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係列教材)

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係列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姚福安,徐嚮華 著
圖書標籤:
  • 電子技術
  • 實驗
  • 課程設計
  • 仿真
  • 電子信息
  • 高等學校教材
  • 電路分析
  • 模擬電路
  • 數字電路
  • 實踐教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4059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4516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係列教材)》是山東省精品課程“電子技術基礎”配套係列教材之一,是參照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最新修訂的電子技術基礎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編寫的,其內容融入瞭作者多年從事電子技術理論教學、電子技術實踐教學及電子設計競賽活動的教學經驗及體會撰寫而成。該教材突齣瞭電子技術基礎實踐教學的係統性、實踐性、創新性及探索性,將每個實驗內容分成基礎實驗、提高實驗及創新實驗,以滿足不同教學要求及教學對象的需要。
  全書共分為8章,主要內容為電子測量的基本知識、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電子電路的安裝調試及測試技術、常用電子元器件及集成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設計。對於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均增加瞭設計型實驗項目,同時對每章、每個實驗及課程設計單元均附有大量的習題、思考題。
  《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係列教材)》主要作為高等學校電氣、電子信息及自動化專業電子技術實驗和課程設計的教材使用,也可作為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的電子技術實驗、電子技術設計等課程的參考書,還可供電子設計競賽培訓、電子技術工程技術人員及電子愛好者使用。

目錄

第1章電子測量的基本知識1
1.1電子測量的基本概念1
1.1.1電子測量的特點1
1.1.2電子測量的內容2
1.1.3電子測量的方法2
1.1.4選擇電子測量方法的原則3
1.2測量誤差與數據處理3
1.2.1測量誤差的定義3
1.2.2測量誤差的分類4
1.2.3測量數據的處理5
1.2.4誤差的閤成6
思考題7
第2章常用電子儀器及使用8
2.1萬用錶8
2.1.1指針式萬用錶8
2.1.2數字萬用錶10
2.2交流毫伏錶13
2.2.1模擬交流毫伏錶13
2.2.2數字交流毫伏錶15
2.3函數發生器18
2.3.1TFG1910B函數發生器的技術指標18
2.3.2TFG1910B函數發生器的使用方法20
2.4電子示波器29
2.4.1模擬示波器29
2.4.2數字存儲示波器37
2.5直流穩壓電源50
2.5.1GPS��3303C直流穩壓電源介紹50
2.5.2GPS��3303C直流穩壓電源的使用方法52
思考題54第3章電子電路的安裝及測試技術55
3.1常見的電子電路係統55
3.1.1模擬電子電路係統55
3.1.2數字電子電路係統55
3.1.3模擬�彩�字電子混閤係統56
3.2電子電路係統的一般設計方法56
3.2.1模擬電子電路係統的設計方法56
3.2.2傳統數字電路係統的設計方法58
3.2.3現代數字電路係統的設計方法59
3.3電子電路基本參數的測量60
3.3.1電壓的測量60
3.3.2頻率與周期的測量62
3.3.3相位差的測量63
3.3.4放大器性能指標的測量64
3.4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68
3.4.1模擬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68
3.4.2數字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69
3.5電子電路的抗乾擾措施70
3.5.1正確選擇器件70
3.5.2閤理分布元器件70
3.5.3交流輸入電源加入濾波器70
3.5.4施加屏蔽措施71
3.5.5采取閤理的接地方式72
3.5.6抑製寄生振蕩74
3.6電子測量儀器使用要點77
3.6.1正確選用電子測量儀器77
3.6.2正確選擇電子測量儀器的量程和測量方法77
3.6.3電子儀器的操作規程及連接方式78
3.6.4注意電子儀器的共地問題78
思考題80
第4章常用電子元器件及集成電路81
4.1常用電子製作工具81
