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电工学2)

电子技术(电工学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尚丽平 著
图书标签:
  • 电工学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电力系统
  • 电磁场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基础电子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60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547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电子技术(电工学Ⅱ)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写的。
  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以及由这些半导体器件构成的常用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应用、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等。
  本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内容阐述深入浅出,简洁易懂。
  本书主要素材均来源于电子产品的实际电路及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特别适合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亦可作为电子技术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自学用书。

目录

前言
电子技术(电工学Ⅱ)
本书常用文字符号表
A集成运放器件
A、A·增益
Af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
Au、A·U电压增益
Ai、A·I电流增益
Ar、A·R互阻增益
Ag、A·G互导增益
Auc共模电压增益
Aud差模电压增益
Auo开环电压增益
Auf闭环电压增益
B场效应晶体管衬底
bBJT的基极
C电容
Cb′c晶体管基极—集电极电容
Cb′e晶体管基极—发射极电容
Cds场效应晶体管漏源电容
Ce发射极旁路电容
Cgd场效应晶体管栅漏电容
Cgs场效应晶体管栅源电容
cBJT的集电极
D二极管
d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
eBJT的发射极
F、F·反馈放大系数
f L放大器的下限频率
f H放大器的上限频率
g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
I、i电流
Ii输入电流
Io输出电流
IL负载电流
IIB输入偏置电流
IIO输入失调电流
IOM最大输出电流
IREF参考电流(基准电流)
is信号源电流
ii输入电流
io输出电流
KCMR共模抑制比
L电感
L负载
N电子型半导体
N绕组匝数
P功率
Po输出交变功率
Pom输出交变功率最大值
PV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P空穴型半导体
Q静态工作点
R电阻(直流电阻或静态电阻)
Rb、Rc、ReBJT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电阻
Rg、Rd、RsFET的栅极、漏极、源极电阻
Rs信号源内阻
RL负载电阻
RP电位器(可变电阻)
Ri放大电路交流输入电阻
Ro放大电路交流输出电阻
Rf反馈电阻
r电阻(交流电阻或动态电阻)
rbeBJT的输入电阻
rceBJT的输出电阻
rb′bBJT的基区体电阻
S开关
sFET的源极,秒
T温度(热力学温度以K为单位)
U、u电压
Ui输入电压
Uo输出电压
UREF参考电压
UOM最大输出电压
Uo(AV)输出电压平均值
us信号源电压
ui输入电压
uo输出电压
uf反馈电压
uid差模输入电压
uic共模输入电压
V三端有源器件(如BJT、FET等)
VBB双极型晶体管基极直流电源电压
VEE双极型晶体管发射极直流电源电压
VCC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直流电源电压
VDD场效应晶体管漏极直流电源电压
VGG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直流电源电压
VSS场效应晶体管源极直流电源电压
VD二极管
VS稳压二极管
X电抗
X·i输入信号
X·′i净输入信号
X·f反馈信号
X·o输出信号
X·s源信号
前言
本书常用文字符号表
绪论
0.1电子技术的发展
0.2模拟信号和模拟电子技术
0.2.1模拟信号
0.2.2模拟电子技术
0.3数字信号和数字电子技术
0.3.1数字信号
0.3.2数字电子技术
第1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识
1.1半导体基本知识
1.1.1本征半导体及其导电特性
1.1.2杂质半导体
练习与思考
1.2PN结
1.2.1PN结的形成
1.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练习与思考
1.3二极管
1.3.1基本结构
1.3.2伏安特性
1.3.3主要参数
1.3.4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应用
练习与思考
1.4特殊二极管
1.4.1稳压二极管
1.4.2光敏二极管
1.4.3发光二极管
练习与思考
1.5双极型晶体管
1.5.1基本结构
1.5.2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1.5.3特性曲线
1.5.4主要参数
练习与思考
目录
电子技术(电工学Ⅱ)
1.6场效应晶体管
1.6.1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
1.6.2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6.3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的比较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
2.1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1.1放大的概念
2.1.2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练习与思考
2.2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2.2.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2.2.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2.3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练习与思考
2.3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3.1估算法——用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确定静态值
2.3.2用图解分析法确定静态值
2.3.3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
练习与思考
2.4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4.1图解分析法
2.4.2微变等效电路法
练习与思考
2.5射极输出器
2.5.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2.5.2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电路分析
练习与思考
2.6多级放大电路
2.6.1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2.6.2多级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练习与思考
2.7差动放大电路
2.7.1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
2.7.2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
2.7.3差动放大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2.7.4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
2.7.5共模抑制比
练习与思考
2.8功率放大电路
2.8.1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2.8.2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8.3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8.4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原理
练习与思考
2.9*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2.9.1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偏置
2.9.2场效应晶体管小信号模型
2.9.3共源极放大电路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3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3.1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3.1.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其特点
3.1.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1.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3.1.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模型
练习与思考
3.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3.2.1比例运算电路
3.2.2加法运算电路
3.2.3减法运算电路
3.2.4积分运算电路
