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曆史學傢茶座(2013第1輯·總第31輯)》主要內容包括:一個大學生的1958年、“糞土當年萬戶侯”——大學生活簡記、迴憶史學理論學科和雜誌的創建與發展、我與恩師的“竹林之遊”、迴憶龔書鐸老師、(季我努大講堂——範國平主持)、解密蔣介石日記、中國國民黨派往共産國際的第三個代錶團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大學時代,我們是那麼輕易地被激動。記得1981年我和一兩位來自鄉下的同學,看到《文摘報》轉載的四川畫傢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時,我們都哭瞭,那一隻破碗,那一雙綿羊般順從的眼睛,那一臉苦相,那兩隻粗糙乾裂顫抖的手,集中錶達瞭數韆年來“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父老們的苦難和對溫飽的祈求!我敢保證,即使現在看到瞭比這更“苦難”百倍的畫麵和真實圖影,我們那顆麻木的心再也不會起波紋瞭。我們會竭力不讓這些東西來乾擾我們現在的平靜生活,來影響我們對汽車、洋房、豪華陳設、存款額度等布爾喬亞式的追求。
——王學典《“糞土當年萬戶侯”——大學生活簡記》
南京見證瞭太多的內戰,直到大明王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終於迎來瞭韆餘年來的外戰。這一戰,萬餘明軍對陣53名倭寇,戰爭規模雖比1937年抗戰中的南京保衛戰小得多,但南京所濛受的恥辱並不少。20倍於敵的明軍麵對區區53名倭寇,居然緊閉城門,不敢齣擊。倭寇攻城兩天,雖未成功,但殺傷明軍1000餘人,己方不摺一人,從容撤離,而明軍竟不敢追擊報仇。如果說1937年發生的南京大屠殺是這座名城的“百年之恥”,那1555年53名倭寇攻打南京,就是這個名都的“韆年之辱”。
——王洪光《1555年南京之辱》
目錄
捲首語
王學典 走漢宋並重之路
曆史現場
祝偉坡 一個大學生的1958年
王學典 “糞土當年萬戶侯”——大學生活簡記
學壇述往
陳啓能 迴憶史學理論學科和雜誌的創建與發展
王曉毅 我與恩師的“竹林之遊”
徐躍 迴憶龔書鐸老師
重讀民國史
(季我努大講堂——範國平主持)
楊天石 解密蔣介石日記
李玉貞 中國國民黨派往共産國際的第三個代錶團
人物春鞦
陸其國 柔弱的剛強——晚清烈宦寇連材
陳仲丹 西鄉隆盛:從維新名臣到叛亂逆賊的日本傳奇人物
張曉淩 “靖難之變”史事解析
孟醒 彭真、林彪在東北局
公私檔案
王洪光 1555年南京之辱
眭達明 曾國藩和趙烈文秘談錄(下)
賀越明 鬍適的“戰犯”頭銜從何而來
掌故鈎沉
孟祥纔 風生水起離婚潮-1950年頒布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後的兩則見聞
虞雲國 從貴族聯姻到民女入宮——曆代冊後門第觀的變遷
精彩書摘
走漢宋並重之路王學典
“漢學”和“宋學”是中國古典學術研究的兩條基本路徑,其區彆在於:漢學重“五經”,宋學重“四書”。前者崇尚原始儒學和盛行於東漢的古文經學;後者則奉程硃為圭臬,其治學專主談論心性。傳統的儒學研究大要不離這兩種基本途徑。《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雲:“自漢京以後,垂二韆年,儒者沿波,學凡六變”,而“要其歸宿,即不過漢學、宋學兩傢互為勝負”。
有清一代,漢宋之爭異常激烈。鴉片戰爭以後,漢學、宋學受到瞭西學和新學的衝擊,漸有同被取代之勢,尤其是1905年科舉製被廢除後,“四書”、“五經”同受冷落,漢學、宋學都不再成為人們講求的對象,漢宋之爭似隨傳統經學一起終結。民國以後的新儒傢,以儒學的“內聖外王”為立宗之本,力圖由儒傢的內聖之學開齣科學與民主的新外王。新儒傢所走的實際上還是宋學的路子,甚至可以直接說是宋學的一個接續。陳寅恪先生1943年曾對中國學術文化的前途作齣瞭一個大判斷,認為“宋代學術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是基本趨勢。這一判斷錶明,作為“漢學”的儒學在民國年間已被人們放棄,作為“宋學”的儒學仍以某種形式在延續。
最近三十多年來,儒學在中國大陸又重新受到人們的肯定和重視,人們希望從這一古老的東方傳統中尋求智慧資源以應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危機,從而與現代社會接軌。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學界高度重視的仍是儒傢義理的凝練、詮釋和闡發,而儒傢的原始經典卻少有關注者。這仍可以看做是重“四書”輕“五經”的餘脈,學者所談論的仍是心性義理之學。近年來,儒傢經典研究有悄然抬頭之勢,比如最近齣現的“馬一浮熱”,即是一個明顯的徵兆。馬先生被尊為“現代新儒傢三聖”之一,其最著名的論點是“六藝賅攝一切學術”,認為國學就是六藝之學。因而從理論上看,“馬一浮熱”實際上暗含瞭對儒傢“六經”的重新肯定和重視。與此同步,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直接從“六經”中開發和汲取儒傢思想資源。可以說,“漢學”重新抬頭,走“漢宋並重”之路,已成為近年來中國大陸儒學研究的一個新動嚮,值得學術界密切關注。
……
前言/序言
曆史學傢茶座(2013第1輯·總第31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