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英瑾 著
图书标签:
  • 演化
  • 哲学
  • 道德
  • 心灵
  • 新达尔文主义
  • 设计
  • 生物学
  • 认知科学
  • 伦理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983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986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9
字数:3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达尔文主义可以分为新、旧两种。旧达尔文主义(或“经典达尔文主义”)的内容不仅包含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代表的生物学思想,而且还包括以斯宾塞和赫胥黎的相关著述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与之相比较,所谓的“新达尔文主义”的实质,是以细胞科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为内容,以达尔文的演化论为框架,完成生物学各个门类知识的大综合。和新达尔文主义相关的哲学问题有:
  形而上学问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真的能够对物种的分化做出一种有力的说明吗?怎么看待已经被现代分子生物学武装起来的智慧设计学说对于演化论的挑战?
  语义学问题:自然选择叙述方式所包含的目的论结构,是否在语义上包含了某种不可被消除的“内涵性”?如果这种内涵性无法被消除的话,我们如何将自然选择学说镶嵌到一个由纯粹的因果说明所构成的自然主义解释系统中去?
  应用性或方法论问题:目前的新达尔文主义发展状况,允许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主义”化?心理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达尔文化?哲学的诸分支(如知识论和伦理学)呢?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将致力于对上面这些问题给予一番挂一漏万的考察。

作者简介

  徐英瑾,1978年生,上海人,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专长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是“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以及2009年“上海社科十大新人”称号的获得者。著有《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译有《心灵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超越分析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等。编有《科学与宗教:二十一世纪的对话——英美四名家复旦演讲集》(复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等。在最近五年中,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被国际A&HCI;索引收录的英文论文有三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 从“美女”的标准到“自然主义”的底线

第一章 科学史评述:新达尔文主义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被“社会达尔文主义”挟持的“经典达尔文主义”
第二节 “新达尔文主义”之基本内容构成

第二章 演化历程中的目的论因素(上):演化论与智慧设计论的对决
第一节 引论:成问题的“目的论”
第二节 智慧设计运动概说
第三节 关于“设计”的哲学范畴表
第四节 贝希论演化之边界
第五节 各种反智慧设计论的论证效力评估
本章附录(译文) 邓博斯基和鲁斯关于智慧设计的2006年辩论

第三章 演化历程中的目的论因素(下):杰瑞·佛笃对自然选择理论的批判
第一节 佛笃掀起的轩然大波
第二节 佛笃的总体论证思路
第三节 从自然选择学说到伪装的神学
第四节 佛笃与演化论者之间的对话(I):关于自然选择函数、教堂拱肩和无翅猪
第五节 从自然选择学说到历史叙事
第六节 佛笃与演化论者之间的对话(II):关于筛球网、黑蛾、心以及肾

第四章 对演化心理学的思想前提和研究方法论的哲学评估
第一节 演化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 心灵是一台由自然选择而产生的计算机?!
第三节 大规模模块性假设
第四节 对于演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的哲学辩护

第五章 从道德的演化到演化伦理学
第一节 演化论和伦理学关系刍议
第二节 对于伦理的自然演化的科学描述和解释
第三节 对于前述讨论的哲学意蕴的初步揭示
第四节 如何弥合“实然”与“应然”之间的裂痕?
第五节 对万物之内在价值的一个哲学辩护

第六章 演化论视野中的知识论研究——以杜威哲学为切人点
第一节 知识论研究中的规范性维度
第二节 杜威的演化论知识论的思想背景
第三节 《野蛮人》中的知识论向度
第四节 杜威是不是一位“可靠主义者”?
第五节 来自波普、庄子和普兰丁格的批评意见,以及对于它们的回应

第七章 演化论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为切人点
第一节 说几句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手稿》研究的题外话
第二节 亟待“祛魅”的“异化”论
第三节 为何要引入演化心理学?
第四节 对《手稿》之人性观的演化心理学解读
第五节 演化心理学视野中的异化劳动
第六节 演化心理学视野中的共产主义

