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概要(第二版)》是“翻译专业必读书系”之一。作者从语言、思想、历史、文学等不同侧面阐述了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此次是本书的第二版,以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为教学对象。作者在原书侧重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语言篇》,以期学生从中对汉语特色方面的问题有所启发和思考,点燃研究的兴趣。另附“名词解释”于正文之后,以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主要概念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
内容简介
增补部分: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在当今计算机时代,更能深切理解到语言是思维运作的一套符号,从词法到句法,都是该民族设定的程序系统。在这个意义上看,说语言给思维制定了模具,并不为过。通过翻译转达的语意,仅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文化概说
一、 文化的含义
二、 文化的结构层面
三、 文化的内蕴因素
第二节中国文化概观
一、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二、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 中国人的处世
语言篇
第一讲汉语和汉文化
第一节语言和文化
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二、 语言影响思维方式
第二节汉式语言思维
一、 汉式语言思维举隅
二、 汉式语言思维的特色
第二讲重文字而轻口语
第一节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
一、 表音节的汉字
二、 汉字的表意性
[][]第二节中国特有文字学
一、 古代不知语法学
二、 文字学异军突起
三、 重文字而轻口语的哲学根基
第三讲汉语的文化特色(上)
第一节积字成词
一、 古汉语单字词为主
二、 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
三、 字本位汉语观
四、 字母词的争议
第二节词组结构
一、 古今词组之异同
二、 汉语盛行关联词组
第四讲汉语的文化特色(下)
第一节意合句法
一、 话题型句法
二、 词义指向的意合
三、 形省意更合
第二节平衡、后倾、铺排
一、 在对称中求平衡
二、 句尾重心的规则
三、 汉语特有流水句
第五讲诗歌语言的困惑
第一节古体诗的诗句
一、 古诗音乐性揭秘
二、 非形式化的基础诗律
第二节新诗格律危机
一、 新诗形式的探讨
二、 新诗坛“无政府状态”
思想篇
第一讲阴阳五行
第一节《周易》简介
一、 “易”的含义
二、 “周”的含义
三、 八卦与重卦
四、 卦辞与爻辞
五、 《周易》的经和传
六、 写作的时代
七、 古代中国的世界图示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 五行说的起源
二、 五行之间的关系
三、 五行的推广
四、 一种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
第二讲先秦诸子
第一节儒家,道家,法家
一、 儒家
二、 道家
三、 法家
第二节墨家,名家
一、 墨家
二、 名家
第三讲儒家经学
第一节两汉经学的缘起
一、 儒家经书
二、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由来
三、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四、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兴衰
第二节唐代义疏之学
一、 魏晋南北朝经学概溯
二、 唐代义疏之学
三、 义疏之学的后续
第三节清代经学一波三折
一、 清初顾炎武“经世致用”
二、 乾嘉考据学
三、 今文经学的复兴
四、 经学治学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讲佛学
第一节佛教在中国的概况
一、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二、 中国接受佛教思想的原因
三、 大乘八宗
第二节中国佛学的发展
一、 佛学思辨的理论扩张
二、 禅宗一派一枝独秀
三、 中国佛学与中国传统思维
第五讲宋明理学
第一节程朱理学
一、 “道学宗主”周敦颐
二、 “河南二程”: 程颢、程颐
三、 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
第二节陆王心学
一、 心学奠基人陆九渊
二、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
第三节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一、 理学与心学的不同点
二、 理学与心学的相同点
历史篇
第一讲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传说中的远古
一、 氏族公有制社会解体
二、 三皇五帝
第二节夏商周“三代”
一、 “三代”及其意义
二、 考古学文化与“三代”
第二讲大一统帝国的确立: 秦汉
第一节秦王朝
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
二、 建立中央集权制
三、 焚书坑儒
四、 胡亥即位
五、 秦朝灭亡
第二节西汉和东汉
