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急救手册 [The Practical Guide to Emergency Treatment]

实用急救手册 [The Practical Guide to Emergency Treatme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雷鸣 编
图书标签:
  • 急救
  • 医疗
  • 健康
  • 医学
  • 指南
  • 手册
  • 自救
  • 互救
  • 家庭常备
  • 应急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19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927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Practical Guide to Emergency Treatme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字数:1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急诊临床工作对时间的依赖性很强,强调第一时间的诊断正确率和抢救成功率,需要医生在短的时间内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正确处理。本书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对临床常见危急重症的诊治过程、急救操作技术、临床常用药物和中医急救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直观的阐述,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便于迅速掌握急救知识。符合临床急救的需要和特点,是各级医师的临床必备实用手册。在第一部分中涉及了20余种急诊常见病症的抢救流程,因为抢救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流程图的繁简有异,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尽量将某一个疾病的流程图放在同一个版面内,故在疾病的前后顺序上进行了调整,未按照常规内科学中按不同的系统对疾病进行排序、分类。

内容简介

  《实用急救手册》的主要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用流程图的形式阐述了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过程。包括急救常规流程,休克,过敏反应,多种急性中毒,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等20余种急诊常见病。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30余种临床常见的急救操作技术。包括心肺脑复苏术、各种循环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技术(气管插管及拔管术、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各种穿刺、插管、血液透析等。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医学常用急救方法和常见急救病症中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应用针灸、穴位按压以及放血疗法进行治疗的取穴和治法。
  《实用急救手册》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ICU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包括各类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ICU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常用药,常用麻醉、镇静药物,特异性解毒药。
  在本书的最后,将中医“急救三宝”(即温病三宝)、持续静脉滴注药物、儿科临床常用药物剂量、儿科常用临床体征参考范围、儿科临床常用退热药的用法等临床常用的必备知识作为附录(表)内容,供读者查阅、参考。

作者简介

  袭雷鸣,男,1979年2月出生,主治医师、讲师。2006年6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以及中医儿科的医、教、研工作。现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理事、山东中医学会肾病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完成2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厅级科研课题,荣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世界急救日”之后你对急救了解多少?
  资深医生数年临床经验总结,优秀专家主审推荐。
  图文并茂阐述危急重症抢救流程、急诊常用操作技术、临床常用药物、传统中医急救方法。
  一本书教你掌握急诊急救知识。
  临床医学图书中内容全面、方便使用的急救工具书。
  抢救流程设计科学、操作步骤分解详细、
  药物使用查阅简便、临床必备实用手册
  ——网友评论

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抢救流程
急救常规流程 2
休克抢救流程 4
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6
急性中毒诊疗抢救流程 8
急性药物中毒诊疗流程 9
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 10
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流程 12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 14
成人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16
儿童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18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20
成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22
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 24
急性喉梗阻抢救流程 26
大咯血的紧急处理抢救流程 28
抽搐急性发作期抢救流程 2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 30
低血糖症抢救流程 32
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流程 34
高温中暑诊疗抢救流程 36
淹溺抢救流程 38
电击伤抢救流程 39
第二部分 临床常见急救操作技术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术 42
第二节 循环支持技术 47
一、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 47
二、同步直流电除颤术 47
三、择期同步直流电转复术 48
第三节 呼吸支持技术 51
一、氧气疗法 51
二、气管插管及拔管术 53
三、气管切开术 58
四、机械通气技术 60
五、机械通气的撤离 62
第四节 雾化吸入疗法 64
第五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65
第六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 69
第七节 创伤性动脉压监测 71
第八节 ICU常用穿刺技术 74
一、深静脉穿刺置管 74
二、胸腔穿刺术 81
三、胸腔闭式引流术 83
四、腹腔穿刺术 85
五、心包穿刺术 86
六、颅内压监测 88
七、腰椎穿刺术 89
八、骨髓穿刺术 91
第九节 常用插管技术操作常规 94
一、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 94
二、纤维胃镜操作术 96
三、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98
四、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 99
五、导尿术 100
第十节 其它操作技术常规 103
一、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ETCO2) 103
二、胃黏膜内PH值(PHi)监测 104
三、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105
四、输血技术 108
第三部分 中医学在急救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中医常用急救方法 112
一、针法和灸法 112
二、拔火罐疗法 112
三、针刺十宣穴 113
四、嗅鼻法 113
五、催吐法 113
六、推拿法 113
七、刮痧疗法 114
第二节 针灸在急救中的应用 114
一、晕厥 114
二、虚脱 114
三、癫痫 115
四、休克 115
五、昏迷 116
六、心跳骤停 116
七、小儿惊厥 117
八、急性酒精中毒 117
九、支气管哮喘 117
第三节 穴位按压手法在急救中的应用 118
一、昏迷 118
二、中暑 118
三、假死 119
四、痧症 119
五、中毒 119
六、溺水 120
七、中风 120
八、癫狂 120
九、足转筋 121
十、产后昏厥 121
十一、小儿惊厥 121
十二、胸心绞痛 122
十三、外伤出血 122
十四、急性腹痛 123
十五、急性腰痛 123
第四节 放血疗法在急救中的应用 123
一、常用放血疗法 124
二、放血疗法注意事项 124
三、放血疗法常用穴位 124
第四部分 ICU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
第一节 抗菌药物 128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 129
二、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36
三、抗菌药物主要作用机制 136
四、抗菌药物针对性治疗用药 136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 138
一、核苷类 138
二、非核苷类 143
三、其他类型 144
第三节 ICU抢救及危重患者常用药 148
第四节 常用麻醉、镇静药 154
第五节 特异性解毒药 158
附录一 中医“急救三宝” 162
附录二 持续静脉滴注药物表 163
附录三 实用儿科临床常用药物剂量表 166
附录四 儿科常用临床体征参考标准 168
附录五 儿科临床常用退热药 171











