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淮南子
  • 道家
  • 先秦
  • 古籍
  • 国学
  • 经典
  • 注释
  • 译文
  • 中华国学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7709
商品编码:11441250702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淮南子》的作者对所阐述的问题有深刻而明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真知灼见落实在全书的写作之中。《淮南子》具有匠心独运的构思和复杂绵密的结构,虽然出自集体的创作,内容丰富、无所不包,然而并非简单堆砌辞藻或材料,而是经过了周密谋篇布局,所以全书主线明确,篇目井然,大多数篇目的内部逻辑结构也很清楚。《淮南子》的语言表现也非常多姿多彩,如在表达方式上以论说体为主,兼有记叙、抒情、说明等;较为广泛地使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借代、顶针、反诘、叹问、对偶、设问、夸张等各种修辞格;同时还借助神话、传说,增强文学性;融入楚地方言,体现地域性;广泛用韵,增添韵律感。

文摘

卷二 俶真训
【题解】
俶是起始的意思,真是现实的意思,所以俶真训讲的是宇宙起源的问题。本训阐述的万物起源论和现实世界发展阶段论,把宇宙的发展变化归结为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同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纯朴逐渐消失、道德逐步沦丧的过程,只有返璞归真,才能返回俶真的美好状态。
【原文】
夫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①。
【注释】
①“夫鱼”二句:典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鱼儿同处于江海之中就会自由自在而无须相互照应,人如果能与“道”同在,彼此之间也不必多事。
【译文】
鱼类生活在江海之中可以互相遗忘,人如果能与“道”相互往来,彼此之间也无须交往。
【原文】
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①优游,抱德炀②和,而万物杂累③焉,孰肯解构④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
【注释】
①中至:中和之气和至高之德。
②炀(yáng):烤,这里指熏陶。
③杂累:据王念孙说,为积累之义。
④解构:即“邂逅”,不期而遇。
【译文】
古时候真人立足于天地的根本,秉承着中和之气和至高之德,优哉游哉,怀抱至高之德,受中和之气熏陶,而万物得以积累,谁又会去干预人间的事情,而让外物扰乱自己的生命呢?
【原文】
至德之世,甘瞑于溷①之域,而徙倚于汗漫②之宇,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③,而浮杨乎无畛④崖之际。是故圣人呼吸阴阳之气,而群生莫不颙颙⑤然仰其德以和顺。当此之时,莫之领理决离,隐密而自成。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是故虽有羿之知而无所用之。
【注释】
①甘瞑:即“酣眠”。溷(hùn xián):无边无际的样子。
②汗漫:无边无际。
③鸿濛:日出处。景柱:即影表,测日影用的圭表。
④浮杨:翱翔。畛(zhěn):界限。
⑤颙颙(yǒng yǒng):通“喁喁”,仰慕的样子。
【译文】
在道德X纯洁的时代,人们在无边无际混沌迷蒙的世界里酣睡,在浩瀚渺茫的境界中遨游,掌握天地运行却舍弃万事万物,以日出处为圭表,飘浮在无边之处。所以,圣人只要吞吐阴阳二气,众生就会仰慕圣人的道德而来归附。在那个时候,没有人刻意去治理,万事万物都默默地自然生成。混混沌沌的样子没有形态,纯粹质朴的道德没有消散,磅礴大气聚合为一,同时,万物优哉游哉。因此,即使有后羿的智慧也没有用武之地。

【原文】
古之圣人,其和愉宁静,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是故性遭命而后能行,命得性而后能明。乌号之弓,溪子①之弩,不能无弦而射;越舲②蜀艇,不能无水而浮。今矰缴机③而在上,网罟④张而在下,虽欲翱翔,其势焉得!故《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⑤。”以言慕远世也。
【注释】
①溪子:特产弓弩的国名。
②舲(líng):小船。
③机:发射。
④网罟(gǔ):捕鱼及捕鸟兽的工具。
⑤“采采”四句:引《诗》见《诗经·周南·卷耳》,一般认为此诗表达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寘(zhì):放置。周行:大路。
【译文】
古代圣人的和愉宁静,是天性如此;但他的志向能否实现却取决于他的命运。因此,天性碰上了好的命运才能实施,好的时事也必须要具有宁静天性的人才能清晰地阐明。好比乌号弓、溪子弩需要有弦才能发射;也就像越国的小船和蜀地的小艇,不能没有水却漂浮一样。如果带有丝绳的利箭在空中乱射,罗网在大地川泽四处乱撒,鸟兽尽管想飞翔奔走,但这种险恶的环境又怎能允许呢!所以《诗经》唱道:“采着卷耳,采来采去不满一箩筐。怀念远方的人,就把箩筐放在大路旁。”这是在思慕远古的好世道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思想家、文学家。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