尾声 对于一种达尔文式的新人文一社会科学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那么支持上述决策的推理过程是什么呢?很显然,决策者是将“手机的维修费”和“新、旧手机的置换费”做了一个量的比较,并把旧手机的“维修价值”视为“置换费”和“维修费”这两个变量的差。如果这个差是正数,那么旧手机的维修价值就会被判为“存在”,换言之,决策者就有理由保留旧手机;而若此差等于或小于零,则旧手机的维修价值就是“不存在”,换言之,旧手机就不值得保留。
  但“维修价值”这个参数,反映的更多的是手机与人类交换市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更像是马克思所说的“交换价值”的一个衍生概念。我们不妨反过来想:如果手机脱离了市场交换关系(即失去其商品属性),那么它还有没有其他的价值呢?换言之,即使手机的维修价值不存在,决策者是否还有别的理由保留这部手机呢?
  当然会有别的理由,比如:假设这部手机是你的女友送给你的,那么即使其没有维修价值,你也可能花血本去维修它,或至少不会丢弃它。也就是说,事物本身可以寄托人类主体的情感价值,而这些情感价值往往是和商业价值脱钩的(尽管也并不总是如此)。
  然而,此类价值的存在,毕竟需要相关的“价值赋予者”的存在为前提:我赋予手机的情感需要我的存在为前提,而前者只是消极的价值接受者而已。
  现在,我们不妨再把我们的想象的翅膀撑得更开一些:假设我们人类像恐龙一样灭绝了,这样,自然就不会再有人去从事手机的买卖、维修甚至日常使用了,也自然没有人会记得牵挂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的或浪漫或暖昧或壮烈的故事——在此情况下,这些作为“人类遗物”的手机是否还有其自身的价值?
  笔者怀疑大多数读者都会回答“没有”,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脱离人类的活动去谈论事物的价值,完全是玄学家的空谈。在此,我们就把这种价值观称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此观点认为,客观事物的价值都是人类个体或人类社会赋予的,客观世界只有冷冰冰的事实。
  这种观点,乃是时下流行的历史相对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在价值理论中的体现。
  ……

