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子工程制图(含习题集)/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为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编写,以“体”为主线,构建了由“基本形体-简单形体-组合形体-工程形体”组成的从局部到整体的新型制图教材体系,并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将“读图”作为贯穿全书的重点。《电子工程制图(含习题集)/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图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绘图、投影理论基础、组合体、物体常用的表达方法、电子产品零件图、装配图。
《电子工程制图(含习题集)/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引入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方法,建立投影与立体之间“拉伸”与“压缩”的对应关系,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突出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常用的工程图样。《电子工程制图(含习题集)/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配有独立成册的习题集,习题集的编写参照并体现了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电子工程制图(含习题集)/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成人院校电子、通信及计算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1章 工程图的基本知识
1.1 工程图基本规范介绍
1.1.1 图纸的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
1.1.2 比例(GB/T 14690-1993)
1.1.3 字体(GB/T 14691-1993)
1.1.4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1.1.5 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1.2 几何作图
1.2.1 基本作图方法
1.2.2 圆弧连接
1.2.3 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
1.3 绘图方法、工具及仪器的使用
1.3.1 尺规绘图
1.3.2 计算机绘图
1.3.3 草图绘制
第2章 计算机绘图
2.1 计算机绘图基础
2.1.1 AutoCAD 2008主界面
2.1.2 AutoCAD 2008基本操作方法
2.1.3 AutoCAD 2008绘图环境的设置
2.1.4 AutoCAD 2008绘图工具的使用
2.2 基本图形的绘制
2.2.1 绘制直线、构造线
2.2.2 绘制圆和圆弧
2.2.3 绘制矩形和正多边形
2.2.4 绘制椭圆和椭圆弧
2.2.5 绘制点
2.3 基本编辑命令
2.3.1 选择编辑对象的方式
2.3.2 删除对象
2.3.3 复制或移动对象
2.3.4 镜像复制对象
2.3.5 偏移复制对象
2.3.6 阵列复制对象
2.3.7 旋转对象
2.3.8 改变对象长度
2.3.9 修剪对象
2.3.10 延伸对象
2.3.11 倒角和倒圆角
2.4 工程图绘制示例
第3章 投影理论基础
3.1 投影法
3.1.1 投影的形成及分类
3.1.2 正投影的基本投影特性
3.1.3 物体的三视图
3.2 基本立体视图及基本立体的形成方式
3.2.1 立体的分类
3.2.2 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及平面立体的形成方式
3.2.3 回转体的三视图
3.3 AutoCAD 2008三维实体造型
3.3.1 相关基本知识
3.3.2 用AutoCAD 2008绘制三维实体
3.4 立体表面上几何元素的投影分析
3.4.1 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3.4.2 立体表面上直线的投影
3.4.3 立体表面上平面的投影
3.4.4 回转体表面上的点与线
第4章 组合体
4.1 组合体的分类
4.1.1 组合体及其组合方式
4.1.2 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
4.1.3 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4.2 平面与立体相交
4.2.1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4.2.2 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4.3 立体与立体相交
4.3.1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步骤
4.3.2 相贯线的变化
4.3.3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4.4 画组合体三视图
……
第5章 物体常用的表达方法
第6章 电子产品零件图
第7章 装配图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妥善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集合多位工程制图老师的长期教学经验编写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绘图已成为工程绘图的主流,本书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淡化尺规绘图,加强徒手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以满足现代工程制图的需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加强应用性,将绘图的基本知识融于工程实例中,以淡化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复杂性。全书所选的题例和图例力求源于生产实际,并使其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加强教材内容的工程背景。
本书构建“基本形体一简单形体一组合形体一工程形体”这种以“体”为主线、由局部到整体的新型教材体系,全书贯穿“由物及图”,即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式,并将“读图”作为贯穿全书的重点。在绘图技能的培养上,将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三种方法贯穿全书。各章都使用了AutoCAD2008这种辅助绘图手段,同时引入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方法,建立投影与立体之间“拉伸”与“压缩”的对应关系。书中突出了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常用的工程图样,旨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能力。
本书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技术制图》、《机械制图》标准,以体现教材的先进性。
本书配有独立成册的习题集,在习题集的编写过程中参照并体现了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本书由郑芙蓉主编并统稿,张树亭主审。参加编写的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郑芙蓉(绪论,第3章的3.3节,第4章的4.1~4.5与4.7节、4.8节,第6章的6.1~6.3节,第7章,附录以及习题集的第4、6、7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陈绚(第1章,第3章的3.1、3.2、3.4节,第5章的第5.1~5.4节以及习题集的第3、5章),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杜英滨(第2章,第4章的4.6节,第5章的5.5节,第6章的6.4、6.5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郑宏晖(习题集第1、2章),来自企业一线的彭晓燕为本书完成了部分图形绘制并校对了部分稿件,罗沛鸿完成了部分图形的处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管巧娟老师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支持。在此,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朋友。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电子工程制图》 一、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电子工程制图》作为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电子工程图纸识读、绘制与设计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等岗位的工作。 本书并非仅仅是机械制图的延伸,而是聚焦于电子技术领域特有的图形语言和表达规范。 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构成原理,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清晰地展现电路连接、元器件布局、结构安装等关键信息。 