精彩书摘

  
  四、机械通气技术
  【适应证】
  1.临床适应证
  ①肺部疾病:COPD、ARDS、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肺炎、肺栓塞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②脑部炎症、外伤、肿瘤、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等所致中枢性呼衰。
  ③严重的胸部疾患或呼吸肌无力。
  ④胸部外伤或胸部手术后。
  ⑤心肺复苏。
  ⑥呼吸停止和手术恢复期的呼吸支持。
  2.呼吸生理学指标 达到下列任何一项即应开始机械通气:
  ①呼吸频率>35~40次/min或<6~8次/ min。
  ②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③自主呼吸潮气量小于正常1/3者(TV<6ml/kg)。
  ④PaO2<50mmHg,尤其是吸氧后仍<50mmHg者。
  ⑤PaCO2>50mmHg(COPD除外),且继续升高或PH动态下降 或出现精神症状者。
  ⑥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
  ⑦肺活量<10~15ml/kg。
  ⑧最大吸气负压>625pxH2O(闭合气路,努力吸气时的气道负压)。
  ⑨肺内分流(Qs/Qt)>15%。
  ⑩P(A-a)O2>50mmHg(FiO2=0.21);P(A-a)O2>300mmHg(FiO2=1.0)。
  【禁忌证】
  现代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主要有:张力性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胸腔引流者、严重肺出血、肺大泡、气管食管瘘、急性心肌梗死等。
  【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
  ①面罩:适用于神志清醒,能合作,辅助呼吸间断使用的患者。
  ②气管插管:适用于严重呼衰,通过面罩不能有效地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③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套管,可做长期机械通气治疗。
  【常用通气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①辅助/控制通气(A / C),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通气方式,它既可提供与自主呼吸基本同步的通气,也能保证通气量。
  ②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应用SIMV时应设置合适的指令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或流速以及触发灵敏度,主要用于撤离通气机前的准备。
  ③压力支持通气(PSV):应用PSV需调整好触发灵敏度及压力支持水平。该模式保持患者自主呼吸,仅提供部分通气支持,可长期使用,也可作为撤机前的过度。
  ④压力控制通气(PCV):PCV是一种压力限制时间切换的通气方式,应用于通气功能差,气道压较高的患者及新生儿、婴幼儿。
  ⑤呼气终末正压通气(PEEP):主要有改善氧合功能、对抗内源性PEEP、降低气道阻力、防止气道陷闭等作用,适用于ARDS、左心衰竭、肺水肿等病人,多与其它模式同时应用。
  ⑥其它通气模式:一般来说,熟练掌握上述常用通气模式能满足绝大部分病人的通气辅助需要。对于其它的模式,如: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VCV)、适应性支持通气(ASV)、适应性压力通气(APV)及自动模式(Auto Mode)等,可以结合病情参照呼吸机说明书调节。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①吸入氧浓度(FiO2):通气开始可予纯氧,30min后根据血气分析,减至0.55以下,维持PaO2≥8.0kPa以上,SaO2≥90%。若FiO2>0.55,SaO2仍≤90%,考虑加用PEEP。
  ②呼吸频率:8~20次/min。
  ③潮气量:6~12ml/kg。
