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尼采(套裝全2冊)》原為作者1936年至1940年間在弗萊堡大學做的講座,又附加瞭若乾篇論文。這些論文作於1940年至1946年之間。它們是對一條道路的擴建,而當時尚在行進中的各個講座就在這條道路上為爭辯開路。
講座文本現在是按照內容編排起來的,而不是按課時順序。但講課特徵仍舊保留下來瞭,包括無可避免的冗長的陳述和復述。
作者有意地經常從尼采著作中采取同一文本予以多次探討,當然往往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此類文本也許已經為一些讀者所熟悉,甚至是被清楚地認識瞭的,之所以也保留下來,是因為在每一個已被認識的文本中都還隱藏著值得思想的東西。
內頁插圖
目錄
《尼采(上捲)》:
前言
第一章 作為藝術的強力意誌
第1節 作為形而上學思想傢的尼采
第2節 《強力意誌》一書
第3節 “主結構”的提綱和起草
第4節 強力意誌、永恒輪迴與重估的統
第5節 “主要著作”的結構。尼采的思想方式:顛倒
第6節 傳統形而上學中作為意誌的存在者之存在
第7節 作為強力意誌的意誌
第8節 作為情緒、激情和感情的意誌
第9節 對尼采意誌學說的唯心主義解釋
第10節 意誌與強力。強力的本質
第11節 哲學的基礎問題和主導問題
第12節 關於藝術的五個命題
第13節 美學史上的六個基本事實
第14節 作為審美狀態的陶醉
第15節 康德關於美的學說。叔本華和尼采對此學說的誤解
第16節 作為形式創造力量的陶醉
第17節 偉大的風格
第18節 關於藝術的五個命題的論證
第19節 真理與藝術之間的激烈分裂
第20節 柏拉圖主義中的真理與實證主義中的真理尼采根據對虛無主義的基本經驗倒轉柏拉圖主義的努力
第21節 柏拉圖對藝術與真理之關係的沉思的範圍和語境
第22節 柏拉圖《國傢篇》:藝術(摹仿)與真理(理念)的距離
第23節 柏拉圖《斐德羅篇》:處於一種令人喜悅的分裂中的美與真理
第24節 尼采對柏拉圖主義的倒轉
第25節 對感性的新解釋以及藝術與真理之間的激烈分裂
第二章 相同者的永恒輪迴
第1節 作為尼采形而上學基本思想的永恒輪迴學說
第2節 輪迴學說的形成
第3節 尼采對輪迴學說的第一次傳達
第4節 “悲劇的起源”
第5節 對輪迴學說的第二次傳達
……
第三章 作為認識的強力意誌
《尼采(下捲)》
精彩書摘
尼采死於世紀之交。尼采“遺稿”的編者們此後做瞭多種努力,試圖根據尼采的筆記把他在最後的創作時期計劃好的主要著作拼湊起來。編者們大體上是根據尼采本人的那些計劃來做這項工作的。有時候——應當強調一下,隻是有時候(即1886-1887年間)——尼采也為他的主要著作設計瞭一個標題,就叫《強力意誌》。在1887年齣版的《論道德的譜係》(《全集》,第七捲,第480頁,第27條)一書中,尼采甚至特地用粗體字指齣瞭他這部主要著作的這個標題,同時還在這本書的封麵上對之作瞭預告。然而,我們知道,尼采不僅沒有齣版他這部主要著作,而且也從來沒有像他所願望的那樣把它構造為一部著作的樣子。它也不是一本半途而廢之作,而隻是一些零散的斷編殘簡而已。
然而,甚至“斷編殘簡”這個說法也是會誤導的,因為我們在其中也辨認不齣裂口和接縫之類的東西,一些直接指嚮其他相關片斷的裂口和接縫;要不然我們就可以把一些片斷串連起來瞭。我們之所以辨認不齣這些東西,顯然是因為其中找不到一個徹底構造好瞭的結構,可以使那些零散的筆記獲得閤適的固定位置。
自從尼采遺稿編者們齣版瞭一部名為《強力意誌》的書之後,人們就錯誤地認為尼采有一部叫《強力意誌》的著作,而且還是他的一部主要著作。而事實上,這所謂的著作無非是對尼采作於1884-1888年間的一些筆記的隨意挑選而已,那時候,強力意誌的思想隻是偶爾地在尼采那裏顯露齣來。而且,即便關於這個事實,我們首先也還須問一問:強力意誌的思想是以何種方式顯露齣來的,是為什麼顯露齣來的。編者們的挑選工作誠然是在尼采十分粗略的計劃中尋求一個綫索。而現在,這種隨意挑選卻從一開始就預先規定瞭人們對尼采這個時期的哲學的理解。於是,尼采真正的哲學在所有描述者那裏就不知不覺地成瞭“強力意誌的哲學”。《強力意誌》一書的編者們固然比後來的利用者和描述者做瞭更為仔細的工作,但他們也不可能認識到,永恒輪迴學說同樣在尼采的這些筆記中起著某種作用;相應地,他們就把這些筆記嵌入他們自己對尼采遺稿的編排中瞭,而且是以尼采本人的一個計劃為依據的。
現在,尼采有瞭一部以《強力意誌》為標題的“遺著”——對於這個事實,我們應當怎麼看呢?我們必須以一些同樣無可爭辯的事實來反對這個事實。而我們所謂無可爭辯的事實有如下三個:
其一、盡管自己作瞭預告,但尼采本人從未創作過這部著作本身;
其二、尼采隨後甚至放棄瞭這個以《強力意誌》為主標題的計劃;
其三、第二個事實與第一個事實是毫無聯係的。
因此,為瞭全麵徹底地評判尼采生前沒有公開的1884-1888年期間的思想,《強力意誌》一書是不能成為標準的。尼采關於主要著作的計劃並不就等同於《強力意誌》的計劃。而不如說,以《強力意誌》為標題的著作計劃隻不過是尼采就其主要著作所做的工作的一個過渡階段。但隻要“強力意誌”一詞意味著尼采思想中齣現瞭某種“全新的和本質性的東西”,某種在時間上看來隻有在尼采經驗瞭永恒輪迴思想之後纔齣現的東西,那我們就必須追問一下“強力意誌”與“永恒輪迴”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
前言/序言
《尼采》——我們用這位思想傢的名字作標題,以之代錶其思想的實事。
實事,即爭執,本身乃是一種爭辯。①讓我們的思想去探討這個實事,讓我們的思想去期備這個實事——這個目標構成瞭眼下這本書的內容。
本書原為作者1936年至1940年間在弗萊堡大學做的講座,又附加瞭若乾篇論文。這些論文作於1940年至1946年之間。它們是對一條道路的擴建,而當時尚在行進中的各個講座就在這條道路上為爭辯開路。
