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史(捲一):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統治史(捲一):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塞繆爾·E·芬納 著,王震,馬百亮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1467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06760
包裝:精裝
叢書名: 統治史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6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甘陽(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一部《資治通鑒》式的政治史。
  
   張維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本書揭示瞭代議製民主成為當代政治神話的偶然性,也指齣中國傳統政治文明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
  
   汪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鑒前世政體之興衰,考當今統治之得失。
  
   劉軍寜(文化部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統治史》是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以來我首次讀到如此詳細研究古今中外政體的書。
  
   趙鼎新(芝加哥大學社會學係終身教授):《經濟學傢》雜誌說如果政治學有諾貝爾奬的話,芬納的三部麯就肯定會贏得此殊榮。我個人認為這一評價仍然低估瞭芬納的卓越工作。

內容簡介

   作為西方政治學領軍人物塞繆爾·E·芬納的三捲本《統治史》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的傳世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極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變化。
   《統治史》第一捲《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思考瞭“宮廷式”政治類型,述及世界文明中極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埃及、亞述、波斯、中國的漢朝、羅馬,也解釋瞭其中的例外,即猶太人的王國和羅馬共和國。

作者簡介

作者薩繆爾·E·芬納,英國著名政治學傢、曆史學傢。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執教於貝利奧爾學院,後任基爾大學政治學教授,1966年開始任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係主任,1974年迴到牛津大學並任格拉斯頓講座教授。芬納還曾任英國政治學會主席和國際政治科學協會副主席(1965-1969)。芬納一生博學多産、著作等身,代錶作有《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1962)、《比較政府:政治學研究導論》(1974)和三捲本《統治史》。
譯者王震,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所副研究員、法學博士,兼任西亞北非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世界曆史等。2005-2006年曾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訪學,多次參與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委托的重大科研項目,目前獨立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和上海市社科規劃辦委托項目,研究成果曾獲“第九屆上海市決策谘詢研究成果一等奬”。已在《社會科學》等重要學刊發錶論文20餘篇,齣版有專著《一個超級大國的核外交:冷戰轉型時期美國核不擴散政策(1969-1976)》(新華齣版社,2013年)。
譯者馬百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2005年起任教於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長期從事翻譯工作,誌趣為世界古代史研究,目前已纍計翻譯齣版作品100多萬字。主要譯作有《統治史》捲一(閤譯)、《統治史》捲三。其中《我們為什麼不說話:以自閉癥之奧秘解碼動物行為之謎》獲2008年文津圖書奬,並獲評當年的年度百佳圖書。

精彩書評

   如果政治科學領域存在諾貝爾奬的話,芬納一定會因為這部超乎尋常的三捲本《統治史》而獲此殊榮。——英國《經濟學傢》雜誌
  
   他(芬納)沒有在比較政治學研究中拾人牙慧,也沒有確立研究潮流。“他不屬於任何學派,也沒有創建一個學派。”他通過無可替代的原始研究證明瞭一個全麵的曆史性的政治製度史是可以實現的。——Jack Hayward(原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教授、牛津大學政治學榮譽教授,曾任英國學術院研究員、英國政治學會主席。)
  
   芬納閱讀的範圍之廣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很難想象會有曆史學不從他的著作中受益。——Gerald Edward Aylmer(英國著名曆史學傢,生前曾任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傢曆史學會主席。)
  
   芬納的作品博大精深,他對其他學科的熟悉程度,以及他所掌握的如此眾多的政治學研究方法將注定使他成為這個豐富多彩的學術時代的耀眼角色。——英國《獨立報》
  
   我們高度贊揚這一由當代極有活力、學識淵博且方法上不拘一格的學者所完成的戰後英國政治學經典……它填補瞭政治學研究領域的巨大空白。——《政治季刊》
  
   本書在很多方麵對於我們理解政治學都會産生極大幫助。——《新政治傢與社會》
  
   這是政治學領域極好的作品,很難想象在比較政府領域還有比這更好的教科書。——《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目錄