目录

目录

卷一原道训
卷二俶真训
卷三天文训
卷四地形训
卷五时则训
卷六览冥训
卷七精神训
卷八本经训
卷九主术训
卷十缪称训
卷十一齐俗训
卷十二道应训
卷十三汜论训
卷十四 诠言训
卷十五兵略训
卷十六说山训
卷十七说林训
卷十八人间训
卷十九修务训
卷二十泰族训
卷二十一要略




《淮南子》:思想的熔炉,智慧的宝藏 《淮南子》,一部承载着先秦至汉初思想精华的鸿篇巨著,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包罗万象的题材,以及独树一帜的论说风格,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并非仅仅是一部书,更是一座思想的熔炉,一次智慧的集成,汇聚了诸子百家之长,熔铸出独属于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的恢弘气象。本书精选《淮南子》原文,并辅以翔实准确的注释与流畅易懂的译文,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原汁原味、深入浅出的国学经典。 一、 思想的源流与集成:一部哲学史的缩影 《淮南子》之所以被誉为“思想的熔炉”,在于它并非单一学派的产物,而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并加以融会贯通、创新发展的思想集成。《淮南子》的编纂者——汉武帝的叔父、淮南厉王刘安,以其卓越的政治地位和广博的学识,汇集了当时顶尖的学者,在“洞冥之台”、“修贤之室”等地,倾其心力,研讨万物,著述立说,最终形成了这部巨著。《淮南子》的思想体系,深刻体现了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思想的交融与发展。 道家思想的底色: 《淮南子》深受道家“道”的观念影响,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它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天道,不妄为,不强求。但《淮南子》的“道”,并非仅仅是消极的“无为”,而是包含着积极的创造性和运行规律。它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揭示了从虚无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过程,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宇宙观。书中关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论述,无不体现了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与体悟。 儒家思想的渗透: 尽管《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底色,但它并未全盘否定儒家的价值。书中不乏对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的阐述,以及对君臣之道、政治治理的探讨。它将儒家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融入到道家“道”的框架下,试图在“道”的普遍性与人伦的特殊性之间寻求平衡。例如,对于“治国”的论述,既强调“因循”、“无为”,也重视“教化”、“礼制”,展现了一种融合的智慧。 阴阳五行说的整合: 《淮南子》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整合与发展,是其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它将阴阳五行视为天地万物生成、变化、运行的基本要素和规律,并以此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乃至人事活动。书中对五行相生相克、阴阳消长变化的详细论述,不仅深化了当时的自然观,也为理解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将抽象的哲学理论与具体的自然观察相结合的思路,极具创新性。 诸子杂家之长: 《淮南子》的博采众长,还体现在它对法家、名家、兵家等学说的吸纳。例如,在政治治理方面,可以看到法家强调法度和赏罚分明的思想;在辩论和逻辑方面,也可见名家的一些论证方法。这种“杂家”的特质,使得《淮南子》的内容更加丰富,论证更加周密,思想更加全面。它不像某些学派那样,将自身局限于狭窄的理论体系,《淮南子》更像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包容并吸收各种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二、 博大精深的论说领域:天文、地理、政治、伦理、文学的百科全书 《淮南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先秦至汉初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军事、伦理、文学、民俗等各个领域的百科全书。 天文与地理的探索: 《淮南子》中的《天文训》、《地形训》等篇章,展现了古人对宇宙、星象、地理的深刻认识。它对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天体的结构、地球的形状、江河湖海的分布等都有详细的描绘和推测。其中一些科学观察和假说,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颇具前瞻性。例如,对于“天圆地方”的朴素认识,以及对天象变化的预测,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孜孜以求。 政治与治道的阐述: 《淮南子》对政治治理的论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中强调“君人者,何以爱人”的民本思想,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对穷兵黩武和苛政。它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如何实现君臣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其“无为”的政治理念,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强调顺应民心、发挥社会自发性,达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境界。 伦理道德的辨析: 《淮南子》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规范、情感的价值等伦理问题。它强调“人情”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是人之天性,但需要加以引导和约束。书中对“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分析,以及对“忠孝”、“仁义”等道德准则的阐释,都展现了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和个体价值的深刻思考。 文学与艺术的浸润: 《淮南子》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既有哲学思辨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寓言,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得艰深的哲学思想变得生动有趣。书中对文学、艺术的论述,也颇具见地,例如,对于“言语”的审慎,对于“文章”的理解,都体现了其对文化艺术的重视。 三、 独特的论说风格与艺术魅力:哲思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淮南子》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更在于其独特的论说风格和艺术表现力。 “譬喻”的运用: 《淮南子》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将深奥的道理比作日常事物,使得读者容易理解。例如,用“水”来比喻“道”的柔韧、包容和变化;用“镜子”来比喻“心”的澄明和映照万物。这些生动的譬喻,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深化了思想的内涵。 “寓言”的叙事: 《淮南子》中包含着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以生动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某种道理。例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成语,都出自《淮南子》的寓言。这些寓言,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 “辩论”的逻辑: 《淮南子》在论证过程中,常常运用辩论的手法,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驳斥错误论调。其论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既有深刻的哲学思辨,又不失说理的力度。 “排比”的句式: 《淮南子》善于运用排比句式,使得语言节奏明快,气势宏大,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例如,在论述“道”的无所不在时,常常采用层层递进的排比句,展现“道”的强大力量。 四、 传承与影响:中华文化的智慧基因 《淮南子》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淮南子》的“道”的观念,为后来的道家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对阴阳五行说的整合,也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淮南子》的民本思想和“无为”治国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政治策略,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淮南子》的文学语言和譬喻、寓言的运用,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淮南子》中蕴含的许多思想观念和典故,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淮南子》,一部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瑰宝,一次思想的深度探索。