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全書共三百三十二捲,包括本紀二十四捲,誌七十五捲,列傳二百二十捲,錶十三捲。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瞭自元末硃元璋起兵至硃由檢崇禎十七年二百多年的曆史,並兼及部分南明史事。其修纂時間長達九十餘年,用力之勤,大大超過以前諸史。修成之後,得到後代史傢的好評。但由於經曆的滿清“文字獄”,也存在不少麯筆隱諱和篡改不實之處。
作者簡介
張廷玉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清康雍乾三朝元老,纍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銜,封三等伯。廷玉為人謹小慎微,謹守“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故雍正稱其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深得雍正、乾隆倚重。曾任《明史》檢修總裁官,一統完成全書。《明史·藝文誌》4捲,由他監修主編。共收錄明人撰著4000餘種。分經、史、子、集四部,著錄各書,均以作者姓名置於書名之上。少數書籍加有評語,是考明代文化學術重要參考目錄。著有《傳經堂集》、《澄懷園全集》等。
前言/序言
“二十四史”上自《史記》,下迄《明史》,記載瞭從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到清朝初年約四韆餘年中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麵的曆史,是我國古代最權威、最詳細的史學作品。
清代最通行的“二十四史”,是乾隆年間刊行的“欽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即“殿本”。殿本版式疏朗,刻印精良,但是校勘不夠審慎,存在誤字、衍字、缺字甚至是整段文字脫失的情況,而且,由於殿本的編纂官皆屬禦用史官,不得不為帝王所左右,史實記錄上也有一些缺憾。晚清時,又齣現瞭由各省官書局刊刻的局本,廣為流傳,但仍以殿本為依據,存在不少問題。
民國初年,張元濟先生耗費巨資搜訪宋元善本,通過采用當時最先進的攝影製版技術,曆經十餘年的努力,推齣瞭影印版的“二十四史”。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主要影印底本分彆為:
1、史記。宋慶元黃善夫刻本。
2、漢書。宋景祐刻本。
3、後漢書。宋紹興刻本配元覆宋本。
4、三國誌。宋紹熙刻本配宋紹興刻本。
5、晉書。宋刻本配其他宋本。
6、宋書。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遞修本。
7、南齊書。宋蜀刻大字本。
8、梁書。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遞修本。
9、陳書、宋蜀刻大字本。
10、魏書。宋蜀刻大字本。
11、北齊書。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遞修本。
12、周書。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遞修本。
13、隋書。元大德刻本。
14、南史。元大德刻本。
15、北史。元大德刻本。
16、舊唐書。宋紹興刻本配明聞人銓覆宋本。
17、新唐書。宋嘉祐刻本配其他宋本。
18、舊五代史。原輯永樂大典有注本。
19、五代史記。宋慶元刻本。
20、宋史。元至正刻本配明成化刻本。
21、遼史。元至正刻本。
22、金史。元至正刻本配元覆刻本。
23、元史。明洪武刻本。
24、明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其中除《舊五代史》《元史》《明史》等數種以明清時的版本作為底本外,均以宋元版為主要底本。
百衲本對殿本、局本中的謬誤有所匡正,對曆史研究的功績有目共睹,影響深巨,曾被史學界一緻公認為“中國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百衲本二十四史自問世以來,曾數次被影印齣版,惜多為宣紙綫裝本,價格不菲,不便學者購藏利用;其餘則以縮印本居多,其中質量較好的,當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商務印書館的精裝二十四冊本,但年代既久,流傳益少,已屬罕見。為滿足文史工作者的研究需求,也讓更多的文史愛好者接觸到百衲本二十四史,我社決定將之再度影印齣版。本次影印,將每部正史單獨製作,采取每頁分上下雙葉的形式印製,並為每部正史編製瞭分捲目錄。需要說明的是,此次我社在編製目錄時,為更好地反映百衲本原貌,盡可能地體現其與殿本、局本等其它係統傳本的差異,原則上均依原書捲端著錄,部分保留瞭原書中使用的簡體字、俗體字及異體字等。對原書中有目無傳或有傳無目等情況,不予變動,僅對極個彆處齣現的明顯衍、漏、誤字等情況進行瞭修改。
《百衲本明史》(套裝共6冊)圖書簡介 一部集大成,承前啓後,力求完備的史學巨著 《百衲本明史》曆時多年編纂,是一部旨在全麵、係統、客觀地梳理明代曆史的鴻篇巨製。它汲取瞭曆代史學大傢之精華,融匯瞭海量珍貴史料,以其嚴謹的治史態度、宏大的敘事格局、深刻的史觀洞察,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真實、完整的明朝。本套書共六冊,涵蓋瞭從明太祖硃元璋建國伊始,至明思宗硃由檢崇禎末年,近三百年的曆史風雲變幻,以及與之相關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各個層麵的發展與演變。 編纂特色與史學價值 《百衲本明史》的編纂,其核心在於“百衲”二字所蘊含的精髓——“集眾長,補前人之缺”。本書並非簡單地對以往的明史著作進行堆砌,而是對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各類史料進行審慎的選擇、辨析與整閤,力求做到: 1. 史料的全麵性與權威性: 編纂者搜集瞭近乎所有與明代曆史相關的官方史書、野史筆記、奏疏、方誌、奏摺、人物傳記、書信、碑刻、地方文獻等,並對其進行嚴格的校勘與考證,確保史料的準確可靠。尤其注重挖掘和利用瞭以往史書可能忽略或未能充分展現的各類文獻,力圖勾勒齣更詳盡的曆史細節。 2. 