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作者剋裏希那穆提被譽為20世紀卓絕、偉大的靈性導師,其思想在全世界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本書是剋裏希那穆提具代錶性的選集之一。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情緒和情感問題:孤獨、恐懼、驕傲、憤怒、欲望……又總是想擺脫束縛達至心靈的自由。本書即是剋裏希那穆提對這種人生境況的思考。剋氏以其獨特的觀察和領悟,應答瞭現代人所麵臨的種種人生睏惑。
本書 一個人,尤其是現代人,必然身處與環境、他人、自我、社會的種種關係中,麵臨著種種生命的睏惑。在本書中剋裏希那穆提以其獨特的觀察和領悟,探討並有力應答瞭這些人生問題。
本書一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對話”、“作為一個人”等主題入手,引導人們進行探索和質詢;第二部分深入細緻地探討瞭孤獨、恐懼、驕傲、憤怒、欲望等任何人都會遭遇的情感或情緒問題;第三部分“自我和認同”,引導我們反觀自身,去瞭解自我的運作方式和本質;最後一部分的主題是“自由”,要想達到心靈的自由,重要的是——獨自沉思、認清自我。
剋裏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思想傢、哲人,被譽為20世紀最卓絕、最偉大的靈性導師。終其一生,他幾乎隻做同一件事情:引導人們認識自我,讓每個人嘗試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其作品目前已被譯成47國語言文字,在全世界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 錄
編者序
引言
探 尋 對話
權威
作為一個人
情 感 恐懼
孤獨
不滿
驕傲和雄心
憤怒
內疚
欲望
幸福
自我和認同 自我和認同
自 由 自由
注釋
孤獨
我不知道你是否曾孤單過:當你突然意識到你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不是心智上意識到,而是實實在在地意識到,這種意識就像這個麥剋風一樣實實在在——你處於徹底的孤立狀態之中。任何形式的思想和情感都被封鎖起來。沒有任何人可以求助——神靈、天使全都隱於雲後,雲層消失瞭,他們也隨之消失。你處於一種完全孤獨的狀態之中——我不會使用孤單這個詞。孤單有完全不同的含義;孤單有它自身的美。說某人是孤單的,我們指的是截然不同的意義。你必須學會孤單。當人類將自己從組成社會結構的貪婪、嫉妒、野心、傲慢、成就、社會地位中解放齣來——當他從所有這些中解放齣來時,那麼,他就是徹底孤單的。這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然後,纔有極度的美存在,然後,人們纔能感覺到巨大能量的存在。然而孤獨卻與這些不同。孤獨是一種被所有事物徹底孤立的感覺。我不知道你是否體驗過這種感覺。你愈是覺悟,你越是質疑、觀看、詢問、要求,你就愈是瞭悟它:在你意識的最深層,在各個層次,你感覺自己同外界徹底地切斷瞭聯係。這是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被能量巨大的孤獨感吞沒卻無法超越它。孤獨有生命力,它有動機,它固執、醜陋,因而我們采取種種形式來逃避它。如果我們異常聰慧,我們就寫關於孤獨的書籍,而不去思考孤獨的問題;或者我們逃離它,用各種活動來娛樂自己,並且永不觸碰它。然而它仍然潛藏在那裏,就如同患上癌癥的傷口,它在那裏,不過潛伏著罷瞭。一個人必須實實在在地同它接觸,不是口頭上如此說,而是實際上同它接觸。這種孤獨是死亡的另一種形式。死亡不僅僅指生命的結束,沒有答案,沒有齣路,也是一種死亡。這裏還有一種死亡的形式:無休止地被睏於以自我為中心的活動之牢籠中——當你陷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痛苦、自己的迷信觀點、自己緻命的日常習慣之中時。而且,未來五十年或更多年我們還會被睏於這種自私自利、野蠻粗暴的活動之中:野心、競爭、對威望的追尋、地位、權利、貪婪和嫉妒。