一、 西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二、 东汉: 豪族集团的黑暗政治
第三讲中古盛世: 唐宋
第一节古代辉煌的顶峰: 唐朝
一、 贞观之治
二、 武则天称帝
三、 安史之乱
四、 唐朝后期,国势转衰
第二节内忧外患的两宋
一、 北宋
二、 南宋
第四讲北京旧梦: 元明清
第一节蒙古族的大一统王朝: 元朝
一、 民族大融合
二、 大都的建设与繁荣
三、 元末红巾军起义
第二节兴盛一时的大明王朝
一、 迁都北京
二、 郑和下西洋
三、 抗击倭寇和收复台湾
四、 朝廷政治争斗
五、 明末农民起义
第三节最后一个王朝——清朝
一、 清朝的建立
二、 康熙和乾隆
三、 清朝的衰落
文学篇
第一讲诗、词
第一节《诗经》和楚辞
一、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二、 中国最早的文人诗作——楚辞
第二节唐以前的乐府及五言诗
一、 “乐府”的种种含义
二、 汉乐府的文学成就
三、 文人五言诗
第三节唐诗和宋词
一、 中国诗歌的辉煌: 唐诗
二、 格律化长短句的盛况: 宋词
第二讲散文
第一节周秦汉散文
一、 散文的含义
二、 历史散文
三、 诸子散文
四、 政论散文
第二节唐宋古文运动
一、 古文运动的文学背景
二、 韩愈、柳宗元的文学主张
三、 古文运动的宋代后继
四、 八大散文家
第三节明清散文
一、 明朝前后七子
二、 唐宋派
三、 李贽的论著
四、 清朝桐城派
第三讲小说
第一节短篇小说
一、 中国小说的雏形
二、 汉魏六朝的小说
三、 唐传奇小说
四、 明清短篇小说
第二节长篇小说
一、 章回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二、 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三、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四、 明清其他长篇小说
五、 中国长篇小说的特点
第四讲戏曲文学
第一节戏曲的形成
一、 戏曲艺术的孕育
二、 元代戏剧的体制
三、 明代传奇的体制
第二节戏曲文学作家作品
一、 关汉卿的杂剧
二、 王实甫与杂剧《西厢记》
三、 高明与南戏《琵琶记》
四、 汤显祖与传奇《牡丹亭》
五、 李玉与传奇《清忠谱》
六、 洪昇与传奇《长生殿》
七、 孔尚任与传奇《桃花扇》
第五讲现代文学
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概说
一、 现代文学和白话文运动
二、 现代各时期的文学
第二节各时期涌现的作家及其作品
一、 五四时期涌现的作家及其作品
二、 二三十年代涌现的作家及其作品
三、 40年代涌现的作家及其作品
附录名词解释
精彩书摘
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1.血缘关系至上 血缘关系是自然的社会关系,父母兄弟姊妹,无可选择。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就是在血缘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西方建立奴隶制国家后,就制订出超越家族制的国家法律,如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制,古罗马法律对家父权力的限制。但是中国自夏商周起直至清代,“国”一直是“家”的扩大翻版。 原因之一,自然的血缘关系这么牢固地占据社会关系的首位,是跟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 原因之二,传统观念中生命的泛化引出生殖的泛化,天地生万物,老子的道据称是“先天地生”,宇宙间生生不已。这样,生命的给予者就拥有天生的受尊重权,“孝”的概念由此而生。在家国同构的古代,忠是孝的引申。生命的给予者甚至拥有生命的剥夺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原因之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规则意识,这与所操语言的非形态化互为表里。规则是人制定的,是人的需要的对象化,又反过来约束人的行为。中国人往往用主体参与的柔性的经验代替刚性的规则,具有社会契约性质的法律不易产生,柔性的血缘感情、情感化的忠。成为社会关系的主要准则。 在父权社会里,父系亲属高于母系亲属,因此二者有着不同的称呼以示区别。汉语亲属称呼的繁多为西方语言所无法比拟。 2.经验崇拜 经验崇拜是跟生命崇拜、年龄崇拜一致的。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已经有占卜的习俗流行了,到了商朝,王室基本上每日必占。占卜是向龟询问未来的吉凶,而周人兴起的筮占用的工具由龟改为蓍草。刘向说:“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茎。”《太平御览》卷九九七引《洪范五行传》说:“蓍百年一本,生百茎,同本以老,此草木之寿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间鬼神焉。”龟和蓍草都有长寿的特点,所以知道的事多;同时二者多子多孙,引得古人的敬重。近代的严复概括说:“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倚老卖老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由此又发展为崇古。儒家推尧舜为圣人,据说他们身处夏代以前,老子主张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去,法家虽然有向前看的气魄,但还是把自己的主张依托在黄老身上。出于崇古的心理,历史上不断有人伪造古代的文章。《尚书》里的“虞书”“夏书”,以及“商书”的一部分经发现是后人的伪作。 ……
前言/序言
中国文化概要(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