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2版)

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达 著
图书标签:
  • Cisco
  • 路由器
  • 配置
  • 管理
  • 网络
  • CCNA
  • 网络工程
  • 技术
  • 书籍
  • 通信
  • 设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09559
版次:2
商品编码:112731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史上较大型的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手册
  史上最系统的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手册
  深入浅出的技术原理剖析与分层次配置示例的完美结合
  综合的配置思路分析和详尽的配置步骤介绍的完美结合

内容简介

  《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是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中第1本,也是国内最全面、最系统的纯Cisco路由器大型配置与管理手册。
  《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共15章。从最基础的Cisco路由器设备选型,IOS系统的使用与管理,以及各种Cisco路由器接口、各种WAN接入、SDM、DHCP/DNS、NAT、静态路由、RIP路由等配置与管理,到高级的OSPF路由、IS-IS路由、EIGRP路由器、BGP路由、IPSec VPN、DMVPN、Easy VPN等配置与管理。书中提供了全面、翔实的各功能工作原理、功能配置思路分析,详尽的功能配置步骤和上千个各层次配置示例。
  《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既是读者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学习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的优选工具图书,又是目前各大高校和Cisco培训机构的很好Cisco路由器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Cisco主要系列路由器安装、选型和应用
1.1 Cisco路由器概述
1.1.1 Cisco主要的路由器产品系列
1.1.2 Cisco路由器系列产品分类
1.1.3 Cisco主要路由器系列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1.2 Cisco SOHO系列路由器
1.2.1 Cisco SOHO系列路由器安装和主要特性
1.2.2 Cisco SOHO系列路由器应用方案
1.2.3 Cisco SOHO系列路由器各型号主要特性比较
1.3 Cisco 800系列路由器
1.3.1 Cisco 850子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安装和应用方案
1.3.2 Cisco 860子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安装和应用方案
1.3.3 Cisco 870子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安装和应用方案
1.3.4 Cisco 820/830/870子系列的硬件配置比较
1.3.5 Cisco 880子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安装和应用方案
1.3.6 Cisco 890子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安装和应用方案
1.4 Cisco 1800系列路由器
1.4.1 Cisco 1800系列固定配置路由器主要特性
1.4.2 Cisco 1800系列固定配置路由器应用方案
1.4.3 Cisco 1841模块化路由器主要特性
1.4.4 Cisco 1841路由器应用方案
1.4.5 Cisco 1700/1800系列路由器硬件配置和特性比较
1.5 Cisco 2800系列路由器
1.5.1 Cisco 2800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
1.5.2 Cisco 1700/2600/2800系列路由器的硬件配置和特性比较
1.5.3 Cisco 2800系列路由器应用方案
1.6 Cisco 3800系列路由器
1.6.1 Cisco 3800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
1.6.2 Cisco 2600/2800/3700/3800系列路由器的硬件配置和特性比较
1.7 ISR2路由器
1.7.1 ISR2路由器主要优势
1.7.2 Cisco 1900/2900/3900系列路由器综合简介
1.7.3 Cisco ISR2与ISR对应系列路由器的横向比较
1.8 Cisco 7500系列路由器
1.8.1 Cisco 7500系列路由器主要特性
1.8.2 Cisco 7500系列路由器的硬件配置
1.8.3 Cisco 7500系列路由器安全特性
1.8.4 Cisco 7500系列路由器应用方案
1.9 Cisco 7600系列路由器
1.9.1 Cisco 7600系列路由器的产品组成及主要特性
1.9.2 Cisco 7600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
1.10 Cisco路由器主要模块
1.10.1 常见Cisco路由器模块
1.10.2 Cisco ISR/ISR G2路由器模块

第2章 IOS系统的访问、使用与管理
2.1 Cisco IOS系统基础
2.1.1 Cisco IOS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
2.1.2 Cisco IOS 12.4T及以前版本的版本命名规则
2.1.3 Cisco IOS 15.x系列的版本命名规则
2.1.4 Cisco IOS系统命令模式
2.2 访问Cisco IOS系统
2.2.1 不同IOS系统访问模式的Cisco路由器连接方式
2.2.2 通过Console端口本地访问IOS系统
2.2.3 访问IOS系统的四种线路
2.2.4 CTY和AUX本地IOS系统访问的线路安全配置
2.2.5 AUX远程IOS系统访问的线路配置
2.2.6 TTY远程IOS系统访问的线路配置
2.2.7 VTY远程IOS访问的线路配置
2.3 Cisco IOS系统的基本使用
2.3.1 Cisco IOS帮助系统的使用
2.3.2 Cisco IOS命令的缩写
2.3.3 Cisco IOS命令的no和default选项
2.3.4 Cisco IOS的错误提示消息
2.3.5 Cisco IOS的历史命令记录功能
2.3.6 Cisco IOS命令的编辑功能
2.4 Cisco IOS的配置改变日志功能
2.4.1 配置改变通知和日志特征配置
2.4.2 显示配置日志条目和内存使用统计
2.4.3 清除配置日志条目
2.5 Cisco IOS文件系统管理
2.5.1 显示可用的IOS文件系统
2.5.2 设置默认文件系统
2.5.3 显示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信息
2.5.4 改变当前工作目录
2.5.5 创建和删除目录/文件
2.5.6 复制文件
2.5.7 创建、显示和提取文件
2.6 特权密码和用户级别配置
2.6.1 特权级别划分配置
2.6.2 设置特权模式或特权级别访问密码
2.7 ROM监控器的配置与使用
2.7.1 设置ROM监控模式的配置步骤
2.7.2 路由器寄存器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2.7.3 在ROM监控模式下加载IOS映像
2.7.4 在ROM模式下通过TFTP下载IOS映像恢复路由器
2.7.5 ROM模式下使用控制台接口下载IOS文件恢复路由器

第3章 Cisco路由器SDM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1 Cisco SDM的安装
3.1.1 安装SDM的条件
3.1.2 检测在路由器上安装的SDM软件
3.1.3 安装支持SDM的IOS映象
3.1.4 配置你的路由器以支持SDM
3.1.5 安装SDM文件
3.1.6 启动SDM
3.2 利用SDM进行基本的路由器配置示例

