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黎淳的著述較多。史載他除參與《大明一統誌》《睿皇帝(英宗硃祁鎮)實錄》《續(資治通鑒)綱目》的修撰外,還著有《龍峰集》若乾捲。輯錄明朝《諸試錄》640捲、《黎文僖公集》17捲,《狷介集》若乾捲;他是明代有名的地學傢,為官三十餘載,地學著作和給皇帝的疏陳亦應不少;同時,他的著作散佚民間者不可勝計。他的三名學生李東陽、楊一清、劉大夏(李、楊先後為明內閣首輔,劉為兵部尚書)對此均有記敘。李東陽說:“時公方以狀元及第,文名滿天下,公卿以下,外暨藩郡,購者踵相接。公每用短素劄方格正書,不復屬草,運思命筆,不廢答問,而詞整意足,動數十百言,月纍歲積,至盈幾案。公亦不自愛惜,或為人所持去。及往返故邑,迴翔舊都,道途篋笥間逸失過半。”
作者簡介
黎淳(1423-1492),字太樸,號樸庵,又稱為“樸庵先生”。湖廣華容(今湖南省華容縣)人。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參加湖廣鄉試中式。次年,即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二月赴京師會試中選,三月殿試,被英宗欽點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1458-1461年參與修撰《大明一統誌》。1465年明憲宗簡任其為經筵講官。1466年升左春坊左諭德。1467年參與撰修的《睿皇帝(英宗硃祁鎮)實錄》封筆,升左庶子。1474年主考順天府鄉試。1477年參與修撰《續(資治通鑒)綱目》,升少詹事兼侍讀。1478年為皇太子的學日侍講讀,殿試充讀捲官,同年擢吏部右侍郎。1486年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1487年升左侍郎加正二品祿。1488年擢南京工部尚書,不久改禮部尚書。1491年因病辭官迴鄉,孝宗“優詔許之,仍賜誥追贈其先”。1492年孝宗念師恩,進黎淳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同年四月十八日病逝,孝宗賜謚“文僖”;次年葬於華容縣城東黃湖山南麓。
內頁插圖
目錄
《黎文僖公集》序
《黎文僖公集》序
捲一 五言絕句
《恩榮圖》,為葉進士題
挽陳鴻漸郎中祖
詠雪梅
詠月梅
捲二 五言律詩
黃學士廷臣奉使安南,即其地,賦《滄溟水》《銅柱山》
《明都日》三詩送之
王牧之月梅
《愛蓮》,為戴正悼其父冕
寄同窗友
訪童庶子村莊
題蘭竹,送應頊赴南京都府都事
三伏苦雨,酬吳孟章韻四首
宿昌平瑞光寺
題山水小畫二首
捲三 七言絕句
題畫山水四首
捲四 七言律詩
早朝四首,酬鄒同年
送鬍祭酒考績之南京
送張尚書緻仕歸南郡
題鬆月書樓詩捲
袁衷主事竹庭
挽鬍參政
《梅月》,為林彥洪其傢業醫
挽江編修父兼送東之焚黃
題四友齋
送硃唯正父
送同年徐綺歸省
送石首袁廷佐太學歸省
送僧惠銑住持杭州永福寺
溫良中書母壽八十,用柯少卿韻二首
慶李木母七十
洗馬圖
送潘榮給事使琉球
訓導陳孜母壽六十
史官劉紹和,安成人。屢為予言其鄉元陽觀之勝,作詩誌之
為龍溪王彝賦《霞城書屋》《京國觀光》二首
萬棋郎中母壽七十四
題王牧之畫梅
送周孔賢彆駕吳興
陳彥益,陸孟昭外兄也。孟昭為予屢譚姑蘇之勝,因彥益歸,書以送之
畫梅
……
捲五 七言律詩二
捲六 五言排律
捲七 五言古詩
捲八 七言古風
捲九 記
捲十 序
捲十一 序二
捲十二 墓誌銘
捲十三 賦
捲十四 贊
捲十五 書
捲十六 墓錶
捲十七 祭文
後序
跋文
前言/序言