4.1.1電工刀、試電筆81
4.1.2鉗子81
4.1.3螺絲刀82
4.1.4其他工具82
4.1.5電烙鐵與吸锡器82
4.2常用電子製作材料82
4.2.1導綫83
4.2.2絕緣材料83
4.2.3其他材料84
4.3常用電子元器件84
4.3.1電阻器84
4.3.2電位器88
4.3.3電容器89
4.3.4電感器93
4.3.5變壓器94
4.3.6開關與接插件95
4.3.7繼電器97
4.3.8散熱器100
4.3.9電聲器件101
4.3.10半導體二極管102
4.3.11半導體三極管110
4.3.12場效應管113
4.4模擬集成電路115
4.4.1集成運算放大器116
4.4.2集成電壓比較器123
4.4.3綫性集成穩壓器125
4.4.4開關集成穩壓器132
4.4.5集成功率放大器133
4.5數字集成電路137
4.5.1TTL與CMOS集成電路的主要參數137
4.5.2常用數字集成電路139
4.5.3CMOS集成模擬開關139
4.5.4555集成定時器154
4.5.5集成單穩態觸發器154
4.5.6A/D轉換器156
4.5.7D/A轉換器158
4.6顯示器件160
4.6.1半導體發光二極管160
4.6.2LED數碼管160
思考題161
第5章模擬電子技術實驗163
5.1實驗一常用電子儀器及測量163
一、 實驗目的163
二、 實驗設備及器件163
三、 預習要求163
四、 實驗原理163
五、 實驗內容163
六、 實驗報告要求165
七、 思考題166
5.2實驗二三極管單級共射極放大器166
一、 實驗目的166
二、 實驗設備及器件166
三、 預習要求166
四、 實驗原理167
五、 基本實驗168
六、 提高實驗170
七、 創新實驗170
八、 實驗報告要求170
九、 思考題170
5.3實驗三場效應管放大器171
一、 實驗目的171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171
三、 預習要求171
四、 實驗原理171
五、 基本實驗173
六、 提高實驗175
七、 創新實驗175
八、 預習要求175
九、 思考題175
5.4實驗四兩級阻容耦閤放大器176
一、 實驗目的176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176
三、 預習要求176
四、 實驗原理176
五、 基本實驗178
六、 提高實驗179
七、 創新實驗179
八、 實驗報告要求179
九、 思考題179
5.5實驗五差動放大器180
一、 實驗目的180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180
三、 預習要求180
四、 實驗原理180
五、 基礎實驗182
六、 提高實驗184
七、 創新實驗184
八、 實驗報告要求184
九、 思考題184
5.6實驗六負反饋放大器185
一、 實驗目的185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185
三、 預習要求185
四、 實驗原理185
五、 基本實驗187
六、 提高實驗189
七、 創新實驗189
八、 實驗報告要求189
九、 思考題189
5.7實驗七低頻功率放大器190
一、 實驗目的190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190
三、 預習要求190
四、 實驗原理190
五、 基礎實驗192
六、 提高實驗193
七、 創新實驗193
八、 實驗報告要求194
九、 思考題194
5.8實驗八集成運算放大器參數測試194
一、 實驗目的194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194
三、 預習要求194
四、 實驗原理195
五、 基礎實驗197
六、 提高實驗198
七、 創新實驗198
八、 實驗報告要求198
九、 思考題198
5.9實驗九集成運算放大器組成的基本運算電路199
一、 實驗目的199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199
三、 預習要求199
四、 實驗原理199
五、 基礎實驗201
六、 提高實驗203
七、 創新實驗203
八、 實驗報告要求203
九、 思考題203
5.10實驗十有源濾波器203
一、 實驗目的203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204
三、 預習要求204
四、 實驗原理204
五、 基礎實驗206
六、 提高實驗207
七、 創新實驗207
八、 實驗報告要求207
九、 思考題207
5.11實驗十一信號發生器208
一、 實驗目的208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208
三、 預習要求208
四、 實驗原理208
五、 基礎實驗210
六、 提高實驗211
七、 創新實驗211
八、 實驗報告要求212
九、 思考題212
5.12實驗十二綫性直流穩壓電源212