第4章 路由器接口和WAN接入配置与管理
4.1 Cisco路由器初始设置
4.2 路由器接口IPv4地址配置
4.2.1 路由器接口主IP地址的配置步骤
4.2.2 路由器接口从IP地址的配置步骤
4.2.3 无编号IP地址的配置步骤
4.2.4 31位地址前缀的IP地址的配置步骤
4.2.5 全零子网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4.3 Cisco路由器的几种特殊接口配置
4.3.1 Loopback接口及其配置
4.3.2 Null(空)接口及其配置
4.3.3 SubInterface(子接口)及其配置
4.3.4 子接口应用的配置示例
4.4 Cisco路由器WAN接口配置
4.4.1 以太网WAN接口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4.4.2 V.92 Modem接口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4.4.3 VDSL2 WAN接口的配置步骤
4.4.4 G.SHDSL WAN接口的配置步骤
4.5 Cisco路由器Modem接入配置
4.5.1 Cisco路由器Modem拨号线路的连接
4.5.2 Internet远程Modem拨号访问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4.5.3 等价网络DDR拨号连接时的拨号路由器的配置步骤
4.5.4 等价网络DDR拨号连接时的应答路由器的配置步骤
4.6 带NAT的PPPoE xDSL/Cable配置
4.6.1 PPPoE和PPPoA简介
4.6.2 VPDN组号码的配置步骤
4.6.3 快速以太网WAN接口的配置步骤
4.6.4 PPPoE拨号接口的配置步骤
4.6.5 PPPoE NAT的配置步骤
4.6.6 带NAT的PPPoE接入配置示例
4.7 带NAT的PPPoA xDSL配置
4.7.1 PPPoA拨号接口的配置步骤
4.7.2 ATM WAN接口的配置步骤
4.7.3 DSL信令协议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4.7.4 PPPoA NAT的配置步骤
4.7.5 带NAT的PPPoA接入配置示例

第5章 DHCP/DN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5.1 DHCP服务基础
5.1.1 DHCP报文及其格式
5.1.2 DHCP服务IP地址自动分配原理
5.2 IOS DHCP服务器几种典型应用情形
5.3 直连单子网、单VLAN情形下的IOS DHCP服务器配置
5.3.1 配置思路
5.3.2 DHCP服务器IP地址池配置思路
5.3.3 DHCP服务器IP地址池的配置步骤与实例
5.3.4 DHCP服务器IP地址排除配置与实例
5.3.5 DHCP服务器手动绑定配置与实例
5.3.6 DHCP服务器静态映射配置与实例
5.3.7 DHCP服务器配置选项导入与实例
5.3.8 通过DHCP动态获取带下一跳的静态路由的配置步骤与实例
5.3.9 Cisco IOS系统DHCP服务器基本管理
5.4 直连多子网、多VLAN情形下的IOSDHCP服务器配置
5.4.1 多子网情形下的DHCP服务器配置
5.4.2 多VLAN情形下的DHCP服务器配置
5.5 非直连情形下的IOS DHCP服务器配置
5.5.1 DHCP中继代理概述
5.5.2 DHCP中继代理工作原理及基本配置
5.5.3 DHCP中继代理信息选项插入原理及配置
5.5.4 基于每接口DHCP中继代理信息选项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5.5.5 非直连情形下IOS DHCP服务器综合配置实例
5.6 带辅助子网的IOS DHCP服务器IP地址池配置
5.6.1 带辅助子网DHCP服务器IP地址池的配置步骤
5.6.2 带辅助子网DHCP地址池的配置实例
5.7 DHCP选项82及其配置
5.7.1 使用DHCP选项82的情形
5.7.2 DHCP选项82中的地址分类功能
5.7.3 为DHCP地址分配功能启用选项82
5.7.4 定义DHCP类别和中继代理信息样本
5.7.5 定义DHCP地址池的配置步骤
5.7.6 使用82选项分配IP地址的配置示例
5.8 Cisco DHCP客户端功能配置
5.8.1 IOS DHCP客户端概述
5.8.2 IOS DHCP客户端的基本配置
5.8.3 启用强制释放或者更新DHCP租约功能
5.8.4 启用强制更新消息处理功能及相关配置
5.9 IOS DHCP Snooping配置与管理
5.9.1 支持选项82的DHCP服务流程
5.9.2 选项82数据插入功能
5.9.3 主要IOS DHCP Snooping功能
5.9.4 IOS DHCP Snooping默认配置
5.9.5 IOS DHCP Snooping配置指南
5.9.6 DHCP Snooping的基本配置思路
5.9.7 全局和VLAN中启用DHCP Snooping和选项82
5.9.8 DHCP中继代理和包转发地址配置
5.9.9 配置DHCP Snooping绑定数据库代理
5.9.10 DHCP Snooping配置和信息管理
5.10 DNS服务配置
5.10.1 映射主机名到IP地址
5.10.2 自定义DNS服务器轮循
5.10.3 DNS欺骗的配置步骤和示例
5.10.4 把路由器配置为DNS服务器
5.10.5 禁止ISO CLNS地址查询
5.10.6 校验DNS配置

第6章 NAT配置与管理
6.1 Cisco NAT基础
6.1.1 NAT网络的基本结构
6.1.2 NAT的主要应用
6.1.3 NAT的主要应用情形
6.1.4 Cisco NAT类型
6.2 NAT转换方式及原理
6.2.1 NAT基本IP地址转换原理
6.2.2 内部地址NAT转换原理
6.2.3 外部地址NAT转换原理
6.2.4 内/外部地址NAT转换原理
6.3 Cisco路由器内部地址静态NAT转换配置
6.3.1 内部地址静态NAT转换的配置思路与步骤
6.3.2 内部地址NAT静态转换配置示例
6.3.3 利用内部地址静态NAT实现网络转换的配置示例
6.3.4 内部地址端口静态NAT实现TCP通信重定向的配置与示例
6.4 Cisco路由器内部地址动态NAT转换配置
6.4.1 内部地址动态NAT转换的配置思路与步骤
6.4.2 内部地址动态NAT转换的配置示例
6.5 Cisco路由器内部地址PAT转换配置
6.5.1 内部地址PAT转换原理
6.5.2 内部地址PAT转换的配置思路与步骤
6.5.3 内部地址PAT转换的配置示例
6.6 Cisco路由器重叠网络NAT转换
6.6.1 重叠网络NAT概述
6.6.2 重叠网络NAT地址转换原理
6.6.3 重叠网络动态NAT转换配置示例
6.6.4 重叠网络静态NAT转换配置示例一
6.6.5 重叠网络静态NAT转换配置示例二
6.7 同时采用静态NAT和动态NAT的配置示例
6.7.1 相关路由器的配置
6.7.2 NAT配置校验
6.8 Cisco路由器通过NAT实现TCP负载均衡
6.8.1 通过NAT实现TCP负载均衡原理
6.8.2 通过NAT实现TCP负载均衡的配置思路与步骤
6.8.3 利用NAT实现TCP负载均衡的配置示例
6.9 Cisco路由器基于NVI的NAT配置
6.9.1 基于NVI的静态NAT配置步骤
6.9.2 基于NVI的动态NAT配置步骤
6.9.3 通过NVI配置NAT的配置示例
6.10 Cisco路由器的NAT配置管理
6.10.1 主要的NAT管理命令
6.10.2 修改动态NAT配置的方法
6.10.3 NAT地址转换超时设置的配置