中譯序(趙鼎新)

前言

概念性序言
1.反復齣現的主題
2.政體類型
3.政體類型概述
4.決策執行人員
5.對政府的限製
6.評價標準
7.沒有終極論的軌跡:發明和死鬍同
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 蘇美爾、埃及、亞述、猶太

背景一
1.至公元前1700年

第一章 蘇美爾城邦
1.發端
2.大事年錶
3.經濟與社會背景
4.中央權威(大約公元前2600—前2344年)
5.概要與評價
6.蘇美爾城邦的消失

第二章 埃及王國到中王國的衰落(公元前1678年)
1.引言:“當芽兒彎麯……”
2.設置
3.大事年錶
4.政府與宗教
5.中央權威
6.行政
7.評價

背景二
1.薩爾貢時期的世界列國
2.國傢間均衡及其崩潰(大約公元前1500—前1200年)

第三章 鼎盛時期的埃及政體——新王國
1.引言:新王國
2.中央權威
3.新王國的管理
4.主要政府職能
5.雜亂無章的行政風格
6.新王國時期的評價
7.新王國的崩潰

第四章 公元前745—前612年的亞述帝國
1.亞述帝國的意義
2.大事年錶
3.亞述人的基本信仰
4.中央權威
5.帝國的行政管理
6.評價

第五章 公元前1025—前587年的猶太王國
1.聖地之民
2.從亞伯拉罕到大流散
3.聖經子民
4.猶太王權的形成
5.猶太國傢和君主製
6.傳播

第二部分波斯、希臘、羅馬、華夏

背 景

第一章 波斯帝國
1.土地和人民
2.帝國的誕生
3.大事年錶
4.王權和貴族
5.中央和地方政府
6.波斯帝國的弱點
7.迴顧和展望

第二章 最早的共和國:希臘人
1.希臘社會的發展
2.國傢和人民
3.城邦的構成
4.斯巴達
5.雅典的民主

第三章 城邦的終結
1.同盟和聯邦
2.希臘民主的終結

第四章 羅馬共和國
1.國傢和人民
2.大事年錶
3.共和國中期的政體
4.羅馬公民和羅馬“聯盟”
5.共和國為什麼會崩潰
6.評價

第五章 華夏國傢的形成
1.華夏早期大事記
2.先秦時期中國的連續性
3.儒傢與法傢
4.秦

第六章 漢帝國
1.漢朝的建立
2.政府製度的評述
3.皇帝
4.宮廷內的政治過程
5.地方行政架構
6.中央政府
7.政府人事製度
8.國傢行為
9.評價

第七章 羅馬帝國:元首製(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
1.奧古斯都·愷撒和元首製
2.戴剋裏先即位(公元284年)前的羅馬帝國
3.羅馬帝國的特徵
4.自治市
5.行省
6.皇帝
7.公共服務
8.結果
9.安敦寜時代:評價

第八章 晚期羅馬帝國:從戴剋裏先到狄奧多裏剋(284—526年)
1.晚期羅馬帝國及其終結
2.皇帝
3.新的疆域結構
4.中央行政
5.大區和禁衛軍長官
6.中央行政的職能:總結
7.文官製度
8.軍隊
9.公共服務及其履行
10.結論
11.對羅馬貢獻的評估
參考文獻

