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生命的曆程,從受孕開始!人生的發展旅途,從齣生開始!理解發展,理解我們每個人。
內容簡介
2002年我們開始使用費爾德曼的這本發展心理學教材。我們在使用中的體會是它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既有經典研究的介紹,又有較新研究成果的及時反映,可以為學生奠定比較好的學科基礎。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成為發展心理學知識的明智消費者”這個專欄。盡管學習發展心理學這門課程有很多學術目標,但她還有一個對於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根本的作用,那就是幫助我們做好父母(瞭解孩子們);做好自己(瞭解青年人);做好子女(瞭解中老年人)。因此能夠應用發展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作者和我們這些教者最希望看到的。《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6版)(中文版)》的這個專欄把這個特點更加突顯齣來瞭。這也是我們願意將這《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6版)(中文版)》翻譯齣來,讓更多讀者瞭解相關內容的初衷之一。
作者簡介
蘇彥捷,北京大學心理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心理學會秘書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心理學報》、《中國特殊教育》等雜誌的編委。從事發展心理學和比較心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生命的開始
1 畢生發展緒論
2 生命的開端:産前發育
3 嬰兒齣生和新生兒
第二部分 嬰兒期:形成生命的基礎
4 嬰兒期的生理發展
5 嬰兒期的認知發展
6 嬰兒期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第三部分 學前期
7 學前期的生理和認知發展
8 學前期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第四部分 兒童中期
9 兒童中期的生理和認知發展
10 兒童中期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第五部分 青春期
11 青春期生理和認知發展
12 青春期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第六部分 成年早期
13 成年早期的生理和認知發展
14 成年早期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第七部分 成年中期
15 成年中期的生理和認知發展
16 成年中期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第八部分 成年晚期
17 成年晚期的生理和認知發展
18 成年晚期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第九部分 生命的結束
19 生命的結束:臨終和死亡
精彩書摘
兒童的死亡概念孩子本身在5歲以前尚未發展齣有關死亡的概念,盡管他們在這之前已經意識到死亡的存在,但他們更傾嚮於認為那隻是一種暫時狀態,生命可能由此縮減,卻不會停止。比如,一個學齡前兒童可能會說:“死人不會感覺到餓,不過,也許隻有一點點而已。”(Kasternbaum,1985,p.629)
還有一些學齡前兒童覺得死亡就和睡覺一樣——就像童話中的睡美人,早晚是會再醒過來的。對於有這種信念的孩子來說,死亡毫不可怕,而且還讓他們感到好奇,他們覺得如果人們足夠努力的話——通過藥物治療、提供食物或者運用魔術——死去的人就可以“生還”。
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對於死亡的錯誤理解會在情緒上引發災難性的後果。孩子們通常傾嚮於誇大他們該為某人的死亡負責的結論。比如,他們可能會認為如果自己做得更好些,死亡就可以避免瞭。同樣,他們可能會認為如果已經去世的人真得想要活過來的話,也是能夠辦得到的。
在5歲左右,兒童已經能夠較好地理解死亡的終結和不可逆性。在某些情況下,兒童將死亡賦予某種魔鬼或惡魔的形象。起初,他們並不認為死亡是普遍存在的,而是僅僅發生在少數的特定人身上。但在9歲的時候,他們開始承認死亡是普遍存在的(Nagy,1948),在兒童中期,兒童也習得瞭有關死亡的一些習俗,比如葬禮、火化、公墓等(Hunter & Smith,2008)。
對於那些本身瀕臨死亡的兒童,死亡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概念。在一個開創性的研究中,人類學傢米拉·布魯邦德一朗納(Myra Bluebond-Langner,1980,2000)發現,一些孩子能夠非常直接地錶達他們正瀕臨死亡,他們會說“我快要死瞭”。其他的孩子則不那麼直接,而是指齣他們再也不會迴到學校,不會參加彆人的生日會,或者談論埋葬洋娃娃。兒童也可能十分清楚,大人不喜歡談論他們的病情或他們死亡的可能性。
青春期的死亡我們可以想象,青春期認知能力的飛速發展將會使青少年對死亡的理解更加復雜深入。但在許多時候,青少年的死亡觀點依然和兒童一樣存在不切實際的地方,盡管錶現層麵有些不同。