第7章 静态路由配置与管理
7.1 路由基础
7.1.1 生成路由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7.1.2 静态路由概述
7.1.3 静态路由的主要特点
7.1.4 动态路由的主要特点
7.2 Cisco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与管理
7.2.1 静态路由配置命令详解
7.2.2 静态路由配置注意事项
7.2.3 静态路由管理
7.3 Cisco路由器默认路由
7.3.1 默认路由的配置
7.3.2 其他默认路由指定命令
7.4 Cisco路由器递归静态路由
7.4.1 纠正错误的“下一跳”认识
7.4.2 静态路由递归原理
7.5 Cisco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示例
7.5.1 基本的静态路由配置示例
7.5.2 复杂的静态路由配置示例
7.5.3 默认路由配置
7.6 Cisco路由器浮动静态路由
7.6.1 浮动静态路由配置
7.6.2 浮动静态路由配置故障排除示例

第8章 RIP路由配置与管理
8.1 RIP路由协议基础
8.1.1 动态路由分类
8.1.2 RIP路由的度量机制
8.1.3 RIP路由更新机制
8.1.4 RIP路由收敛机制
8.1.5 RIP报文格式
8.2 Cisco路由器RIP路由配置与管理
8.2.1 RIP进程启用和参数配置
8.2.2 RIP版本指定和RIP认证启用配置
8.2.3 启用或者禁止水平分割
8.2.4 RIP路由汇总配置
8.2.5 源IP地址确认配置
8.2.6 更新包间延时配置
8.2.7 通过帧中继网络连接的路由器的IP-RIP延时开始配置
8.2.8 RIP路由管理
8.3 RIP路由配置示例
8.3.1 RIP路由基本配置示例
8.3.2 RIP水平分割功能配置示例
8.3.3 RIP路由更新认证配置示例
8.3.4 RIP路由汇总配置示例一
8.3.5 RIP路由汇总配置示例二
8.4 RIP路由重发布
8.4.1 把其他协议路由重发布到RIP路由域
8.4.2 RIP路由更新通告发送原则
8.4.3 RIP路由更新通告接受原则
8.4.4 到RIP重发布路由通告存在的问题

第9章 OSPF路由配置与管理
9.1 OSPF路由协议基础
9.1.1 OSPF协议简介
9.1.2 OSPF的AS与Area
9.1.3 OSPF网络路由器类型
9.1.4 DR和BDR
9.1.5 OSPF LSA类型
9.1.6 Backbone(骨干)区域
9.1.7 Stub(末梢)区域
9.1.8 Totally Stub区域和NSSA区域
9.1.9 OSPF计时器
9.1.10 OSPF路由计算基本过程
9.1.11 OSPF区域间路由过程
9.1.12 OSPF路由更新认证
9.2 OSPF报头及各种报文格式
9.2.1 OSPF Hello报文及格式
9.2.2 OSPF DD报文及格式
9.2.3 OSPF LSR报文及格式
9.2.4 OSPF LSU报文及格式
9.2.5 OSPF LSAck报文及格式
9.3 OSPF网络的设计考虑和区域划分原则
9.3.1 OSPF网络的设计考虑
9.3.2 OSPF区域划分原则
9.4 OSPF进程的启用和网络的宣告
9.4.1 深入理解OSPF路由进程
9.4.2 OSPF路由进程启用和网络宣告配置
9.4.3 OSPF网络宣告和区域指派的注意事项
9.4.4 OSPF网络基本配置示例
9.5 不同物理网络上OSPF路由进程的启用
9.5.1 OSPF网络类型配置
9.5.2 不指定邻居路由器的广播型点对多点OSPF网络配置示例
9.5.3 指定邻居路由器的广播型点对多点OSPF网络配置示例
9.5.4 非广播型点对多点OSPF网络配置示例
9.5.5 在带有IP地址接口的点对点OSPF网络配置示例
9.5.6 在无编号接口的点对点链路上运行OSPF的配置示例
9.5.7 OSPF广播网络的配置示例
9.5.8 非广播OSPF网络配置示例
9.6 OSPF接口参数配置
9.6.1 OSPF接口参数配置命令
9.6.2 基于OSPF接口的简单认证配置示例
9.6.3 基于OSPF接口的MD5认证配置示例
9.7 OSPF区域参数配置
9.7.1 OSPF Stub区域配置
9.7.2 OSPF NSSA区域配置
9.7.3 OSPF NSSA区域配置示例
9.8 OSPF重发布路由配置
9.8.1 重发布路由的配置命令
9.8.2 重发布路由中的度量和管理距离考虑
9.8.3 基本的OSPF网络及路由重发布配置示例
9.8.4 复杂OSPF ABR配置示例
9.8.5 重发布路由到IGRP或者EIGRP进程的配置示例
9.8.6 重发布路由到OSPF进程的配置示例
9.8.7 重发布路由到RIP进程的配置示例
9.8.8 重发布路由到IS-IS进程的配置示例
9.8.9 重发布直连路由到其他路由进程的配置示例
9.9 OSPF路由汇总配置
9.9.1 OSPF区域间路由汇总配置
9.9.2 OSPF区域间路由汇总配置示例
9.9.3 重发布路由到OSPF网络时的路由汇总配置
9.9.4 重发布的OSPF路由汇总配置示例
9.10 OSPF默认路由注入配置
9.10.1 普通区域中的OSPF默认路由注入及配置示例
9.10.2 Stub和Totally Stub区域的OSPF默认路由注入及配置示例
9.10.3 NSSA区域OSPF默认路由注入及配置示例
9.11 OSPF虚拟链路配置
9.11.1 OSPF虚拟链路配置方法
9.11.2 OSPF虚拟链路配置示例
9.12 其他OSPF路由基本配置
9.12.1 修改OSPF管理距离及配置示例
9.12.2 DNS名称查询配置
9.12.3 限制默认开销配置
9.12.4 阻止OSPF LSA包泛洪的配置方法
9.13 OSPF路由监控和维护
9.13.1 显示OSPF进程信息的命令
9.13.2 显示OSPF边界路由器上路由条目的命令
9.13.3 显示OSPF路由数据库的命令
9.13.4 显示OSPF等待泛洪的LSA列表 的命令
9.13.5 显示接口关联的OSPF进程信息的命令
9.13.6 显示OSPF进程邻居详细信息的命令
9.13.7 显示OSPF进程路由器请求的LSA列表信息的命令
9.13.8 查看OSPF进程所有等待重传的LSA包列表信息的命令
9.13.9 查看OSPF进程虚拟链路信息的命令
9.13.10 清除OSPF进程指定信息的命令