一、 實驗目的212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212
三、 預習要求213
四、 實驗原理213
五、 基礎實驗216
六、 提高實驗218
七、 創新實驗218
八、 實驗報告要求218
九、 思考題218
5.13實驗十三開關式直流穩壓電源219
一、 實驗目的219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219
三、 預習要求219
四、 實驗原理219
五、 基礎實驗223
六、 提高實驗223
七、 創新實驗224
八、 實驗報告要求224
九、 思考題224
5.14實驗十四簡易信號發生器的設計224
一、 實驗目的224
二、 設計任務要求225
三、 預習要求225
四、 設計方案參考225
五、 實驗步驟及要求225
六、 思考題226
5.15實驗十五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226
一、 實驗目的226
二、 設計任務要求226
三、 預習要求226
四、 設計方案參考226
五、 實驗步驟及要求227
六、 思考題227
5.16實驗十六直流電機轉速調節器的設計227
一、 實驗目的227
二、 設計任務要求227
三、 預習要求228
四、 設計方案參考228
五、 實驗步驟及要求229
六、 思考題230
5.17實驗十七音響放大器的設計230
一、 實驗目的230
二、 設計任務要求230
三、 預習要求230
四、 設計方案參考230
五、 實驗步驟及要求232
六、 思考題233
第6章數字電子技術實驗234
6.1實驗一晶體管測試及開關特性研究234
一、 實驗目的234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234
三、 預習要求234
四、 實驗原理234
五、 基本實驗237
六、 提高實驗238
七、 創新實驗238
八、 實驗報告要求238
九、 思考題239
6.2實驗二集成門電路的參數測試239
一、 實驗目的239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239
三、 預習要求239
四、 實驗原理239
五、 基本實驗內容241
六、 提高實驗內容243
七、 創新實驗內容243
八、 實驗報告要求243
九、 思考題243
6.3實驗三組閤邏輯電路的測試與設計244
一、 實驗目的244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244
三、 預習要求244
四、 實驗原理244
五、 基本實驗245
六、 提高實驗246
七、 創新實驗246
八、 實驗報告要求247
九、 思考題247
6.4實驗四集成編碼器、譯碼器的功能測試及應用247
一、 實驗目的247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247
三、 預習要求247
四、 實驗原理247
五、 基本實驗250
六、 提高實驗251
七、 創新實驗251
八、 實驗報告要求251
九、 思考題252
6.5實驗五集成數據選擇器、數值比較器功能測試及應用252
一、 實驗目的252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252
三、 預習要求252
四、 實驗原理252
五、 基本實驗254
六、 提高實驗255
七、 創新實驗256
八、 實驗報告要求256
九、 思考題256
6.6實驗六集成觸發器的功能測試及應用256
一、 實驗目的256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256
三、 預習要求257
四、 實驗原理257
五、 基本實驗260
六、 提高實驗262
七、 創新實驗262
八、 實驗報告要求262
九、 思考題262
6.7實驗七集成計數器的測試及應用262
一、 實驗目的262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263
三、 預習要求263
四、 實驗原理263
五、 基本實驗265
六、 提高實驗266
七、 創新實驗266
八、 實驗報告要求266
九、 思考題267
6.8實驗八集成寄存器及其應用267
一、 實驗目的267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267
三、 預習要求267
四、 實驗原理267
五、 基本實驗269
六、 提高實驗270
七、 創新實驗270
八、 實驗報告要求271
九、 思考題271
6.9實驗九555集成定時器的應用272
一、 實驗目的272
二、 實驗儀器及器材272
三、 預習要求272
四、 實驗原理273
五、 基本實驗274
六、 提高實驗275
七、 創新實驗275
八、 實驗報告要求275
九、 思考題276
6.10實驗十D/A轉換器276
一、 實驗目的276
二、 實驗儀器及器件276
三、 預習要求276
四、 實驗原理276
五、 基本實驗280
六、 提高實驗280
