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教育应用/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新技术与教师教育丛书

移动终端教育应用/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新技术与教师教育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兴辉,陈向东 著,江宏星,岑磊 编
图书标签:
  • 移动学习
  • 教育技术
  • 教师教育
  • 高等教育
  • 精品课程
  • 应用教学
  • 技术融合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
  • 教育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448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195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新技术与教师教育丛书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移动终端教育应用/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新技术与教师教育丛书》共有五章,内容是移动终端学习和移动教学系统的介绍及案例分析,从云计算应用、在线学习、教学管理和终端控制4个方面选取了11个应用平台或系统软件进行了介绍。每个系统都按软件介绍、使用方法、经典案例和案例设计这一结构展开,力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目录

第1章 移动终端与教育应用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
1.1.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1.1.2 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
1.2 移动学习
1.2.1 移动学习的特点
1.2.2 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1.3 移动学习平台
1.3.1 云计算应用移动学习平台
1.3.2 在线移动学习平台
1.3.3 课堂管理移动学习平台
1.3.4 终端控制移动学习平台

第2章 云计算教育应用
2.1 Evemote
2.1.1 Evemote简介
2.1.2 Evemote的使用方法
2.1.3 经典案例
2.1.4 案例设计——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与交流
2.2 华为网盘
2.2.1 华为网盘简介
2.2.2 华为网盘的使用方法
2.2.3 使用案例
2.2.4 结语
2.3 Mindjet
2.3.1 Mindjet软件概述
2.3.2 功能与操作
2.3.3 经典案例——大学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使用Mindjet
2.3.4 案例设计
2.3.5 结语

第3章 在线学习
3.1 网络公开课
3.1.1 网易公开课
3.1.2 可汗学院(KhanAcademy)
3.1.3 经典案例
3.1.4 案例设计
3.1.5 结语
3.2 Pocket
3.2.1 Pocket简介
3.2.2 使用说明
3.2.3 案例设计
3.3 谷歌翻译
3.3.1 操作案例
3.3.2 经典案例
3.3.3 案例设计
3.3.4 结语
3.4 微博教学
3.4.1 新浪微博简介
3.4.2 新浪微博的使用方法
3.4.3 经典案例
3.4.4 案例设计——微博与师范生实践教学的整合
3.4.5 结语

第4章 课堂管理
4.1 TeamViewer
4.1.1 TeamViewer简介
4.1.2 TeamViewer的使用方法
4.1.3 经典案例
4.1.4 案例设计——巧用TeamViewer,为网络管理员"减负
4.1.5 结语
4.2 Splashtop
4.2.1 Splashtop简介
4.2.2 Splashtop的使用方法
4.2.3 案例设计——学生通过Whiteboard参与课堂
4.2.4 结语