第10章 IS-IS路由配置与管理
10.1 IS-IS路由协议基础
10.1.1 ISO网络基础
10.1.2 IS-IS路由协议概述
10.1.3 IS-IS的链路状态路由机制概述
10.1.4 IS-IS路由协议基本术语
10.1.5 IS-IS路由类型
10.1.6 IS-IS路由器类型及其邻接关系
10.1.7 IS-IS支持的电路类型
10.1.8 IS-IS的两种地址格式
10.1.9 IS-IS区域及路由器邻接关系
10.1.10 IS-IS DIS选举
10.1.11 IS-IS LSPDB同步原理
10.1.12 IS-IS最短路径计算和路由表生成原理
10.1.13 IS-IS路由渗透技术
10.1.14 IS-IS与OSPF的比较
10.2 IS-IS PDU报文格式
10.2.1 IS-IS主要PDU类型
10.2.2 IS-IS PDU报头格式
10.2.3 IIH PDU报文格式
10.2.4 LSP PDU报文格式
10.2.5 SNP PDU报文格式
10.2.6 IS-IS PDU可变字段格式
10.3 启用IS-IS路由进程
10.3.1 启用IS-IS路由进程并指派所属区域
10.3.2 在路由器接口上启用IS-IS路由进程和IP路由
10.3.3 IS-IS路由进程配置示例
10.4 IS-IS接口参数配置
10.4.1 配置IS-IS链路状态度量
10.4.2 设置Hello PDU发送时间间隔
10.4.3 设置CSNP PDU发送时间间隔
10.4.4 设置点对点链路上丢失LSP PDU的重传时间间隔
10.4.5 设置LSP PDU发送时间间隔
10.4.6 设置点对点链路重新发送同一LSP PDU的时间间隔
10.4.7 修改Hello PDU乘数
10.4.8 设置DIS选举中IS的优先级
10.4.9 指定IS-IS路由器接口电路类型
10.4.10 设置接口进行IS-IS路由邻接认证密码
10.4.11 基于接口的IS-IS路由邻接认证配置示例
10.5 IS-IS路由器自身参数配置
10.5.1 产生默认路由
10.5.2 指定IS-IS路由器类型
10.5.3 配置IS-IS路由汇总
10.5.4 设置overload位
10.5.5 修改区域的路由级别
10.5.6 调整LSP发送时间间隔和生存周期
10.5.7 IS-IS路由器overload位配置示例
10.6 IS-IS认证配置
10.6.1 IS-IS区域内或路由域认证密码配置
10.6.2 IS-IS进程HMAC-MD5或者纯文本认证认证配置
10.6.3 IS-IS区域认证配置示例
10.6.4 IS-IS路由域认证配置示例
10.6.5 IS-IS接口、区域和路由域认证综合配置示例
10.7 IS-IS路由重发布和路由映射配置
10.7.1 利用路由映射限制路由重发布的配置步骤
10.7.2 限制重发布路由前缀数量的配置步骤
10.7.3 IS-IS路由重发布的配置示例
10.7.4 标记汇总路由,并重布指定的汇总路由
10.8 IS-IS配置的维护与管理

第11章 EIGRP路由配置与管理
11.1 EIGRP路由基础
11.1.1 EIGRP基本功能特性
11.1.2 EIGRP协议的基本组成
11.1.3 EIGRP的基本设计思想
11.1.4 EIGRP的四个重要术语
11.1.5 DUAL网络收敛原理解析示例一
11.1.6 DUAL网络收敛原理解析示例二
11.2 基本EIGRP网络配置
11.2.1 EIGRP的两种配置模式
11.2.2 AS配置模式下的基本EIGRP网络配置
11.2.3 命名配置模式下的基本EIGRP网络配置
11.3 EIGRP可选参数配置
11.3.1 AS配置模式下EIGRP可选参数配置
11.3.2 命名配置模式下EIGRP可选参数配置步骤
11.3.3 EIGRP可选参数配置实例
11.4 调整Hello包发送间隔和保持时间
11.5 EIGRP水平分割配置
11.5.1 水平分割和自下一跳概述
11.5.2 禁止水平分割和自下一跳配置
11.6 EIGRP路由重发布配置
11.6.1 外部路由重发布为EIGRP路由的配置步骤
11.6.2 EIGRP路由重发布为其他协议路由的配置步骤
11.7 EIGRP路由汇总配置
11.7.1 AS配置下手动EIGRP路由汇总配置
11.7.2 命名配置下手动EIGRP路由汇总配置
11.7.3 汇总地址和浮动汇总路由
11.8 EIGRP认证配置
11.8.1 EIGRP认证简介
11.8.2 AS配置模式下的EIGRP认证配置步骤
11.8.3 命名配置模式下的EIGRP认证配置步骤
11.8.4 EIGRP认证配置实例
11.9 等价或者非等价度量EIGRP负载均衡配置
11.9.1 AS配置模式下的EIGRP负载均衡配置步骤
11.9.2 命名配置模式下的EIGRP负载均衡配置步骤
11.10 EIGRP Stub配置
11.10.1 EIGRP Stub路由概述
11.10.2 EIGRP Stub路由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11.11 EIGRP事件日志配置
11.11.1 AS配置模式下的EIGRP事件日志配置步骤
11.11.2 命名配置模式下的EIGRP事件日志配置步骤