  ④每分钟通气量:6~10L/min。
  ⑤气道内峰值压力:12~500pxH2O,以不超过750pxH2O为宜。
  ⑥吸呼比(I/E):1∶1~1∶4,也有I/E固定于1∶2,一般调节吸气时间为0.8~1.2s。
  ⑦吸气末暂停时间(Pause):一般不超过呼吸周期的20%。
  ⑧PEEP:一般从3~125pxH2O开始,根据氧合、通气效果及监测 条件进行调节。
  ⑨湿化气体温度:近病人端为32℃~34℃。
  五、机械通气的撤离
  【撤机指征】
  1.撤机前需满足的一般条件(机械通气的撤离又称撤机)
  ①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好转。
  ②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活动性的心肌缺血,没有临床上明显的低血压,无需使用或仅使用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
  ③患者有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泵功能稳定。
  ④停止应用镇静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
  ⑤能自主摄入一定的热量,营养状态和肌力良好。
  ⑥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⑦无败血症或明显发热。
  ⑧患者已做好撤机的心理准备。
  2.呼吸泵功能可基本满足自主呼吸需要
  ①最大吸气负压(MIP)>20~750pxH2O。
  ②肺活量(VC)>10~15ml/kg,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VC1.0)>10ml/kg(理想体重)。
  ③潮气量(VT)>3~5ml/kg(理想体重)。
  ④静息分钟通气量(MV)<10L/min,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2×MV。
  ⑤呼吸频率(RR)<25~35次/min。
  ⑥浅快呼吸指数(RSBI,即f/VT)。若f/VT≤80次/min·L,提示易于撤机;若为80~105次/min·L,需谨慎撤机;≥105次/min·L则提示难于撤机。
  ⑦0.1秒末闭合气压(P0.1)<4~150pxH2O。
  ⑧呼吸功(WOB)<0.75J/L,脱机多能成功。
  【撤机方法】
  ①T型管间断脱机:分间断撤机法和直接脱机法,若患者能完全依靠自主呼吸12~24h而无呼吸功能不全表现说明撤机成功。
  ②IMV/SIMV撤机法:由于按需阀应答延迟导致呼吸功增加,因此不作为首选方法。
  ③PSV撤机法:PSV用于撤机时,每次递减3~150pxH2O的压力水平至克服人工气道阻力水平时,平均为175pxH2O,绝大多数患者可撤机。
  ④IMV/SIMV与PSV方式并用撤机: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撤机手段。撤机开始时将IMV/SIMV频率调至可使IMV方式提供80%分钟通气量的水平,PSV辅助压力调至可克服通气管路阻力的水平以上125pxH2O,然后先将IMV/SIMV的频率下调,其速度与单纯IMV/SIMV方式相仿或稍快,当调至0~4次/min后,再将PSV压力水平逐渐下调,直至5~150pxH2O左右,稳定4~6h后可以脱机。
  ⑤持续气道正压(CPAP)方式间断脱机:在撤机中交替使用CPAP和撤机前通气辅助方式,逐渐增加CPAP条件下自主呼吸的时间并降低CPAP水平。一般减至3~125pxH2O以下,患者能较长时间(2~4h以上)地维持良好自主呼吸时,即提示撤机已基本成功。
  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撤离有创通气继以无创通气,主要用于慢性呼吸衰竭尤其是COPD患者的撤机。与传统的撤机方式比较,此种方法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例数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撤机失败的原因】
  ①撤机条件未具备,仓促撤机。
  ②长期机械通气导致呼吸肌废用,应加强营养,延长呼吸肌锻炼时间。
  ③心理因素,如呼吸机依赖等。
  ④其它因素,如胃酸误吸、排痰困难、消化道出血、感染以及碱血症等。
  ……

