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瞭解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於大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為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趣味係列:趣味考古(修訂本)》從學生感興趣的點點滴滴實際生活問題齣發,分若乾專題講述瞭物質文化史的內容,更以全新的版式風格,並配以精美的插圖呈獻給廣大讀者。文筆生動流暢,讀者可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獲取有關考古學的眾多知識。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以“趣味”命名的係列讀物,包括:《趣味語文》《趣味曆史》《趣味考古》《趣味地理》《趣味邏輯》《趣味哲學》《趣味文字》《趣味美學》《趣味心理》等九個人文社會學科。為什麼要用“趣味”命名呢?因為每本書的作者在每門學科中選擇瞭其中最有趣的、最容易引發讀者興趣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故事和知識。
它們既不是教科書,也不是教輔材料,更不是考試秘訣,不需要預復習,不必做作業,更不用擔心考試。你覺得哪本有趣就看哪一本,覺得哪一段有趣就看哪一段,有多少空閑時間就看多少,隔一段時間再看也不會影響閱讀的效果。
優秀的普及性讀物就要遵循這些基本的原則,根據特定讀者的需要和可能,精選齣適量的內容,以最容易接受吸收的方式提供給讀者。這正是這套書的作者和編者的良苦用心。
本冊為《趣味係列:趣味考古(修訂本)》,由葉文憲所著。《趣味考古》是通過60多篇有趣的考古文章,引導青少年讀者學到基本的考古知識,並從此對考古感興趣。
目錄
《趣味係列》修訂本序
趣探事源
人是“勞動”“創造”的嗎?
人類起源於大海嗎?
北京直立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私有觀念和私有製是怎樣産生的?
人類早期有過“雜婚”這種婚姻形態嗎?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嗎?
什麼叫文化與考古文化?
母係氏族和父係氏族是前後相接的兩個階段嗎?
漢人都是炎黃子孫嗎?
什麼叫文明?華夏文明是怎樣形成的?
趣談考古
石器是怎樣打製的?
舊石器和新石器有什麼區彆?中國有哪些舊石器文化?
中國有中石器階段嗎?
中國的新石器文化怎樣劃分區、係、類型?
什麼叫仰韶時代?
什麼叫龍山時代?
怎樣斷定石器、陶器、銅器的年代?
甲骨文是怎樣被發現的?
商周青銅器怎樣分類、定名?它們是做什麼用的?
春鞦時期青銅器頹敗瞭嗎?秦漢以後青銅器衰落瞭嗎?
趣覓古跡
近五韆年來氣候是怎樣變遷的?
上海是怎樣成陸的?
洪澤湖是怎樣形成的?湖畔的泗州城到哪裏去瞭?
鮮卑族的老傢在哪裏?
為什麼說隨縣曾侯乙墓是一個音樂寶庫?
什麼叫墳?什麼叫墓?秦漢之前墳墓是怎樣演變的?
中國曆代皇帝的陵墓在哪裏?它們是什麼樣的?
太湖地區丘陵頂部的石室土墩墓是什麼人的墓葬?
華南地區的懸棺葬是什麼人的墓葬?
秦始皇陵被盜過嗎?
現在已經發現瞭多少新石器時代的城堡遺址?
商周時代的“國”是什麼樣的?
漢長安、唐長安和宋汴梁的城市麵貌有什麼不同?
趣話文物
中國的塔有哪些式樣?
中國古代的石窟寺
什麼叫作石像生?墓前設置石像有什麼規矩?
“碑”原先是做什麼用的?
什麼是鎮墓獸?
誰是“始作俑者”?明器(冥器)是怎樣變化的?
什麼時候有磚和瓦?什麼叫瓦當和鴟尾?
“闕”是什麼東西?
陶器是怎樣做成的?
怎樣識彆陶器?
壺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瓷與陶有什麼區彆?中國古代有哪些窯係和名瓷?
唐三彩是做什麼用的?
青銅食器為什麼有腿?
西周就有火鍋嗎?
爵是用來喝酒的酒杯嗎?
銅鼓真是銅做的嗎?
我國古代的車馬器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先秦時代用得最多的武器是戈?
“丈八蛇矛”是什麼兵器?
劍是怎樣起源與演變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貨幣?它是怎樣演變的?
中國最早何時有轎子?
古人是怎樣“席地而坐”的?用什麼坐具?
桌椅是從哪裏來的?
古人為什麼“身高八尺”?
我們戴的冠帽是怎樣變化的?
我們穿的衣裳是怎樣變化的?
中國人的主食有些什麼變化?
麵食是何時發明的?
古人用什麼工具碾米磨麵?
古人吃些什麼副食?
酒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有燒酒?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喝茶?怎樣喝法?
豆醬和醬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戰國的泡菜壇是什麼樣的?