第12章 BGP路由配置与管理
12.1 BGP路由基础
12.1.1 BGP路由的设计理念和基本特性
12.1.2 BGP AS概述
12.1.3 BGP AS号格式
12.1.4 BGP的NLRI配置CLI
12.1.5 多协议BGP
12.1.6 BGP地址族模型
12.1.7 BGP地址族
12.1.8 BGP speaker和Peer的关系
12.1.9 BGP Peer会话建立过程
12.1.10 BGP最佳路径的选择流程
12.2 BGP的路由属性
12.2.1 AS_PATH属性
12.2.2 ORIGIN属性
12.2.3 NEXT_HOP属性
12.2.4 Weight属性
12.2.5 Metric属性
12.2.6 LOCAL_PREF属性
12.2.7 Community属性
12.3 BGP消息类型及报文格式
12.4 BGP网络基本配置
12.4.1 BGP路由进程启用配置步骤
12.4.2 BGP Peer会话进程配置
12.4.3 BGP路由进程配置实例
12.4.4 BGP邻居配置实例
12.4.5 BGP Peer会话配置实例
12.5 使用4字节AS号配置BGP路由进程和Peer会话
12.5.1 使用4字节AS号配置BGP路由进程和Peer会话的步骤
12.5.2 使用Asplain格式4字节AS号配置BGP路由进程和Peer会话实例
12.5.3 使用Asdot格式4字节AS号配置BGP路由进程和Peer会话实例
12.6 IPv4 VRF地址族下配置BGP路由进程和Peer会话
12.6.1 IPv4 VRF地址族下BGP路由进程和Peer会话的配置步骤
12.6.2 IPv4 VRF地址族下BGP路由进程和Peer会话配置实例
12.7 BGP路由汇总和路由通告过滤配置
12.7.1 BGP路由汇总概述
12.7.2 AS路径ACL及其AS路径正则表达式
12.7.3 AS路径ACL应用配置实例
12.7.4 重发布汇总静态路由到BGP进程的配置步骤
12.7.5 手动BGP路由汇总的配置方法
12.7.6 使用BGP抑制和取消抑制正在通告的汇总路由
12.7.7 使用BGP抑制非活动路由通告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12.7.8 条件通告BGP路由的配置步骤
12.7.9 BGP路由汇总示例
12.7.10 抑制BGP汇总路由中明细路由通告的配置示例
12.7.11 重发布汇总静态路由到BGP路由进程的配置示例
12.7.12 通告AS_SET信息的BGP汇总路由创建配置示例
12.8 BGP路由过滤应用配置示例
12.8.1 基于标准发布ACL的BGP路由过滤配置示例一
12.8.2 基于标准发布ACL的BGP路由过滤配置示例二
12.8.3 基于扩展发布ACL的BGP路由过滤配置示例
12.8.4 基于前缀ACL的BGP路由过滤配置示例
12.8.5 基于路径ACL的BGP路由过滤配置示例
12.8.6 基于团体ACL的BGP路由过滤配置示例
12.9 BGP Peer组配置
12.9.1 BGP Peer组、更新组和Peer模板概述
12.9.2 BGP Peer组的配置步骤
12.9.3 BGP Peer组配置示例
12.10 BGP Peer会话模板配置
12.10.1 Peer会话模板的配置继承
12.10.2 基本Peer会话模板的配置步骤
12.10.3 用inherit Peer-session命令配置Peer会话模板继承
12.10.4 用neighbor inherit Peer-session命令配置Peer会话模板继承
12.11 Peer策略模板配置
12.11.1 基本Peer策略模板的配置步骤
12.11.2 使用inherit Peer-policy命令创建Peer策略模板继承的配置步骤
12.11.3 使用neighbor inherit Peer-policy命令创建Peer策略模板继承的步骤
12.12 BGP路由的其他功能配置
12.12.1 iBGP路由配置
12.12.2 BGP联盟配置
12.12.3 BGP RR配置
12.12.4 集群内多RR配置
12.12.5 BGP后门路由配置
12.12.6 BGP同步配置
12.12.7 BGP邻居和路由映射配置
12.13 BGP路由的维护与管理
12.13.1 BGP CLI配置删除的考虑
12.13.2 删除在重发布事例中BGP配置命令
12.13.3 路由策略更改管理
12.13.4 在无路由刷新功能时入站软重配的配置步骤
12.13.5 复位和显示基本BGP信息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12.14 BGP路由综合配置示例
12.14.1 初始配置
12.14.2 假设ISP链路断开后引发的问题
12.14.3 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12.14.4 主/备ISP会话的配置

第13章 IPSec VPN配置与管理
13.1 IPSec VPN简介
13.1.1 IPSec VPN概述
13.1.2 IPSec主要技术诠释
13.1.3 IPSec的两种封装协议和两种封装模式
13.1.4 IPSec基本工作原理
13.1.5 IPSec通信嵌套到多个Peer
13.1.6 IOS IPSec VPN基本配置
13.2 IPSec VPN IKE配置与管理
13.2.1 IKE SA简介
13.2.2 IKE的两个协商阶段
13.2.3 IKE的两种协商模式
13.2.4 IKE认证方法
13.2.5 IKE策略简介
13.2.6 创建IKE策略
13.2.7 IKE策略创建示例
13.2.8 RSA随机加密和RSA签名配置
13.2.9 预共享密钥配置
13.2.10 配置IKE模式配置
13.2.11 为IPSec SA协商配置IKE加密映射
13.3 VRF-Aware IPsec功能配置与管理
13.3.1 VRF感知IPsec简介
13.3.2 加密密钥串的配置步骤及示例
13.3.3 配置ISAKMP配置文件
13.3.4 在加密映射中应用ISAKMP配置文件
13.3.5 在IKE阶段1协商过程中忽略扩展认证
13.3.6 校验VRF感知IPsec功能
13.4 加密ACL创建与管理
13.4.1 IPSec加密ACL概述
13.4.2 何时在加密ACL中使用允许和拒绝关键字
13.4.3 在每个IPSec Peer上镜像加密ACL
13.4.4 何时在加密ACL中使用any关键字
13.4.5 创建加密ACL
13.5 IKEv1和IKEv2建议变换集配置与管理
13.5.1 IKEv1和IKEv2建议变换集
13.5.2 为IKEv1建议配置变换集
13.5.3 为IKEv2建议配置变换集
13.6 加密映射集创建与管理
13.6.1 加密映射集创建指南
13.6.2 创建静态加密映射
13.6.3 动态加密映射简介
13.6.4 隧道端端点发现(TED)
13.6.5 创建动态加密映射条目
13.6.6 创建手动建立IPSec SA所需的加密映射条目
13.6.7 应用加密映射集到接口上
13.7 IPSec VPN配置示例

第14章 DMVPN配置与管理
14.1 DMVPN基础
14.1.1 DMVPN概述
14.1.2 支持DMVPN的Cisco IOS系统版本和路由器平台
14.1.3 DMVPN部署情形
14.1.4 DMVPN基本工作原理
14.1.5 Cisco DMVPN主要特性
14.1.6 Cisco DMVPN的主要优势
14.2 GRE协议
14.2.1 GRE隧道类型
14.2.2 GRE隧道封装原理
14.2.3 GRE数据封装原理
14.2.4 GRE的服务类型
14.3 NHRP协议
14.3.1 NHRP解析原理
14.3.2 NHRP对NBMA网络的支持
14.3.3 NHRP注册Spoke动态地址
14.3.4 NHRP解析Spoke动态地址
14.3.5 NHS的选择
14.4 基本DMVPN配置与管理
14.4.1 配置IPSec配置文件
14.4.2 配置DMVPN Hub路由器
14.4.3 配置DMVPN Spoke路由器
14.4.4 Hub-and-Spoke DMVPN配置示例
14.4.5 双Hub Hub-and-Spoke DMVPN配置示例
14.4.6 Spoke-to-Spoke DMVPN配置示例
14.5 集成DMVPN的VRF
14.5.1 配置集成DMVPN的VRF
14.5.2 集成DMVPN的VRF的配置示例
14.6 DMVPN内通信分段配置
14.6.1 在DMVPN内启用通信分段
14.6.2 在VPN隧道上启用MPLS
14.6.3 在Hub路由器上配置多协议BGP
14.6.4 在Spoke路由器上配置多协议BGP
14.6.5 BGP域内DMVPN通信分段配置示例
14.6.6 在企业分支机构Spoke路由器上启用DMVPN通信分段的配置示例