前言/序言


《身边的守护者:家庭日常健康与安全指南》 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守护家人健康与安全,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的牵挂。然而,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小病小痛,或是意外发生的紧急状况,往往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渴望拥有一份清晰、实用、易懂的指南,能够帮助我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冷静应对,科学施救,将伤害降到最低。《身边的守护者:家庭日常健康与安全指南》正是为满足这一迫切需求而精心编撰。 本书并非一本技术艰深的医学专著,也非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它是一份面向普通家庭成员的、贴心周到的健康安全实践手册。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健康隐患和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以最直观、最易学的方式,为您提供一套系统而全面的应对方案。 内容亮点,全面呵护您的家庭: 婴幼儿护理的智慧: 从新生儿的日常喂养、睡眠、洗澡,到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发烧的家庭护理,再到意外情况如意外吞食、触电、坠落的处理,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识别宝宝的异常信号,如何在家中安全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让新手父母也能从容应对。 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面临的风险也在变化。本书将重点关注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如磕碰伤、烫伤、溺水、动物咬伤等。我们不仅会教您如何现场处理,更会强调后续观察与就医指征,帮助您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成人日常健康管理的秘诀: 无论是办公室白领的颈椎腰椎保健,还是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居家管理,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居家运动,帮助您缓解身体不适;同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症,会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自我监测方法,让健康生活触手可及。 居家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消除: 厨房用火用电的安全,浴室防滑措施的完善,高层住宅的安全警示,以及防盗、防火、防煤气泄漏等基础安全知识,本书将为您一一梳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构筑坚实的家庭安全防线。 突发疾病的初步应对: 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急性腹痛、癫痫发作……这些令人心悸的状况,在本书中都将得到清晰的解读。我们将教您如何快速识别症状,如何在救护车到来前稳定病情,以及在专业救援到来前的关键行动,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常见创伤的处理指南: 割伤、擦伤、扭伤、骨折、烧伤、冻伤……这些常见的创伤,往往在家中就会发生。本书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导您如何正确清洁伤口,如何包扎止血,如何固定骨折部位,以及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过敏与中毒的紧急处理: 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叮咬引起的中毒,以及误食有毒物质等情况,都可能危及生命。本书将为您提供清晰的识别方法和紧急处理步骤,包括催吐、稀释、就医指征等,为您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心理疏导与情绪支持: 身体的创伤固然可怕,但心理的创伤同样不容忽视。本书还将触及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心理调适方法,以及如何为家人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大家尽快走出困境。 本书的独特之处: 语言通俗易懂: 我们摒弃了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采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操作性强: 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设计,注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即使没有医学背景,也能照章办事。 图文并茂: 大量精选的插图和示意图,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操作过程,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记忆。 场景化设计: 内容围绕家庭实际场景展开,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强调预防: 在关注应急处理的同时,本书也着重强调疾病和意外的预防,从源头上减少风险。 《身边的守护者:家庭日常健康与安全指南》不仅是一本书,更是您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守护者”。它将赋予您勇气和智慧,让您在面对健康与安全挑战时,不再束手无策。让我们一起,为家人的健康与平安,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实用急救手册》的书,说是手册,但拿到手后感觉分量十足,翻开第一页就有一种踏实感。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相对冷静的人,但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总觉得内心深处有一丝恐慌,担心自己会因为知识的匮乏而错过最佳的救援时机,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没有太多花哨的图案,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功能——急救。我喜欢这种直截了当的风格,因为它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实实在在要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装点门面的。 第一眼看上去,这本书的排版就给人一种条理清晰的感觉。每一个急救场景都被单独拎出来,配以详细的步骤说明和插图。我特别注意看了关于“心脏骤停”那一章节,里面的讲解非常细致,从识别症状、呼叫急救、心肺复苏(CPR)的步骤,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都写得非常具体。我曾经看过一些短视频介绍CPR,但总觉得不够完整,也担心自己记不清顺序。这本书则不一样,它不仅列出了动作要领,还反复强调了力度、频率以及判断意识和呼吸的关键点,甚至还提到了不同年龄段(成人、儿童、婴儿)在按压深度和频率上的差异,这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也更有信心去学习和掌握。 除了理论讲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让我对书本知识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位家长如何在家中对突发哮喘的孩子进行初步处理,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这位家长在书中描述的冷静与专业,让我深受触动。她没有慌乱,而是按照手册上的指导,先安抚孩子,然后采取了正确的体位,并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这个案例让我明白,急救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更是“做到”和“冷静”。手册中关于如何评估环境安全、如何处理骨折、烧伤、中毒等常见急症的部分,都配有清晰的图示,有些图示甚至是用漫画的形式来展示,这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感到紧张和严肃的急救过程,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心理支持”方面的论述。很多时候,在急救现场,除了身体上的救助,心理上的安抚同样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与伤者沟通,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以及如何安抚围观人群。这一点在很多急救书籍中可能被忽略,但《实用急救手册》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情绪变化和应对方式。读到这部分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救援场景,体会到施救者和被救者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交流,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人性化。 书中关于“出血控制”的章节,也是我反复阅读的部分。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在遇到严重出血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因为不当的处理而加重伤势。这本手册对此进行了非常系统性的讲解,从不同部位的出血类型,到压迫止血、包扎止血的正确方法,都有详尽的图文说明。我特别学习了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比如衣物、布条等,来制作简易的止血带或压迫敷料。手册中还强调了在止血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以及在等待专业医疗救助时,如何保持伤者的体温和体位。这些细节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让我对自己在紧急情况下处理出血问题更有信心。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在脑海中模拟了几种常见的急救场景,比如溺水、触电等,发现手册中的指导非常清晰,能够帮助我在压力下迅速做出反应。