3.2.5微分运算电路
练习与思考
3.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3.3.1电压比较器
3.3.2方波发生器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4章负反馈放大电路
4.1反馈的基本概念
4.1.1反馈的定义
4.1.2正反馈和负反馈
4.1.3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4.1.4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4.1.5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练习与思考
4.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4种组态和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4.2.1负反馈的4种组态
4.2.2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练习与思考
4.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3.1稳定放大倍数
4.3.2减小非线性失真
4.3.3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3.4展宽频带
练习与思考
4.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4.4.1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和条件
4.4.2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5章正弦波振荡电路
5.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5.1.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5.1.2自激振荡条件
练习与思考
5.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类型
5.2.1RC桥式振荡电路
5.2.2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练习与思考
5.3非正弦波发生器
5.3.1矩形波发生电路
5.3.2三角波发生电路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6章直流电源电路
6.1直流电源的组成
6.2整流电路
6.2.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6.2.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练习与思考
6.3滤波电路
6.3.1电容滤波电路
6.3.2其他滤波电路
练习与思考
6.4稳压电路
6.4.1稳压管稳压电路
6.4.2串联型稳压电路
6.4.3三端集成稳压器
6.4.4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示例
练习与思考
6.5可控整流电路
6.5.1单向晶闸管
6.5.2可控整流电路
6.5.3双向晶闸管
6.5.4实用可控整流电路实例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7章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7.1数字电路与基本逻辑门电路
7.1.1逻辑门
7.1.2集成元件门电路
练习与思考
7.2逻辑代数基础
7.2.1基本逻辑运算
7.2.2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7.2.3逻辑函数表达式
7.2.4逻辑函数的化简
练习与思考
7.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3.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7.3.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8章常用集成组合逻辑器件及其应用
8.1编码器
8.1.1二进制编码器
8.1.2二进制优先编码器
8.1.3二�彩�进制编码器
练习与思考
8.2译码器
8.2.1二进制译码器
8.2.2二�彩�进制显示译码器
练习与思考
8.3加法器
8.3.1半加器
8.3.2全加器
8.3.3多位加法器
练习与思考
8.4数据选择器
8.4.1集成数据选择器
8.4.2数据选择器的扩展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9章触发器
9.1触发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9.1.1触发器的定义及特征
9.1.2触发器的分类
练习与思考
9.2RS触发器
9.2.1闩锁电路
9.2.2基本RS触发器
9.2.3同步RS触发器
练习与思考
9.3JK触发器和D触发器
9.3.1主从JK触发器
9.3.2边沿D触发器
练习与思考
9.4触发器功能间的相互转换
9.4.1转换要求及步骤
9.4.2JK触发器到其他类型触发器的转换
9.4.3D触发器到其他类型触发器的转换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10章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10.1时序逻辑电路基本概念及分类
10.1.1时序逻辑电路的电路结构及特点
10.1.2时序逻辑电路的描述方法
10.1.3时序逻辑电路分类
练习与思考
10.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0.2.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10.2.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举例
练习与思考
10.3计数器
10.3.1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0.3.2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10.3.3同步十进制计数器
10.3.4集成同步二进制计数器74161工作原理及应用
练习与思考
10.4寄存器
10.4.1寄存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0.4.2数码寄存器
10.4.3移位寄存器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11章半导体存储器及其应用
11.1半导体存储器简介
11.1.1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
11.1.2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11.1.3半导体存储器的一般结构
11.1.4半导体存储器主要性能指标
练习与思考
11.2只读存储器
11.2.1只读存储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1.2.2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11.2.3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11.2.4ROM的应用
练习与思考
11.3随机存取存储器
11.3.1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11.3.2RAM的扩展
练习与思考
11.4闪存
11.4.1闪存的单元电路结构
11.4.2闪存的特点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12章数/模与模/数转换
12.1数/模与模/数转换的基本概念
练习与思考
12.2数/模转换电路
12.2.1数/模转换器的基本概念
12.2.2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工作原理
12.2.3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2.2.4集成D/A转换器
练习与思考
12.3A/D转换电路
12.3.1A/D转换的工作过程
12.3.2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12.3.3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2.3.4集成A/D转换器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13章集成555定时器与脉冲波形变换
13.1集成555定时器
13.1.1集成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
13.1.2集成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练习与思考
13.2555定时器在脉冲波形变换中的应用
13.2.1多谐振荡器
13.2.2单稳态触发器
13.2.3施密特触发器
练习与思考