第15章 Easy VPN配置与管理
15.1 Easy VPN概述
15.1.1 Easy VPN的组成
15.1.2 Cisco Easy VPN远端和服务器设备
15.1.3 Cisco Easy VPN的主要优势
15.1.4 Cisco Easy VPN远端工作模式
15.1.5 Cisco Easy VPN远端认证
15.1.6 Cisco Easy VPN隧道激活方式
15.1.7 重叠地址支持
15.1.8 死亡Peer检测无状态换效切换支持
15.1.9 Easy VPN服务器工作原理
15.1.10 Easy VPN服务器的协议支持
15.2 基于Web激活Easy VPN隧道
15.2.1 基于Web激活概述
15.2.2 基于Web激活首页
15.2.3 VPN隧道认证
15.3 Cisco Easy VPN远端配置与管理
15.3.1 创建并指派Easy VPN远端配置
15.3.2 配置保存密码
15.3.3 配置隧道连接方式
15.3.4 配置多个内部接口
15.3.5 配置多个外部接口
15.3.6 配置多子网支持
15.3.7 代理DNS服务器支持
15.3.8 配置拨号备份
15.3.9 配置重激活主Peer
15.3.10 配置重叠地址支持
15.3.11 配置cTCP支持
15.3.12 配置虚拟接口
15.3.13 查看和重置Easy VPN连接
15.4 客户模式Cisco 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4.1 客户模式Cisco 831路由器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4.2 客户模式Cisco 837路由器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4.3 客户模式Cisco 1753路由器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4.4 客户模式Cisco 1760路由器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5 网络扩展模式Cisco 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5.1 网络扩展模式Cisco 831路由器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5.2 网络扩展模式Cisco 837路由器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5.3 网络扩展模式Cisco 1710路由器Easy VPN远端配置示例
15.6 Easy VPN远端Web接口配置
15.6.1 Web接口配置步骤
15.6.2 基于Web的VPN激活配置示例
15.7 Easy VPN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15.7.1 定义IKE策略
15.7.2 启用通过AAA的IPSec组策略查找
15.7.3 定义模式配置推送的组策略信息
15.7.4 应用模式配置和Xauth认证
15.7.5 配置通过模式配置交换推送配置URL
15.7.6 为VPN客户端启用RRI
15.7.7 配置RAIUD服务器支持
15.7.8 配置Easy VPN服务器加密PKI信任点
15.7.9 配置关于PKI的每用户AAA下载
15.7.10 在本地Easy VPN AAA服务器上配置每用户属性
15.7.11 配置Easy VPN服务器Banner
15.7.12 配置Easy VPN服务器自动更新功能
15.7.13 配置Easy VPN服务器浏览器代理
15.7.14 启用VPN会话监控
15.7.15 启用IKE死亡Peer检测
15.7.16 配置密码老化功能
15.7.17 配置分离DNS
15.7.18 配置Easy VPN服务器从DHCP服务器上获取IP地址
15.8 Easy VPN服务器配置示例
15.8.1 基本Easy VPN服务器配置
15.8.2 关于PKI的每用户AAA下载配置示例
15.8.3 Cisco Easy VPN综合配置示例
15.8.4 Cisco VPN客户端PC的Easy VPN配置示例





前言/序言

  本书的写作动机
  本书本应是原书《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Cisco篇》的第二版,但为了统一本系列图书(本次同时出版以下四本图书:《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H3C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的书名,现改名为《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自《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Cisco篇》于2011年上市以来,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读者支持和高度评价。随着这几年与读者朋友的交流,更加充分地了解了读者的普遍需求,再加上这几年本人自身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也积累了比较多的新经验和技巧。为了使广大的读者朋友从本书中获得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笔者重新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对原书进行了全面改写(绝不是简单的再版,修改率近乎100%),并且新增了大量内容(新增比例在30%以上),特别是新增了大量的综合配置案例。也正如此,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从图书质量上都较原书有较大提高,如果要用一个量来形容的话,图书质量,以及图书在专业性、实用性方面较原书有成倍的提高。其目的就是希望改版后的本书能更加通俗、更加深入、更加专业、更加实用,让更多读者朋友从中受益,期待得到更多读者朋友的支持。
  本书的主要特色
  无论与其它同类图书进行横向或者纵向比较,本书均具有以下非常鲜明的特色:
  · 史上最大型的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手册
  本书是专门介绍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的,全书篇幅850余页(为了压缩篇幅,书中的表格和配置代码部分均分别采用了六号和小五号字体,如按其它同类图书的五号字体,再加上较大的行间距,则整个篇幅将远超千页),是目前国内同类图书中最大型的Cisco路由配置与管理手册。
  · 史上最系统的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手册
  本书是目前国内同类图书中内容最全面、最系统的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图书,远非其它同类图书可比。本书全面、系统,且比较深入地介绍了Cisco路由器中静态路由、RIP、OSPF、IS-IS、EIGRP和BGP等Cisco路由器所有支持的动态路由协议,以及Cisco IPSec VPN、Cisco DMVPN和Cisco Easy VPN(新增)这三种最主要的Cisco路由器VPN解决方案的基本配置思路和配置方法。除此之外,在本书的最开始还介绍了Cisco路由器系列的产品(包括各种路由器模块)选型、IOS系统的基本使用与管理,各种路由器接口、DHCP/DNS服务器、各种NAT方案的配置与管理等,无一不囊括在本书之中,是国内最权威的Cisco路由器配置案头宝典,真正的"一册在手,别无所求"。
  · 深入浅出的技术原理剖析与分层次配置示例的完美结合
  本书区别于许多同类图书,不仅有比较深入的各种Cisco路由器技术原理剖析,而且列举了大量各种不同级别的应用配置示例。这种有机结合就可以使广大读者朋友,特别是初级读者朋友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这些枯燥的技术原理,而是能体验到这些技术原理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反过来又加深了对这些技术原理的理解。另外,书中大量的配置示例也是分层次的,这样就使读者朋友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各具体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更能深入地理解不同配置命令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应用方法。
  · 综合的配置思路分析和详尽的配置步骤介绍的完美结合
  本书在介绍Cisco路由器功能配置与管理时注意思路分析与配置步骤介绍的完美结合,而不是机械地罗列出各种功能配置步骤,这样就使读者朋友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可以充分理解各种具体功能的基本配置和实现原理,可以在实际的网络设备配置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本书适用的读者对象
  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系统,适合于各层次的读者,具体如下:
  · 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
  · 各Cisco设备培训机构(可作为教材或辅导教材)
  · 希望能从零开始学习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的读者
  · 以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的读者
  · 看不懂Cisco路由器配置方案,没有掌握通用配置方法的读者
  · 希望有一本可用于平时工作中查阅的大型Cisco路由器配置手册的读者
  阅读本书的注意地方
  由于在相同品牌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中存在相同的功能和配置方法,在不同品牌的交换机、路由器配置中又存在相同的技术原理,为了避免使本系列图书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内容,使许多同时购买这几本书的读者真正感到物有所值,在阅读本书时,请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 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有关通用路由器协议和标准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原理仅在本书介绍,《H3C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一书中不再重复介绍。
  · 为了避免内容重复,Cisco路由器与Cisco三层交换机相同的HSRP、VRRP、QoS、IP组播、IEEE 802.1x和AAA等内容本书不作介绍,请参见与本书同时出版的《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手册》(第二版)。
  · 书中的配置代码中,粗体部分是命令本身或关键字选项部分,是不可变的;斜体部分是命令或者关键字参数部分,是可变的。
  · 本书中绝大部分均在不同Cisco设备模拟器中模拟练习。这些模拟器均已在本书配套光盘中提供,仅用于读者自学。也可加入在下面介绍的读者群共享中下载。
  本书的服务与支持
  本书由王达主笔并统稿,参加编写、校验和排版的人员有:何艳辉、王珂、沈芝兰、马平、何江林、刘凤竹、卢京华、周志雄、洪武、高平复、周建辉、孔平、尚宝宏、姚学军、张磊、刘学、李翔、王娇、李敏、吴鹏飞、宋希岭、刘中洲、潘朝阳、刘伟、曾平辉、李京杨、张跃、周平辉、王新宇、王薄、韩大为、宋宝强、史鹏宇、陆伟等。另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的各位领导和编辑老师为本书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对各位老师的最由衷谢意!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尽管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校验,但书中仍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和瑕疵,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万分感谢!

