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老照片(95辑)》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以崭新的视角回望历史,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阅读《老照片(95辑)》,我们可以知道如下故事:母亲张纯音与顾准伯伯的交往;母亲刘燕瑾和凌子风;我的祖父计舜廷;外国友人在南京的出游;忘不了的孙维世;阅兵军旗前的将军等。
内容简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辅以详实、生动的文字,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人生况味”、“人与摄影”等专栏,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作者简介
冯克力(主编),十几年里致力于老照片的编辑、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 目录
徐 方 母亲张纯音与顾准伯伯的交往
杜 高 忘不了的孙维世
王端阳 母亲刘燕瑾和凌子风
余安东 几生修得住江安
史耀增 小学生也演《梁秋燕》
王建新 我的童年在“东风”
幼 林 我们的“六一”
计永刚 我的祖父计舜廷
刘南征 1955年:阅兵军旗前的将军
柳 谋 怀念母亲
杨弘绪 父亲的信
胡 剑 19世纪末:俄国人镜头下的中国西北
孙 琳 马 剑 百年万州桥
齐红深 宋 群 画里画外“尔灵山”
陈晓阳 外国友人在南京的出游
冯克力 无处不在的“老照片”
精彩书摘
母亲有一次跟赵人伟叔叔谈到顾准伯伯给她布置的翻译作业。她说:“我的英文水平过去是可以直接看懂好莱坞原版电影的,可老顾给我的论文却怎么也读不懂。即便把每个字都查了词典,仍不懂。可见不是英语水平问题,而是经济学水平问题,我们对西方当代经济学实在太隔膜了。”赵叔叔说:“我也有同感。老顾从《美国经济评论》中选了鲍尔丁的《作为道德科学的经济学》一文,对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你要学英文和经济学,可以试着把它翻译过来。’可我啃了一两个礼拜都啃不下来。勉强译了几段拿给他看,他看了之后说:‘程度还是不够。’”
听赵人伟叔叔讲,有一天他把翻译好的论文交给顾伯伯。本来那天顾伯伯是要去北京图书馆查资料的,可为了帮赵叔叔改翻译稿,他放弃了去北图,边批改边讲解,整整花了七个小时,用红笔在稿纸的四周改得密密麻麻的。不但修改译文的措辞,还详细解释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其内涵是什么,讲得非常透彻。如:“mechanism”这个词要翻译成“机制”而不是“机构”,因为它指的是机体的运作方式。
顾伯伯那段时间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可只要所里这些中青年研究人员前来求教,他总是热心相助。
八号楼二层东侧有一个电视房,里面摆放着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7点,有人负责打开机柜给大家放电视。这时全楼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那里,享受这一点点有限的娱乐,整个楼一下子变得异常寂静。母亲和顾准伯伯从来不去看电视,他们正好利用这难得的宁静来探讨各种问题。
一次他们谈到孙冶方,母亲不无忧虑地说:“冶方已被关了这么多年,真担心他在精神上垮了。听说有的人被长期单独监禁,最后变疯了。”顾伯伯说:“不会的,我了解他,他是个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是不会发疯的。”他还说:“冶方若放出来,他第一个要见的一定是我。”
听母亲讲,顾准与孙冶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文革”初期,他俩都被打成“黑帮”,红卫兵“勒令”他们打扫楼道和厕所。他们每天故意去得特别早,趁楼里还没有人来,边干活边交换思想,讨论对“文革”的看法。1968年,孙冶方以“特务”、“里通外国”的罪名被关进秦城监狱,长达七年之久。孙伯伯被关押之后,顾伯伯很想念他,经常谈起他。遗憾的是,顾伯伯没有等到孙伯伯出来就故去了,这当中仅仅差了几个月,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
还有一次母亲问顾伯伯:“你年轻的时候不顾一切地参加革命,结果革命倒是成功了,却一步步走到‘文革’,把国家祸害成这样,你后悔吗?”他说:“我不后悔,我的眼睛永远向前看。这正是我现在要做的工作——总结以往走过的弯路,探索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顾准伯伯为了节省时间,从不自己做饭,而是去食堂打饭来吃。一到吃饭时间,总会看到他拿个很大的白色搪瓷缸子,径直朝食堂走去。学部食堂的大锅饭菜营养倒是够了,可味道实在不敢恭维。母亲有时烧了比较可口的菜,如红烧排骨什么的,就会分出一些让我给顾伯伯端过去。即便如此,她还是对顾伯伯的健康忧心忡忡。一次,她跟老友骆耕漠说:“老顾身体这么虚弱,却整天埋头读书,缺少活动,咱们得想点儿办法才好。”从那以后,骆老、江明,还有我母亲,时不时会拉顾伯伯去附近的小饭馆儿吃饭,并借机陪他逛逛街,每次他都感到非常高兴。
……
老照片(第95辑) [Old Photo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孙 琳 马 剑 百年万州桥
评分
☆☆☆☆☆
还是蛮不错的,
评分
☆☆☆☆☆
计永刚 我的祖父计舜廷
评分
☆☆☆☆☆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
柳 谋 怀念母亲
评分
☆☆☆☆☆
很好 次日达!非常好的送货小哥!
评分
☆☆☆☆☆
系列图书,一直在买,好。
评分
☆☆☆☆☆
史耀增 小学生也演《梁秋燕》
评分
☆☆☆☆☆
一个人的思想,差不多是防身的武器,可以批评什么主义,可以避免一切纷扰。我们人总以为思想只有智识阶级才有,可是这是不尽然的;有的时候,思想不但普通人没有,就是学者也没有。普通人每天做事、吃饭、洗脸、漱口……都是照着习惯做去,没有思想的必要,所以不能称为有思想;就是关着窗子,闭着门户,一阵子的胡思乱想,也绝对不是思想的本义。原来思想是有条理、有系统、有方法的。 我们遇着日常习惯的事,总是马马虎虎的过去;及至有一个异于平常的困难发生,才用思想去考虑和解决。譬如学生每天从宿舍到课堂,必须经过三叉路和电车站,再走过二行绿荫荫的柳树,和四层楼的红房子,然后才至课堂。这在每天来往的学生,是极平常而不注意的事;但要是一个新考进来的学生,当他到了三叉路口的辰光,一定有一个问题发生:就是在这三条路中,究竟打哪一条路走能到目的地?那个时候,要解决这个困难,思想便发生了。 要管理我们的思想,照心理学上讲,需要用五种步骤: 一、困难的发生。人必遇有歧路的环境或疑难问题的时候,才有思想发生。倘无困难,决不会发生思想。 二、指定困难的所在。有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那就没有讨论和指定困难的所在的必要。要是像医生的看病,那就有关人命了。我们遇着一个人生病的时光,往往自己说不出病之所在;及至请了医生来,他诊了脉搏,验了小便,就完了事;后来吃了几瓶药水,就能够恢复原状。他所以能够解决困难,和我们所以不能解决困难的不同点,就在能否指定和认清困难之所在罢了。 三、假设解决困难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出主意了。像三叉路口的困难者,他有了主意,必定向电车站杨柳树那边跑。这种假说的由来,多赖平日的知识与经验。语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们求学亦复如此。这一步实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是在没有思想的人,他在脑袋中,东也找不到,西也找不到,虽是他在平常能够把书本子倒背出来;可是没有观察的经验,和考虑的能力,一辈子的胡思乱想,终是不能解决困难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