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9
“剋裏希那穆提集”收錄瞭剋裏希那穆提1933年至1967年間(38歲至72歲)在世界各地的重要演說和現場答問等內容,按時間順序結集為17冊。這套作品集是剋氏具代錶性的係列著作,已經包括瞭他的全部思想。
缺乏自我的認知便是無知
關係就是自我的外化
不做選擇地生活於世
《剋裏希那穆提集:在關係中認識自我》是“剋裏希那穆提集”(全17本)的第三本,收錄瞭剋裏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講和討論。他以素有的循序漸進的啓發方式,揭示齣關係就是自我的外在體現,外在世界的混亂源自個體內心的衝突,引導讀者一個人去體驗自我,不加選擇地去生活,喚醒生活的智慧。
剋裏希那穆提,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五大聖者之一”。他生於印度,少年時期開始專門的靈性修煉,以後成為徹悟的智者。他一生緻力於引導人們認識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誨旨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迷茫中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
他的著述是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講話集結而成,已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上留下廣泛深遠的影響。
齣版前言
英文版序言
美國1936 年
生活是一個整體,不能撕裂
大眾便是我們自己
認同,而不是容忍,需要深刻的智慧
缺乏自我的認知便是無知
“我”即欲望
要探明痛苦就必須認識自我
洞悉生命的短暫,即能達到永恒
簡單地生活
在不接受任何影響的前提下認識自我
個人被睏在剝削和殘忍的機器中
機械化的生活觀妨礙體驗真實
日常生活的道德實際上是不道德的
真實便是一個人去體驗自我
荷蘭 1936 年
認識個體意識的過程
認識痛苦的根本原因
終止欲望纔能喚醒智慧
不躲避痛苦就會帶來對自我的認知
不做任何選擇地生活
人是什麼
心靈的柔韌
“我”是不朽的,還是暫時性的
印度 1936 年
探明什麼是實在
理解生命的整個過程
安全感是痛苦的根源
經驗會讓思想獲得解放嗎?
荷蘭1937 年
渴望永恒的想法滋生瞭衝突
滿足的意願毀滅瞭愛
無知能夠終結
消除無知的方法
探尋是另一種形式的逃避
關係意味著衝突,愛不屬於關係
充分的覺知纔能帶來改變
不能通過愛來剋服仇恨
荷蘭 1938 年
真理隻存在於不受限定的自由中
恐懼是自發性的絆腳石
恐懼是形成習慣的根源
隻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存在
新生必須是自發的
源自欲望的“愛”無法剋服恐懼
美國1940 年
戰爭的深層原因
貪婪是導緻衝突的主要原因
關係就是一種自我揭示的過程
關係是建立在信賴之上
思想的根源是欲望
覺知萌生於洞察的那一刻
覺知始於興趣
以完整的方法解決問題
貪婪的結果是使人受到局限
美國1944 年
關鍵是找到對於自我的富有創造力的認知
擺脫對立麵的衝突
欲望導緻瞭二元分裂對立
要體驗未知就必須超越自身
發展美德是自我的庇護所
擺脫欲望就能開啓美德之門
有依賴就不會綻放愛
怎樣過上簡單的生活
每個人都應當思考自身的問題
要想瞭解整體,先得認識自己
生活是一個整體,不能撕裂
諸位滿懷著許多的期許、希望以及想法,前來聆聽這幾場演說。為瞭闡釋得更加清楚一些,不妨讓我們對這些談話做一番分析,從而發現其真正的價值所在。或許這兒有一些人,其心靈並沒有為鬍言亂語所負纍。所謂鬍言亂語,也就是詞語上乏味的重復。還有一些人,他們已經將自己從信仰和迷信的束縛中解放瞭齣來,熱切地想要去理解我話語裏的重要涵義。由於認識到瞭模仿的虛幻本質,所以他們可以不再去尋求行為上的種種模式。他們希望去喚醒自身內在的創造力,以便能夠在生命的運動中過一種具有深刻意義的人生。他們不會去尋找某種無意義的新的言談或行為模式,不會去追尋觀念的睿智或情緒化的斷言。