穿越数字浪潮:下一代网络架构的蓝图与实践 在当今信息爆炸、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已不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管道,更是驱动商业创新、社会进步乃至个人生活的核心基础设施。从智能家居的万物互联,到全球化经济的瞬息万变,再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网络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复杂性增长。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带宽的提升和终端数量的激增,更在于网络本身必须具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安全性和弹性的能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威胁和不断涌现的应用场景。 本书正是应时代之需而生,它旨在为广大网络从业者、技术爱好者以及渴望深入理解现代网络奥秘的读者,提供一本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深度指南。我们不局限于某单一设备或技术,而是将视野投向整个下一代网络架构的宏观图景,深入剖析其构成要素、运行原理、设计理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将带领您从宏观的架构设计思维出发,逐层深入到具体的实现细节,最终掌握构建、管理和优化现代高性能网络的核心能力。 第一部分:洞悉未来网络愿景——从核心到边缘的全面革新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网络架构已显疲态,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对极致性能、灵活部署和智能管控的严苛要求。本部分将引领您审视当前网络面临的挑战,并前瞻性地勾勒出下一代网络所应具备的核心特质。我们将深入探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这两大革命性技术如何重塑网络架构,实现网络资源的集中化控制和灵活的业务部署。您将理解SDN控制器如何统一管理底层硬件,实现流量的智能调度和策略的快速更新;NFV又如何将传统的网络功能从专用硬件中解耦,迁移到通用的计算平台,实现按需部署和弹性伸缩。 此外,我们还将聚焦于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这一关键技术。在5G及未来网络中,网络切片允许将物理网络基础设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每个切片都可根据特定应用或服务的需求(如低延迟、高带宽、高可靠性)进行定制化配置。这将使得网络能够为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物联网等多样化的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一网多用”的极致效能。 本部分还将深入研究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兴起。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指数级增长以及对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将计算和存储能力推向网络边缘,靠近数据源,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将探讨边缘计算如何降低延迟,减轻核心网络的负担,并提升数据隐私和安全性。您将了解边缘智能(Edge AI)的潜力,以及它如何在边缘设备上实现实时分析和决策,驱动本地化的智能化应用。 最后,我们不会回避网络安全这一永恒的主题。下一代网络在提供强大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复杂的安全威胁。本部分将探讨零信任安全模型(Zero Trust Security)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理念,实现“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安全策略。您还将了解如何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网络威胁检测和响应,实现主动防御和自动化安全防护。 第二部分:构建坚实基础——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解析 理解了宏观愿景,我们便将目光聚焦于构建这些未来网络所需的核心技术。本部分将提供深入的技术解析,让您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1 深度剖析SDN与NFV的实践落地: SDN控制器原理与编程接口: 除了概念性的介绍,我们将深入探讨主流SDN控制器的架构设计,包括其北向API(与应用层交互)和南向API(与底层网络设备交互)的具体实现。您将了解OpenFlow、Netconf等协议在SDN中的作用,并学习如何通过编程方式与控制器交互,实现网络功能的自动化配置和管理。 NFV基础设施(NFVI)与虚拟化技术: 我们将详细介绍NFVI的组成部分,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化。您将深入理解Hypervisor(如KVM、VMware)和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在NFV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部署和管理虚拟网络功能(VNFs)。 编排与自动化: SDN和NFV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强大的编排和自动化工具。本部分将介绍MANO(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框架,以及如何利用Terraform、Ansible等自动化工具实现网络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部署、配置到监控和故障排除。 2.2 掌握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与数据转发: MPLS与Segment Routing(SR): 在 SDN 和 SR 的融合浪潮中,MPLS 凭借其成熟的流量工程能力,依然是构建高性能网络的重要技术。我们将深入剖析 MPLS 的标签分发和转发原理,并详细介绍 Segment Routing(SR)如何通过引入“段”的概念,极大地简化了 MPLS 的控制平面,实现了更灵活、可编程的网络路径控制。您将学习 SR-MPLS 和 SRv6 的架构与优势,理解它们如何赋能更高效的流量工程和网络切片。 EVPN/VXLAN: 随着数据中心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二层网络隔离需求的增加,EVPN(Ethernet VPN)与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的组合已成为构建大规模、高性能虚拟私有网络的主流方案。本部分将深入解析 VXLAN 的封装机制,以及 EVPN 如何利用 BGP 作为控制平面,实现 MAC 地址的泛洪和学习,从而高效地跨越 L3 网络构建 L2 域。您将掌握如何在复杂环境中部署和管理 EVPN/VXLAN 网络。 IPv6 的演进与部署: IPv6 的广泛部署是构建可扩展、可连接未来网络的基础。我们将回顾 IPv6 的技术特性、地址规划以及在各种网络场景下的部署策略,包括其与 IPv4 的过渡机制。 2.3 强化网络安全:从边界到内部的纵深防御: 高级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 本部分将超越基础防火墙概念,深入探讨下一代防火墙(NGFW)的深度包检测(DPI)、应用识别、用户身份认证等高级功能。同时,您将学习如何部署和配置 IDS/IPS,实现对已知和未知威胁的实时检测与阻断。 VPN技术与加密通信: 无论是站点到站点连接还是远程访问,VPN 都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讲解 IPsec VPN 和 SSL VPN 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安全性考量,帮助您构建安全的远程接入和互联网络。 网络访问控制(NAC)与身份认证: 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和设备才能访问网络资源是基础的安全措施。本部分将介绍 NAC 的工作机制,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以及如何与 RADIUS、TACACS+ 等认证服务器集成,实现精细化的网络准入控制。 第三部分:精通网络管理与优化——实现智能化运维 强大的网络架构需要高效的管理和持续的优化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本部分将聚焦于智能化网络运维,帮助您提升网络的可用性、性能和响应速度。 3.1 监控、分析与故障排除: SNMP、Netflow/IPFIX 与遥测技术: 我们将深入讲解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作为传统网络监控的标准协议,以及 Netflow/IPFIX 如何提供更精细化的流量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兴的遥测技术(Streaming Telemetry),它如何实现近乎实时的网络状态采集,为主动式运维奠定基础。 日志管理与 SIEM 系统: 有效的日志收集、分析和关联是故障定位和安全审计的关键。您将学习如何集中管理各类网络设备的日志,并理解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如何整合来自不同源的日志数据,进行事件关联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故障根源。 自动化故障排除与自愈网络: 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利用脚本语言(如 Python)和自动化工具,实现网络故障的自动化检测、诊断和修复。我们将介绍自愈网络(Self-healing Network)的概念,以及如何设计和实现能够自主感知、诊断并恢复的网络系统。 3.2 性能调优与容量规划: 流量工程与路径优化: 在复杂网络环境中,如何引导流量走向最优路径以平衡负载、降低延迟是重要的课题。您将学习流量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技术(如 MPLS-TE、SR)实现精细化的流量控制和路径选择。 服务质量(QoS)保障: 面对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保障关键业务的传输质量至关重要。本部分将深入解析 QoS 的基本概念,包括拥塞管理、流量整形、优先队列等,并指导您如何在不同网络设备上配置和优化 QoS 策略,确保语音、视频等实时应用的流畅体验。 容量规划与扩展性设计: 随着业务的发展,网络容量的增长是必然的。本部分将指导您如何通过对网络流量、设备性能和用户增长的分析,进行科学的容量规划,并设计具有良好扩展性的网络架构,为未来的业务增长预留充足的空间。 3.3 赋能未来:AI与机器学习在网络中的应用: AI驱动的网络分析与预测: 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的网络数据进行模式识别,从而预测潜在的网络故障、识别异常流量模式,甚至预警安全威胁。 自动化网络运维与智能决策: AI可以帮助网络运维团队从繁琐的手动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更智能化的决策和自动化运维。您将了解AI在网络配置优化、故障响应自动化、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前沿应用。 本书的编写力求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希望通过详实的内容和清晰的逻辑,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下一代网络世界的大门。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网络工程师,还是初涉网络领域的学习者,亦或是对未来网络发展充满好奇的技术探索者,相信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共同迎接数字浪潮的挑战,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网络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它刷新了我对网络配置的认知,让我看到了Cisco路由器的强大与灵活。 我一直觉得Cisco路由器是网络世界的“王者”,但之前总觉得它的配置非常高深莫测,难以掌控。《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2版)》的出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了Cisco路由器的强大功能和高度的灵活性。它不仅仅是讲解配置命令,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命令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路由协议的讲解,无论是RIP、EIGRP还是OSPF、BGP,都做到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能够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劣势,以及在不同网络场景下的最佳应用。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Cisco IOS的许多高级特性,比如流量工程、策略路由、NetFlow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Cisco路由器在构建复杂、高性能网络中的巨大潜力。我尝试了书中关于策略路由的配置,发现可以根据不同的策略来转发流量,这对于优化网络资源分配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非常出色,图文并茂,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激发你学习热情、拓展你技术视野的优秀读物。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解决问题的书,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摆脱了被动局面。 作为一名在企业网络维护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我深知配置路由器的重要性,也经历过许多因为配置不当而导致的网络瘫痪。我手头有不少关于Cisco的书籍,但《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2版)》是我最常翻阅的那一本。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书中提供的配置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都是经过实际验证的,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中。我尤其赞赏书中的章节,它们涵盖了从基础的接口配置到高级的路由策略,再到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MPLS、BGP等。当我遇到棘手的路由问题时,总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相关的章节,并且找到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思路。书中大量的实验配置脚本和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可以直接参考这些脚本来搭建自己的实验环境,并且对照进行学习。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才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我曾经因为一处配置失误导致了整个部门的网络中断,当时我就是靠着这本书中的故障排除指南,迅速定位问题并解决了危机。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应付问题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人。