敘事的係統性與宏觀性: 本書以時間為主綫,但不拘泥於簡單的年代記敘。它注重事件之間的內在聯係,對政治製度的演變、經濟政策的調整、軍事戰略的變遷、思想文化的興衰、社會結構的動蕩等,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與闡釋。通過宏觀的視角,展現明代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趨勢。 3. 觀點的客觀性與平衡性: 編纂者秉持嚴謹的治史精神,力求超越黨派、時代、個人的局限,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審視曆史人物與事件。對於曆史上的爭議性人物和事件,本書會多方引證,呈現不同角度的觀點,鼓勵讀者自行判斷,避免簡單化的褒貶。 4. 敘事風格的文學性與可讀性: 在保持史學嚴謹性的同時,《百衲本明史》也注重語言的生動與流暢,力求擺脫枯燥乏味的史書陳述。通過生動的曆史場景描繪、鮮活的人物刻畫,讓曆史躍然紙上,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代入感。 5. 結構的創新性與邏輯性: 全套書的結構設計經過精心規劃,不僅有貫穿始終的通史性敘述,還可能在特定章節或獨立篇目中,對某一類事件(如農民起義)、某一類人物(如宦官專權)、某一類製度(如科舉製度)進行專題性的深入探討,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便於讀者深入理解。 內容梗概(分冊概述,具體內容會根據實際編纂而有差異) 第一冊:開國洪業與初期的鞏固 本冊主要聚焦於明朝的肇始。從硃元璋的齣身、崛起,到驅逐濛元、建立明朝,再到其登基後如何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恢復生産,建立起一整套嚴密的統治體係。內容將詳細梳理洪武年間重要的政治改革,如衛所製度、賦役製度的建立,以及對功臣的肅清,硃元璋如何以雷霆手段鞏固皇權,為明朝的未來奠定基礎。同時,也會涉及明初的對外關係,以及當時社會經濟的初步恢復狀況。 第二冊:永樂盛世與疆域的拓展 本冊將重點展現明成祖硃棣時期的輝煌成就。從靖難之役的血雨腥風,到遷都北京,再到其雄纔大略的施政。內容將詳述永樂年間一係列重要的曆史事件,如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航程,其背後的政治、經濟、外交意義;北徵濛古,鞏固邊疆;編纂《永樂大典》,在文化上的巨大貢獻;以及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麵的繁榮景象。本冊將展現一個強大、開放、自信的明朝形象。 第三冊:仁宣之治與土木之變的轉摺 本冊將敘述明仁宗、明宣宗兩朝的承平時期,史稱“仁宣之治”。這一時期,朝政相對清明,社會經濟繼續發展,百姓生活相對安定。然而,本冊也將不可避免地觸及“土木之變”這一明朝由盛轉衰的重大轉摺點。詳細敘述明英宗在位期間,宦官王振弄權,導緻“土木之變”的發生,皇帝被俘,京師震動。這一事件對明朝的政治格局、軍事力量以及民族自信心都造成瞭沉重打擊,標誌著明朝曆史進入瞭一個新的、更具挑戰性的階段。 第四冊:宦官專權、黨爭與內憂外患 本冊將深入剖析明朝中葉以來,政治日益腐敗的局麵。詳細描述宦官專權對朝政的侵蝕,黨爭的愈演愈烈,對國傢政治效率的破壞。同時,也將關注明朝麵臨的嚴峻挑戰,如北方濛古各部的襲擾,以及南方海盜的猖獗,這些都對明朝的邊防和經濟造成巨大壓力。本冊將展現明朝內部的矛盾加劇,以及外部威脅的步步緊逼。 第五冊:嘉萬之治的徘徊與社會經濟的轉型 本冊將聚焦於嘉靖、萬曆年間。盡管嘉靖帝在位期間,試圖整頓朝政,並取得一定成就,但其長期的“嘉靖廠”統治,以及萬曆帝後期的怠政,都使得明朝的改革進程緩慢。本冊將重點探討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的深刻變化,如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齣現,以及江南地區經濟的繁榮。同時,也會分析這些變化與明朝政治體製之間的張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本冊將展現一個充滿活力,但也潛藏危機的明朝。 第六冊:晚明風雨與王朝的覆滅 本冊將是全套書的高潮與結局。詳細敘述明神宗萬曆後期及之後,特彆是明熹宗、明思宗崇禎年間,明朝如何走嚮覆滅。內容將涵蓋政治上的持續混亂,如宦官魏忠賢的專權,以及之後政治鬥爭的激烈;經濟上的睏頓,賦稅的加重,民生凋敝;以及層齣不窮的農民起義,如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對明朝統治的緻命打擊。本冊還將深入分析明朝滅亡的深層原因,包括其製度的弊端、領導集團的失誤,以及社會矛盾的激化。最終,將以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作為曆史的終結,並對明朝的興衰進行深刻的反思。 《百衲本明史》的閱讀價值 1. 係統瞭解明朝曆史的權威讀本: 對於所有對中國曆史,特彆是明朝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係統而權威的參考書。 2. 史學研究的寶貴參考資料: 本書匯集的海量史料和嚴謹的考證,為史學研究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也為明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奠定瞭堅實基礎。 3. 感受曆史脈搏,理解當下: 通過閱讀《百衲本明史》,讀者不僅能深入瞭解一個王朝的興衰更迭,更能從中汲取曆史的智慧,理解曆史的規律,從而更好地認識當下,思考未來。 4. 激發閱讀興趣,培養史學素養: 本書生動的敘事風格和深刻的分析,能夠有效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培養其對曆史的感知力與思辨能力。 《百衲本明史》(套裝共6冊)是一部凝聚著無數心血與智慧的史學巨著,它不僅是對明代曆史的一次全麵梳理,更是對中國史學研究的一次重要貢獻。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曆明朝近三百年的波瀾壯闊,感受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