修訂版譯後記

精彩書摘

芬納(Samuel E.Finer)的《統治史》共3捲34章(Finer,1997),英文版長達1701頁,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中有重大影響的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統治史》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哈利發、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芬納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學界特彆是英國政治學界的一個領軍人物。他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特彆是《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Finer ,1962)。芬納在1982年開始撰寫《統治史》時已經退休,1987年,芬納在一場心肌梗塞後幸免於難,此後,他在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堅持寫作,且進展迅速,直到1993年去世。去世前《統治史》已完成計劃中36章的34章。《統治史》由芬納的夫人凱瑟琳·芬納及傑剋·哈瓦德(Jack Hayward)進行編輯後齣版。作者的去世使得《統治史》終止在工業革命。如果假以時日,想必芬納會對整個20世紀的政治發展,特彆是蘇聯解體和全球化對國傢政治發展的影響有所涉及,並且會在書末提供一個總結和展望,使讀者能對全書有個更完整的瞭解。雖然《統治史》的不完整性給我們帶來瞭遺憾,但讀過《統治史》的人都承認,全書34章有一氣嗬成之感。直到最後幾章,作者仍能廣徵博引,並以他所特有的睿智,為我們展現近代政治的關鍵發展及其背後的邏輯,鋒芒絲毫不減。
《統治史》一書沒有涉及黑非洲,沒有討論歐洲殖民前的美洲,也沒有分析任何東南亞的國傢。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傢芬納的討論也僅限於幕府時代以後的政治發展。在導論中,芬納開門見山地說明瞭他選擇案例的四個取捨原則,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大小和規模,以及該政府在組織技術和統治理念上對後世所産生影響的大小。人類社會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類:集約性技術和延展性技術(intensive and extensive technology)(Mann ,1986)。所謂集約性技術,是指那些能提高人類的生産效率、增強對自然資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術,而延展性技術則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類(特彆是國傢)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技術。就古代中國而言,科層製、法治、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的發明都可以被看作是重要的延展性技術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前(特彆是在18世紀前),推動文明進展的主要是延展性技術。因此,世界各地各個曆史時期的政府對延展性技術發展的貢獻就成瞭芬納寫作的主軸之一。在導論的最後部分,芬納專門總結瞭在以後章節中還會深入分析的各個國傢和地區在這方麵最為重要的貢獻(Finer,1997: 87—94):亞述發明瞭帝國,波斯創造瞭世俗帝國,猶太王國發展瞭有限君主模式,中國貢獻瞭科層製、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希臘發明瞭公民概念和民主製,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發展瞭衡平政治(checks and balances)和法製,中世紀歐洲産生瞭無頭封建製和教會與世俗政權的衝突性依存狀態,與中世紀歐洲的無頭封建製相對的是中國西周或日本幕府政治前的那種在封建貴族和領主之上還有國君統帥的有頭封建製。復興瞭希臘羅馬政治的一些關鍵傳統,並創造瞭代議製。英國創造瞭君主立憲,法國發明瞭民族主義和民主國傢,美國則貢獻瞭成文憲法、憲法對公民權的保護、司法審查以及聯邦製。
……
芬納的《統治史》發錶後好評如潮。《經濟學傢》雜誌說:“沒有一本在20世紀發錶的政治學專著……能超過芬納的工作。”(Economist,1997)Luttwak(1997)說:“芬納的工作是‘政治科學’的最卓著者。”(Luttwak,1997)Paterson說:“芬納的《統治史》是幾代學術的結晶。”(Paterson,1999:112)Power說:芬納的工作“豐富之極,以至於任何一個比較理論框架都無法對它進行概括”(Power,1999)。但是,芬納在80年代為瞭寫作《統治史》而申請社會科學研究協會(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的科研經費時卻被拒。其實,還是Brisbin對《統治史》的態度比較客觀地反映瞭西方主流政治學的現狀(Brisbin,1999)。他批評芬納無視所有堅持新製度主義和理性選擇理論的學者在國傢形成方麵所做的工作,批評芬納未能把《統治史》中所提齣的不同政府類彆轉化為能解釋各種不同假說的真正的變量。新製度主義和理性選擇理論是西方政治學的主導理論,而以博弈論和統計學為核心的定量方法則是西方政治學的主導方法。芬納顯然對這些理論和方法持保留意見。西方主流政治學非常現實,因而也是十分短視的學科。他們普遍輕視曆史,有一種“隻有當曆史能為現實服務時我們纔會服務於曆史”的勁頭(尼采語)。因此,像《統治史》這樣一部以上下五韆年政治為研究對象的,實際上采用曆史社會學方法的巨著,就成為西方20世紀政治學領域的一個絕唱。
《經濟學傢》雜誌說如果政治學有諾貝爾奬的話,芬納的三部麯就肯定會贏得此殊榮(Economist,1997)。我個人認為這一評價仍然低估瞭芬納的工作。芬納的三部麯所需要的知識麵、想象力、對曆史現象的綜閤能力以及智慧,遠非目前早已技術化瞭的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的諾貝爾奬獲奬工作所能比擬。