七、 創新實驗281
八、 實驗報告要求281
九、 思考題281
6.11實驗十一A/D轉換器281
一、 實驗目的281
二、 實驗設備及器件281
三、 預習要求282
四、 實驗原理282
五、 基本實驗284
六、 提高實驗284
七、 創新實驗285
八、 實驗報告要求285
九、 思考題285
6.12實驗十二簡易數顯式電容測試儀的設計285
一、 實驗目的285
二、 設計任務要求285
三、 預習要求286
四、 設計方案參考286
五、 實驗步驟及要求287
六、 思考題287
6.13實驗十三數字式秒錶的設計288
一、 實驗目的288
二、 設計任務要求288
三、 預習要求288
四、 設計方案參考288
五、 實驗步驟及要求289
六、 思考題289
6.14實驗十四步進電機控製器的設計290
一、 實驗目的290
二、 設計任務要求290
三、 預習要求290
四、 設計方案參考290
五、 實驗步驟及要求292
六、 思考題293
第7章電子電路的計算機仿真與PCB設計294
7.1Multisim 12.0主窗口界麵介紹294
7.1.1菜單欄294
7.1.2工具欄299
7.2Multisim 12.0虛擬儀器介紹300
7.2.1虛擬儀器的分類和特點301
7.2.2數字萬用錶301
7.2.3函數發生器301
7.2.4示波器302
7.2.5波特圖儀305
7.2.6伏安分析儀305
7.2.7失真度分析儀306
7.2.8功率錶307
7.2.9邏輯分析儀308
7.2.10字信號發生器309
7.2.11邏輯轉換器310
7.3Multisim仿真電路的步驟311
7.3.1建立電路文件311
7.3.2放置元件311
7.3.3修改元件參數312
7.3.4編輯元件313
7.3.5連接電路313
7.3.6保存電路文件313
7.3.7仿真並測量電路參數313
7.4Multisim在數字電路中的仿真314
7.4.1邏輯函數互相轉換314
7.4.2組閤邏輯電路競爭冒險現象的研究318
7.4.3常用中規模組閤邏輯集成電路的測試及應用322
7.4.4觸發器及時序邏輯電路的仿真分析326
7.4.5常用中規模集成時序邏輯電路的仿真分析331
7.4.6555定時器的應用仿真分析334
7.4.7A/D和D/A轉換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電路仿真338
7.4.8Multisim在數字電子鍾係統中的設計與仿真341
7.5Multisim在模擬電路中的仿真345
7.5.1單級共射極放大電路的仿真345
7.5.2場效應管放大器的仿真354
7.5.3差動放大器的仿真分析357
7.5.4負反饋放大器電路的仿真361
7.5.5OTL音頻功率放大器的仿真分析364
7.5.6RC有源濾波器的仿真分析366
7.5.7信號發生器電路的仿真分析370
7.5.8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仿真372
7.6Ultiboard在印刷電路闆設計中的應用374
7.6.1印製電路闆設計基礎374
7.6.2Ultiboard 12.0簡介375
7.6.3軟件的全局設置380
7.6.4PCB屬性設置386
7.6.5定製用戶界麵391
7.6.6文件的創建、設置與操作392
7.6.7元件、部件操作和相關設置397
7.6.8放置銅膜導綫和覆銅層402
7.6.9設計文件的後處理404
7.6.10Ultiboard設計實例——兩級放大電路的PCB設計405
第8章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設計407
8.1音頻功率放大器設計407
一、 設計任務407
二、 設計方案分析407
三、 主要單元電路參考設計412
四、 音頻功率放大器的調試414
五、 思考題415
8.2多功能信號發生器設計416
一、 設計任務416
二、 設計方案分析416
三、 主要單元電路參考設計417
四、 係統安裝與調試421
五、 思考題421
8.3心電信號放大器設計422
一、 設計任務422
二、 設計方案分析422
三、 主要單元電路參考設計423
四、 電路安裝與調試425
五、 思考題426
8.4鎳鎘/鎳氫電池用恒流充電器設計426
一、 設計任務426
二、 設計方案分析426
三、 單元電路設計參考427
四、 電路安裝與調試429
五、 思考題430
8.5DC�睤C升壓穩壓變換器設計430
一、 設計任務430
二、 設計方案分析430
三、 主要單元電路設計433
四、 係統安裝與調試435
五、 思考題435
8.6程控二階有源帶通濾波器設計436
一、 設計任務436
二、 設計方案分析436
三、 主要單元電路設計438
四、 係統安裝與調試440
五、 思考題440
8.7數字電子鍾計時係統設計441
一、 設計任務441
二、 設計方案分析441
三、 主要單元電路參考設計441
四、 電路的安裝與調試445
五、 思考題445
8.8交通燈控製器設計445
一、 設計任務445
二、 設計方案分析446
三、 主要單元電路參考設計446
四、 電路安裝與調試449
五、 思考題450
......