前言/序言


演化、设计、心灵与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哲学领域中一个极具影响力且争议不断的思想流派——新达尔文主义。它不仅是生物学理论的简单延伸,更是一套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人类心智、道德起源乃至社会结构理解的宏大哲学框架。本书旨在系统梳理新达尔文主义的核心论点、历史脉络、内在张力及其对传统哲学范畴的颠覆性挑战,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多维且批判性的审视视角。 第一部分:达尔文主义的哲学回归与本体论重塑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眼于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升到哲学层面进行考察。我们探讨了十九世纪达尔文思想的早期哲学反响,并着重分析了二十世纪末期,在基因科学、认知科学的进步推动下,达尔文主义如何重塑了本体论(Ontology)的基础。 1.1 彻底的自然化倾向(Naturalization): 我们考察了新达尔文主义对“超验性”和“目的论”的彻底摒弃。自然选择被视为万物演化的唯一驱动力,这种观点挑战了自柏拉图以来根植于西方思想的二元对立结构。书中详细辨析了“偶然性”(Contingency)和“必然性”(Necessity)在演化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对“存在”本身的理解。 1.2 物理主义与心身问题的新视野: 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倾向于强力的物理主义立场。本书详细阐述了心智(Mind)如何被视为高度复杂的适应性器官,是基因在特定生态位中追求生存和繁殖的副产品。我们对比分析了还原论(Reductionism)与涌现论(Emergentism)在新达尔文框架下的不同表述。重点讨论了“意识的难题”(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在新达尔文主义者眼中是如何被重新定义和框架化的——它不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谜团,而是一个需要通过神经科学和演化心理学来解释的适应性功能集群。 1.3 目的与意义的重构: 传统的哲学探寻通常以寻找宇宙或人类存在的“终极目的”为导向。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则主张,任何“目的”都只能是后设的、基于当前生存需求的工具性目标,而非先验的、内在的价值。本书探讨了这种“目的”的去中心化过程,以及它如何迫使哲学思考回归到生物学事实的层面。 第二部分:演化视角下的设计与复杂性 “设计”一词在日常语境中暗示着一个智慧的规划者。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分析新达尔文主义如何以一种非目的论(Teleology-free)的方式解释生物界令人惊叹的复杂性和功能性,从而挑战了传统神学和理性的设计论论证。 2.1 适应性与功能性分析: 我们深入探讨了“适应度”(Fitness)的概念,并区分了其在数学模型与生物学现实中的不同含义。书中详细分析了自然选择如何通过累积微小的、随机的变异,建构出看似为特定功能“完美”适配的结构。这部分特别关注了非线性动力学在解释复杂系统出现中的作用。 2.2 演化中的“噪声”与“约束”: 设计的本质并非只有优化。本书强调了演化过程中的“约束条件”(Constraints)——例如物理定律、发育途径的限制——在塑造结构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考察“伪适应”(Exaptation)和“化石记录”中的限制,我们展示了演化设计是一种受制约的、历史性的过程,而非无限可能的蓝图实现。 2.3 复杂性的涌现: 我们考察了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ation)在描述复杂系统如何从简单规则中涌现(Emergence)的尝试。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许多复杂性是自下而上的结果,而非自上而下的指令。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区分生物学中的“设计”与工程学中的“设计”之间的根本差异。 第三部分:心灵的演化基础与认知机制 本书的核心篇章之一,致力于剖析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和认知科学如何共同构建了新达尔文主义对人类心智的理解。 3.1 模块化心智理论: 我们详细阐述了“模块化心智”的假设——即人类心智并非一个通用的信息处理器,而是由一系列针对特定远古环境问题(如择偶、合作、欺骗检测)精心“雕刻”出来的专业化模块所组成的。书中对这些核心模块(如语言习得装置、面部识别系统)的演化路径进行了梳理。 3.2 情感、偏见与认知局限: 情感被重新定位为演化压力下的决策支持系统。本书分析了诸如恐惧、嫉妒、爱等基本情感的适应性功能。同时,我们也批判性地考察了新达尔文主义如何解释人类的系统性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认为许多看似“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在远古环境中具有很高的生存价值。 3.3 语言的起源与社会性心智: 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复杂能力,其演化路径是本书关注的重点。我们对比了工具性理论(语言作为合作或交流工具)与社会性理论(语言作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等级的工具)的不同解释框架,并探讨了“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在复杂社会互动中的演化优势。 第四部分:道德的自然化与伦理学的困境 新达尔文主义哲学最具争议性的领域,莫过于其对传统道德哲学(特别是义务论和后果论)的冲击。本书致力于揭示道德规范如何被视为适应性策略的残留物。 4.1 道德的演化起源: 本部分追溯了互惠利他主义(Reciprocal Altruism)、亲缘选择(Kin Selection)和社会化选择压力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基本道德直觉,如公平感、内疚感和愤怒。我们探讨了“普适道德感”的生物学基础,并区分了描述性事实(Moral Facts as Evolutionary Byproducts)与规范性主张之间的界限。 4.2 “是”与“应该”的鸿沟: 传统伦理学批判达尔文主义者陷入了“自然主义谬误”(Naturalistic Fallacy)。本书深入分析了新达尔文主义者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一些哲学家试图通过将“福祉”(Well-being)定义为最大化某些演化确定的生存成功指标来跨越鸿沟,而另一些则主张在承认道德的自然起源后,人类必须理性地构建新的、超越生物本能的伦理体系。 4.3 道德相对主义的阴影与跨文化伦理: 如果道德根植于特定的演化历史,那么是否必然导向道德相对主义?我们探讨了新达尔文主义框架下对普适伦理原则的辩护可能性,例如基于合作稳定性的探讨。同时,本书也审视了将特定群体行为模式(如部落主义或排他性)视为“演化遗产”时,所带来的社会和政治伦理风险。 结语:新达尔文主义哲学的前景与局限 本书的结论部分对新达尔文主义的哲学贡献和潜在缺陷进行了综合评估。我们肯定了它在统一科学知识体系、提供对人类本性更具实证基础的理解方面的巨大成就。然而,我们也审慎地指出了其局限性,包括对个体能动性(Agency)解释的不足,以及在处理文化复杂性与高阶抽象思维时,可能出现的过度简化倾向。最终,本书呼吁对这一强大的哲学工具进行持续的、跨学科的、审慎的哲学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犹如一个精心编织的网,网住了我多年来对科学与哲学交叉领域的兴趣。我一直认为,达尔文的演化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生物起源的解释,它更应该成为我们理解人类自身,乃至整个宇宙的一把钥匙。我特别关注“设计”这个词,它在生物学中可能意味着适应性,但在哲学领域,它常常与创造、目的性联系在一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演化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释我们感知到的“设计感”,以及这种感知是否本身就是一种演化优势。而“心灵”与“道德”更是令人着迷的主题。我想知道,作者会如何将演化的视角,应用到解释人类意识的本质、情感的产生,以及我们复杂的社会行为和伦理准则。这本书似乎承诺了一场跨越学科的智力冒险,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以及我们为何遵循某些规则。

评分

我对《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对其题目中“探微”一词的理解。这暗示着这本书并非要给出一个终极的答案,而是要带领读者深入到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应用的边缘地带,去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考察。我理解“演化”是基础,是起点,但真正令我兴奋的是,它如何被用来“探微”至“设计”、“心灵”和“道德”这些更抽象、更复杂的领域。我好奇作者会如何论证,那些看似精妙的生物结构和行为模式,是否能被看作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设计”?而这种“设计”的逻辑,又能否渗透到我们对“心灵”功能的理解中,比如学习、记忆、甚至是意识本身?更进一步,道德的起源和演变,也一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巨大谜团。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新达尔文主义是否能为理解人类的善恶观念、合作与冲突的根源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框架。