前言/序言

  本書是在2010年《統治史》(第一捲,下同)基礎上的修訂版。與初版《統治史》相比,修訂本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瞭修改:1.重新統一瞭全書的翻譯體例,特彆是對翻譯過程中的人名、地名、製度器物等專用名詞,以及注釋體例等進行瞭規範和統一;2.重新對全書的翻譯語言進行瞭統一和調整,以保證各捲之間翻譯風格的協調;3.修改並完善瞭初版中存在的一些疏漏、訛誤或不準確之處。我們衷心希望,經過精心修訂後的新版《統治史》在以全新麵貌呈現給讀者朋友的同時,也能給各位讀者帶來煥然一新的閱讀體驗。
眾所周知,塞繆爾·E·芬納(Samuel E. Finer)先生是享譽西方學界的學術大師,而三捲本《統治史》正是他學術生涯中的巔峰之作。這部皇皇巨著共分三捲,計34章,百萬餘字,在芬納先生去世時,全書後兩章仍未完成,成為學術界的韆古憾事。英國著名《經濟學傢》雜誌曾放言,如果政治學領域存在諾貝爾奬的話,芬納先生完全能夠以三捲本《統治史》而獲此殊榮。事實上,恰如趙鼎新教授在中譯本序言中所說,芬納先生的學術成就已經超越瞭諾貝爾奬所能承載的內涵。
在這部經典巨著中,芬納先生以時間為綫索,係統詳實地考察瞭人類曆史上不同地區的各種統治形態和社會政治結構,其研究深度和廣度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政治學研究中,《統治史》是迄今為數不多的一部貫通古今中西的學術巨著。曾在芬納之後擔任英國政治學會主席的另一政治學傢傑剋·海沃(Jack Hayward)教授指齣:“和同時代其他政治學傢不同,飽受牛津大學熏染的芬納具有對統治史中的異同現象進行跨時段和跨地域比較研究的自信和遠見。”如果沒有非常淵博的學識和深厚學養,沒有畢生為學的信念和執著,很難想象芬納能夠在離休後完成這部難度如此之大的長篇巨著。《統治史》雖然是一部政治學著作,但其在社會學和曆史學方麵的價值和方法論同樣毫不遜色,它是一部名副其實的跨學科研究的史書。芬納的政治學研究極為強調曆史傳統和實證研究,完全傳承瞭歐洲曆史學派務實求真而決不妄言的優秀傳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芬納先生在研究中沒有拘泥於西方中心主義偏見,對先秦、漢唐一直到明清時期的中國社會政治製度進行瞭係統分析和研究,並給予瞭較為中肯的評價。我們堅信,無論對於史學者、社會學者,還是政治學者,《統治史》都是一部值得放在案頭仔細品味的學術佳作。
本書翻譯修訂工作由我和馬百亮共同完成,各章節翻譯分工如下:第一部分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二部分第五、六章由我翻譯;本書前言,第二部分第一、二、三、四、七、八章由馬百亮完成。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趙鼎新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本書賜序,他的序言高屋建瓴,為本書增色不少。序言不僅能夠使讀者對芬納和《統治史》的概況與學術地位有一個總體把握,而且對於那些入門者或沒有足夠時間通讀全書的人來說,序言不失為一窺大師思想風采的捷徑。此外,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王興全副研究員、世界中國學研究所梅俊傑研究員、潘瑋琳博士,以及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張憶南女士、張榕女士等在本書的翻譯和修訂過程中也提供瞭不少有益的幫助和建議,我們謹藉此機會嚮他(她)們錶示最為誠摯的謝意。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六點分社的倪為國先生和責任編輯彭文曼女士為本書翻譯齣版也付齣瞭大量心血。沒有他們的策劃與督促,本書的麵世也許還要經曆更長時間,我們也要對他們付齣的努力錶示由衷感謝。
本書翻譯工作曆時多年,我們在翻譯和修訂時曾多方求教,以求保持不失原著本色。由於水平和學識所限,書中仍難免會有一些訛誤或不盡如人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王 震
                       2014年5月於上海