前言/序言


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 麵嚮未來的電子信息人纔培養,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在日新月異的電子信息領域,紮實的理論基礎與精湛的實踐技能是培養優秀工程師的基石。本書《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正是基於這一理念,為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生量身打造的一本實驗教材。它不僅涵蓋瞭電子技術領域的核心實驗項目,更強調瞭課程設計與仿真在現代電子工程實踐中的重要性,旨在幫助學生構建全麵、深入的知識體係,並為其未來的科研與工程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本書內容緊密圍繞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展開,包括但不限於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集成電路、通信原理、微控製器及其應用、傳感器技術等關鍵領域。不同於傳統的實驗指導書,本書在設計實驗項目時,充分考慮瞭理論知識的循序漸進和技能的係統提升。每個實驗都力求從基本概念齣發,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儀器操作,並最終能夠獨立完成實驗設計、搭建、調試和結果分析。 核心實驗項目:夯實基礎,拓展視野 本書精心設計瞭大量經典且實用的實驗項目,每一個項目都經過反復推敲和實踐檢驗,以確保其科學性、係統性和指導性。 模擬電路實驗部分,學生將從最基本的元器件(如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管等)特性測量入手,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參數影響。隨後,實驗將逐步深入到放大電路的設計與分析,包括單級和多級放大器、差分放大器、運算放大器等。學生將學習如何根據設計指標選擇閤適的器件、進行偏置電路設計、分析電路的增益、帶寬、輸入輸齣阻抗等關鍵參數,並利用萬用錶、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常用儀器進行實驗驗證。此外,濾波器、振蕩器、電源電路等重要模擬電路模塊的設計與實現也將是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不僅學習理論知識,更能動手實踐,理解不同類型濾波器的特性,掌握振蕩電路的起振條件和頻率選擇,以及穩壓電源的設計與調試,這些都將為學生理解更復雜的模擬係統打下堅實基礎。 數字電路實驗部分,本書將引導學生掌握邏輯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與實現。從最基本的邏輯運算單元,到編碼器、譯橦器、多路選擇器、加法器等組閤邏輯電路,再到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移位寄存器等時序邏輯電路,學生將通過麵包闆搭建、邏輯仿真等方式,深刻理解數字電路的工作原理和邏輯關係。本書還將涵蓋數模轉換(DAC)和模數轉換(ADC)電路的設計與實驗,使學生瞭解如何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以及數字信號如何還原為模擬信號,這是數字係統與現實世界交互的關鍵。此外,邏輯分析儀等現代數字測試儀器的使用也將貫穿其中,幫助學生更有效地診斷和調試數字電路。 集成電路與微控製器應用實驗部分,本書將重點關注現代電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集成電路和微控製器技術。學生將學習如何使用標準邏輯集成電路(如74係列、4000係列)構建復雜的數字係統,例如數字時鍾、交通燈控製器等。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深入探討微控製器(如Arduino、STM32等)的編程與應用。學生將學習微控製器的基本架構、指令集、外圍接口(如GPIO、UART、SPI、I2C、ADC、PWM等),並通過實際編程實現各種功能,例如LED點亮、按鍵掃描、LCD顯示、數據采集、電機控製、無綫通信等。這部分實驗的設計將緊密結閤實際應用場景,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設計,例如設計一個簡單的智能傢居控製係統、一個基礎的機器人小車等,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通信原理與傳感器技術實驗部分,本書還將涉及通信係統的基本原理和現代傳感器的應用。學生將通過實驗理解信號的調製與解調、信道傳輸特性等概念,並可能涉及一些簡單的數字通信模塊的搭建與測試。在傳感器技術方麵,本書將介紹不同類型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光敏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接口電路設計,並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微控製器采集傳感器數據,實現環境監測、運動檢測等應用。 課程設計:理論指導與實踐創新的橋梁 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於其對“課程設計”的強調。在完成一係列基礎實驗後,本書將引導學生進入更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課程設計環節。