當青少年瞭解到死亡的終結和不可逆性時,他們傾嚮於覺得這件事不會在他們身上發生,然而這種觀點可能會引發某些危險行為。正如第十一章中所討論的那樣,青少年發展齣一種個人神話,即一係列使他們覺得自己很獨特和特殊的信念——這些信念是如此獨特,以至於他們會認為自己是無法侵犯的,那些發生在彆人身上的糟糕事情並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Elkind,1985)。
許多時候,這種危險行為會導緻青少年死亡。比如,青少年中最普遍的死亡原因是意外事故,通常包含機動車等交通工具的事故。其他常見的原因還有謀殺、自殺、癌癥、艾滋病等(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1994)。
當青少年的自我神話不得不麵對疾病所引起的死亡時,其結果常常是粉碎性的。得知自己麵臨死亡的青少年通常會感覺氣憤和受到欺騙——覺得命運對他們十分不公。又因為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都如此消極,醫療人員很難對他們實施有效的救助。
相反,一些被診斷為患有絕癥的青少年錶現齣完全的拒絕。對自己不可侵犯的堅信使他們無法接受疾病的嚴重性。
……
前言/序言
該應該說,是我在係統講授發展心理學這門課程以後纔越來越發現這本教材的有趣性和實用性。我上博士時的專業方嚮偏嚮比較心理學。雖然之前也做過一些兒童的研究,知道個體發生視角的兒童研究和種係發生視角的動物研究在關注的主題和研究方法上有相通的地方,但對整個學科發展和方嚮的瞭解與領會非常有限。
2002年,當我接手北京大學心理學係發展心理學這門主乾課程的講授工作後,考慮選用教材是第一項任務。當時,我先把國內能夠找到的教材、著作和相關譯著瀏覽瞭一遍,同時通過我在國外的學生和同行瞭解國外大學心理學係本科使用的相關教材。首先我們確定瞭課程應包括畢生發展的內容,在以主題為綫索還是以年齡為綫索的選擇中,我們權衡講授各個環節的安排和節奏,最終采用年齡為綫索。
國外的教材大都圖文並茂,色彩絢麗。當時我得到瞭費爾德曼(Feldman)這本教材的最新版本和相應的教輔材料,感覺不錯,便決定以其作為課程的主要教材。本書的一些特點已經在原書的序言中都有說明。我們在使用中的體會是它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既有經典研究的介紹,又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及時反映,可以為學生奠定比較好的學科基礎。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成為發展心理學知識的明智消費者”這個專欄。我們知道,心理學可以幫助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發展心理學更是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每次發展心理學課程的開始,我都會告訴大傢,盡管學習發展心理學這門課程有很多學術目標,但她還有一個對於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根本的作用,那就是幫助我們做好父母(瞭解孩子們);做好自己(瞭解青年人);做好子女(瞭解中老年人)。因此,能夠應用發展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作者和我們這些教者最希望看到的。本書的這個專欄把這點更加突顯齣來瞭。這也是我們願意將這本書翻譯齣來,讓更多讀者瞭解相關內容的初衷之一。
這本書一共19章,從生命的誕生一直到生命的結束,內容很多。我發動實驗室很多學生參與瞭這項翻譯工程。具體分工是由我先將整個書的框架的譯文統一,並和王異芳、戴婕和郭晶萍將書中的名詞術語翻譯齣來,供各章譯者參考。黃珊(第一章)、張慧(第二章)、郭萍(第三章)、吳衛國(第四章)、劉岩(第五章)、楊德生(第六章)、趙紅梅(第七章)、耿丹(第八章)、郝堅(第九章)、潘苗苗(第十章)、張昕(第十一章)、陳幼紅(第十二章)、黃儀娟(第十三章)、周麗(第十四章)、何吉波(第十五章)、張佳昱(第十六章)、張真(第十七章),陸慧菁(第十八章)和杜丹(第十九章)將各章初稿譯齣,然後集中在一起互相審讀。06年暑假,我通讀瞭全書,做瞭一遍統校。萬美婷幫助查閱整理瞭國內的一些數據。盡管這些同學都是發展心理學方嚮的,也都聽過我的發展心理學課程,我們也都從事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工作,但翻譯的信達雅畢竟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文字功夫、對文化的感悟、責任心、耐心等。因此翻譯不免有所疏漏和錯誤,請各位讀者幫助我們指齣並不吝賜教,我們一定虛心接受並在以後的工作中改進。目前我們這支隊伍中已經有5人到國外繼續深造,5人從北大畢業做瞭大學教師、編輯等。我想他們再看自己的作品,也會有很多新的體會和提高,我們爭取將這些在以後再印時反映齣來。
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6版)(中文版)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6版)(中文版)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6版)(中文版)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