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高校法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各种层次、多种系列的精品法学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荣获国家教育部、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的优秀教材奖,是我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曾多次荣获国家良好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在新时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真诚为广大读者服务,努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体例和内容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后编写而成的,既认真地总结和吸收了数种教材的经验,又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三版的编写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2012年新修改的刑诉法的内容;二是中央各司法机关关于执行新刑诉法的司法解释。这些内容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和发展,由此,还可看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立法和诉讼法学的繁荣,对此,作者尽力加以阐释。编写时,作者遵循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刑事诉讼规律,做到内容新颖,既不照搬照抄他人,又反映时代成果。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学术研究呈现繁荣局面,热点频出,争鸣热烈,对于一些诉讼理念研究和司法实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于这些活跃的局面,尽量加以反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研究能力。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创新方面,本教材按照部门法学哲理化的思维,促使刑事诉讼法学不断迈向理性,在讲清刑事诉讼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尽量在理念、原理以及原则、行为、效力等问题上阐释清楚。
作者简介
樊崇义,男,1940年生,河南内乡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政府津贴,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独立完成或主编的著作主要有:《迈向理性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诉讼原理》、《侦查讯问程序改革研究》、《证据法学》等三十余部,其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刑事诉讼法哲理思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他科研成果有些作为重要文章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宝典”。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
第二节 刑事诉讼价值
第三节 刑事诉讼职能
第四节 刑事诉讼模式
第五节 刑事诉讼结构
第六节 刑事诉讼主体
第七节 刑事诉讼客体
第八节 刑事诉讼行为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公理性原则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我国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第一节 公安机关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第三节 人民法院
第四节 诉讼参与人
第六章 管辖
第一节 管辖概述
第二节 立案管辖
第三节 审判管辖
第七章 回避
第一节 回避制度概述
第二节 回避的适用对象和事由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 刑事辩护
第二节 刑事代理
第九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第三节 拘留
第四节 逮捕
第十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
第四节 对刑事被害人的国家救助
第十一章 期间与送达
第一节 期间
第二节 送达
第十二章 证据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
第十三章 证明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 证明责任
第三节 证明对象
第四节 证明要求
第五节 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第六节 国外主要证据规则简介
第七节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正在形成中
第十四章 立案程序
第一节 立案程序概述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三节 立案程序
第十五章 侦查
第一节 侦查概述
第二节 侦查行为
第三节 侦查终结
第四节 侦查程序的期限
第五节 补充侦查
第十六章 起诉
第一节 起诉概述
第二节 起诉类型
第三节 审查起诉
第四节 提起公诉
第五节 不起诉
第六节 提起自诉
第七节 起诉的效力
第十七章 刑事审判概述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 刑事审判模式
第三节 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审级制度
第五节 审判组织
第十八章 刑事审判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刑事审判第一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三节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公诉和自诉案件兼有的简易程序
第十九章 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第四节 对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孳息的保管与处理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第二节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三节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532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具体诉讼程序
第二十三章 执行
第一节 执行概述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三节 执行变更
第四节 执行监督
第二十四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五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内容
第二十六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内容
第二十七章 刑事赔偿
第一节 刑事赔偿概述
第二节 刑事赔偿的范围
第三节 刑事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四节 刑事赔偿的程序
精彩书摘
1.一定的结构与一定的功能紧密联系,不同的诉讼结构在所发挥的诉讼功能方面往往存在差异,而不同的诉讼功能则要求的往往是不同的结构。结构发生了变化,功能也往往随之发生变化。刑事诉讼的正三角形诉讼结构本身具有保障司法公正的机能,依赖于诉讼本身的机能并充分发挥其制约作用,能够使司法获得公正并增进人们的信任。
2.非正三角形结构的设计容易造成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失去中立的立场,偏向于控诉或者辩护一方,甚至与控诉或者辩护一方混同;控诉与辩护两方诉讼地位失衡,其中一方(往往是控诉方)高踞另一方之上;两方诉讼权利不对等,另一方(往往是辩护方)权利受到压抑。
3.刑事诉讼的功能是揭示案件真相,确认犯罪行为人及其刑事责任并在此过程中保障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自由权利不受侵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三角形的结构所形成的三方制约有利于发挥这一功能,正三角形结构最利于发挥这一功能。
4.检察机关当事人化。三角形的诉讼结构维护司法公正的功能,是以法官居中裁判、控辩双方地位平等、权利对等为必要条件的。作为控诉方的检察机关拥有审判监督权,就取得了凌驾于辩护方而与法院相同的诉讼地位,这就使三角形诉讼结构中平等对抗的机制被破坏,该结构保障司法公正的功能就难以得到正常发挥。对于法院来说,检察机关具有的诉讼地位也不利于强化法官公正无偏的诉讼心态。因此,在检察机关的诸项职能中,审判监督职能因对正三角形诉讼结构的形成起到的是阻碍作用而成为一项广受质疑的权力。刑事诉讼的正三角形诉讼结构本身具有保障司法公正的机能,但这种机能的发挥依赖于周密而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独立而公正的司法官。苟能如此,则依赖于诉讼本身的机能就能够使司法获得公正并增进人们的信任。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虽然并不强调对法院的监督,司法腐败和专横的现象仍然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其奥妙正在于此。将检察机关当事人化有利于实施当事人对等原则。戈尔丁曾指出:“提出公正程序的标准和规则应当是为了使各方当事人平等并保护他们之间的对等。”理解这一点,便可理解为什么要强调对诉讼国家权力加以严格限制。国家权力有人力、物力、财力和法律强制力为后盾,国家侦查机关和控诉机关与一般原告毕竟不同,它们不但有权侦查和控诉,而且基于诉讼上的必要性还可以对人或物采取强制性措施。正是由于国家权力过于强大,才应尽可能地抑制这些权力,使其得到正当行使,同时提升辩护一方的地位、扩大其权利,使其能够尽可能对控诉方的进攻进行卓有成效的防御,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不是确保有罪的人逍遥法外(尽管制度设置在一些案件中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是在诉讼中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使无辜的人不被错误定罪和处罚。
……
前言/序言
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