第5章 终端控制
5.1 Kytephone
5.1.1 引言
5.1.2 Kytephone简介
5.1.3 操作案例
5.1.4 经典案例
5.1.5 案例设计
5.1.6 结语
5.2 安豆苗
5.2.1 安豆苗简介
5.2.2 安豆苗的特点和优势
5.2.3 安豆苗的使用方法
5.2.4 经典案例
5.2.5 案例设计
5.2.6 结语
《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驱动未来学习新范式》 内容简介: 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并重塑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本书《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驱动未来学习新范式》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教育,引领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迈向崭新的维度。我们将不仅聚焦于AI在教育中的应用落地,更着眼于其背后的理论支撑、伦理考量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技术开发者以及关心教育未来的每一位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刻的洞察。 本书的构建,如同一次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潜力的系统性探索。我们从基础概念入手,力求让读者对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及其与教育的契合点有清晰的认识。第一部分“人工智能基础与教育场景关联”将详细梳理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等,并深入分析这些技术如何能够被转化为解决教育痛点、提升教学效率、优化学习体验的有力工具。例如,我们将探讨机器学习如何驱动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生成,自然语言处理如何赋能智能辅导系统和自动批改作文,计算机视觉又如何应用于课堂行为分析和学习状态监测。这一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建立读者对AI在教育领域应用潜力最直观的理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和深入。本书的第二部分“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创新实践”将聚焦于当前和未来最具潜力的AI教育应用。我们将深入剖析智能辅导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ITS)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式,这类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模拟人类教师的教学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在AI赋能下的飞跃,如何通过海量学习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可视化,揭示学生的学习模式、预测学习风险,并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自动化评估与反馈系统,特别是针对写作、编程等复杂任务的AI评估,也将是本部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能大大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能提供即时、客观的反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与AI的融合,将为沉浸式学习体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创造出更加生动、互动、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然而,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的引入都伴随着挑战和争议。本书的第三部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挑战与伦理考量”将以审慎的态度,探讨AI在教育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数据隐私与安全是首当其冲的议题,如何在收集和利用学生数据的同时,确保其合规性、安全性和道德性,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算法的公平性与偏见问题也至关重要,AI算法的训练数据可能带有固有的偏见,从而导致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或评估结果,本书将深入分析如何识别和消除这些偏见。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人机协作的教育模式,AI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平衡技术支持与人文关怀,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的连接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在AI时代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通过专业发展支持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也将是本部分关注的重点。 教育的未来,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本书的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教育:AI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将放眼长远,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我们将分析AI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例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并探讨AI如何助力这些素养的培养。个性化终身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将是AI赋能教育的重要方向,本书将展望如何利用AI技术为个体提供贯穿其职业生涯的学习支持。同时,我们也关注AI在教育公平性方面的潜力,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弥合教育鸿沟,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人群。最后,本书将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AI与脑科学的融合、通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等,为读者勾勒出教育未来的发展蓝图。 本书的写作团队由一群在人工智能、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我们致力于将前沿的学术理论与生动的案例研究相结合,以严谨而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穿越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的广阔天地。无论是希望了解AI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师,致力于研发创新教育产品的技术人员,还是关注教育改革方向的政策制定者,抑或是渴望探索未来学习模式的学生和家长,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和深刻的启迪。 《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驱动未来学习新范式》不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教育未来的书。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并非要取代人类教师,而是要成为教育者强大的助手,成为学习者个性化的引路人,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慧、更加公平、更加高效、也更加富有温度的教育新时代。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深刻理解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为积极拥抱这场教育革命做好准备,共同塑造面向未来的学习新范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移动终端教育应用”的书,虽然我目前还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作为一个对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具有启发性。它并没有直接罗列各种教学App的功能,而是深入探讨了移动终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例如,书中对“情境化学习”和“游戏化教学”的阐述,让我对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如何设计符合移动终端特性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评估这些活动效果的案例,这让我意识到,技术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运用它来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看待教育的新视角,让我不仅仅局限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开始思考如何主动构建和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即使我现在还不完全理解所有专业术语,但书中的一些理念已经开始影响我日常的学习习惯了,让我更加关注那些能够激发我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

评分

我是一名对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充满好奇的读者,这本书的内容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且深入的视角。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移动终端在教育应用中的技术支撑、理论基础和实践挑战。书中对“用户体验设计”在教育App开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推送”和“自适应学习”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数字鸿沟”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利用移动终端来弥合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育者、技术开发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虽然我不是直接的教育从业者,但书中提供的关于如何设计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框架,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来辅助自己的学习,乃至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新技术与教师教育丛书”这个定位,吸引了我这位对教育领域最新动态感兴趣的旁观者。我一直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技术的进步无疑是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书中关于“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的讨论,虽然主要面向的是教师群体,但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对我这个普通学习者也很有借鉴意义。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现代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书中对一些新兴技术的介绍,比如AR/VR在教学中的潜力,让我对未来的课堂充满了想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教师如何适应技术变革,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教育者需要持续学习和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尽管我不是教师,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来辅助学习的思路,也更加理解了优质教育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

我一直对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引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著作。这本书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的标签,让我对它的专业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并没有去深入研究书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但我被其中对于“移动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的宏观视角所吸引。它不仅仅关注单个应用,而是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平台建设乃至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展现了移动终端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书中对“学习资源泛在化”和“学习过程数据化”的探讨,让我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教育将更加灵活、开放和个性化。虽然我对某些技术名词并不熟悉,但其背后所传递的教育理念,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终身学习”等,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也让我意识到,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它正在重塑教育的边界和可能性。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我现在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关注着教育的发展,而这本《移动终端教育应用》恰好触及了我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孩子的学习方式。书中的一些章节,虽然文字上可能有些学术化,但仔细品读,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如何让学习变得更有效、更吸引人的深切思考。它没有简单地介绍市面上有什么儿童教育App,而是探讨了移动终端如何支持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学习数据分析”的部分印象深刻,虽然我无法直接运用这些技术,但这让我开始关注孩子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我们能否从中获取一些关于他们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移动终端不仅仅是娱乐工具,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强大助手,关键在于家长和教育者能否有效地引导和利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