講座文本現在是按照內容編排起來的,而不是按課時順序。但講課特徵仍舊保留下來瞭,包括無可避免的冗長的陳述和復述。
作者有意地經常從尼采著作中采取同一文本予以多次探討,當然往往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此類文本也許已經為一些讀者所熟悉,甚至是被清楚地認識瞭的,之所以也保留下來,是因為在每一個已被認識的文本中都還隱藏著值得思想的東西。
文中所作的重復言述乃是為瞭一再重新去深思若乾規定著整體的思想。至於這些思想是否、在何種意義上、以何種廣度保持為值得思想的,這是要通過爭辯來澄清和裁定的。對於講座文本,作者刪去瞭一些常見的語氣虛詞,化解瞭一些復雜的句子,模糊不清處作瞭說明,錯訛處作瞭更正。
但成文付梓後,也就失落瞭口頭演講的一些長處。
總體上看,本書意在審視作者從1930年以來直至“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發錶於1947年)所走過的思想道路。因為我在此期間付印的兩個短篇演講稿“柏拉圖的真理學說”(發錶於1942年)和“論真理的本質”(發錶於1943年),早在1930年至1931年間就已經完成瞭。①拙著《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初版於1951年)收有1936年至1943年之間寫的一篇論文和幾篇演講稿,它們隻能間接地讓人對這條道路有所認識。
如果有讀者親自動身踏上瞭本書所走過的道路,那他也許就會看到,與“尼采”這個實事的爭辯從何而來,去往何處。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尼采(套裝全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此用戶未及時填寫評價內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
☆☆☆☆☆
本書原為作者1936年至1940年間在弗萊堡大學做的講座,又附加瞭若乾篇論文。這些論文作於1940年至1946年之間。它們是對一條道路的擴建,而當時尚在行進中的各個講座就在這條道路上為爭辯開路。
評分
☆☆☆☆☆
喜歡
評分
☆☆☆☆☆
漢譯這套書實在太多瞭,根本收不齊。商務印書館的活動太少瞭,隻有券沒有滿減
評分
☆☆☆☆☆
E.E.埃文恩-普裏查德是一位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著述豐厚、影響廣深的英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傢。1937年首次齣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是他基於1926年到,1930年期間三次纍積長達20個月的田野調查所撰寫的第一部田野誌專著。該著作與他於1940年發錶的《努爾人——對尼易河流域一族群生計方式與政治製度魄描述》後來都被視為代錶他所處時代的人類學經典之作。他也因此被後人視為現代社會人類學奠基人之一。商務印書館齣版《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的中譯本,無疑將有助於學人在對埃文思-普裏查德的學術建樹有更多瞭解的同時,也對在我國仍處於潛學地位的人類學,和上個世紀中葉歐美人類學研究及其學理發展脈絡有更深的認識。
評分
☆☆☆☆☆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學,將生命意誌置於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對理性提齣瞭挑戰,他提齣瞭強力意誌說。用強力意誌取代上帝的地位,傳統形而上學的地位。強力意誌說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誌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著人生的意義。 尼采比較瞭強力意誌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靜,精確,邏輯,生硬,節欲;強力意誌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躍,爭鬥。尼采認為,強力意誌源於生命,歸於生命,它就是現實的人生。人生雖然短暫,隻要具有強力意誌,創造意誌,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強力意誌作為最高的價值尺度,一方麵肯定瞭人生的價值,另一方麵也為人世間的不平等作瞭辯護。在尼采看來,人類與自然的生命一樣,都有強弱之分,強者總是少數,弱者是多數。曆史與文化是少數強者創造的,他們理所當然的統治弱者。尼采推翻瞭神的等級製度,肯定瞭人的等級製度。
評分
☆☆☆☆☆
書是全新的,經典值得收藏,送貨員服務態度好,每次都送貨上門、在這裏我要錶揚下
評分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西方哲學史(下捲)》的特點之二是,從時代的社會生活與哲學的關係齣發,對本書中所要論述的哲學傢的選擇與一般的哲學史有所區彆。他不是完全以哲學本身的優越性為選擇標準,而是更加看重哲學傢的學說對時代社會生活影響的大小。有些政治傢和詩人,由於他們對哲學發展有比較大的影響,在本書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