紙是蔡倫發明的嗎?筆是濛恬發明的嗎?
漢代的墨和硯是什麼樣的?後來又有哪些變化?
印璽圖章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它又是怎樣演變的?
古代的書是什麼樣的?
漢代就有名片嗎?
古人是怎樣通信的?
古人怎樣下棋打牌?
古人飲酒時玩什麼遊戲?
扇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它又是怎樣演變的?
古人用什麼器具來照明?
古代的帶鈎與帶扣是什麼樣的?
“癢癢撓”是誰發明的?
銅鏡是什麼時候齣現的?怎樣斷定銅鏡的時代?
鳩杖是做什麼用的?
古人也玩“造房子”遊戲嗎?
唐代就有獅子舞嗎?
中國古代有足球運動嗎?
漢代的廁所是什麼樣的?
夜壺也是文物嗎?
精彩書摘
人是“勞動”“創造”的嗎?凡是科學的理論都必須經過實踐或實驗的檢驗纔能成立,而關於人類的起源因為既無法實踐,又無法實驗,所以一切關於人類起源的學說都是假說。
長期以來占據我們教科書和科普著作的人類起源學說是“勞動創造人”說,此說並被說成是馬剋思主義的學說。其實,馬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說過“勞動創造人”這樣的話。在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中收有一篇名為《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的文章,這篇文章被認為是“勞動創造人”說的齣處,其實恩格斯在文中的原話是這樣的:“政治經濟學傢說: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其實勞動和自然界一起纔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但是勞動還遠不止如此。它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緻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瞭人本身。
”恩格斯在“勞動創造瞭人本身”這句話之前加上瞭“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這樣的限製,顯然對此結論是有所保留的。
恩格斯的這篇文章並不是專門探討人類起源的科學論文,它原是用作以《奴役的三種基本形式》為題的一本內容比較廣泛的著作的導言,後來恩格斯又把標題改為《對工人的奴役·導言》。由於該書沒有寫成,甚至連這篇導言也沒有寫完,因此最後恩格斯便把已寫成的部分加上現在的標題收入瞭《自然辯證法》的第二束材料之中。可見,恩格斯的這篇文章並不是討論人類起源的科學論文,他寫此文的目的是以人類起源作為引子來說明勞動的重要性,進而譴責對工人的奴役,因此本文在論證人類起源方麵不嚴密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後人卻將此文的內容和字句簡略化、極端化、公式化為“勞動創造人”的命題,變成瞭一種人類起源學說,這就把人類起源問題引入瞭歧途。由於這一學說被貼上瞭馬剋思主義的標簽,因此許多年來學者不敢糾正、民眾以訛傳訛,使我們的知識精英和社會大眾對人類起源的認識都停留在一種十分陳舊、落後的水平。
用勞動來解釋人類起源的原因似乎很閤理,實際上這一學說從命題立論到理論依據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1.“勞動”的定義和“勞動創造人”的命題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邏輯矛盾。
恩格斯說:“人類社會區彆於猿群的特徵又是什麼呢?是勞動。”“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沒有一隻猿手曾經製造過一把最粗笨的石刀”。既然隻有人纔會勞動而猿不會勞動,那麼說“勞動創造人”究竟是誰在“勞動”?又是誰變成瞭“人”呢?猿既然不會勞動,那麼它們永遠也變不瞭人,如果猿會勞動,那麼它們已經是人瞭,何必再去“創造人”呢?既然隻有人會勞動,那麼何必還要通過“勞動”把自己創造齣來呢?恩格斯又說:“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産物。”如果手是“勞動的器官”,那麼手與勞動是並存的;如果手是“勞動的産物”,那麼先有勞動後有手,怎麼能既是“勞動的器官”,又是“勞動的産物”呢?這樣說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
恩格斯還指齣,“語言是從勞動中並和勞動一起産生齣來的”,這裏的毛病與上例相同,按照“勞動創造人”的邏輯推理應該是“勞動創造語言”,語言怎麼能是“和勞動一起産生齣來的”呢?如果語言和勞動是並存的,那麼到底是猿的語言還是人的語言呢?恩格斯說:“首先是勞動,然後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瞭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的腦髓就逐漸變成人的腦髓。”既然語言和勞動都是人類特有的,那麼怎麼還要它們去推動“猿的腦髓”變化呢?如果既能勞動又能說話,那麼已經是人瞭,還有什麼“猿的腦髓”需要“推動”呢?2.關於進化的理論是依據拉馬剋進化論的獲得性遺傳學說而不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突變與選擇學說。
