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身未移·心已动:走进移动互联生活》是作者童莉莉的长期积累和团队研究成果的汇总。在对移动互联网产业潜心钻研和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书的过程中,笔者所在的北京邮电大学服务管理科学研究所的同事和研究生们提供了无私的、巨大的帮助,全书分为移动改变生活:融合创新应用:3G时代的中流砥柱等内容。
作者简介
童莉莉,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岗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服务管理研究所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客户关系管理、渠道运营研究、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模式。先后承担省部级重点研究计划、通信企业横向课题等研究共计20余项,效果良好,为推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先后在《中国通信》、《电信科学》、《通信企业管理》等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强强对接:无限新可能
1 移动改变生活
1.1 生活方式发展概要
1.2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1.3 移动激发生活新模式
2 互联创新经济
2.1 经济模式进化
2.2 互联网的潮落潮起
2.3 互联推动经济革新
3 对接改变世界
3.1 理解移动互联
3.2 融合创新应用
3.3 拥抱新流行
第2篇 多方驱动:五彩新业务
4 移动通信技术倍道而进
4.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摩尔新论
4.2 移动应用影响因素的树状裂变
4.3 杀手级业务的一枝独秀到融合业务的百舸争流
5 个人便携终端比肩并起
5.1 便携终端的前世今生
5.2 3G时代的中流砥柱
5.3 博采众长的融合之势
6 五彩融合,业务推陈出新
6.1 技术促进型业务的神秘引力
6.2 市场需求型业务的燎原之势
6.3 用户创生型业务的异军突起
第3篇 潜心运营:激发多应用
7 产业链中尽展长袖善舞
7.1 产业链的概念
7.2 移动互联网产业群的构成及角色分析
7.3 移动互联网产业群的发展热点
7.4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目标
8 通信企业争相与时俱新
8.1 移动中高速接入——技术比拼
8.2 互联中数字体验——市场竞争
8.3 移动互联网的运营管理架构
9 全员参与,筑起移动互联生态圈
9.1 内容提供商的五光十色
9.2 服务提供商的推波助澜
9.3 终端厂商与客户的亲密接触
9.4 平台/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有容乃大
第4篇 崭新生活:移动且互联
10 多维细分,关爱全客户
10.1 客户细分的概念与现状
10.2 无微不至为个体客户
10.3 立足创新为政企客户
10.4 打造温馨迎家庭客户
11 融合灵活,适应多场景
11.1 场景化理念的内涵
11.2 奇光异彩的娱乐
11.3 四通八达的沟通
11.4 事半功倍的学习
11.5 便捷舒适的日常生活
11.6 商机无限的移动商务
12 移动互联,拥抱新生活
12.1 灵动的家庭
12.2 生动的办公室
12.3 流动的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1 移动改变生活
生活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和体验的,然而将它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和关注却是很多人都不曾去关注和知晓的。中国的生活学首倡者黄现瑶先生对生活的定义和分类是:狭义上,生活是指人于生存期间为了维生和繁衍所必需从事的不可或缺的生计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即为食衣住行;广义上,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工作、休闲、社交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本书所关注的生活是广义层面的,既包含个人食衣住行的基本活动,也涵盖个体参与社会生产所发生的工作、交往等内容。
1.1 生活方式发展概要
正如黄现瑶先生所述,生活包罗万千,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宝盒,具有让人无法抗拒的引力。人们在其中经历甜酸苦辣、体味喜怒哀乐,却依旧乐此不疲。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轮回,书写着人类经久不衰的生活史。
生活方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生活观念指导下,根据当时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生活资料的状况,所选择和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包括:
(1)生活主体。可以是单独的个体,即个人;也可以是人的集合体,包括家庭、阶层、民族等不同范围的群体和作为最大的人类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主体之于生活方式的意义乃在于,生活主体具有自己的观念意识、需要和能力。
(2)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包括直接生活资料和间接生活资料两大类型。直接生活资料又可以称为生活对象,是指人的生活活动所直接使用和消费的那部分生活资料。而间接生活资料又可以称为生活工具或手段,意即帮助人们进行使用和消费生活对象的那部分生活资料。
(3)生活时间与生活空间。生活时间又可以称为自由时间,这是相对于生产时间而言的。生活空间是指人的生活范围和环境。生活范围,即人们生活活动的空间区域,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波及范围。
(4)生活活动形式。它是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是生活方式的上述三方面要素有机结合的结果。
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之上,关于生活方式的类型,有很多种说法:
(1)劳动生活方式。劳动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劳动条件下,劳动主体在一定劳动观念的指导下所从事的物质、精神生产,或提供劳务的经常性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2)消费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是指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消费水平,消费主体在一定消费观念指导下,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消耗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社会交往主体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行为和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劳动、消费、闲暇、政治、婚姻家庭等生活方式领域。
(4)政治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是指政治生活主体,包括各种社会、群体和个人,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指导下,通过一定手段和方法参与政治事务,进行政治斗争,建立政治制度和机构,规定政治任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政治生活尽管在阶级社会才出现,但它对人类其他生活领域具有很强的制约和控制作用。
(5)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在一定的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指导下,实现两性结合和人类自身生产繁衍,以满足个人或家庭整体需要的各种行为及活动方式的总和。
(6)闲暇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是人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满足自身生理、精神及社会需要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在诸多的生活方式分类之中,本书关注的是移动互联新技术、新应用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在本书中更多的关注人们的食衣住行、生产劳作和社会交往层面的生活方式,不涉及政治生活方式,并将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的内容融入食衣住行的领域中。
……
