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绘本:时装设计创意快速表达

完全绘本:时装设计创意快速表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蔚 著
图书标签:
  • 时装设计
  • 创意
  • 绘画
  • 速写
  • 服装设计
  • 时尚
  • 艺术
  • 设计
  • 完全绘本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642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56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完全绘本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整个设计过程。
  ·从基础练习到设计突破环环相扣。
  ·从时装设计的人物造型到面料与款式的多种设计表现风格。
  ·面料详细表现步骤与款式造型设计完美结合。
  ·精确点评大赛获奖作品,从灵感来源、面料设计、款式创意、成衣展示,面面俱到。

内容简介

  《完全绘本:时装设计创意快速表达》主要介绍了时装画快速表现的创作过程和具体方法、步骤,以及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系列化服装设计表现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全书共分六个章节,包括快题设计的概念、人物造型进行训练、时装画快速表现的创作流程、质感表现、系列时装设计的快速表现实案分析,并以精辟的文字结合百款效果图进行讲解。《完全绘本:时装设计创意快速表达》内容介绍具体详细、图文并茂,配以清晰的作画步骤图,有很强的实用性。
  《完全绘本:时装设计创意快速表达》可供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服装设计师及服装设计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钟蔚,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品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
  主要科研情况及成果:
  设计作品获奖:
  1.服装设计作品《矛盾》获“汉帛奖”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时装设计师作品大赛银奖2003
  2.服装设计作品《有机质》获“虎门杯”第五届国际女装设计大赛优秀奖2005
  3.服装设计作品《嬗变》获湖北省教师美展铜奖2003
  4.时装画作品《涅磐之舞》获湖北省教师美展银奖2005
  5.服装设计作品《太多的构想》获全国第八届艺术节优秀奖2007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获武汉科技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03
  2.获武汉科技学院“师德标兵”称号2006
  3.获湖北省优秀学士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誉2009、2010
  4.获“教学质量优质教师”称号2009、2010
  5.教材《时装设计快速表现》获武汉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6.获武汉纺织大学“教师文明标兵”称号2010
  7.获湖北省“洪山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1
  8.获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称号2011
  主持完成的主要项目:
  1.主持武汉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楚文化概念下本土原创服装品牌开发》2011
  2.主持《形象设计与视觉传达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2007
  3.主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的文化溯源及其产品升级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10
  4.主持来凤“摆手节”晚会全体演员人物造型设计2009
  5.主持新丝路国际海洋小姐决赛服装设计2010
  6.主持湖北电视台《调解面对面》服饰整体造型项目2011
  出版专著:
  1.专著《时装设计快速表现》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再版5次2007.6
  2.专著《麦克笔时装设计表现》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6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时装没计快速表达概述
1.1 快题设计和快速表达的概念快速表达的目的
1.2 快速表达概念与分类
1.2 快速表达创作的准备
1.3 快速表现的基本技法分析

第2章 人物造型训练
2.1 人体结构与姿态
2.1.1 眼睛
2.1.2 嘴
2.1.3 鼻
2.1.4 头部
2.1.5 手
2.1.6 脚
2.1.7 身体各个部位的透视关系
2.1.8 动态选择
2.1.9 人体正常的比例和理想比例
2.1.10 服装轮廓和人体的关系
2.2 人物形象设计
2.3 服饰配件的快速表现
2.4 服装各部位的画法
2.4.1 领部的画法
2.4.2 袖子的画法
2.4.3 腰部的画法
2.5 不同服装种类的画法
2.5.1 背心的画法
2.5.2 内衣的画法
2.5.3 衬衣的画法
2.5.4 夹克衫的画法
2.5.5 裤子的画法
2.5.6 裙子的画法
2.6 服装画的构图
2.6.1 水平式构图
2.6.2 填充式构图
2.6.3 整体与局部构图
2.6.4 穿插式构图
2.6.5 切割式构图
2.7 时装设计速写的线形表达

第3章 快题设计的创作流程
3.1 从灵感走向设计主题的构思过程
3.1.1 快题设计的思路和构思方法
3.1.2 快题设计主题的表现和设计元素的拓展
3.2 正稿的形成过程
3.2.1 设计草图的快速表现
3.2.2 设计初稿的形成
3.2.3 服装效果图正稿的形成

第4章 快速表现时装效果图的方法
4.1 快速表现的色彩训练
4.2 服饰配色原理
4.3 各种常用技法表现
4.3.1 水彩画法的要点与特点讲析
4.3.2 水粉画法的要点与特点讲析
4.3.3 彩色铅笔画法的要点与特点讲析
4.3.4 麦克笔和彩色水笔的要点与特点讲析
4.3.5 电脑技法的要点与特点讲析
4.4 快速表现服装面料和材质
4.4.1 常用服装面料的特征
4.4.2 常用面料质感表现
4.4.3 常用工艺细节表现
4.5 综合表现技法