統治史(捲一):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統治史(捲一):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統治史(捲一):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統治史(捲一):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正品

評分

  全書使用的方法,是一種傳統的要素分析法,設定一係列互相聯係的參數,建立起變量模型,來分析描述曆史上的政府發生形態,進而點評臧否之。方法相對傳統,但是可以避免現代曆史社會學,乃至社會學或其他的一些思想傢,力圖以某一種“問題意識”來提點天下的弊端(問題越集中,對事實的理解就可能越偏頗,為瞭能夠通過某一個問題來貫穿全局,以至於就喪失瞭經驗的豐富性和可能性,這就意味著,問題越集中,在理解和闡釋的過程中就越容易造成一個僅僅在邏輯上完整的,而沒有經驗實在性的答案)。

評分

以描述為主 可以說是國外的史記瞭

評分

芬納(Samuel E.Finer)的《統治史》共3捲34章(Finer,1997),英文版長達1701頁,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中有重大影響的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統治史》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哈利發、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芬納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學界特彆是英國政治學界的一個領軍人物。他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特彆是《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Finer ,1962)。芬納在1982年開始撰寫《統治史》時已經退休,1987年,芬納在一場心肌梗塞後幸免於難,此後,他在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堅持寫作,且進展迅速,直到1993年去世。去世前《統治史》已完成計劃中36章的34章。《統治史》由芬納的夫人凱瑟琳·芬納及傑剋·哈瓦德(Jack Hayward)進行編輯後齣版。作者的去世使得《統治史》終止在工業革命。如果假以時日,想必芬納會對整個20世紀的政治發展,特彆是蘇聯解體和全球化對國傢政治發展的影響有所涉及,並且會在書末提供一個總結和展望,使讀者能對全書有個更完整的瞭解。雖然《統治史》的不完整性給我們帶來瞭遺憾,但讀過《統治史》的人都承認,全書34章有一氣嗬成之感。直到最後幾章,作者仍能廣徵博引,並以他所特有的睿智,為我們展現近代政治的關鍵發展及其背後的邏輯,鋒芒絲毫不減。 《統治史》一書沒有涉及黑非洲,沒有討論歐洲殖民前的美洲,也沒有分析任何東南亞的國傢。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傢芬納的討論也僅限於幕府時代以後的政治發展。在導論中,芬納開門見山地說明瞭他選擇案例的四個取捨原則,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大小和規模,以及該政府在組織技術和統治理念上對後世所産生影響的大小。人類社會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類:集約性技術和延展性技術(intensive and extensive technology)(Mann ,1986)。所謂集約性技術,是指那些能提高人類的生産效率、增強對自然資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術,而延展性技術則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類(特彆是國傢)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技術。就古代中國而言,科層製、法治、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的發明都可以被看作是重要的延展性技術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前(特彆是在18世紀前),推動文明進展的主要是延展性技術。因此,世界各地各個曆史時期的政府對延展性技術發展的貢獻就成瞭芬納寫作的主軸之一。在導論的最後部分,芬納專門總結瞭在以後章節中還會深入分析的各個國傢和地區在這方麵最為重要的貢獻(Finer,1997: 87—94):亞述發明瞭帝國,波斯創造瞭世俗帝國,猶太王國發展瞭有限君主模式,中國貢獻瞭科層製、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希臘發明瞭公民概念和民主製,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發展瞭衡平政治(checks and balances)和法製,中世紀歐洲産生瞭無頭封建製和教會與世俗政權的衝突性依存狀態,與中世紀歐洲的無頭封建製相對的是中國西周或日本幕府政治前的那種在封建貴族和領主之上還有國君統帥

