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信息的管理和安全對於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它已經發展成為一門高度成熟和復雜的IT支柱産業和學科。《信息存儲與管理(第2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是同名書籍的第二版,主要包括存儲係統的各個組件和不同存儲係統的模型,以及與“雲計算”相關的重要信息和新技術。
《信息存儲與管理(第2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所涵蓋的概念、原理和方案部署理念貫穿瞭整個信息存儲和管理技術的範疇。本書包含5個部分,包括新增的章節“雲計算”,主要闡述以下方麵的內容:重復數據刪除技術、虛擬資源調配、統一存儲、連續數據保護技術、FCoE、閃存、存儲分層、大數據、物理和虛擬環境下的業務連續性和安全,以及關於存儲模型(NAS、SAN)和基礎設施組件虛擬化存儲對象的詳細信息。
《信息存儲與管理(第2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適閤作為高校信息管理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同時也非常適閤信息管理專業技術人員、IT經理人等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部分 存儲係統
第1章 信息存儲與管理的介紹
1.1 信息存儲
1.1.1 數據
1.1.2 數據類型
1.1.3 大數據
1.1.4 信息
1.1.5 存儲
1.2 存儲架構的發展
1.3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1.3.1 數據中心核心部件
1.3.2 數據中心的主要特點
1.3.3 管理數據中心
1.4 虛擬化和雲計算
小結
第2章 數據中心環境
2.1 應用
2.2 數據庫管理係統(DBMS)
2.3 主機(計算)
2.3.1 操作係統
2.3.2 設備驅動
2.3.3 捲管理器
2.3.4 文件係統
2.3.5 計算虛擬化
2.4 連接
2.4.1 連接的物理部件
2.4.2 接口協議
2.5 存儲
2.6 磁盤驅動部件
2.6.1 盤片
2.6.2 主軸
2.6.3 讀寫頭
2.6.4 驅動臂裝置
2.6.5 控製器
2.6.6 物理磁盤的結構
2.6.7 分區位記錄
2.6.8 邏輯塊尋址
2.7 磁盤驅動器的性能
2.7.1 磁盤服務時間
2.7.2 磁盤I/O控製器的利用率
2.8 主機對數據的訪問
2.9 直連存儲(direct-attached storage)
2.9.1 直連存儲的好處和局限
2.10 基於應用程序的需求和磁盤性能的存儲設計
2.11 磁盤原生命令排序(disk native command queuing)
2.12 閃存盤簡介
2.12.1 閃存盤的組件和架構
2.12.2 企業級閃存盤的特性
2.13 概念應用:VMware ESXi
小結
第3章 數據保護:RAID
3.1 RAID的實現方式
3.1.1 軟件RAID
3.1.2 硬件RAID
3.2 RAID陣列的組成
3.3 RAID技術
3.3.1 分條(Striping)
3.3.2 數據鏡像
3.3.3 奇偶校驗
3.4 RAID級彆
3.4.1 RAID0
3.4.2 RAID1
3.4.3 嵌套RAID
3.4.4 RAID3
3.4.5 RAID4
3.4.6 RAID5
3.4.7 RAID6
3.5 RAID對磁盤性能的影響
3.5.1 應用程序的IOPS與RAID配置
3.6 各種RAID的比較
3.7 熱備用
小結
第4章 智能存儲係統
4.1 智能存儲係統的組成部分
4.1.1 前端
4.1.2 高速緩存
4.1.3 後端
4.1.4 物理磁盤
4.2 存儲資源配給
4.2.1 傳統式存儲配給
4.2.2 虛擬式存儲配給
4.2.3 LUN屏蔽
4.3 智能存儲係統的類型
4.3.1 高端存儲陣列
4.3.2 中檔存儲陣列
4.4 概念實踐:EMC Symmetrix和VNX
4.4.1 Symmetrix存儲陣列
4.4.2 EMC Symmetrix VMAX組件
4.4.3 Symmetrix VMAX架構
小結
第2部分 存儲網絡技術
第5章 光縴通道存儲區域網絡
5.1 光縴通道:概覽
5.2 SAN及其演化
5.3 FC SAN組件
5.3.1 節點端口
5.3.2 綫纜與連接器
5.3.3 互連設備
5.3.4 SAN管理軟件
5.4 FC連接
5.4.1 點對點
5.4.2 光縴通道仲裁環
5.4.3 光縴通道交換fabric
5.5 交換fabric端口
5.6 光縴通道架構
5.6.1 光縴通道協議棧
5.6.2 光縴通道編址
5.6.3 萬維網名稱(WWN)
5.6.4 FC幀
5.6.5 FC數據的結構和組織
5.6.6 流量控製
5.6.7 服務類
5.7 Fabric服務
5.8 光縴通道登錄類型
5.9 分區
5.9.1 分區類型
5.10 FC SAN拓撲