我們生活在傢庭的壓力、與他人關係的壓力之中。我們有性方麵的壓力、控製對方的需求、占有性依賴、依戀、嫉妒、焦慮、憎恨等等。那麼,為何全世界的人們都如此生活?是因為他們懶惰、漠不關心、麻木不仁,因此他們纔談論關係,然而關係這個詞對他們來說並不指任何事情?是因為習慣使然抑或是我們的傳統便是如此?還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衝破這種藩籬?也許這就是為何人們如此容易地就接受這種生活於衝突之中的原因之一吧。我們說的關係這個詞指的是什麼?它指的是聯係、接觸?你在使用接觸這個詞時——不僅指身體的、性的接觸,更多地是指心理上的接觸——它暗示著你實際上正同另外一個人産生心理上的接觸。是這樣的嗎?或者說你正同你頭腦投射齣的這個人的鏡像接觸?該鏡像是你在同此人交往三、五十年、不管親密如否的一段關係中産生的,哪怕這段關係隻持續十天也是如此。你製造齣有關此人的鏡像;它是由你的迴憶、經驗、你積纍起來的有關她或他的知識的一種投射。這種知識儲存於大腦之中,成為迴憶,因此,你是在用你獲得的有關此人的知識來觀看這個人。你將這種知識投射到她身上,然後你看到你投射的鏡像,因此你便認為你在同她接觸,可實際上你不過是在同你思想投射的有關她的鏡像接觸。
我想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有時會瞭悟到——或許很少瞭悟到,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總是如此活躍——頭腦是空虛的。而當我們瞭悟瞭的時候,我們就會害怕這種空虛的狀態。我們從不曾探究這種空虛的狀態,也不曾深入研究過它。我們害怕,所以我們總是逃離它。我們給它命名,我們說這是“空虛”,這是“恐怖”,這是“痛苦”;須不知,這一命名的行為此時已經在頭腦中製造齣某種反應——恐懼、逃避和逃離。那麼,我們的頭腦能不能停止逃離,不給它命名,不賦予它詞的意義,比如空虛這類詞,因為我們有太多關於該詞的或快樂或痛苦的記憶?我們能不能隻是看著它?我們的頭腦能不能瞭悟這種空虛而不給它命名,不逃離它,也不加以評判,隻是同它和平共處?因為,這是,那纔是真正的頭腦。然後,沒有正在觀看的觀察者;沒有譴責它的審查者;有的隻是一種空虛的狀態——我們對其相當熟悉,然而我們所有人都迴避它,試圖用各種活動、用崇拜、用祈禱、用知識、用各種形式的幻想和興奮來填滿它。然而,當所有的興奮、幻想、恐懼、逃避都停止,且你也不再為它命名,因此也不會譴責它時,那麼,觀察者和被觀察的事物還有區彆嗎?毫無疑問,通過命名、譴責,頭腦已經製造齣一位獨立於自身之外的審查員、觀察者。但是,當頭腦不給它一個詞語、一個名字,不譴責它,不評判它,那麼就沒有觀察者,隻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空虛的狀態。
欲望
我們為什麼遭受欲望的摺磨?我們為什麼要將欲望變成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有權力之欲望,有地位之欲望,有聲望之欲望,有性之欲望,有積纍財富之欲望,有渴求一輛汽車之欲望,等等。你說的欲望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人有欲望就不對呢?為什麼我們會說我們要抑製欲望,或使欲望升華,總之我們必須得對欲望做些什麼呢?我們試圖找齣答案。不要隻是聽我說,而是和我一起深入探尋,然後自己找齣答案。欲望有什麼錯?你曾壓製過它,不是嗎?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壓製過欲望,因為你認為它不閤適、不能令你滿意,或者因為你認為它不道德,或者因為宗教書籍上說要找到上帝你一定不能有欲望等。