《身未移·心已动:走进移动互联生活》 一、 时代的潮声:信息洪流中的新生活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其奔腾的步伐。而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如同一股沛然莫能御的潮水,悄然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乃至价值观念。 曾几何时,“天涯海角”是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鸿雁传书的漫长等待。而今,只需指尖轻触,无论身处何地,天南地北的朋友都能实时交流,画面同步,情感传递。这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而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现实。我们不再被物理空间的限制所束缚,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这种改变,不仅仅是通讯的便捷。它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次对传统生活方式的颠覆。从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到购物消费、社交娱乐,再到工作学习、出行办事,移动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深刻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身未移”——我们的身体可能依然在熟悉的办公室、家中,或是旅途中,物理位置的变化并不显著。然而,“心已动”——我们的思维、感知,我们的生活重心,却早已随着信息流动的脚步,踏入了那个由无数连接构成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既是现实的延伸,又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着我们对现实的体验。 《身未移·心已动:走进移动互联生活》这本书,并非要描述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要带领读者深入探究这个已经到来,并且正在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将一同审视,这股强大的力量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个体、群体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肌理。 二、 触点即世界:移动互联重塑的日常生活 想象一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窗帘,你不再急于起身,而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滑动屏幕。新闻头条、天气预报、社交动态,甚至个性化推荐的当日行程,都在短时间内呈现在你眼前。这是“指尖上的生活”的开端,也是移动互联深刻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缩影。 1. 信息获取的革命: 过去,获取信息依赖于报纸、电视、广播,信息传递速度慢,且内容相对单一。如今,搜索引擎、新闻客户端、各类资讯平台,让信息唾手可得。从全球大事到街头巷尾的趣闻,从专业知识到生活小窍门,只需轻轻一点,海量信息便涌入眼帘。这种即时性、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也对我们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社交连接的新范式: “社交”的概念在移动互联时代被重新定义。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构建了前所未有的社交网络。我们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而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与全球范围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建立连接。朋友圈的分享,点赞、评论的互动,群组的讨论,都成为维系情感、拓展社交圈的重要方式。“线上”的社交行为,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线下”的真实关系。 3. 消费体验的升级: 电子商务的兴起,将购物的场所从实体店转移到了方寸屏幕。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提供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便捷的支付方式。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新模式层出不穷,让购物体验更加多元和个性化。同时,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生活服务类应用,更是将“便利”二字发挥到极致,彻底改变了我们获取生活服务的习惯。 4. 娱乐方式的多元化: 从短视频的刷屏,到在线音乐的无限畅听,再到网络游戏的沉浸式体验,移动互联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娱乐选择。过去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娱乐方式,如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种碎片化、个性化的娱乐需求,催生了大量的内容创作者和新兴的娱乐产业。 5. 工作学习的再定义: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概念,在移动互联时代得以蓬勃发展。我们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工作地点和学习时间,可以通过各类平台进行高效的沟通协作和自主学习。这既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也对我们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三、 跨越界限的思考:移动互联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我们固有思维模式的冲击,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1. 机遇: 信息普惠与知识共享: 优质教育资源、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触达更多人群,打破了地域和阶层的限制,为个体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 创新创业的温床: 移动互联网降低了创业门槛,催生了无数新兴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社会参与的增强: 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更便捷地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推动社会进步。 个性化体验的实现: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各类应用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 挑战: 信息过载与注意力稀释: 海量信息的涌入,让人们难以集中注意力,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也可能导致知识体系的浅薄化。 数字鸿沟与信息壁垒: 尽管信息传播便捷,但仍有一部分人群因技术、经济等原因无法充分享受移动互联带来的便利,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隐私安全与数据泄露: 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日益普遍,如何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网络成瘾与现实脱节: 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的下降,影响身心健康。 算法偏见与信息茧房: 个性化推荐算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将用户困于“信息茧房”,限制视野,加剧观点极化。 虚假信息与网络谣言: 信息的快速传播也使得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更容易扩散,对社会秩序和公众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四、 拥抱变革:在移动互联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身未移·心已动:走进移动互联生活》这本书,将带领读者一起,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去理解和拥抱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将深入探讨: 如何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和批判性思考? 如何在高强度的线上社交中,维系真实的、有深度的线下人际关系? 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同时避免被技术所奴役? 如何应对数字生活带来的潜在风险,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如何在新兴的商业模式和职业领域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机遇? 如何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伦理、文化形态的长远影响? 这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移动互联生活的核心特质,理解其带来的巨大能量,同时也能够理性地审视其中潜藏的风险。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与移动互联和谐共存的健康生活方式,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让“身未移”的我们,能够以更积极、更从容、更智慧的心态,“心已动”,去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选择的塑造者。了解,是改变的开始。走进移动互联生活,我们不仅仅是在使用工具,更是在重塑自我,重塑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