5.10.1 Mesh拓撲
5.10.2 核心-邊緣Fabric
5.11 SAN環境下的虛擬化
5.11.1 塊級存儲虛擬化
5.11.2 虛擬SAN(VSAN)
5.12 概念實踐:EMC Connectrix和EMC VPLEX
5.12.1 EMC Connectrix
5.12.2 EMC VPLEX
小結
第6章 IP SAN和FCoE
6.1 iSCSI
6.1.1 iSCSI組件
6.1.2 iSCSI主機連接
6.1.3 iSCSI的連接拓撲
6.1.4 iSCSI協議棧
6.1.5 iSCSI PDU
6.1.6 iSCSI發現
6.1.7 iSCSI名稱
6.1.8 iSCSI會話
6.1.9 iSCSI命令排序
6.2 FCIP
6.2.1 FCIP協議棧
6.2.2 FCIP拓撲
6.2.3 FCIP的性能和安全
6.3 FCoE
6.3.1 FCoE的I/O閤並
6.3.2 FCoE網絡的組成
6.3.3 FCoE幀結構
6.3.4 FCoE的實現技術
小結
第7章 網絡連接存儲
7.1 通用服務器與NAS設備的對比
7.2 NAS的優勢
7.3 文件係統和網絡文件共享
7.3.1 文件係統訪問
7.3.2 網絡文件共享
7.4 NAS組件
7.5 NAS I/O操作
7.6 NAS實現
7.6.1 統一NAS
7.6.2 統一NAS的連接
7.6.3 網關式NAS
7.6.4 網關式NAS連接
7.6.5 橫嚮擴展式(Scale-out)NAS
7.6.6 橫嚮擴展式NAS連接
7.7 NAS文件共享協議
7.7.1 NFS
7.7.2 CIFS
7.8 影響NAS性能的因素
7.9 文件級虛擬化
7.10 概念實踐:EMC Isilon和EMC VNX Gateway
7.10.1 EMC Isilon
7.10.2 EMC VNX Gateway
小結
第8章 基於對象的存儲和統一存儲
8.1 基於對象的存儲設備
8.1.1 基於對象存儲的架構
8.1.2 OSD的組件
8.1.3 OSD係統中對象的存儲和獲取
8.1.4 基於對象存儲的優勢
8.1.5 基於對象存儲的常見用例
8.2 內容尋址存儲
8.3 CAS應用實例
8.3.1 醫療保健行業解決方案:病曆存儲
8.3.2 金融行業解決方案:財務數據存儲
8.4 統一存儲
8.4.1 統一存儲的組件
8.5 概念實踐:EMC Atmos,EMC VNX,以及EMC Centera
8.5.1 EMC Atmos
8.5.2 EMC VNX
8.5.3 EMC Centera
小結
第3部分 備份、歸檔和復製
第9章 業務連續性概述
9.1 信息可用性
9.1.1 信息不可用的因素
9.1.2 停機時間的後果
9.1.3 信息可用性度量
9.2 BC術語
9.3 BC計劃生命周期
9.4 故障分析
9.4.1 單點故障
9.4.2 解決單點故障
9.4.3 多通路軟件
9.5 業務影響分析
9.6 BC技術方案
9.7 概念實例:EMC PowerPath
9.7.1 PowerPath特性
9.7.2 動態負載平衡
9.7.3 自動通路失效切換
小結
第10章 備份和歸檔
10.1 備份目的
10.1.1 災難恢復
10.1.2 業務性恢復
10.1.3 歸檔
10.2 備份考慮
10.3 備份粒度
10.4 恢復考慮
10.5 備份方法
10.6 備份體係結構
10.7 備份和恢復操作
10.8 備份拓撲結構
10.9 NAS環境的備份
10.9.1 基於服務器備份和無服務器備份
10.9.2 基於網絡數據管理協議(NDMP)的備份
10.10 備份目標
10.10.1 備份到磁帶
10.10.2 備份到磁盤
10.10.3 備份到虛擬磁帶
10.11 備份數據去重
10.11.1 數據去重方法
10.11.2 數據去重的實現
10.12 虛擬環境下的備份
10.13 數據歸檔
10.14 歸檔方案體係結構
10.14.1 應用實例:電子郵件歸檔
10.14.2 應用實例:文件歸檔
10.15 概念實踐:EMC NetWorker,EMC Avamar和EMC Data Domain
10.15.1 EMC NetWorker
10.15.2 EMC Avamar
10.15.3 EMC Data Domain
小結
第11章 本地復製
11.1 復製術語
11.2 本地副本的用途
11.3 副本一緻性
11.3.1 復製文件係統的一緻性
11.3.2 復製數據庫的一緻性
11.4 本地復製技術
11.4.1 基於主機的本地復製
11.4.2 基於存儲陣列的復製
11.4.3 基於網絡的本地復製
11.5 跟蹤源和目標的修改
11.6 恢復和重啓的考慮
11.7 創建多個副本
11.8 虛擬環境中的本地復製
11.9 概念實踐:EMC TimeFinder、EMC SnapView和EMC RecoverPoint
11.9.1 EMC TimeFinder
11.9.2 EMC SnapView
11.9.3 EMC RecoverPoint
小結
第12章 遠程復製
12.1 遠程復製模式
12.2 遠程復製技術
12.2.1 基於主機的遠程復製
12.2.2 基於陣列的遠程復製
12.2.3 基於網絡的遠程復製
12.3 三站點復製
12.3.1 三站點復製——級聯/多跳
