时国人编写的相关书籍一般称“西洋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的提法是建国后才出现的,主要受到苏联教育史教科书的影响。1962年,应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需要,曹孚先生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外国教育史》。同年,南京师范学院罗炳之先生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前辈带领中青年学者编写了一批高质量的外国教育史教科书。近年来,情况的变化使编写新的外国教育史教材成为必要。一方面,外国教育史课程由学年课变为学期课,教材的篇幅有必要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外国教育史领域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又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更新。
当今国际历史学界相对主义盛行,教育史研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作者认为,教材的编写与学术著作不同,主要面对的是初学者而非专家。因此,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本教材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考察各个时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并努力揭示其内在联系。第二,在教材的性质方面兼顾职业取向与学术取向,而在历史编纂方面兼顾叙事取向和问题取向。第三,广泛吸收近年来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也反映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外国教育史教学和研究的心得。第四,为适应教学的需要,教材尽量编写得简明扼要;在编写体例方面每章开头有提要,结尾有“本章小结”;结合教材内容列出若干思考题;书后附有参考书目,使读者对本学科的基本书籍一目了然。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和国内同行进行了交流,特别是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的杨汉麟教授将自己制作的外国教育史课件(PPT)提供给本书作者参考,在此,作者谨向杨教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外国教育史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外国教育史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外国教育史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