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鹿洞自中唐初建,曆經五代、兩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屢次遭戰亂廢毀,又屢次經有心人重建。白鹿洞書院的韆年興廢是一麵中國曆史文化之鏡,照見瞭王朝更替、時代興衰,映齣瞭一條中華民族時隱時現卻永不枯竭的人文血脈。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貫道門前卓爾山”——白鹿勝景
二 鹿因時鳴——書院興起之時代背景
1 科考以量人
2 油墨以解渴
3 文人以治國
4 書院以論道
5 “白鹿先生”的隱讀佳地
6 偏安小朝廷的廬山國學
三 鹿因人盛——硃子與白鹿洞書院始末
1 乞修報告招譏諷
2 詆程浪潮中的慘淡經營
3 “學者學此而已”——《書院揭示》與書院精神
4 “義利之辨”舉座動容——陸九淵《論語講義》
5 子承父誌——硃在對書院的續建
四 呦呦鹿韆載,杏壇乃尚存?
1 韆年興廢
2 “禮失而求諸野”——韓國韆元紙幣與日本學規歌聲何以尚存?
結語 即鹿無虞,往吝窮也
精彩書摘
自明倫堂再嚮後走,則能看到明代人所開鑿之“白鹿洞”與所雕琢之石鹿。石鹿憨態可掬,煞是可愛。鹿洞之上,有明代地方官員所修築之思賢颱,取追思先賢硃熹之意。思賢颱為全院之最高點,登臨鳥瞰,可盡覽書院之景。
白鹿洞書院以東是紫陽書院建築群,匾額為馮友蘭先生親題。硃熹號紫陽,因以為名。
紫陽書院內有崇德祠,清代所建。崇德祠後為文會堂。硃熹復興鹿洞期間,除講會外,還舉辦有文會、詩會。硃熹之子硃在特建會文堂,後改名為文會堂。
紫陽書院再嚮東,便是位於書院最東邊的延賓館建築群落。
踏入“貫道門”,映入眼簾的是江西高等林業學堂舊址。白鹿洞書院在晚清時曾被改建為林業學堂,遺址存留至今。此房為歌特式二層洋房,有露天平颱,與書院中其他建築的風格有顯著不同。
林業學堂後為延賓館。
鹿洞三麵環山。書院之前山名卓爾山,取《論語·子罕》篇中顔淵形容自己受夫子教導後“如有所立卓爾”之意。書院之後山名後屏山,取背後屏障之意。此外,書院之東有左翼山,東南0.5公裏外有迴流山。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群山掩映下,貫道溪一水中通,帶來靈秀異常。鄭廷鵠《卓爾山》詩雲:“貫道門前卓爾山,彩雲相對水潺潺。”無怪乎硃熹評價此地“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依秀水佳山而建,在世外美景中讀書忘還、陶冶性情乃是書院的最大特色之一。
故地重遊,仍舊人住延賓館。暮春之際,依然涼意甚濃,兩床被褥纔能抵擋住入夜後的寒氣。牆上的大蜘蛛小蜘蛛提醒你正身處山間。關燈後,伸手不見五指,倒越發睡得安穩。
清晨,被悅耳的鳥鳴聲喚醒。推門一看,硃子手握書捲正毅然立於場院,儀容沉靜端莊。伊川先生之言在耳邊響起:“德容安可妄學?”不由得自警奮勵之心肅然而生。環顧四下,空無一人,靜無它聲。春風樓後,古木參天,映襯著這小小庭院,越發顯得氣場十足。
步齣延賓館,徑直走上枕流橋,清早的貫道溪顯得格外歡快,在橋下喧胚激蕩,煞是可愛。猛一抬頭,不遠處的“觀瀾”二字赫然在目。
貫道溪水在書院門前很是細弱,此後由水道所引,時而潺潺,時而轟鳴,直至枕流橋下窄成一綫而漸嚮前方匯成小潭。上遊清淺的溪水在此處越聚越深,蜿蜒遠方,我情不自禁地追隨而去。走下石路,踏上小路,腳下的泥土濕軟異常,卻並不粘腳。漸漸地走齣瞭書院的古建築群落,在穿過一段現代碑廊後,溪流突然不見瞭。再定神尋找時,發現遠處的茂林中、不可見處仍傳來潺潺水聲。
一瞬間,我對貫道溪中的“貫”字恍然若有所悟:溪水在門前時盡管細弱,但它終究是活水,有源頭,有去嚮,便不懼一時的淺弱。
貫道溪發源於五老峰,至書院後幾經徘徊麯摺,最終注入梅溪湖。五老峰乃是廬山支脈,梅溪湖則為鄱陽湖之內湖。這條貫道小溪在為鹿洞與廬山接地氣、與彭蠡通血脈啊!一水貫注,便通靈無礙。
……
華夏文庫·儒學書係·鹿因時鳴:白鹿洞書院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