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物理科学的哲学》系由英国著名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亚瑟?爱丁顿爵士著,剑桥大学出版社于1939年出版英文版。全书共230个页码,分为前言和十三章。具体章目为:第一章科学认识论;第二章选择主体论;第三章不可观察之物;第四章认识论方法的范围;第五章认识论与相对论;第六章认识论与量子力学;第七章发现或制造?第八章分析的概念;第九章结构的概念;第十章存在的概念;第十一章物理宇宙;第十二章知识的开端;第十三章知识的综合。
《物理科学的哲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基础,探讨了当代物理学科中的基本哲学问题,对主体选择论、科学认识论方法的范围、认识论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关系、以及发现、分析、结构、存在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开端与综合等,提出了独到见解,把科学认识论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作者简介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年12月28日-1944年11月22日),英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是第一个用英语宣讲相对论的科学家,因通过天文观测日食为广义相对论而震动整个世界。自然界密实物体的发光强度极限被命名为“爱丁顿极限”。1919年写了“重力的相对理论报导”,第一次向英语世界介绍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著作有《恒星和原子》、《恒星内部结构》、《基本理论》、《科学和未知世界》、《膨胀着的宇宙:天文学的重要数据》、《质子和电子的相对论》、《物理世界的性质》、《科学的新道路》等等。 杨富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信息化认识系统导论》等,发表论文《怀特海过程哲学述评》(国外社会科学)、《波普世界1、2、3理论》、《观察的客观性与测不准原理》、《认识的中介系统新解》等。 已出版个人译著有:怀特海:《过程与实在》2003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史蒂文森:《社会科学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纽拉特:《社会科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胡塞尔》,中华书局2000年版;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皮亚杰》,昆仑出版社1999年等。参加翻译和编译著作多部。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谐与当代社会发展》(第一主研人),司法部项目《旅行社法律责任制度研究》、北京市项目多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内页插图
目录
原作者序
第一章 科学认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二章 选择主体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章 不可观察之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四章 认识论方法的范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五章 认识论与相对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六章 认识论和量子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七章 发现还是制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八章 关于分析的概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九章 关于结构的概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十章 关于存在的概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一章 物理宇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二章 知识的开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三章 知识的综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有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我称之为科学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性质的哲学分支。不可否认,我们是通过物理科学方法来了解整个知识领域中一个重要部分的,这个部分采取的形式是对世界——所谓物理宇宙进行详细的描述。我把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性质,并且因此间接地处理在形式上与之相关的物理宇宙的性质和状态的认识论分支称为“科学认识论”。
关于这个定义有两个重要问题一开始就需要阐述清楚。
有人把“知识”一词限定为我们相当确定的东西;另一些人则认为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这是言语共有的模糊性之一,对此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说明,一个作者只能声称他选择了使用哪一种用法而已。如果“知道”意味着“相当确定”,那么,这个术语对那些不希望自己武断的人来说几乎毫无用处。因此我宁愿选择那个比较宽泛的意义;并且我个人的使用承认不确定的知识。任何被作为知识的东西,即使我们确信其真理性,也仍然是被当作知识(不确定的或者错误的知识),即使我们对此并不确定。
