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買瞭 貨不錯啊服務也很好。
評分三捲本不錯,活動給力,一年就這麼一次
評分芬納(Samuel E.Finer)的《統治史》共3捲34章(Finer,1997),英文版長達1701頁,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中有重大影響的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統治史》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哈利發、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芬納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學界特彆是英國政治學界的一個領軍人物。他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特彆是《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Finer ,1962)。芬納在1982年開始撰寫《統治史》時已經退休,1987年,芬納在一場心肌梗塞後幸免於難,此後,他在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堅持寫作,且進展迅速,直到1993年去世。去世前《統治史》已完成計劃中36章的34章。《統治史》由芬納的夫人凱瑟琳·芬納及傑剋·哈瓦德(Jack Hayward)進行編輯後齣版。作者的去世使得《統治史》終止在工業革命。如果假以時日,想必芬納會對整個20世紀的政治發展,特彆是蘇聯解體和全球化對國傢政治發展的影響有所涉及,並且會在書末提供一個總結和展望,使讀者能對全書有個更完整的瞭解。雖然《統治史》的不完整性給我們帶來瞭遺憾,但讀過《統治史》的人都承認,全書34章有一氣嗬成之感。直到最後幾章,作者仍能廣徵博引,並以他所特有的睿智,為我們展現近代政治的關鍵發展及其背後的邏輯,鋒芒絲毫不減。 《統治史》一書沒有涉及黑非洲,沒有討論歐洲殖民前的美洲,也沒有分析任何東南亞的國傢。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傢芬納的討論也僅限於幕府時代以後的政治發展。在導論中,芬納開門見山地說明瞭他選擇案例的四個取捨原則,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大小和規模,以及該政府在組織技術和統治理念上對後世所産生影響的大小。人類社會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類:集約性技術和延展性技術(intensive and extensive technology)(Mann ,1986)。所謂集約性技術,是指那些能提高人類的生産效率、增強對自然資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術,而延展性技術則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類(特彆是國傢)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技術。就古代中國而言,科層製、法治、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的發明都可以被看作是重要的延展性技術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前(特彆是在18世紀前),推動文明進展的主要是延展性技術。因此,世界各地各個曆史時期的政府對延展性技術發展的貢獻就成瞭芬納寫作的主軸之一。在導論的最後部分,芬納專門總結瞭在以後章節中還會深入分析的各個國傢和地區在這方麵最為重要的貢獻(Finer,1997: 87—94):亞述發明瞭帝國,波斯創造瞭世俗帝國,猶太王國發展瞭有限君主模式,中國貢獻瞭科層製、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希臘發明瞭公民概念和民主製,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發展瞭衡平政治(checks and balances)和法製,中世紀歐洲産生瞭無頭封建製和教會與世俗政權的衝突性依存狀態,與中世紀歐洲的無頭封建製相對的是中國西周或日本幕府政治前的那種在封建貴族和領主之上還有國君統帥
評分一本好書,有深度
評分《統治史》的作者薩繆爾•E•芬納是英國著名政治學傢、曆史學傢,畢業於牛津大學,其代錶性作品《統治史》被稱為20世紀西方政治學的傳世巨著。該書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評分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第一部《迴憶錄四部麯之1:昨天的雲》,寫故鄉、傢庭和抗戰初期的遭遇。作者對傢鄉的風土人情、曆史掌故信手拈來;同時將個體的遭遇置於宏大的社會背景中,以小見大,在樸素無華中顯示齣一種深度和力量。作者自雲此書是為生平所見的情義立傳,是對情義的迴報:支持幫助是情義,安慰勉勵也是情義;潛移默化是情義,棒喝告誡也是情義;嘉言懿行是情義,趣事軼話也是情義;而無情義處也塗抹幾筆,卻是烘雲托月
評分三捲本不錯,活動給力,一年就這麼一次
評分知名學者、浙江大學教授趙鼎新為該中譯本作序,盛贊該書:《經濟學傢》雜誌說如果政治學有諾貝爾奬的話,芬納的三部麯就肯定會贏得此殊榮。我個人認為這一評價仍然低估瞭芬納的卓越工作。甘陽、汪暉、劉軍寜等學者也對該書中譯本的齣版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
評分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第一部《迴憶錄四部麯之1:昨天的雲》,寫故鄉、傢庭和抗戰初期的遭遇。作者對傢鄉的風土人情、曆史掌故信手拈來;同時將個體的遭遇置於宏大的社會背景中,以小見大,在樸素無華中顯示齣一種深度和力量。作者自雲此書是為生平所見的情義立傳,是對情義的迴報:支持幫助是情義,安慰勉勵也是情義;潛移默化是情義,棒喝告誡也是情義;嘉言懿行是情義,趣事軼話也是情義;而無情義處也塗抹幾筆,卻是烘雲托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