第5章 时装设计的快速表现实案
5.1 主题时装设计的快速表现实案
5.1 1主题时装设计
5.1.2 围绕主题的构思展开过程
5.1 3构思视觉化过程
5.2 系列成衣的快速表现实案
5.2.1 什么是系列成衣设计
5.2.2 系列成衣设计特点
5.2.3 系列成衣设计方法

第6章 时装设计快速表现范例讲解
6.1 时装设计快速表现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样式
6.2 国内外服装大赛优秀效果图赏析
6.3 高校学生优秀效果图赏析
6.4 国外时装设计快速表现欣赏

前言/序言

  服装画是服装设计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必须熟练地掌握服装画的技法,因为服装画是表现服装设计理念的必需手段。快速表现是频繁使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它贯穿于设计师的整个设计过程,是设计师形象思维和灵感创意的瞬间定格,快速表现重在一个字“快”。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近几年来从事服装设计的亲身感受和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单易学、能够陕速掌握的服装画表现技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步骤、分阶段讲解,旨在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全书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讲解快题设计与快速表现的概念以及快速表现创作的准备工作。第二章针对人物造型进行训练,从人体的结构、动态的选择、服装的轮廓到人体的姿态、面料的配饰等方面重点讲解和训练。第三章、第四章从服装画快速表现的创作流程到对应的方法做进一步深入讲解,通过大量的步骤图讲解各种快速表现技法的特点和不同面料的质感表现。第五章针对市场需求,通过系列服装设计的快速表现实案来介绍快速表现的方法和过程。在最后一个章节中通过对国内外服装画快速表现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样式的分析和解读,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平台。
风格与技巧的交融:探寻视觉表达的无限可能 (请注意:以下内容将详细阐述一本假设的图书的简介,该书内容将完全侧重于不包含“完全绘本:时装设计创意快速表达”中所涵盖的时装设计手绘和快速表达技巧。本简介将聚焦于其他相关或交叉领域的深入探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 书名:《光影塑造:建筑空间叙事与结构美学解析》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建筑设计从概念萌芽到最终实现过程中,空间叙事、光影运用以及结构逻辑如何共同构建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物理环境。我们不再关注二维平面上的快速草图与时尚美学的速写表达,而是将焦点投向宏大叙事下的三维空间构建与持久的物质形态。 《光影塑造》旨在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及所有对人与空间互动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套理解和创造环境叙事的工具箱。它强调的不是“快速”与“时尚”,而是“深度”、“永恒”与“语境”。 --- 第一部分:空间作为语言——叙事性的场所构建 本部分探讨了空间如何超越其实用功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叙事媒介。我们摒弃对瞬间潮流的追逐,转而研究如何通过尺度、比例、序列和动线设计,引导和塑造使用者的感知与行为。 1. 场所精神与在地性(Genius Loci): 深入解读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关于“场所精神”的理论,并结合当代案例,分析如何在现代主义的简洁语境中,重新激活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 重点分析特定材料(如本地石材、再生木材)的纹理和气候适应性,如何在不依赖过度装饰的情况下,赋予建筑以独特的“身份”。 探讨“皮肤”与“骨架”的关系:建筑表皮(Facade)如何回应光照、风向和邻里关系,而结构系统如何定义其内在的秩序感。 2. 序列、节奏与感知体验: 分析经典建筑(如潘内尔与扎哈的公共空间、安藤忠雄的光影处理)中,引导人流的“运动节奏”。这涉及到入口序列的设计、光线强度的递进,以及从公共到私密的过渡空间处理。 与时装设计速写对立的视角: 时装设计强调的是服装在人体的瞬间动态美感;而本书聚焦于静止结构如何暗示或限制未来的动态,强调设计的“沉淀感”和“耐久性”。 --- 第二部分:光线的雕塑——物质世界的非物质定义 光线是建筑的灵魂。本部分将光线视为一种可塑的建筑材料,而非简单的照明需求。这部分内容要求读者具备对物理光学和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远超简单的阴影投射。 1. 漫射、反射与折射的精密计算: 详细介绍如何利用高反射率材料(如抛光金属、特殊玻璃)来“搬运”自然光,将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引入室内深处。 案例研究:分析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项目中所用的低铁玻璃技术,如何平衡透明度与结构承重,实现“隐形结构”的哲学意图。 技术深度: 引入拜占庭穹顶(如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光线如何被视为“神圣物质”的传统手法,并将其转化为现代的参数化设计模型。 2. 阴影的建筑学:时间性的定义: 阴影不再是轮廓的副产品,而是设计的主体。探讨如何设计固定阴影(如深挑檐、格栅系统)和动态阴影(如旋转遮阳板),以标记一天中时间的流逝,并调节室内热负荷。 对比:时装绘图中,阴影用于强调布料的褶皱和身体的曲线;在本书中,阴影用于界定体积的重量感和空间的边界。 --- 第三部分:结构逻辑与材料诚实性 真正的美感源于结构逻辑的自洽与材料的本真。本部分要求读者从支撑体系的角度理解美学,强调结构暴露的必要性与美感。 1. 结构体系的语汇: 系统梳理从拱、券、桁架到悬索、张拉整体结构(Tensile Structures)的演变史。理解不同结构体系如何影响内部空间布局的自由度。 