評分

挺好的 送貨迅速 書裝精緻

評分

非常贊!活動入手,趕上京東滿減活動就趕緊買瞭,直綫喜歡這套書很久瞭 遲遲不捨得買,原價還是有點讓人接受不瞭呢,趕上京東這次滿減,就趕緊入手瞭,感謝感謝,非常喜歡,非常想要的兩本書都收入囊中,太開心瞭,感謝京東滿減,希望加大力度,書真的是多少都讀不完呢,5星!

評分

芬納(Samuel E.Finer)的《統治史》共3捲34章(Finer,1997),英文版長達1701頁,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中有重大影響的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統治史》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哈利發、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芬納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學界特彆是英國政治學界的一個領軍人物。他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特彆是《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Finer ,1962)。芬納在1982年開始撰寫《統治史》時已經退休,1987年,芬納在一場心肌梗塞後幸免於難,此後,他在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堅持寫作,且進展迅速,直到1993年去世。去世前《統治史》已完成計劃中36章的34章。《統治史》由芬納的夫人凱瑟琳·芬納及傑剋·哈瓦德(Jack Hayward)進行編輯後齣版。作者的去世使得《統治史》終止在工業革命。如果假以時日,想必芬納會對整個20世紀的政治發展,特彆是蘇聯解體和全球化對國傢政治發展的影響有所涉及,並且會在書末提供一個總結和展望,使讀者能對全書有個更完整的瞭解。雖然《統治史》的不完整性給我們帶來瞭遺憾,但讀過《統治史》的人都承認,全書34章有一氣嗬成之感。直到最後幾章,作者仍能廣徵博引,並以他所特有的睿智,為我們展現近代政治的關鍵發展及其背後的邏輯,鋒芒絲毫不減。 《統治史》一書沒有涉及黑非洲,沒有討論歐洲殖民前的美洲,也沒有分析任何東南亞的國傢。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傢芬納的討論也僅限於幕府時代以後的政治發展。在導論中,芬納開門見山地說明瞭他選擇案例的四個取捨原則,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大小和規模,以及該政府在組織技術和統治理念上對後世所産生影響的大小。人類社會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類:集約性技術和延展性技術(intensive and extensive technology)(Mann ,1986)。所謂集約性技術,是指那些能提高人類的生産效率、增強對自然資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術,而延展性技術則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類(特彆是國傢)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技術。就古代中國而言,科層製、法治、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的發明都可以被看作是重要的延展性技術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前(特彆是在18世紀前),推動文明進展的主要是延展性技術。因此,世界各地各個曆史時期的政府對延展性技術發展的貢獻就成瞭芬納寫作的主軸之一。在導論的最後部分,芬納專門總結瞭在以後章節中還會深入分析的各個國傢和地區在這方麵最為重要的貢獻(Finer,1997: 87—94):亞述發明瞭帝國,波斯創造瞭世俗帝國,猶太王國發展瞭有限君主模式,中國貢獻瞭科層製、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希臘發明瞭公民概念和民主製,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發展瞭衡平政治(checks and balances)和法製,中世紀歐洲産生瞭無頭封建製和教會與世俗政權的衝突性依存狀態,與中世紀歐洲的無頭封建製相對的是中國西周或日本幕府政治前的那種在封建貴族和領主之上還有國君統帥

評分

評分

非常不錯,是正版的啊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統治史(捲一):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