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1
★一部最古老的人类思想宝库,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
★用简洁精巧的文字,诠释透彻圆融的智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以记言为主,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论语》+算盘=成功。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
序
第一篇学而
第二篇为政
第三篇八佾
第四篇里仁
第五篇公冶长
第六篇雍也
第七篇述而
第八篇泰伯
第九篇子罕
第十篇乡党
第十一篇先进
第十二篇颜渊
第十三篇子路
第十四篇宪问
第十五篇卫灵公
第十六篇季氏
第十七篇阳货
第十八篇微子
第十九篇子张
第二十篇尧曰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篇学而
【大意】
本篇为全书首篇,共十六章,以谈论学习和修养为主,也有少量论政的内容。开宗明义,表现了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的双重身份。宋儒朱熹称此篇所记都是“务本”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④。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⑤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⑥,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①令:善。令色,讨人喜欢的脸色。②贤贤:尊重品德;易色:不重视容貌。③致:竭尽,尽忠。④主:以……为主。主忠信,即以忠信为处世标准。⑤终:父母的死亡;远:祭祀。慎终追远,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祭远代祖先。⑥由:遵守;之:指礼。小大由之:大小事均由礼来衡量。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令人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不就是一位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吗?”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要专心致力于根本之事,根本确立了,道义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用心温习了吗?”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谨慎、认真负责地处理工作,诚实无欺;要节约财物开支,爱护部下官吏;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期间进行。”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顺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出门就要敬爱兄长;要谨慎少言,言而有信,博爱民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若还有精力,就再去学习学问吧。”
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侍国君,能豁出性命;结交朋友,说话要诚实且讲信用。这种人,即便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学到的也不会牢固。做人要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慎重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虔诚地追奠祭祀远代祖先,这样做,自然会使老百姓趋向忠厚朴实。”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谨、节俭和谦逊来了解政事的,他老人家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与别人获知的方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一个人的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说他长年不改变父亲所坚持的好的道德准则,他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遇事做到和谐、恰当最为可贵。以前圣明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他们小事大事都以礼来衡量,都做得恰到好处。但是,如有行不通的时候,便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地求取,不用一定的礼法制度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说:“所守的诺言符合义,许下的诺言就可以实现。态度的恭敬符合礼,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亲密的人,就有可能靠得住了。”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过于饱足,居住上不讲究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向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并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却不去谄媚、奉承,富有却不自大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但是还比不上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又崇尚礼节的。”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对骨、象牙、玉石的加工一样,要不断切、磋、琢、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的事就能知道未来的事,你已能举一反三了。”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者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
孔子(公元前552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原属殷商一族,先世是宋国的大臣,后迁于鲁。孔子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落,但他在早年还是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对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十分熟悉。孔子天资聪颖,又极为谦虚好学,故而学识日进。到三十岁左右,已经以博学知名于世,开始招收门徒,传授《诗》、《书》、《礼》、《乐》等古代文化典籍。他一方面对以前的文化、思想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同时也结合春秋后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对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创建了儒家学派。
孔子早年曾在鲁国执政季氏手下担任管理仓储、牛羊的小官,都能恪尽职守。因鲁国内乱,一度旅居齐国。后仍回鲁国收徒讲学,门下弟子达三千之众。年过五十以后,一度被鲁国国君委以官职,做到司寇,主管鲁国的司法工作。他希望加强国君权威,削弱卿大夫权力,与当政的季氏等三家大夫产生矛盾,最终被迫弃官离开鲁国。这段做官的时间,大约不超出五年。此后,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各国,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诸侯国,并曾在卫国、陈国停留了较长时间。然而,他始终没有得到机会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也没有找到贤明的君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般只是被供养起来装点门面,还有很多时候备受冷遇和迫害。在这段时间里,孔子坚持不懈地进行治学和教育,与弟子们反复探讨人生、社会的重大问题,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言论。在公元前四八四年,经过大约十四年的流浪生涯之后,孔子终于重返鲁国,将余生的精力倾注于文化、教育事业。他一边继续讲学,一边整理文化典籍,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古籍进行删订,编成最后的教材定本。晚年的孔子在鲁国受到较高规格的礼遇,但仍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生活上也迭遭不幸,独子孔鲤和两个重要弟子颜渊、子路都先他而去。公元前四七九年,孔子病逝于家中。鲁哀公专门写了悼词,弟子们为孔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守孝三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想达到“仁”的标准,就必须“克己复礼”,通过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要在社会上取得自立,在事业上顺畅通达后,也要帮助别人做到这样。孔子的学生概括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总的来说,孔子将“仁”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也是道德的总体。孔子还提到很多其他道德名目:如忠、孝、义、信、廉、俭等等。但在他看来,这些名目属于局部性的东西,能做到某项或几项,值得肯定,但还不能算是达到“仁”。“仁”的概念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它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所在。
孔子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的学说。他希望统治者“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反对对人民过分剥削、压榨,而提出富民、惠民的主张。他又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一味使用严刑峻法,而要先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搞好政治。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孔子对当时的社会变动感到不满,希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政治。但同时他也敢承认:社会政治制度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损益,进行局部的修正或改良。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相对于天命而言,孔子更加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从总体上说,孔子是尊重理性、否定迷信的,这一特点对数千年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语通译(全本·无障碍阅读本)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论语通译(全本·无障碍阅读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给小朋友看的,不知好坏。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慢慢读
评分好,,,,,,,,
评分�鳘鳘鳘鳘鳘鳘鳘�
评分品读经典,简明扼要!不错
评分配送小哥也很棒
评分包装好,物流快,购物首选京东,?!
评分好,不错,详细,11111111
论语通译(全本·无障碍阅读本)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