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我之前参加过一些线下的急救培训课程,虽然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毕竟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是在家中,在户外,还是在工作场所,只要有这本书在手,我就觉得自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书中关于“中毒”的处理部分,特别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中毒物质及其应对方法,还强调了在怀疑中毒的情况下,如何安全地采集物证,以及如何向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指导。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外伤处理”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包扎,它还涉及到伤口清洁、消毒、甚至如何处理不同程度的烧伤和冻伤。手册中的插图非常写实,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有点触目惊心,但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伤势的严重性,以及急救措施的重要性。我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骨折,如何在不移动伤者的情况下进行固定,以及在包扎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避免加重伤情。这些内容都让我觉得,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实用”二字。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急救”的内容,比如如何应对突发的心理危机,如何安抚有自杀倾向的人,以及如何为经历创伤的人提供初步支持。在当下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能够在危机时刻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其重要性不亚于身体上的救助。《实用急救手册》在这方面的探讨,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关注到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身体的损伤。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推荐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处理身体创伤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采取有效行动的书。它的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一本《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简直是让我刮目相看。我一直对急救知识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要么内容零散,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就是它将复杂的急救过程,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封面上简洁的设计,到翻开第一页时扑面而来的专业感,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书籍。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就像一个详细的指南一样,将各种急救场景一一罗列。我最先关注的是关于“窒息”的章节,因为它是我一直以来比较担心的一种突发情况。手册中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窒息迹象,以及在不同年龄段(例如婴儿和成人)的催吐法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而且,它还配有非常写实的插图,即使没有实际操作过,也能通过图片大致了解动作要领,甚至还包括了使用吸痰器等辅助工具的说明,让我感觉非常贴心。 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无与伦比。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而是将知识融入到了生动的场景中。比如,书中描述了一位父亲在厨房里,孩子不小心吞食了异物,这位父亲如何冷静地运用海姆立克法,成功解救孩子的情景。这样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掌握急救知识的关键在于“运用”,而不仅仅是“知道”。手册中关于烧伤、冻伤、触电等常见意外的应对方法,都写得非常具体,甚至包括了不同程度烧伤的处理细节。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出血控制”的部分。以前我总觉得出血是很危险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书则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出血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直接压迫、间接压迫等方式来止血。它还教我如何利用身边可用的物品,比如衣服、布条等,制作简易的止血带。手册中强调了在止血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以及在等待专业救助时,如何避免伤口感染。这些细致的指导,让我觉得在面对突发出血情况时,不会再束手无策。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中毒”处理的详尽介绍。它列举了各种常见的中毒物质,如农药、药品、食物中毒等,并详细说明了中毒后的症状以及急救措施。书中还强调了在怀疑中毒的情况下,如何安全地采集物证,以及如何向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对于发生中毒事件时的后续救治至关重要,让我觉得这本书考虑得非常周全。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便于快速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精细,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是在家中、在户外,还是在工作场所,只要有这本书在手,我就觉得自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它让我意识到,学习急救知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心理支持”的论述。很多时候,在急救现场,除了身体上的救助,心理上的安抚同样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与伤者沟通,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以及如何安抚围观人群。这一点在很多急救书籍中可能被忽略,但《实用急救手册》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情绪变化和应对方式。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书籍。它内容丰富,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在突发情况下,知识就是力量,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种力量。它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实用性。 书中关于“脑卒中”(中风)的识别和急救,讲解得非常细致。它详细列举了中风的四大早期信号,即“FAST”原则(面部下垂、手臂无力、言语含糊、时间就是生命),并指导了在识别症状后,应如何立即采取行动,包括拨打急救电话,以及在等待救助期间,如何保持患者的舒适体位,并密切观察其状况。手册中甚至提到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注意患者的血糖和血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烧伤”的处理,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指导。它区分了不同程度的烧伤,并针对每种程度的烧伤,给出了详细的急救步骤,比如用流动的凉水冲洗、覆盖无菌敷料、避免使用民间偏方等。手册中还强调了在处理烧伤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以及防止感染的重要性。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冻伤”的急救指导。它详细讲解了冻伤的各个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比如如何缓慢地复温,以及避免过度摩擦和按压。手册中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判断冻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在冻伤后,需要注意的护理事项。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晕厥”的详尽介绍。它解释了晕厥的常见原因,比如体位性低血压、心脏问题等,并指导了在患者晕厥后,应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比如让患者平躺,抬高下肢,并保持空气流通。手册中还强调了在患者清醒后,需要密切观察其状况,并及时就医。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便于快速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精细,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看重的手册。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我最近收到一本《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实在。我一直秉持着“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总想着多学点儿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直观地传达了它的核心内容——急救。翻开扉页,我就被其严谨的编排和详实的内容所吸引,感觉这绝对是一本能真正帮助到我的实用工具书。 