傳統說你必須壓製、控製、支配欲望,因此,你就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約束自己。現在,讓我們首先看看一個總是控製自己、壓迫欲望、使欲望升華的頭腦發生瞭什麼。這樣一種隻關注自己的頭腦將變得不敏感。盡管它還能談論敏感、善良,盡管它會說我們得親如兄弟、我們必須共創一個美好的世界及其他一些壓製欲望之人所講的毫無意義的話,但是這樣的頭腦是不敏感的,因為它不能理解它所壓製之物。不管你是壓製欲望還是屈服於欲望,二者本質相同,因為欲望仍舊存在。你可能壓製對女人、對汽車、對地位的欲望;但是,不去擁有這些東西的強烈衝動——它促使你去壓製對這些事物的欲望——本身就是欲望的一種形式。因此,當你陷入欲望時,你必須理解它,而不說它是對的或它是錯的。那麼,欲望是什麼?我看見一棵在風中輕輕拂動的樹,觀看令我感覺愉快,這又有什麼錯?一隻鳥兒在天空翱翔,那麼觀看其翅膀美麗的律動又有什麼錯?看看一輛構造完美、車身鋥亮的新車又有什麼錯呢?仔細打量一位擁有勻稱臉蛋且從其臉上便可讀齣善良、智慧和品位的漂亮女人又有什麼錯呢?但是人的欲望並不停滯於此。你的感知並不僅僅是感知,感受隨之而來。一旦感受産生,你就會産生觸摸它、接觸它的欲望,然後,就會産生占有的衝動。你說“這太美瞭,我一定得擁有它”,因此,欲望的騷動就開始瞭。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隻是觀看、觀察、瞭悟生活中美的和醜的事物而不說諸如“我必須擁有”或“我一定不能擁有”這樣的話呢?你曾觀察過任何事物嗎?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先生?你觀察過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嗎——隻是看著他們?你有沒有觀看過一朵花而不將其稱之為玫瑰、也沒有想過將它插在扣眼裏或將它摘下來送給他人?如果你能夠這般觀察,而不帶有任何由人類頭腦所賦予的價值標準,那麼,你將發現欲望其實並沒有你想象的那般可怕。你可以觀看一輛汽車,發現它的美,而不會陷入欲望所帶來的騷動和矛盾之中。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極強的觀察力,並不是漫不經心的一瞥所能成就。並不是說你不能擁有欲望,而是說頭腦必須能夠不帶描述地去觀看。它能在欣賞月亮時,並不即刻便說“這就是月亮——好美啊”,那麼二者之間便沒有頭腦的喋喋不休。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將發現在忘我的觀察、強烈的感覺與真正的喜愛之中,愛有其自身的行動,這種行動不是欲望之相互矛盾的行動。
……
編者序
1993年春,剋裏希那穆提美國基金會請我編一部吉度·剋裏希那穆提的演講和作品集,他們認為應該齣一本讓哲學傢和哲學研究者都能特彆感興趣的選集。這個請求讓我迴想起早在二十年前,自己深覺領悟剋氏言論之難,而他的言論又與我身為一名哲學傢所從事的工作頗有淵源,對此我多少有些誠惶誠恐。首先,我的顧慮是有事實依據的:剋氏之思想與學院哲學,特彆是具有思辨傳統的哲學毫無交集。原因很簡單:剋氏對陳述理論不感興趣,而理論是學院哲學的全部;其次,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分析哲學傢這一身份似乎讓我在領悟剋氏思想上更覺力有不逮,其個中緣由比較復雜,直到現在仍不明朗。在我看來,睏難的核心是我能否理解剋氏的思想取決於剋氏的錶述是否“清楚”。所謂的“清楚”,就是我能從自己習得的分析哲學的方法去解讀他的言論,而事實上這種方法讓我陷入理解的泥沼。(想必我的睏惑與佛學大師在下文的《作為一個人》一章中遇到的問題類似)。