課程設計不是簡單地重復基礎實驗,而是要求學生綜閤運用所學知識,針對一個具體的問題或應用場景,進行方案設計、電路實現、係統調試和性能評估。 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課程設計題目,涵蓋瞭不同領域的電子工程應用,例如: 簡易信號發生器的設計與製作: 學生需要設計並搭建一個能夠産生特定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信號發生器,並能夠調節其頻率和幅度。 電子時鍾的設計與實現: 學生需要利用數字集成電路或微控製器設計一個具有時、分、秒顯示功能的電子時鍾,並可能包含鬧鍾、計時器等附加功能。 智能小車的控製係統設計: 學生需要設計並實現一個能夠實現自主避障、循跡等功能的智能小車控製係統,涉及傳感器數據采集、運動控製算法等。 簡易無綫通信係統的構建: 學生需要利用射頻模塊設計一個簡單的無綫數據傳輸係統,實現信息的遠距離傳遞。 基於微控製器的嵌入式數據采集與顯示係統: 學生需要利用微控製器連接各種傳感器,采集環境數據,並通過LCD或其他顯示設備進行實時顯示。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本書將提供詳細的指導和建議,包括如何進行需求分析、技術選型、方案論證、電路圖繪製、元器件選型、PCB設計(如果涉及)、焊接調試、軟件編程、係統聯調等各個環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工程成果。 仿真技術:加速創新,優化設計 在現代電子工程領域,仿真技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書將仿真技術貫穿於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全過程,指導學生掌握各種主流的仿真軟件(如Multisim、Proteus、LTspice、Keil、MATLAB/Simulink等)的使用。 在實驗階段,仿真可以作為動手實驗的有力補充。學生可以在仿真環境中預先搭建電路,觀察其工作波形,驗證設計思路,從而在實際動手之前發現並糾正潛在的問題,大大提高實驗效率,降低實驗成本。例如,在設計復雜的模擬電路時,可以通過仿真軟件進行參數掃描,優化器件選擇,獲得最佳的電路性能。 在課程設計階段,仿真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利用仿真軟件進行係統級的建模和仿真,評估不同設計方案的優劣,預測係統性能,甚至在硬件實現之前就完成大部分的調試工作。對於微控製器相關的設計,仿真軟件可以模擬微控製器的運行,幫助學生編寫和調試嵌入式程序,而無需等待硬件到位。 本書將通過具體的實例,詳細介紹如何在仿真軟件中創建電路模型,設置仿真參數,運行仿真,並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和解讀。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仿真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他們培養一種“先仿後實”的工程思維,這對於提高工程設計效率和可靠性具有深遠的意義。 教學方法與目標 本書的設計遵循“啓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的原則。實驗項目的設計不僅關注“做什麼”,更關注“為什麼這樣做”和“如何做得更好”。通過引導學生提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本書的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 1. 係統掌握電子技術核心理論: 通過實驗和課程設計,加深對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集成電路、通信原理、微控製器等核心知識的理解。 2. 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技能: 能夠熟練使用各種電子測量儀器,掌握電路的搭建、調試和故障排除方法。 3. 培養課程設計與係統集成能力: 能夠獨立完成一個小型電子係統的設計、開發和實現。 4. 精通電子仿真技術: 能夠熟練運用主流仿真軟件進行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和軟件調試。 5. 提升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電子工程中的復雜問題。 6. 塑造工程思維與創新精神: 培養嚴謹的工程態度,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探索和實踐。 麵嚮對象 本書適用於高等院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自動化、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作為實驗課程教材。同時,也對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以及對電子技術有濃厚興趣的自學者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結語 《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不僅僅是一本實驗指導書,更是一本引領學生走嚮現代電子工程實踐的指南。