在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清晰、准确、规范的工程图纸是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无论是原理图、PCB图、还是结构图,都承载着重要的设计意图和制造指导。 本书正是为了弥补传统课程在电子领域图形表达方面的不足,系统性地介绍电子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标准规范、常用绘图工具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而言,本书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电子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与规范: 深入理解电子电路符号、元器件表示方法、图形尺寸标注、公差配合等基础知识,并熟悉国家及行业相关的制图标准,确保所绘制和阅读的图纸符合行业规范。 2. 熟练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 重点介绍主流的EDA软件在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布线、结构建模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从概念到成图的完整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设计精度。 3. 培养图纸识读与分析能力: 能够准确理解各类电子工程图纸(如原理图、PCB图、物料清单、外形结构图、安装图等)的含义,分析电路功能、元器件信息、连接关系、空间布局等,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4. 提升电子产品设计与实现能力: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习题练习,引导学生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可执行的工程图纸,并具备初步的电路板设计和结构配合能力。 5. 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清晰准确的图纸是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的前提。 本书的学习将帮助学生理解图纸在项目协作中的重要性,并学会用规范的图纸语言进行表达。 二、 本书内容的重点与特色 本书围绕电子工程制图的核心内容展开,力求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同时兼顾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需求。 1. 强调电子电路的图形化表达: 与传统机械制图不同,本书将重点放在电子元器件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导线表示、接地符号、电源符号等电子领域特有的图形元素。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这些图形准确无误地表达电路的功能和结构。 2. 深入介绍原理图的设计与绘制: 原理图是电子产品设计的灵魂。 本书将详细讲解原理图的设计流程,包括元器件的选用、符号库的使用、连接线的绘制、总线的使用、信号的标记、电源和地线的处理、以及原理图的审校等。 3. 聚焦PCB(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布局布线: PCB是电子产品实现功能的重要载体。 本书将详细介绍PCB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PCB的构成、覆铜板的种类、PCB设计规则(DRC)、元器件的布局原则、导线的布线策略(如单层、多层板的布线技巧)、过孔的使用、阻抗控制等。 4. 涵盖电子产品结构图与安装图: 电子产品的功能实现离不开其物理载体。 本书将引导学生理解并绘制电子产品的外形结构图、安装图、机箱机壳图等,包括元器件的固定方式、连接方式、安装位置、尺寸标注、以及相关的配合公差等,确保产品能够稳定可靠地集成。 5. 引入主流EDA软件的应用: 为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本书将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引入当前业界广泛使用的EDA软件,如Altium Designer、Protel、PADS等,通过实例演示,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原理图绘制、PCB设计、3D模型生成等操作,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请注意,本书的介绍内容聚焦于制图本身,并非直接提供软件操作手册,而是将软件作为实现制图目标的工具来介绍。) 6. 强调制图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 本书将引用和解读相关的国家标准(如GB/T 14286-2003 《电子产品图样》等)和行业标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 adherence to industry best practices,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7.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制图知识,本书将穿插丰富的实际工程案例,例如简单通信模块的原理图设计、特定功能电路的PCB布局布线、以及嵌入式系统模块的结构安装等,让学生在模仿和分析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8. 配套习题集,强化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本书配有详细的习题集,题目类型丰富多样,涵盖识图、绘图、设计练习等,旨在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 学习方法与应用前景 掌握电子工程制图技能,对于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学习方法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原理图和PCB设计部分,务必结合EDA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制图的精髓。 多看、多练、多思考: 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类电子工程图纸,熟悉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时,要积极完成习题集中的练习,并通过思考来理解制图中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要求。 理解元器件特性: 在绘制原理图时,要了解所选元器件的基本功能和电气特性,这有助于更合理地选择符号并进行连接。 注重细节与规范: 工程制图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标注尺寸、公差,选择线型、线宽,使用标准符号等,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参与实际项目: 如果有机会,积极参与学校的电子设计类项目或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开发中,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 应用前景: 熟练掌握电子工程制图技能,将为学生在电子技术领域打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毕业生可以胜任以下岗位: 电子工程师助理/技术员: 协助工程师完成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布线、元器件选型等工作。 PCB设计工程师: 专注于PCB的设计与优化,是电子产品制造的关键环节。 硬件工程师: 参与电子产品的整体硬件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元器件选型、PCB板级设计等。 产品开发工程师: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负责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生产的工程图纸。 生产技术员/工艺工程师: 负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制定,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设备维护与维修工程师: 能够快速准确地识读电路图,诊断和排除电子设备故障。 销售工程师/技术支持: 能够清晰地向客户解释产品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 四、 总结 《电子工程制图》作为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书致力于为学生构建一个扎实的电子图形语言知识体系,并培养其熟练运用现代EDA工具进行电子设计的能力。 掌握本书内容,不仅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更能使其在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才,为电子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配套习题,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