书中对于“心脏骤停”的讲解,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它详细地阐述了心脏骤停的早期识别信号,以及在呼叫专业急救人员之前,现场人员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手册中对于按压的力度、频率、深度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甚至还区分了成人、儿童和婴儿的操作差异。更让我感到安心的是,书中还提到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并强调了其在挽救生命中的关键作用。这种循序渐进、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操作。 除了理论讲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例如,它描述了一个家庭在户外野餐时,一位老人突然出现中风症状,家属如何根据手册中的指导,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措施,等待救援的整个过程。这样的案例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急救知识的应用场景,也让我认识到,在突发状况面前,冷静和专业的知识储备是多么重要。手册中关于如何处理骨折、烧伤、触电等常见意外的指导,都非常细致,包含了从初步判断到现场处理的完整流程。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出血控制”的讲解。以前我总觉得出血是很危险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书则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出血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直接压迫、间接压迫等方式来止血。它还教我如何利用身边可用的物品,比如衣服、布条等,制作简易的止血带。手册中强调了在止血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以及在等待专业救助时,如何避免伤口感染。这些细致的指导,让我觉得在面对突发出血情况时,不会再束手无策。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中毒”处理的详尽介绍。它列举了各种常见的中毒物质,如农药、药品、食物中毒等,并详细说明了中毒后的症状以及急救措施。书中还强调了在怀疑中毒的情况下,如何安全地采集物证,以及如何向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对于发生中毒事件时的后续救治至关重要,让我觉得这本书考虑得非常周全。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便于快速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精细,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这种人文关怀,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升华。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欣赏的急救书籍。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扎实。我一直觉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一份尊重。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实用性。 书中关于“运动损伤”的讲解,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它详细列举了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比如扭伤、拉伤、挫伤等,并指导了如何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处理,比如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手册中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的建议。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鼻出血”的处理,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它区分了不同原因的鼻出血,并指导了在发生鼻出血后,如何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比如前倾身体、捏住鼻翼等。手册中还强调了在处理鼻出血时,要注意避免不当的操作,以免加重出血。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眼部异物”的急救指导。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判断眼部是否有异物,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安全地取出眼部异物,比如用清水冲洗、使用湿棉签等。手册中还提供了关于在取出异物后,需要注意的护理事项,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就医。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肌肉痉挛”(抽筋)的详尽介绍。它解释了肌肉痉挛的常见原因,比如运动过度、电解质失衡等,并指导了在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后,应如何进行舒缓和按摩,以及如何预防肌肉痉挛的发生。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便于快速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精细,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推荐的书。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的包装和内容都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我一直认为,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一份尊重。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直接点明了它的主题,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让人一看就知道它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书中关于“溺水”的急救处理,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在水中进行初步救援,如何将溺水者安全移至岸边,以及上岸后的急救步骤,包括清除口腔异物、判断呼吸和心跳、进行心肺复苏等。手册中甚至还提到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俯卧位排水的技巧。这些非常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指导,让我觉得即使面对最危险的紧急情况,也能有所依据。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对于“过敏反应”的处理也有详尽的描述。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骤降等,并指导了如何使用肾上腺素注射器(EpiPen)进行紧急治疗。手册中还强调了在过敏反应发生后,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需要及时就医,以防二次反应。这一点非常重要,也让我在面对过敏情况时,多了一份应对的信心。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骨折”的急救指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包扎,而是详细讲解了如何判断骨折,如何对不同部位的骨折进行固定,以及在固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避免二次损伤、保持伤肢的正常血流等。手册中还提供了关于使用简易材料(如木棍、衣物)制作固定支具的方法,这在野外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休克”的详细解释和应对策略。它解释了休克的不同类型,以及在不同类型的休克下,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比如保持伤者平卧、抬高下肢、保暖等。手册中还强调了及时呼叫专业医疗救助的重要性,并且指导了在等待救助期间,如何密切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清晰,重点内容突出,易于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生动形象,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个操作步骤,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看重的手册。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实在。我一直秉持着“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总想着多学点儿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直观地传达了它的核心内容——急救。翻开扉页,我就被其严谨的编排和详实的内容所吸引,感觉这绝对是一本能真正帮助到我的实用工具书。 书中对于“过冷”(失温)的讲解,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它详细地阐述了不同程度失温的体征,以及在低温环境中,现场人员应该如何对患者进行保暖和急救。手册中对于如何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专业医疗救助,也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更让我感到安心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在转移患者时,应避免不当的操作,以防加重病情。这种循序渐进、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操作。 除了理论讲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例如,它描述了一个在冬季登山时,队友出现失温症状,其他队员如何根据手册中的指导,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措施,等待救援的整个过程。这样的案例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急救知识的应用场景,也让我认识到,在突发状况面前,冷静和专业的知识储备是多么重要。