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實驗與仿真的有機結閤,本書將幫助廣大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子,在未來廣闊的科技舞颱上,成為一名具備紮實功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工程師。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之前接觸過不少電子技術相關的書籍,但很多要麼過於偏重理論,要麼過於簡略,缺乏實踐指導。這本《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提供瞭一套完整而嚴謹的學習路徑,從基礎概念的引入,到具體實驗的設計,再到最後的仿真驗證和調試,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全。書中的電路圖清晰明瞭,文字描述準確易懂,配閤著精美的插圖和錶格,使得學習過程非常流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有效課程設計的建議,這對於我們這些正在學習或未來需要進行課程設計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非常紮實和全麵的。它不僅僅停留在“怎麼做”的層麵,更著重於“為什麼這樣做”。對於我們這些即將麵臨畢業設計和未來職業生涯的學子來說,這種深入的講解和實踐導嚮的設計理念至關重要。書中涉及的實驗內容涵蓋瞭模擬電子、數字電子以及一些嵌入式係統的初步概念,這為我們打下瞭寬廣的電子技術基礎。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項目化”的實驗設計,一些實驗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被整閤進一個更大的項目中,需要我們綜閤運用之前學到的知識來完成。這極大地鍛煉瞭我們的係統思維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評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運放(運算放大器)的部分。這部分的實驗設計得非常巧妙,從最基礎的同相、反相放大器,到更復雜的濾波器和信號發生器,每一個實驗都是層層遞進,難度逐漸提升,但又始終保持著清晰的邏輯鏈條。書中對於仿真環節的指導也做得非常細緻,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操作軟件,更重要的是講解瞭仿真的意義,比如如何通過仿真來驗證電路的性能,如何提前發現潛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優化設計參數。我記得有一次,我按照書中的步驟搭建瞭一個濾波器電路,仿真結果和理論預期有齣入,通過書中提供的調試思路,我很快找到瞭原因並進行瞭修改,這讓我對仿真工具的強大和實驗設計的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拿到這本《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計與仿真》大概有幾個月瞭,期間斷斷續續地翻閱,有時候是為瞭解答某個具體的實驗難題,有時候則是純粹的好奇心驅使。說實話,一開始我對“課程設計與仿真”這個提法有些顧慮,擔心它會過於理論化,脫離實際。但隨著接觸的深入,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書中對每一個實驗的引入都非常到位,不僅僅是列齣電路圖和元件清單,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實驗的背景、目的以及它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這種“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對於我們這些還在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是尤為寶貴的。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並且理解這些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實際功能的。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生提供瞭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它不僅僅是一本實驗教材,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著我們去探索電子技術的奧秘。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將理論與實踐、設計與仿真緊密地結閤起來,形成瞭一個良性的學習循環。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動手,並通過仿真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優化設計方案。我曾嘗試著按照書中的內容去復現一些實驗,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獲。它讓我從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者,逐漸轉變為一個主動探索和創造的實踐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