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电磁波与信息传播》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讨电磁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关键作用。内容涵盖从基础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到复杂的现代通信系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理解。我们不仅仅关注理论模型的建立,更注重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力求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 第一部分:电磁波的物理基础 电磁场的源与相互作用: 我们将从电荷和电流的性质出发,逐步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详细阐述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等基本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重点解析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在静态系统中的应用,如电容器、电感器的工作原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是电磁波理论的基石。我们将逐一解析四个麦克斯韦方程的物理意义,包括高斯定律(电场)、高斯定律(磁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麦克斯韦定律。通过对这些方程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洞察电场与磁场如何相互激发、变化并最终形成电磁波。我们将展示方程组在描述动态电磁现象中的强大威力。 电磁波的产生与辐射: 详细分析变化的电荷和电流如何产生电磁波。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电磁波辐射源,如振荡偶极子、天线等。理解辐射场的形成过程,包括近区场和远区场(辐射场)的特性差异。我们将介绍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的产生机制和基本性质。 平面电磁波的传播: 在均匀、各向同性、无源的理想介质中,我们将推导并分析平面电磁波的传播方程。详细阐述电场和磁场的振荡方向、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螺旋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我们将深入研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光速)、波长、频率和波数等关键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 探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如真空、空气、水、土壤、电介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详细分析介电常数、磁导率、电导率等介质参数对电磁波传播速度、衰减、反射和折射的影响。我们将重点研究在导电介质中电磁波的趋肤效应,以及其在频率越高越显著的现象。 第二部分: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 电磁波的反射、折射与衍射: 深入研究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行为。我们将详细分析菲涅尔公式,推导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理解斯涅尔定律在电磁波传播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不同入射角度和极化状态下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差异。同时,我们将介绍电磁波的衍射现象,包括惠更斯原理的应用,以及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电磁波的散射与吸收: 分析电磁波在遇到不均匀介质或微小粒子时的散射现象。我们将区分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并解释其在不同尺度下的适用性。同时,我们将研究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吸收机制,包括介质损耗、共振吸收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电磁波能量的衰减。 天线理论基础: 介绍天线作为电磁波辐射和接收的核心器件。我们将从基本偶极子天线出发,分析其辐射方向图、增益、输入阻抗等关键参数。随后,我们将介绍各种类型天线的原理和特性,如单极天线、环形天线、八木天线、抛物面天线、微带天线等,并讨论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 天线参数详解: 详细讲解天线的辐射电阻、损耗电阻、效率、全向性、方向性系数、增益、极化、带宽、阻抗匹配等重要性能指标。我们将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际案例,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参数的意义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电磁波的接收与信号检测: 探讨接收天线如何捕获空间中的电磁波信号。我们将分析接收天线的有效长度、接收截面积等概念。详细介绍接收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射频前端、中频处理、解调、基带处理等。我们将深入研究噪声在接收过程中的影响,以及提高信噪比的技术。 第三部分:电磁波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系统: 深入剖析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电磁波应用。我们将从广播电视、移动通信(GSM, CDMA, LTE, 5G)、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等典型系统出发,分析其所使用的频段、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多址技术等。我们将重点探讨电磁波在实现无线数据传输、语音通话、视频流等功能中的核心作用。 雷达与遥感技术: 详细介绍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多普勒雷达等。我们将分析雷达方程,理解其如何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距离。同时,我们将探讨遥感技术,即利用电磁波从远处探测和识别地物,分析其在气象、地质、环境监测、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微波技术与应用: 重点介绍微波频段的电磁波特性及其应用。我们将分析微波在通信(如微波中继)、雷达、加热(如微波炉)、医学治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将介绍微波器件,如波导、腔体、滤波器、放大器等。 光波通信与光电子技术: 尽管本书主要关注电磁波,但我们将简要介绍光波作为电磁波谱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LED等领域的关键应用。我们将强调光波与射频电磁波在传播特性和应用上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电磁兼容性(EMC)与电磁干扰(EMI): 探讨电子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环境之间的电磁波相互影响。我们将详细解释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的概念,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系统故障和性能下降。我们将介绍防止电磁干扰的设计原则和防护措施,包括屏蔽、滤波、接地等。 电磁波的安全性与防护: 关注电磁波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讨论不同频段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并介绍相关的安全标准和防护建议。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电磁辐射的潜在风险。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深刻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机理和基本规律。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分析电磁现象中的应用。 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其对系统设计的影响。 熟悉天线的原理、参数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雷达、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核心应用。 掌握电磁兼容性(EMC)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 具备分析和解决与电磁波传播和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于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学生,以及对电磁波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我们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推导和丰富的实例,引导读者踏入电磁波的奥秘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电子技术(电工学2)》,我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电路和系统。它不局限于单个元器件的特性,而是着眼于整体的系统性思维。书中对于不同电路拓扑结构的分析,特别是如何从信号流动的角度去理解反馈、滤波等核心概念,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我过去总觉得这些东西是死记硬背的公式和定理,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开始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和设计哲学。比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高级应用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从信号的增减、反相、积分等基本功能出发,一步步构建出复杂的应用电路,这种由简入繁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而且,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工程考量,比如噪声抑制、功耗优化、以及PCB布局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在很多理论书籍中难以找到的宝贵信息。这本书真正让我体会到,学习电子技术不仅仅是掌握理论,更是要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评分