手册中关于如何处理骨折、烧伤、触电等常见意外的指导,都非常细致,包含了从初步判断到现场处理的完整流程。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扭伤和拉伤”的急救指导。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判断扭伤和拉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如何通过休息、冰敷、加压和抬高(RICE原则)来进行初步处理。手册中还提供了关于如何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的方法,以及在伤后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腹部疼痛”的详尽介绍。它解释了腹部疼痛的各种可能原因,比如消化不良、阑尾炎、胆囊炎等,并指导了在患者出现腹部疼痛后,应如何进行初步的评估,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手册中还强调了在观察腹部疼痛时,要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便于快速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精细,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欣赏的急救书籍。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我一直觉得,掌握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需求。它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预示着里面内容的高度实用性。 书中关于“食物中毒”的讲解,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它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比如细菌感染、化学物质污染等,并指导了如何识别食物中毒的早期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手册中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家中进行初步处理的建议,比如补充水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在出现严重症状时,应如何及时就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化学灼伤”的处理,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它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化学灼伤(比如酸性、碱性),并指导了在接触到化学物质后,应如何立即进行处理,比如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以及避免摩擦和按压。手册中还强调了在处理化学灼伤时,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雷击”的急救指导。它详细讲解了在雷雨天气中,如何避免雷击的风险,以及在不幸发生雷击后,应该如何进行急救。手册中包括了对触电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以及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如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护理。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关节脱位”的详尽介绍。它解释了关节脱位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识别关节脱位的症状,比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手册中指导了在患者出现关节脱位后,应如何进行初步的固定,以及避免不当的复位操作,以免加重伤情。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便于快速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精细,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推荐的书。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拿到《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很足,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一直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就像给自己和家人上了一份无形的保险。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没有多余的装饰,直接明了地传达了它的核心价值。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些急救视频,但总觉得碎片化,而且在真正的紧急情况下,很难想起完整的流程。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它不是那种简单地把各种急救知识堆砌在一起的书,而是将它们按照不同的场景和伤情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比如,关于心肺复苏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按压,而是从识别意识丧失、检查呼吸,到呼叫救援、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每一个步骤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配有清晰的插图,让你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我尤其注意到,书中还强调了在进行CPR时,要关注按压的深度和频率,以及在不同年龄段(成人、儿童、婴儿)的差异,这使得指导更加精准和有效。 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你体会到在实际情况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例如,书中描述了一个在野外徒步时,有人突然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情况,以及如何通过补充糖分来快速缓解。这样的案例让我明白,急救并不总是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很多时候,细微的观察和及时的干预就能起到关键作用。手册中关于如何处理骨折、烧伤、溺水等常见意外的指导,都非常细致,包含了从初步判断到现场处理的完整流程。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出血控制”的讲解。以前我总觉得出血是很危险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书则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出血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直接压迫、间接压迫等方式来止血。它还教我如何利用身边可用的物品,比如衣服、布条等,制作简易的止血带。手册中强调了在止血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以及在等待专业救助时,如何避免伤口感染。这些细致的指导,让我觉得在面对突发出血情况时,不会再束手无策。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实用急救手册》对于“中毒”的处理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它列举了各种常见的中毒物质,如农药、药品、食物中毒等,并详细说明了中毒后的症状以及急救措施。书中还强调了在怀疑中毒的情况下,如何安全地采集物证,以及如何向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对于发生中毒事件时的后续救治至关重要,让我觉得这本书考虑得非常周全。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过多复杂的术语。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急救知识的人,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清晰、准确,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有些插图甚至是用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感到紧张的急救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记住。它让我觉得,学习急救知识,也可以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这种人文关怀,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升华。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急救培训,但很多细节在培训结束后就慢慢遗忘了。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一次性”的书,更是一本可以反复查阅、不断学习的工具书。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意外伤害”的分类和处理方式,比如跌倒、触电、溺水等,它都提供了详细的应对策略。手册中强调了在任何急救情况下,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的安全,然后再对伤者进行施救。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很多新手容易忽略的。书中还提醒我们在施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二次伤害。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对读者的关怀。 总的来说,《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急救指南。它内容丰富,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更能够提升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因为它能够让你在关键时刻,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