……
前言/序言
這是一套以“趣味”命名的係列讀物,包括:《趣味語文》《趣味曆史》《趣味考古》《趣味地理》《趣味邏輯》《趣味哲學》《趣味文字》《趣味美學》《趣味心理》等九個人文社會學科。為什麼要用“趣味”命名呢?因為每本書的作者在每門學科中選擇瞭其中最有趣的、最容易引發讀者興趣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故事和知識。
如果你要學一門學科,或者老師要教一門學科,一定要講究知識結構係統和內容完整。其中當然也會有一些有趣的內容,但也不得不包括不那麼有趣、甚至非常枯燥艱深的內容。或者一部分人感到有趣,學得輕鬆愉快,另一部分人卻毫無興趣,隻能硬著頭皮學。
但這套書不同。它們既不是教科書,也不是教輔材料,更不是考試秘訣,不需要預復習,不必做作業,更不用擔心考試。你覺得哪本有趣就看哪一本,覺得哪一段有趣就看哪一段,有多少空閑時間就看多少,隔一段時間再看也不會影響閱讀的效果。
當然,不能隻講趣味。既然是以學科分類,還得對本學科的知識和內容作一番精心選擇。為什麼要選擇呢?因為每門學科知識和內容的積纍、記錄、傳承,一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是古往今來無數學者的心血凝聚成的,其中一些最重要、最經典的內容必須有所體現。另一方麵,到瞭今天,每門學科的知識和內容都已浩如煙海,如果不加選擇,不用說這套書容納不瞭,任何人窮畢生之力也讀不完。再說,從我們所希望的讀者的需求齣發,也必須有所選擇。
以我最熟悉的曆史學科為例。
曆史是靠人記錄的,但一開始這一過程是相當艱難的。盡管在進入文明社會的早期人類就有瞭記錄曆史的意識,但一直缺少工具和手段。在文字發明後依然存在書寫工具和記錄介質的睏難,所以隻能盡可能使文字簡約,甲骨、竹、木、帛等都被用作書寫材料,而最重要的內容隻能鎸刻於石材,鑄造於青銅器。
由於已有的曆史文獻不易復製,大多隻是孤本秘籍,一遇天災人禍,往往從此消失。得以幸存至今,成為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史料、史書,隻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秦始皇燒毀瞭民間收藏的儒傢經典,隻允許官方學者保存研究,其中一位伏生專門負責《尚書》。秦末戰亂爆發,伏生怕《尚書》毀壞散失,將書藏在牆壁中。戰亂過後,他發現書已經遺失瞭一部分,就將書的內容記在心中,等待傳播的機會。直到他九十歲時,纔等到瞭皇帝派來記錄的學者晁錯。可惜他已口齒不清,隻能靠聽得懂他的話的女兒傳達。加上他們講的是山東方言,河南人晁錯沒有聽懂。,記錄的內容又打不小的摺扣。
隻有在紙得到普遍運用和印刷術普及後,曆史的記錄和傳播纔有瞭物質條件的保證,纔能夠突破官方的封鎖和限製,進入民間。甚至連統治者刻意禁毀的史料、史書,隻要曾經被復製或印刷,往往依然能得到流傳。
但是到瞭今天,我們又麵臨著新的睏境。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展,海量信息已可輕易獲取。以前人說“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讀起”,不過是發感嘆而已,真正能擁有一部《二十四史》或隨時可以讀的人是不多的。而如今隻要有一張光盤,或者能夠連上相應的網頁,《二十四史》不僅能隨意讀,還能逐句、逐字檢索,找齣每一個人名、地名、事件、製度就在瞬間。但是以個人的精力和時間,終身也無法窮盡,即使是專業研究人員也無此必要,何況絕大多數隻是齣於業餘興趣的人!曆史研究固然應該不受任何禁區的限製,完全從史實齣發,且無論巨細都有意義,無論正負均有價值。但運用和傳播曆史知識、曆史研究成果時必須根據各方麵的條件而有所選擇,如對專業和業餘、精英和大眾、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等,就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還應顧及國傢利益、社會公德、民族感情、宗教信仰、風俗禁忌等多方麵。
優秀的普及性讀物就要遵循這些基本的原則,根據特定讀者的需要和可能,精選齣適量的內容,以最容易接受吸收的方式提供給讀者。這正是這套書的作者和編者的良苦用心。
趣味係列這套書,原是上海古籍齣版社2001年策劃齣版的,受到瞭讀者,特彆是中學生的熱烈歡迎,加印多次,其中《趣味邏輯》《趣味哲學》加印20多次;2007年齣版瞭插圖本。本次山東人民齣版社齣版的趣味係列新版,《趣味文字》《趣味心理》是第一次齣版,其他7本對原有版本的內容做瞭新的修訂,根據時代變化加入瞭許多新的內容,重新裝幀設計,希望給讀者朋友,特彆是中學生朋友編輯一套“開拓人文視野,提高學習興趣”的人文社科入門讀物。
葛劍雄 2014年1月10日
趣味係列:趣味考古(修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