对我而言,《电子技术(电工学2)》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过去我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往往是碎片化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这本书通过对基本概念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不同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的详细阐述,让我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是在讲解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的部分,书中清晰地梳理了从信号的产生、传输到接收、处理的整个流程,并详细解释了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关键技术和理论。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对整个电子技术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更专业的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并没有一味追求难度,而是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这一点对于自学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信心,保持学习的动力。

评分

这次的《电子技术(电工学2)》阅读体验,可以说是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棘手问题,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深入和具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它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定理是如何在现实世界的电子设备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介绍功率器件的工作原理时,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损耗、散热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思路,这对于我理解如何提高电子产品的效率和可靠性非常有帮助。我还注意到,这本书在章节安排上也非常合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案例分析”或者“实际问题探讨”的部分,通过真实的工程案例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生动得多,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

评分

这次阅读《电子技术(电工学2)》,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一种“学以致用”的满足感。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介绍,而是花了很多笔墨去讲解各种电子元件的实际选型、电路的调试技巧以及故障的排除方法。比如,在介绍PCB设计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等概念,并给出了具体的布线原则和注意事项,这对我以后自己动手制作电路板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还有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章节,虽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但书中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图例,将那些抽象的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电磁干扰,以及如何去避免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参考资料和设计资源,让我感觉好像有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电子工程师助手”,在遇到问题时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

这次翻阅这本《电子技术(电工学2)》,感觉最深刻的是它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平衡拿捏得相当到位。不是那种枯燥的纯理论堆砌,也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实践操作指南。它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场论、波动方程,用一种非常直观和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配合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窥见电子世界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关于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书中给出的解析过程,虽然严谨,但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反而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那些“你知道吗?”或者“小贴士”之类的版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低语,及时点拨,解决了我不少学习上的困惑。而且,每章末尾的习题设计也非常巧妙,既有巩固基础的练手题,也有引导思考的开放性题目,做完之后,总能感觉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一场探索电工学奇妙世界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