评分

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让我彻底告别了配置路由器的迷茫期! 我一直觉得网络技术是个深奥的领域,特别是那些个路由器,每次看到配置界面都头疼。当初入手这本《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2版)》,纯粹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这本书的内容安排非常有条理,从最基础的命令行界面介绍,到IP地址规划、VLAN划分,再到路由协议的深入讲解,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清晰透彻,而且配有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复杂概念时,循序渐进的逻辑,不会让你一开始就感到 overwhelmed。比如,在讲OSPF的时候,它不是一股脑地把所有配置命令堆砌出来,而是先从OSPF的工作原理讲起,再一步步拆解其配置步骤,并解释每一个参数的含义。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让我真正理解了路由器是如何工作的,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命令。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针对了我之前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痛点,比如IP地址冲突、路由环路等等,都给出了非常实用且易于实施的解决方案。现在,我已经能够自信地独立完成大多数路由器的配置和故障排除工作了,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评分

这本手册简直是Cisco路由器配置的“圣经”,解决了我所有关于安全和优化的疑问。 作为一名在网络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接触过不少网络技术书籍,但《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2版)》绝对是我读过最深入、最实用的 CISO 路由器配置方面的教材。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基础配置层面,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网络环境。我特别关注书中的安全配置章节,它详细介绍了ACL的配置、VPN的搭建、SSH的安全访问等,让我对如何加固路由器,防止网络攻击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满足于让网络“跑起来”,却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这本书及时地敲响了警钟。而且,它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解了路由器的性能优化,包括QoS的设置、流量整形、负载均衡等,这些内容对于提升网络吞吐量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优化建议,比如调整路由器的缓存大小、优化NAT配置等,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的前瞻性,在讨论一些新技术和协议时,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让我能够提前了解并掌握未来的网络发展趋势。总而言之,如果你想让你的Cisco路由器不仅仅是“一个盒子”,而是真正成为你网络的中坚力量,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

评分

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教我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管理员。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网络配置是完全陌生的。在准备一些认证考试的时候,对路由器配置部分总是抓不住重点,感觉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2版)》的出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配合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网络概念化繁为简。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配置命令的时候,都会详细说明其作用、参数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让你在输入命令的时候,心里是有数的。它还会穿插一些“常见错误”和“疑难解答”,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避免了我走很多弯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极其合理,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技能。我经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配置问题,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而且往往比我之前尝试的更加简洁高效。现在,我不再惧怕面对路由器配置了,反而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工作中屡屡受到同事的称赞。

评分

书比想象中的厚的多,初翻内容比较详细。

评分

很好,内容很不错包含了很多东西,适合初中级读者,

评分

效率真高

评分

超级厚的一本书,内容很全面很丰富

评分

!!!!!!!!!!!

评分

书很好,很有用的工具书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书很厚,如果你看中这本书那说明你眼光不错!!!

评分

快递员速度快(○?ε?○),服务态度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