我们没有必要明确地表达一个普遍的知识定义。我们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明确规定人们或多或少广泛接受的知识的特殊集合,然后再从认识论上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特别是我们必须考察通过物理学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尽管我们也不排除对其他知识的考察。为简便起见,我称这种知识为物理知识。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物理学知识看作是某些大百科全书比如《物理学手册》上的内容,这些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包括物理科学的各个分支。但是,有人明确反对盲目地接受某一特殊的权威;因此,我把物理学知识定义为思维正常的人①迄今所接受的、被物理科学证明为正确的知识。
不容忽视的是,物理知识包括科学教科书中未收入的大量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测量重量的结果就是物理知识,无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决定一个科学问题,还是为了决定一位商人的账单数量。其获得通过的条件是(在思维正常的人看来)在科学性上是正确的,而不是在科学上是重要的。还应当注意到,使用这个术语的意图是为了包含以今天这个样子存在的物理科学。我们并不打算去推测物理学将来可能的发展前景,而只是准备评估物理科学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果,并且审视我们已经获取的知识是何种性质的知识。
我已经说过,我不认为“知识”一词包含着对真理的确证。但是,在考虑特殊的知识体系时,人们可能认为已经做出努力来承认这个体系只是更为可靠的知识;因此,通常会给知识赋予一定程度的确定性或可能性,对此我们还有机会加以讨论。
……
前言/序言
原作者序
本书包含了我于1938年春季学期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所做的塔纳尔(Tarner)讲座讲演课程的主旨。这些讲演给我提供了机会,使我能比在我的早期著作中更加充分地发展那些同现代物理科学进步有关的哲学思想的原理。
经常有人说,根本不存在“科学哲学”,只存在某些科学家的哲学。但是,就我们认可某种权威机构的意见,用它来决定什么是和什么不是当今的物理学而言,今日却存在着某种可以确定的科学哲学。这种科学哲学就是那些遵循已经被接受的科学实践的人通过他们的实践所坚持的哲学。它包含在他们推进科学的各种方法之中,而有时他们并未完全理解自己为什么会使用这些方法,并且包含在他们认为能给真理提供保证的方法中,而他们通常并未审查这种方法能提供何种保证。
如果宣称哲学具有科学的根据,并且宣称就其现状而言这种哲学是真正的哲学,这两种宣称之间不会发生冲突。但是,在这种专门著作中,主要的目标一定是确定和讨论上述意义上现有的物理科学的哲学,不管它是不是真正的哲学。在我们当中,那些相信物理科学的人尽管仍然在不断地失败和调整,却一直在慢慢地接近真理,他们满足于哲学的真理同样应当通过不断的进步而达到。
为了使我们的科学基础确定无疑,人们发现必须相当深入地进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原理之中。由于这种意向不仅是为了揭示,而且是为了证明它们所导致的观点的合理性,本书的某些部分介绍了相当专业的困难问题。一般地说我尽量避免使用数学公式;然而,这并非完全出于对一般读者的考虑,而是因为那些头脑过于沉湎于数学公式的人,可能会错过我们在这里所寻求的东西。
本书中的讨论虽然与我十一年前撰写的《物质世界的本质》一书涉及同样的主题,本书中探讨的主要问题却与该书的侧重点不同。现在的探讨,出发点是知识。先前那本著作的标题可以扩展为《物理宇宙的本质及对物理知识性质的应用》;而现在这本著作的标题相应地应当是《物理知识的本质及对物理宇宙理论的应用》。强调重点发生这种变化是为了各种观念更符合逻辑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反映物理科学本身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重大意义在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所开启的科学平台与日常平台之间的对比已经成为科学叙事与《科学的新道路》开头常见的经验叙事之间的对比。在我看来,第一个对比是根据1928年的科学观点而形成的自然的表达形式,而第二个对比则成为六年之后更自然的表达形式。
无论是上一年代的科学进步,还是这些年的反思,都没有改变我的一般哲学倾向。我声称“我的哲学”并非是在宣称那些在现代思想中广泛传播的观念是由我原创的,而是因为这种最终的选择和综合一定要由个人来负责。如果有必要给这种哲学取一个简短的名称,我或许会称之为“主体选择论”或者“建构主义”。前一个名称是指前八章中最明显的方面;后一名称则是指称在本书其他部分占主导地位的更为数学化的概念。这两方面现在都比《物质世界的性质》中走得更远,包含的内容更多。由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量子力学,主体性的领域得以扩展了;而由于物理学的基础与数学的群论之间的联系如今已经得到认可,结构的概念比以前更为精确了。
由于以这本《物理科学的哲学》为核心,我在最后两章全力以赴地发展了一种一般哲学观点的框架或梗概,这种观点是科学家可以接受的,同时又不会有任何内在矛盾。有些人认为,为了寻求真理,所有人类的经验方面都必须忽略;而有些人则继续在物理科学中寻求真理——我不是那些用前者来挽救后者的人中的一员,但是,我发现,包含着关于人类经验的更广泛意义的哲学与专门的物理科学的哲学之间并不和谐一致,即使后者同最近发展起来的某种其稳定性仍然有待检验的思想体系密切相关。
阿瑟·爱丁顿爵士
1939年4月于剑桥
物理科学的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