评分

我最近购买了一本《实用急救手册》,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对急救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从封面设计到内页的排版,都给我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信赖的急救指南。 书中对于“头部外伤”的处理,讲解得非常详细。它区分了不同程度的头部外伤,并指导了如何识别脑震荡、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的症状,比如瞳孔不等大、呕吐、意识模糊等。手册中还强调了在处理头部外伤时,要尽量减少对患者头部的移动,并指导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固定,以及在等待专业救助时,如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糖尿病急症”的处理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它区分了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状,并指导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急救。例如,对于低血糖患者,手册中明确指出可以给予含糖食物或饮料,而对于高血糖患者,则强调了避免脱水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这种对不同病症的细致区分,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专业和实用。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动物咬伤”的急救指导。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处理不同种类的动物咬伤,比如狗咬伤、蛇咬伤、蝎子蜇伤等。手册中不仅指导了如何对伤口进行初步的清洁和消毒,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的建议。对于蛇咬伤,书中还提供了关于止血带的使用和伤口排毒的技巧。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呼吸系统急症”的详尽介绍,比如哮喘发作、肺水肿等。它详细说明了这些急症的症状,以及在急性发作时,现场人员应该如何提供初步的帮助,比如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协助患者使用吸入器,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手册中还强调了及时呼叫专业医疗救助的重要性,并指导了在等待救助期间,如何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便于快速查找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精细,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或者随身包里,感觉就像多了一个随时待命的“急救顾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急救,还涉及到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处理意外伤害时,如何安抚伤者的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疼痛。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全面,它关注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需求,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线下急救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容易遗忘。而《实用急救手册》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知识库。无论我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翻开这本书,找到相应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急救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零散的急救技巧,而是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从最基本的判断伤者状况,到呼叫援助,再到具体的现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你在混乱和危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急救并非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 总而言之,《实用急救手册》是一本我非常推荐的书。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图文并茂,涵盖了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并且注重到了心理支持等细节。我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拥有这本书,让我觉得更加心安,也更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不错哦,我很喜欢的!

评分

书质量不错!!

评分

自己买错了,但是教材还不错,只是不是很完善

评分

可以

评分

很实用,感觉很好!

评分

挺有用的一本书,内容挺不错的

评分

不错不错,挺实用的,值得推荐

评分

非常好,作为日常生活的人,有必要了解他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