黎淳(1423-1492),字太樸,號樸庵,又稱為“樸庵先生”。湖廣華容(今湖南省華容縣)人。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參加湖廣鄉試中式。次年,即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二月赴京師會試中選,三月殿試,被英宗欽點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1458-1461年參與修撰《大明一統誌》。1465年明憲宗簡任其為經筵講官。1466年升左春坊左諭德。1467年參與撰修的《睿皇帝(英宗硃祁鎮)實錄》封筆,升左庶子。1474年主考順天府鄉試。1477年參與修撰《續(資治通鑒)綱目》,升少詹事兼侍讀。1478年為皇太子的學日侍講讀,殿試充讀捲官,同年擢吏部右侍郎。1486年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1487年升左侍郎加正二品祿。1488年擢南京工部尚書,不久改禮部尚書。1491年因病辭官迴鄉,孝宗“優詔許之,仍賜誥追贈其先”。1492年孝宗念師恩,進黎淳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同年四月十八日病逝,孝宗賜謚“文僖”;次年葬於華容縣城東黃湖山南麓。
黎淳的著述較多。史載他除參與《大明一統誌》《睿皇帝(英宗硃祁鎮)實錄》《續(資治通鑒)綱目》的修撰外,還著有《龍峰集》若乾捲。輯錄明朝《諸試錄》640捲、《黎文僖公集》17捲,《狷介集》若乾捲;他是明代有名的地學傢,為官三十餘載,地學著作和給皇帝的疏陳亦應不少;同時,他的著作散佚民間者不可勝計。他的三名學生李東陽、楊一清、劉大夏(李、楊先後為明內閣首輔,劉為兵部尚書)對此均有記敘。李東陽說:“時公方以狀元及第,文名滿天下,公卿以下,外暨藩郡,購者踵相接。公每用短素劄方格正書,不復屬草,運思命筆,不廢答問,而詞整意足,動數十百言,月纍歲積,至盈幾案。公亦不自愛惜,或為人所持去。及往返故邑,迴翔舊都,道途篋笥間逸失過半。”
楊一清說:先生“惟文字為多捲帙,碑版流播四方”。“其著作多不存稿……則其所散失可勝計哉?”
劉大夏說:“時四方人慕先生之譽望,皆欲得其詩文藉以自重,求者無虛日。”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黎淳的詩文如保存到現在,不啻一座書山。遺憾的是,其《龍峰集》、《諸試錄》、《狷介集》和地學著述已不知所蹤:應人所求而撰寫的詩文和遊曆山川名勝時遺留下的墨寶,經努力或可收集一二;其他除存入史籍和疏陳中的文字外,僅《黎文僖公集》傳世。《黎文僖公集》共17捲,12萬餘字。其中詩歌8捲,有五言、七言絕句,五言、七言律詩,五言排律,五言古詩,七言古風,共280首;還有記1捲23篇;序2捲67篇、墓誌銘1捲24篇、賦1捲3篇、贊1捲5篇、書1捲l篇、墓錶1捲3篇、祭文1捲1篇;另有李東陽等人寫的序2篇、後序1篇、跋1篇。
《黎文僖公集》由黎淳的次子黎民錶搜集傢中幸存遺稿,交李東陽、楊一清、劉大夏“參互考訂,厘為若乾捲”;李東陽、楊一清作《序》,劉大夏寫《後序》。李東陽在《黎文僖公集·序》中言“民錶實鋟梓以傳”。但民錶在生並未完成此事,在他死後四十二年,①湖廣德安府知府陳甘雨受“守德安藩參、仁和甘澤邵公”之托,“並承分臬中方範公命,齣官帑若乾翼成”,於明世宗嘉靖丙辰年(1556)纔刻成傳世。②
黎文僖公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