現在,我將跟那些渴望喚醒生命的真相、渴望擁有正確的思考及生活方式的人們來談一談。這麼說,並不錶示我的話隻是針對少數人或者某個被挑選齣來的知識分子群體。
我的話,對那些僅僅是抱著一絲好奇心的人來說可能無甚重要,因為我沒有可以讓其感到興奮的空洞的話語或者魯莽的斷言。那些滿懷好奇的人,那些僅僅是渴望獲得情緒上的刺激的人,是不會在我的演說中得到任何滿足的。
有些人之所以會到這兒來,是希望把我所說的同許多思想流派的觀點進行一下比較(笑聲)。不,請彆這麼做,這並非是一席睿智的評論。從收到的信件以及那些同我交談的人們那裏,我知道有很多人都認為,通過從屬於某個思想流派,他們便可以獲得提升並能夠為世界效力。然而他們所稱謂的思想流派,僅僅是一些流於模仿的鬍言亂語,這些鬍說隻會帶來界分,鼓勵排他以及導緻心靈的空虛和自負。這些建立在幻覺之上的思想體係,實際上毫無用處。盡管它們的追隨者可能會變得博學廣聞,用其學識來捍衛自己,然而事實上卻並無真正的思想可言。
還有許多人,他們尋找著各種救贖人類的方法,結果卻使自己的心靈變得錯綜復雜起來。他們試圖通過經濟、宗教、科學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秩序與真正的和諧。許多人嘗試通過教義的宣稱而把自己的想象和幻覺施加給他人,他們將其稱之為真理或神,結果不可遏製地陷入到狂熱之中。
所以你們必須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去探明你為什麼會來這兒,去弄清楚你是基於什麼樣的衝動而來聽這場演說的。我希望大傢相聚在此,共同去探明我們能否過一種心智健全、理性的、睿智的人生,能否充分地理解生活的真諦。我感覺,這對演說者和聽眾來說,都將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我們即將踏上的這段旅程,其目的是要去展開深入的探尋和個體的試驗,而不是去進行教條化的斷言或是創立新的信仰與理念的模式。想要明白我話語裏麵所傳達齣的真正涵義,你們就必須要對其加以檢驗和審視。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抱持這樣一種觀念,即認為,隻要找齣人類之所以會陷入痛苦、衝突和混亂的某個原因,我們便能夠解決生活的諸多難題瞭。於是以下的說法變得時髦起來:比如“根治瞭經濟上的罪惡,就能保證人類的幸福與圓滿”,又或者“隻要接受瞭某種宗教或哲學理念,世人便將獲得安寜與幸福”。在對單一原因的找尋中,我們鼓勵和培養起瞭一些專傢,他們一直準備去創立和闡明邏輯體係,而那些思考欠缺周全的人們便會深陷這些體係之中。你們將那些排他性的思想體係或理念,視為救贖世人的方法。我們極易落入到這些陷阱之中,以為這種單一原因看似邏輯上的簡單性,將有助於我們消除掉痛苦和混亂。
倘若一個人將自己交付給這些專傢,交付給某個單一的原因,那麼除瞭遭遇更大的混亂、睏惑和痛苦之外,他將一無所獲。他淪為瞭專傢手中的一個工具,抑或心甘情願被那些能夠輕而易舉地闡明單一原因邏輯上的簡單性的人所奴役。
毋庸置疑,假如你們深入地審視一下人類的痛苦與混亂,將會發現存在著諸多的原因,有一些復雜,有一些簡單,我們必須要徹底地認識這一點,爾後纔能夠從衝突和痛苦中解脫齣來。如果我們想要瞭解這許多的原因及其所具有的乾擾性,就得將生活當做一個整體來對待,而不是把它撕裂開來,拆分為精神的和情感的、經濟的和宗教的、內部的和外部的。正因如此,我們纔不可以把自己交付給那些專傢們,因為他們經過訓練已經形成瞭觀念上的排他和獨斷,隻曉得專注於他們那些狹隘的界分。牢記這一點至關重要,但我們無意中還是將自己交付給瞭其他人來引導,讓彆人來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以為某位宗教或經濟方麵的專傢,因其擁有專業知識和成就,便能夠對我們的個體生活予以指導。大多數專傢都是如此受訓的,以至於他們無法全麵地理解生活。我們讓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去遵從各類專傢們的指示,因此隻會製造齣更大的混亂和悲傷。所以說,既然我們已經意識到不可以聽命於那些專傢、教師、哲學傢,不可以受製於那些聲稱已經發現瞭神並且看似過著簡單生活的人,那麼我們就應當對這些人格外地加以提防。我們應該尋求簡單,然而在這種找尋的過程中,也要對許多的幻象與錯覺保持警覺。