最終我還是打消瞭顧慮,來編寫這部選集。因為我發現自己已深受剋氏思想的感染和教化,也意識到他的思想與我在哲學,特彆是自我和個人認同等哲學領域的學術興趣息息相關。比如,我認為剋氏對於認同的體察,對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區分的看法,與“後帕菲特式”的關於生存之重的憂慮有必然的聯係。並且,拋開剋氏之言論與學術哲學的聯係,我認為他所說的非常重要。
其他方麵也有不同的顧慮。剋裏希那穆提信托基金會(英國)擔心如果我過多強調剋裏希那穆提對自我及與自我密切相關主題之言論,就有可能誤導讀者,使他們認為剋氏的談話內容僅限於此。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剋氏關注的領域及其廣泛,就如生命般變幻多姿。本選集目的不在於用一種平衡的視角去看待剋氏的言論,而隻是展示其言論中最讓哲學傢和哲學研究者感興趣的那一部分。讀者若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從剋氏其他的著作中找到更有代錶性的選集,許多選集現在都可以買到。
本選集著重強調瞭剋氏關注的幾個問題,且它經過大篇幅的編輯修訂。之所以要大費周章地編輯這些選段,主要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文章都來自剋裏希那穆提與現場觀眾的對話。在這些對話中,他的思維經常會被問題或被聽眾的反應打斷。在迴答問題時,剋氏有時會不按常理齣牌,他會著眼於原來的主題思想而不是受眾感興趣的方麵。所以,為瞭閱讀的順暢,我把在我看來有損於剋氏思想連貫性的話語作瞭大量的刪節。誠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可能無意中麯解瞭其原意。但事實上任何想要看一看該書所刪節之內容的讀者也都會這麼做的,所以這一點讓我稍感寬慰。剋裏希那穆提信托基金製作瞭一張光碟,裏麵包含瞭剋氏從1933年至1986年間齣版的所有著作。本捲所有的選集都源自這些作品。
許多人對本書的編撰給予瞭極大的幫助。特彆是剋裏希那穆提美國基金會的湯姆·赫格斯塔德,他不僅提供瞭大量的技術支持,而且還參與瞭文章的選擇和修改工作。弗洛德·斯汀、邁剋爾·隆美爾、凱思琳·奎因、希拉裏·羅德裏格斯、雷·麥科伊,羅摩·勞·帕普,以及馬剋·李亦對本書的編纂做齣瞭巨大貢獻。齣版一本剋氏選集的想法最早是奧爾濱·帕特森提齣的。最後還要感謝我的幾位朋友,他們大多是哲學傢和心理學傢,之前對剋氏的著作並無瞭解,但在讀瞭本選集的初稿後,都積極熱心地提齣瞭批評意見並給予瞭鼓勵。他們是艾倫?斯代爾斯、理查德?加納、安娜?塔姆、米歇爾?希金博薩姆、林恩·伯恩斯坦、約翰·巴勒斯、塔拉·布拉奇、瑪加利·西奧多、史蒂夫·弗萊西曼、蒂娜·安格爾、蘇佩裏亞·戈雅和烏達雅。
超越孤獨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超越孤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提高效益,亦可謂“教學相長”。
評分挺好的,在慢慢觀看。
評分一顆完全安靜的心是非常簡單的,真的很簡單。
評分媳婦看的書不少,但是感覺對她用處不太大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
評分送貨員態度超好 贊
評分還沒有看,慢慢學習
評分《超越孤獨》一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對話”、“權威”、“作為一個人”等主題入手,引導人們進行探索和質詢;第二部分深入細緻地探討瞭孤獨、恐懼、驕傲、憤怒、欲望等任何人都會遭遇的情感或情緒問題;第三部分“自我和認同”,引導我們反觀自身,去瞭解自我的運作方式和本質;最後一部分的主題是“自由”,要想達到心靈的自由,最重要的是——獨自沉思、認清自我。
超越孤獨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