评分

作为一名对哲学史和科学史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被这本书《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的书名深深吸引。我一直在思考,达尔文的伟大思想,尤其是自然选择的机制,是否能够为我们理解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精神”或“人文”领域的问题提供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基础的解释。这本书名中的“设计”二字,在我看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概念,它似乎与演化论所强调的无目的性相悖,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一种“适应性”的“设计”。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这种潜在的张力,以及他们是否会探讨“人工设计”与“自然演化”之间的界限。同时,“心灵”和“道德”这两个词汇,则直接指向了人类最核心的哲学追问。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我们复杂的情感、意识和伦理判断,是否也能从演化的角度得到解释?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证,或许能够打破一些长期以来存在的哲学藩篱。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想:《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我一直对这些宏大的议题充满好奇,尤其是当它们被置于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下进行审视时。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剖析演化论如何为我们理解“设计”(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为的)提供新的视角,以及这种视角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对“心灵”的认知,最终触及“道德”的根源。这本书的书名暗示了一种层层递进的哲学探索,从生物学的基础出发,逐步构建起对人类精神世界和伦理体系的理解。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运用新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工具,去解读那些看似与演化论无关的哲学命题,比如意识的起源、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以及人类社会为何会发展出如此复杂的道德规范。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我们自身的全新哲学地图,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张地图上展开我的探索旅程,希望能获得许多颠覆性的思考。

评分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这个书名,本身就构成了一次强大的哲学召唤。我一直着迷于“演化”这一概念的普适性,并深信它能够为解释诸多看似无关的现象提供一个统一的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释,新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框架是如何被用来审视和重塑我们对“设计”的理解的。是仅仅理解为自然选择造就的适应性,还是能够延伸到更广阔的意义?而“心灵”这个词,无疑是本书最核心的哲学挑战之一。我渴望看到作者如何运用演化的逻辑,去剖析意识的起源,以及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是否能从演化的过程中找到根源。最后,“道德”的探讨,更是将本书推向了伦理学的深水区。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基于演化的道德解释,它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行为会被视为“善”或“恶”,以及道德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是否也受到自然选择的塑造。

评分

语义学问题:自然选择叙述方式所包含的目的论结构,是否在语义上包含了某种不可被消除的“内涵性”?如果这种内涵性无法被消除的话,我们如何将自然选择学说镶嵌到一个由纯粹的因果说明所构成的自然主义解释系统中去? 应用性或方法论问题:目前的新达尔文主义发展状况,允许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主义”化?心理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达尔文化?哲学的诸分支(如知识论和伦理学)呢?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将致力于对上面这些问题给予一番挂一漏万的考察。 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1927-2009),20 世纪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和宗教史学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享有国际声誉。先后任教于华沙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1970 年起赴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任高级研究员。  柯拉柯夫斯基一生发表了三十多部著作,并多次获得波兰和其他国家的大奖,主要包括:尤日科夫斯基基金会奖。还不错。(1968)、德国作家和平奖(1977)、麦克阿瑟奖(1982)、杰弗逊奖(1986)、托克维尔奖(1994) 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第一届约翰·克鲁格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03)。最主要的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主流》(1976 - 1978)、《宗教, 如果没有上帝……》(1982)、《形而上学的恐怖》(1988)等。文学方面,有三本短篇故事集最为著名, 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故事》(1963)、《天堂的钥匙》(1964)和《与魔鬼的谈话》(1965)。

评分

语义学问题:自然选择叙述方式所包含的目的论结构,是否在语义上包含了某种不可被消除的“内涵性”?如果这种内涵性无法被消除的话,我们如何将自然选择学说镶嵌到一个由纯粹的因果说明所构成的自然主义解释系统中去? 应用性或方法论问题:目前的新达尔文主义发展状况,允许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主义”化?心理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达尔文化?哲学的诸分支(如知识论和伦理学)呢?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将致力于对上面这些问题给予一番挂一漏万的考察。 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1927-2009),20 世纪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和宗教史学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享有国际声誉。先后任教于华沙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1970 年起赴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任高级研究员。  柯拉柯夫斯基一生发表了三十多部著作,并多次获得波兰和其他国家的大奖,主要包括:尤日科夫斯基基金会奖。还不错。(1968)、德国作家和平奖(1977)、麦克阿瑟奖(1982)、杰弗逊奖(1986)、托克维尔奖(1994) 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第一届约翰·克鲁格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03)。最主要的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主流》(1976 - 1978)、《宗教, 如果没有上帝……》(1982)、《形而上学的恐怖》(1988)等。文学方面,有三本短篇故事集最为著名, 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故事》(1963)、《天堂的钥匙》(1964)和《与魔鬼的谈话》(1965)。

评分

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是值得的。

评分

优惠就没货狗东诚意呢???!!!!

评分

挺好的,就是得写读书笔记才买的。

评分

很好的书,支持一下,使用

评分

优惠就没货狗东诚意呢???!!!!

评分

品质超预期,物流也还行!今后还会购买本店商品!

评分

品质超预期,物流也还行!今后还会购买本店商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