《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正是为了让这部伟大的经典以更易于理解、更便于传播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通过原文的品读,您可以感受先贤的语言魅力;通过翔实的注释,您可以深入理解字词的含义和典故的出处;通过流畅的译文,您可以轻松掌握其精妙的论述和深刻的思想。 翻开《淮南子》,您将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领略古人对宇宙、人生、社会、万物的深刻洞察。这部著作,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将启迪您的思想,开阔您的视野,丰富您的精神世界,助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清明与智慧。无论您是国学爱好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求知者,《淮南子》都将是您不可错过的珍贵读本。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之前对《淮南子》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杂家”的标签上,觉得它内容庞杂,缺乏系统性。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本书,通过其精妙的注释和流畅的译文,将《淮南子》内在的逻辑和思想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解读一些哲学概念时,会将其与其他先秦诸子学派的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凸显出《淮南子》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比如,书中对“道”的阐释,既吸收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又融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还有法家的权谋之术,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在这本书的解读下,变得非常鲜明。注释部分还会适当地引用相关的史料和文献,帮助读者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让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深刻。译文的严谨性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为了追求语言的流畅而牺牲原文的准确性,译者在力求忠实原文的同时,也做到了让现代人能够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淮南子》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思想的深刻性和包容性,远超我的想象。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先秦诸子的思想很感兴趣,但《淮南子》这本书的古文晦涩难懂,让我望而却步。《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救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注释,非常详尽,解释了很多我之前完全不理解的字词和典故,就像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耳边一点点讲解。译文部分更是锦上添花,通俗易懂,让我能快速把握原文的意思,不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猜测和理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好,原文、注释、译文层层递进,逻辑清晰,阅读起来非常顺畅。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每次都能有新的体会。比如,书中对“道”的阐释,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都让我对宇宙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启发思考的哲学读物。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淮南子》但又苦于古文门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首选。它让我重新找回了阅读经典的乐趣,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精”。从内容编排到文字表述,都透着一股“精雕细琢”的专业和严谨。《淮南子》原文的晦涩之处,通过注释得到了很好的化解,而且这些注释并非是简单地“填空”,而是充满了学者的洞见和启发。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比喻或者典故时,会旁征博引,将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文献片段穿插进来,这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译文部分更是匠心独运,它在传递原文意思的同时,还力求还原原文的文风和语气,让读者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帮助理解《淮南子》的工具书,更是一本引领读者走进《淮南子》思想世界的“向导”。它让我看到了《淮南子》在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同时,也融合了阴阳五行、神话传说等多元文化元素,展现出汉初思想大融合的特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淮南子》这颗被时间蒙尘的明珠,重新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感和质感都非常不错。封面素雅大气,很有古朴的韵味,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翻开来,纸张的质量也很好,触感温润,印刷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最喜欢它注释的风格,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而是融入了一些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的成果,让那些看似枯燥的解释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对于书中提到的某些天文、地理知识,注释里会给出相关的考古证据,这让那些概念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坚实的依据。译文的语言风格也很贴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没有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也不会显得过于口语化,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文的神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和一位博学的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讲述了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的智慧。这本书不愧是“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之一,它将《淮南子》这样一本重要的经典,以一种最方便、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了现代读者,功德无量。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我寻觅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淮南子》思想体系的书籍很久了。《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注释不仅仅是词句的解释,更是对书中涉及到的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例如,在解释书中关于“天道”的论述时,注释部分会追溯到更早期的天文观测记录,以及相关的神话传说,这让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译文部分的处理也十分到位,它在保持原文意思准确的前提下,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读起来引人入胜,而不是枯燥乏味。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淮南子》“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它并非简单地继承前人,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思想体系。尤其在政治哲学方面,书中提出的“德主刑辅”、“法不阿贵”等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评分

好评送上,准备购入该系列书的绝大部分。

评分

收藏

评分

很好的书,慢慢学习,感觉超值。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快递很给力。

评分

书很好,就是现在快递员不联系,直接放小区速易递,这个不好

评分

不错的一套书,价格不贵,质量还行。

评分

很不错的书,非常适合出差或旅行时携带阅读。

评分

内容不错,就是实物有点不相符,太薄太小,一分价钱一分货。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