案例分析: 细致解析包豪斯时期的结构理性主义,以及伦佐·皮亚诺在蓬皮杜中心外露管线和结构设计中所体现的“技术诗意”。 2. 材料的“生命周期”与诚实表达: 本书反对任何形式的“伪装”。混凝土必须展现其浇筑的痕迹,木材应保留其肌理。探讨材料在自然老化过程中(风化、锈蚀)如何增添新的审美价值。 可持续性与结构美学: 深入研究模块化建筑、预制技术(Pre-fabrication)如何通过精准的连接件设计,实现既高效又具几何美感的结构表达。 --- 结语:从快速表达走向永恒的建造 《光影塑造》是一本关于“慢设计”的著作。它要求读者放弃对即时视觉冲击的依赖,转而投入到对空间永续性、结构可靠性以及光线哲学的深度思考中。本书提供的是一套深入理解三维物质世界和人类感知机制的理论框架,旨在帮助读者创造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并能深刻触动使用者心灵的建筑空间。 适合读者: 建筑学专业学生、景观设计师、资深室内设计师、对建筑历史与结构美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思辨性的,而非速效的技能传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快速表达”理念贯穿得非常彻底,它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解放双手,打破了对“完美草图”的执念。在很多创意工作场景中,速度和清晰度是第一位的,而这本书恰恰训练了这种能力。它鼓励读者大胆地使用符号、简化结构,甚至接受一些不完美的线条,只要它能准确传达设计意图。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用更少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概念图,惊喜地发现,虽然细节少了,但核心的设计理念反而因为表达更直接而更加突出。这本书就像一位严厉又充满智慧的导师,它告诉你,工具是为人服务的,创意才是王道,教会你如何高效地将脑海中的火花,迅速且有力地投射到纸面上,这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快速概念沟通的设计师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利器。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逻辑推进非常自然流畅,简直就是为“动手能力优先”的学习者量身打造。它似乎完全摒弃了那种冗长的理论铺陈,直接将读者拉入实操的场景之中。我注意到,很多章节的结构是“问题提出—快速示范—关键点解析”的模式,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举个例子,在表现面料的垂坠感时,它没有花大篇幅去解释物理学原理,而是直接展示了几种最简洁有效的笔触组合,让人一看便知,马上就能尝试。这种“少即是多”的编辑理念,使得整本书的节奏感非常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大量的练习,而且每完成一步,都能看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这种正向激励对于持续学习非常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更像是一本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手册。我发现它在教授如何快速捕捉灵感和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结构化方法论,比如如何快速建立人物比例框架,或者如何用最少的线条勾勒出服装的动态感和材质特征。我尤其欣赏它没有过度依赖复杂的透视原理,而是更注重于用“感觉”和“直觉”去引导读者,这对于我这种更偏向于创意表达而非学院派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巧妙地平衡了技术性与艺术性,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步骤分解。每完成一个小练习,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自由表达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时装设计领域的实际工作流程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书中的许多小技巧都带着强烈的“实战经验”的烙印。例如,关于如何快速地为设计图添加色彩层次和阴影处理的部分,作者提供的方法完全聚焦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视觉冲击力,而不是追求事无巨细的完美。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如何快速区分不同材质(如皮革、丝绸、粗花呢)的线条和渲染方式的章节,那些简笔画式的对比图,比我过去阅读的任何一本厚重的教科书都要来得直观和有效。这让我意识到,在快速表达的语境下,精准的概括性表达远比详尽的描摹更为重要,这本书精准地抓住了这个核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的质感,触感非常舒适,而且色彩搭配上既有现代感又不失经典韵味。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会折射出低调而精致的光泽,拿在手里完全不觉得廉价。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厚实且不易洇墨,即使用比较湿润的马克笔进行创作,也不用担心会透到底层。排版设计上,我觉得作者和编辑团队下了不少功夫,布局非常清晰,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翻阅时感到非常放松。特别是那些案例展示的图片,色彩饱和度非常高,细节还原度也很棒,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学习的积极性。总的来说,从实体书的各个方面来看,它展现出了一种对设计美学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友好态度,这在很多设计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让人非常愿意把它放在书架上时常拿出来把玩一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