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潘平格,字用微,四库全书总目作用征,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以讲学终身。学问渊博,对程朱、陆王、老庄、佛学都有研究,但均持否定态度。所推崇者,孔孟而已。他说:吾儒之道至孟子而绝,二千年来,我幸窥见一斑,忧叹彷徨,惟恐不得其人共明之。
求仁绿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他认为,人一出胎便具有仁义礼智这种善性,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一例外。如果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扩充这种善性,一视同仁,就可以达到浑然天地万物一体,天下就太平了。这就是他的求仁之学气否则,于瞽者恻然,于田者不恻然气便是于瞽者一体,于田者不一体气就不是浑然天地万物一体,便是自私自利之心气他推崇尧舜禹汤文武,认为他们视天子之贵、四海之富与己毫不相涉,惟是生民之忧乃自己私事气民不能养,古帝王养之;不能自教,古帝王教之。
目录
序
序
潘先生传
卷一 辨清学脉上
卷二 辨清学脉下
卷三 致知格物上
卷四 致知格物下
卷五 潭然一体中条理
卷六 孝弟
卷七 读书
卷八 问学
卷九 笃志力行上
卷十 笃志力行下
精彩书摘
潘子求仁绿辑要卷一
辨清学脉上
孔门之学,以求仁为宗。仁,人性也。求仁,所以复性也。自后孟子日:仁,人心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不仁即放心,求其放心者,求仁也。孔孟之学,求仁而已矣!仁也者,浑然天地万物一体,而充周于未发,条理于发见.人日用平常之事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浑然亲长一体,则浑然天地万物一体者也。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怵惕恻隐,勃然而发,直捷痛切,不自知觉,浑然孺子一体,则浑然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浑然一体之充周于日用、条理于发见如此,则知皆扩而充之以保四海岂难事哉,故日: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吾性浑然天地万物一体,故吾儒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孟子于齐王之不忍觳觫,而指之日是心足以王,于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指之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于孩提稍长之爱亲敬兄,而指之曰仁也,义也,无他,达之天下气今人于事亲从兄,非无爱敬真笃如孩提稍长时,怵惕恻隐之心,非无勃然发见如乍见孺子、不忍觳觫时,不自知其为真性,故不能扩而充之。
前言/序言
潘平格,字用微,四库全书总目作用征,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以讲学终身。学问渊博,对程朱、陆王、老庄、佛学都有研究,但均持否定态度。所推崇者,孔孟而已。他说:吾儒之道至孟子而绝,二千年来,我幸窥见一斑,忧叹彷徨,惟恐不得其人共明之。
求仁绿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他认为,人一出胎便具有仁义礼智这种善性,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一例外。如果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扩充这种善性,一视同仁,就可以达到浑然天地万物一体,天下就太平了。这就是他的求仁之学气否则,于瞽者恻然,于田者不恻然气便是于瞽者一体,于田者不一体气就不是浑然天地万物一体,便是自私自利之心气他推崇尧舜禹汤文武,认为他们视天子之贵、四海之富与己毫不相涉,惟是生民之忧乃自己私事气民不能养,古帝王养之;不能自教,古帝王教之。此上天之所以为生民立之君也气孔孟忧生民涂炭,不得不周流列国气其忧其任与古帝翠一样。后来的人,但知尧舜禹授受天下,不知其授受以忧也。他认为朝廷立有求富贵之路,天下必不治平。盖求富贵有路,则人无不竭其心思、尽其才力以图富贵气二旦富贵,侈心遂生,求其不为民害亦已善矣,又安望其致君泽民有裨天下耶?今民各自养,凡可以得生者无不为己,何暇顾廉耻哉今人各有心,民散久矣气这都是后世求仁之学不明。
潘子求仁录辑要(竖排繁体)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理学丛书还没搜齐,一本本的来
评分
☆☆☆☆☆
本书校点者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茂汉先生,审稿专家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李剑雄先生。
评分
☆☆☆☆☆
潘先生传
评分
☆☆☆☆☆
3、私意难以自圆其说。
评分
☆☆☆☆☆
《辨清学脉》篇以为自孔子没后,圣人的学说便淹灭了。后代的学者都各自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孔孟,以致违悖了孔孟的原意,而使圣道“贸乱而无所适从”。在《读书》篇中特别指出这种篡改是受了佛老之说的影响。因而有感于此,撰者以恢复孔孟圣学为己任,并提出了自己的“求仁”说。《辨清学脉》而后着重阐释这一主张,以为“孔孟之学以求仁为宗。仁,人性也;求仁,所以复性也。”又说:“仁,即放心,……仁也者,浑然天地万物一体,而充周于未发,条理于发见,吾人日用平常之事也。”进一步,他又将这种仁看作是日常的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孝悌之心等,从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浑然天地万物一体”。以此为立论,来看“今日世界”,撰者以为恰恰是失去了仁,以至“乱离之惨,杀戮之痛,不知多少无辜死于兵刃,死于蹂践,死于水火,死于饥寒,死于恐怖。……”(《笃志力行》)。
评分
☆☆☆☆☆
潘平格,字用微。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浙江慈溪人。先治程朱,后改王、罗(洪先),再事老庄、禅学。清之后,笃志孔孟。长年于绍兴讲学,后去昆山,又回浙江在黄宗羲所创证人书院执教。著有《求仁录》十卷及《著道录》、《四书发明》等书,均佚。现只存《求仁录辑要》,为后人所辑。
评分
☆☆☆☆☆
很喜欢这个系列,基本上收齐了
评分
☆☆☆☆☆
很好很便宜很满意。送货快捷方便。
评分
☆☆☆☆☆
非常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