既然認識到瞭所有這一切,那麼作為個體的我們應該怎麼辦纔好呢?我們必須要深刻地而非隨意或膚淺地認識到,沒有某個人或者某種思想體係可以完全解決那些令我們苦惱不已的問題,可以理清我們那些復雜而微妙的反應。假如我們能夠懂得,除瞭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消除掉我們內在與外在的混亂和睏惑,就不會去模仿他人,不會去渴望獲得認同,爾後我們便將開始釋放齣內在所蘊藏的極富創造力的能量。這錶明我們正在開始意識到個體的唯一性,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截然不同的,都是跟其他人不相似的。不過我這麼說,並非錶明在渴望那種自我本位主義。
我們必須開始實現自覺,這一點大部分人都沒能做到。在將暗藏的事物帶入到開放、帶入到光亮之中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瞭各種導緻不和諧與痛苦的原因。然而隻有這樣,纔能有助於帶來一種圓滿而睿智的幸福人生。假如沒有從暗藏的事物中解放齣來,那麼我們所做的種種努力,就注定會帶我們走嚮幻象與錯覺。
除非我們通過檢驗發現自身那些隱蔽的、深藏的模仿及其反應,並因此從模仿中解放齣來,否則將會生活在混亂與爭鬥之中,因為這些模仿阻礙瞭理智和情感的適應能力,令其無法去真正適應生命的運作。由於缺乏適應力,所以我們便會以自我為中心地爭鬥不休,便會充滿恐懼以及追求安全感,並且滋生齣許多令人感到慰藉的幻覺。
盡管我們或許認為自己已經發現瞭真理、極樂以及把神這一抽象理念客觀化瞭,但是隻要我們始終對於自身的那些暗湧無知無覺,就不可能認識真理。空談諸如“真理”、“神”、“完美”這些字眼,不會具有任何深刻的意義與重要性。
隻有當我們不去將理智同情感分離開來的時候,纔能夠踏上探尋真理的旅途。我們所受的訓練,使得我們並沒有把生活當做一個整體來對待,而是將其劃分為身體的、頭腦的和精神的。於是我們發現,很難調整自己去適應這種對於生活的嶄新理念與反應。想要訓練自己培養起這種看待生活的新方式,而不是退迴到那種分裂性思維的舊習慣中去,需要付齣巨大的耐心以及保持持久的警覺。這些錯誤的界分及其特殊的涵義、追求和目標,引發瞭如此多的危害,並且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復雜化。當我們通過試驗開始將自己從這些界分中解放齣來的時候,便能釋放齣創造性的能量,發現那無限的生命的活動。
心智能否深刻地認識到、覺察到這種永無止境的“變成”的狀態呢?我們將生活劃分為瞭肉體、理智和精神,而每一種劃分都帶著自身特殊的目標與追求。隻有當我們擺脫瞭由這些虛幻的、錯誤的概念及界分所製造齣來的局限,無限性纔會具有深刻的意義。當心智從有害的、局限的反應中脫離開去,開始以深刻的覺知去展開熱烈的生活,隻有在這個時候,纔有可能深刻地認識到這種永無止息的“變成”的過程。要想理解這種幸福,理智和情感就必須徹底擺脫認同與模仿的束縛。隻要喚醒瞭這種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智慧,就可以為人帶來慈愛、平靜與深刻的圓滿。
……
序言
剋裏希那穆提1895 年齣生於印度南部的一個婆羅門傢庭。 十四歲時,他被時為“通神學會”主席的安妮? 貝贊特宣稱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導師”。通神學會是強調全世界宗教統一的一個國際組織。貝贊特夫人收養瞭這個男孩,並把他帶到英國,他在那裏接受教育,並為他即將承擔的角色做準備。1911 年,一個新的世界性組織成立瞭,剋裏希那穆提成為其首腦,這個組織的唯一目的是為瞭讓其會員做好準備,以迎接世界導師的到來。在對他自己以及加諸其身的使命質疑瞭多年之後,1929 年,剋裏希那穆提解散瞭這個組織,並且說:
真理是無路之國,無論通過任何道路,藉助任何宗教、任何派彆,你都不可能接近真理。真理是無限的、無條件的,通過任何一條道路都無法趨近,它不能被組織;我們也不應該建立任何組織,來帶領或強迫人們走哪一條特定的道路。我隻關心使人類絕對地、無條件地自由。
剋裏希那穆提走遍世界,以私人身份進行演講,一直持續到他九十歲高齡,走到生命的盡頭為止。他摒棄所有的精神和心理權威,包括他自己,這是他演講的基調。他主要關注的內容之一,是社會結構及其對個體的製約作用。他的講話和著作,重點關注阻擋清晰洞察的心理障礙。在關係的鏡子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瞭解自身意識的內容,這個意識為全人類所共有。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不是通過分析,而是以一種直接的方式,在這一點上剋裏希那穆提有詳盡的闡述。在觀察這個內容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內心存在著觀察者和被觀察之物的劃分。他指齣,這種劃分阻礙瞭直接的洞察,而這正是人類衝突的根源所在。
剋裏希那穆提的核心觀點,自1929 年之後從未動搖,但是他畢生都在努力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簡潔和清晰。他的闡述中有一種變化。每年他都會為他的主題使用新的詞語和新的方法,並引入有著細微變化的不同含義。
由於他講話的主題無所不包,這套《選集》具有引人入勝的吸引力。任何一年的講話,都無法涵蓋他視野的整個範圍,但是從這些選集中,你可以發現若乾特定主題都有相當詳盡的闡述。他在這些講話中,為日後若乾年內使用的許多概念打下瞭基礎。
《選集》收錄瞭剋裏希那穆提中年及以後齣版的講話、討論、對某些問題的迴答和著作,涵蓋的時間範圍從1933 年直到1967 年。這套選集是他教誨的真實記錄,取自逐字逐句的速記報告和錄音資料。
美國剋裏希那穆提基金會,作為加利福尼亞的一個慈善基金會,其使命包括齣版和發布剋裏希那穆提的著作、影片、錄像帶和錄音資料。《選集》的齣版即是其中的活動之一。
剋裏希那穆提集:在關係中認識自我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剋裏希那穆提集:在關係中認識自我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物流很快,還沒看
評分書很好,質量好,內容也好,京東買的書送的非常快,支持
評分物美價廉,翡翠滿意,用完會繼續買,支持京東!比書店便宜!正版!
評分對書不作更多的評價,但哲學我認為是對內在思想的提升,也是對自己某些問題的解答,多讀書比無聊時看電腦好
評分如飢似渴的感覺,吸引力法則不管是否立竿見影,但卻可以改變思維常模,會讓人變得積極主動樂觀
評分朋友介紹後購買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值得擁有的好書!物流也超快!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看瞭一小部分內心深處很有感處,推薦購買!
評分《剋裏希那穆提集:在關係中認識自我》是“剋裏希那穆提集”(全17本)的第三本,收錄瞭剋裏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講和討論。他以素有的循序漸進的啓發方式,揭示齣關係就是自我的外在體現,外在世界的混亂源自個體內心的衝突,引導讀者一個人去體驗自我,不加選擇地去生活,喚醒生活的智慧。
評分靈性導師的著作,可以購買和閱讀。
剋裏希那穆提集:在關係中認識自我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