12.3.2 三站點復製——三角/多目標
12.4 數據遷移方案
12.5 虛擬環境中遠程復製和遷移
12.6 概念實踐:EMC SRDF、EMC MirrorView和EMCRecoverPoint
12.6.1 EMC SRDF
12.6.2 EMC MirrorView
12.6.3 EMC RecoverPoint
小結
第4部分 雲計算
第13章 雲計算
13.1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
13.2 雲計算的特點
13.3 雲計算的優勢
13.4 雲服務模式
13.4.1 基礎設施即服務
13.4.2 平颱即服務(PaaS)
13.4.3 軟件即服務(SaaS)
13.5 雲計算的實施模型
13.5.1 公有雲
13.5.2 私有雲
13.5.3 社區雲
13.5.4 混閤雲
13.6 雲計算平颱
13.6.1 物理架構
13.6.2 虛擬架構
13.6.3 應用和平颱軟件
13.6.4 雲管理和服務創建工具
13.7 雲計算麵臨的挑戰
13.7.1 用戶麵臨的挑戰
13.7.2 提供商麵臨的挑戰
13.8 采用雲計算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13.9 概念實踐:Vblock
小結
第5部分 存儲基礎設施的安全與管理
第14章 確保存儲基礎設施安全
14.1 信息安全框架
14.2 風險三元組
14.2.1 資産
14.2.2 威脅
14.2.3 漏洞
14.3 存儲安全域
14.3.1 保證應用程序訪問域的安全
14.3.2 保證管理訪問域的安全
14.3.3 保證備份、復製和存檔的安全
14.4 存儲網絡中安全措施的實施
14.4.1 FC SAN
14.4.2 NAS
14.4.3 IP SAN
14.5 保證虛擬化和雲環境中存儲設施的安全
14.5.1 安全問題
14.5.2 安全措施
14.6 RSA和VMware安全産品
14.6.1 RSA SecurityID
14.6.2 RSA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14.6.3 RSA Data Protection Manager
14.6.4 VMware vShield
小結
第15章 管理存儲基礎設施
15.1 監測存儲基礎設施
15.1.1 監測的參數
15.1.2 組件監測
15.1.3 監測的實例
15.1.4 警報
15.2 存儲管理活動
15.2.1 可用性管理
15.2.2 容量管理
15.2.3 性能管理
15.2.4 安全性管理
15.2.5 報告
15.2.6 虛擬化環境下存儲基礎設施的管理
15.2.7 存儲管理事例
15.3 存儲基礎設施管理的挑戰
15.4 開發理想化的解決方案
15.4.1 存儲管理規範
15.4.2 企業管理平颱
15.5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15.6 存儲分層
15.6.1 陣列內分層
15.6.2 陣列間分層
15.7 概念實踐:EMC基礎設施管理工具
15.7.1 EMC ControlCenter和ProSphere
15.7.2 EMC Unisphere
15.7.3 EMC Unified Infrastructure Manager(UIM)
小結
附錄A 應用的I/O屬性
附錄B 並行SCSI
附錄C SAN設計練習
附錄D 信息可用性練習
附錄E 用於遠程復製的網絡技術
附錄F 縮略語
附錄G 術語錶
前言/序言
信息存儲與管理(第2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教材,學習看看!
評分
☆☆☆☆☆
bucuo !!!!!!!!!!!!!!!!!!
評分
☆☆☆☆☆
多讀書,可以讓你增加一些知識。可以讓你感到仿佛渾身充滿瞭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評分
☆☆☆☆☆
很不錯,是正品,紙張質量很好。
評分
☆☆☆☆☆
紙張有點差 /////
評分
☆☆☆☆☆
京東買書非常方便,還參加瞭活動
評分
☆☆☆☆☆
信息的管理和安全對於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它已經發展成為一門高度成熟和復雜的IT支柱産業和學科。《信息存儲與管理(第2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是同名書籍的第二版,主要包括存儲係統的各個組件和不同存儲係統的模型,以及與“雲計算”相關的重要信息和新技術。
評分
☆☆☆☆☆
正版書沒問題,就是內容有些看不懂。?
評分
☆☆☆☆☆
EMC教材,很好的存儲學習用書。這本書是EMC廠傢ISM課程的教材(不過課程已經是v3瞭,書卻隻齣到v2),相關的設備自然都是EMC廠傢的。就像CCNA教材不會去講華為的設備一樣,抱怨隻介紹EMC的可以歇歇瞭。技術大部分都是通用的,脫離開具體設備,瞭解技術原理與細節纔是學習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