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册一
卷一 周文
鄭伯克段于鄢 一
周鄭交質 五
石碏諫寵州吁 六
臧僖伯諫觀魚 七
鄭莊公戒飭守臣 九
臧哀伯諫納郜鼎 十一
季梁諫追楚師 十三
曹劌論戰 十五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十七
宮之奇諫假道 十九
齊桓下拜受胙 二十一
陰飴甥對秦伯 二十二
子魚論戰 二十四
寺人披見文公 二十五
介之推不言祿 二十七
展喜犒師 二十八
烛之武退秦師 三十
蹇叔哭師 三十二
卷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三十三
王孫滿對楚子 三十五
齊國佐不辱命 三十六
楚歸晋知罃 三十九
呂相絕秦 四十一
駒支不屈于晋 四十六
祁奚請免叔向 四十七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四十九
晏子不死君難 五十
季札觀周樂 五十二
子產壞晋館垣 五十五
子產論尹何為邑 五十八
子產却楚逆女以兵 六十一
册二
子革對靈王 六十三
子產論政寬猛 六十六
吳許越成 六十七
卷三 周文
祭公諫征犬戎 七十一
召公諫厲王止謗 七十四
襄王不許請隧 七十六
單子知陳必亡 七十九
展禽論祀爰居 八十二
里革斷罟匡君 八十六
敬姜論勞逸 八十八
叔向賀貧 九十
王孫圉論楚寶 九十二
諸稽郢行成于吳 九十三
申胥諫許越成 九十六
春王正月 九十八
宋人及楚人平 一〇〇
吳子使札來聘 一〇二
鄭伯克段于鄢 一〇五
虞師晉師滅夏陽 一〇六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一〇九
曾子易簀 一一〇
有子之言似夫子 一一一
公子重耳對秦客 一一三
杜蕢揚觶 一一四
晉獻文子成室 一一六
卷四 秦文
蘇秦以連橫說秦 一一七
司馬錯論伐蜀 一二二
范雎說秦王 一二五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二八
顏斶說齊王 一三〇
馮諼客孟嘗君 一三一
趙威后問齊使 一三六
莊辛論幸臣 一三七
觸讋說趙太后 一四〇
册三
魯仲連義不帝秦 一四三
魯共公擇言 一四八
唐雎說信陵君 一四九
唐雎不辱使命 一五〇
樂毅報燕王書 一五二
諫逐客書 一五七
卜 居 一六二
宋玉對楚王問 一六五
卷五 漢文
五帝本紀贊 一六七
項羽本紀贊 一六九
秦楚之際月表 一七〇
高祖功臣侯年表 一七二
孔子世家贊 一七四
外戚世家序 一七五
伯夷列傳 一七六
管晏列傳 一八一
屈原列傳 一八六
酷吏列傳序 一九四
遊俠列傳序 一九五
滑稽列傳 一九八
貨殖列傳序 二〇二
太史公自序 二〇五
報任安書 二一一
册四
卷六 漢文
高帝求賢詔 二二二
文帝議佐百姓詔 二二二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二二三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二二四
過秦論上 二二五
治安策 二三○
論貴粟疏 二三八
獄中上梁王書 二四三
上書諫獵 二五一
答蘇武書 二五三
尚德緩刑書 二五九
報孫會宗書 二六四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二六八
誡兄子嚴敦書 二七○
前出師表 二七二
後出師表 二七五
卷七 六朝唐文
陳情表 二七九
蘭亭集序 二八三
歸去來辭 二八五
桃花源記 二八八
五柳先生傳 二九〇
北山移文 二九一
諫太宗十思疏 二九六
册五
爲徐敬業討武曌檄 二九九
滕王閣序 三〇三
與韓荆州書 三〇八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三一一
弔古戰場文 三一二
陋室銘 三一六
阿房宮賦 三一七
原 道 三二〇
原 毀 三二七
獲麟解 三三〇
雜說一 三三一
雜說四 三三二
卷八 唐文
師 說 三三三
進學解 三三六
圬者王承福傳 三四一
諱 辯 三四四
爭臣論 三四八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三五四
後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三五六
與于襄陽書 三六一
與陳給事書 三六三
應科目時與人書 三六五
送孟東野序 三六七
送李願歸盤谷序 三七〇
送董邵南序 三七三
送楊少尹序 三七四
送石處士序 三七六
册六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三八〇
祭十二郎文 三八一
祭鱷魚文 三八六
柳子厚墓志銘 三八九
卷九 唐宋文
駁復仇議 三九五
桐葉封弟辨 三九八
箕子碑 四〇〇
捕蛇者說 四〇二
種樹郭橐駝傳 四〇五
梓人傳 四〇八
愚溪詩序 四一三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四一五
鈷鉧潭西小丘記 四一八
小石城山記 四二〇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四二一
待漏院記 四二五
黃岡竹樓記 四二七
書《洛陽名園記》後 四二九
嚴先生祠堂記 四三一
岳陽樓記 四三三
諫院題名記 四三五
義田記 四三六
袁州州學記 四四〇
朋黨論 四四二
縱囚論 四四六
釋秘演詩集序 四四八
卷十 宋文
《梅聖俞詩集》序 四五〇
送楊寘序 四五三
《五代史·伶官傳》序 四五五
册七
《五代史·宦者傳》論 四五七
相州晝錦堂記 四五九
豐樂亭記 四六二
醉翁亭記 四六四
秋聲賦 四六七
祭石曼卿文 四六九
瀧岡阡表 四七一
管仲論 四七七
辨奸論 四八一
心 術 四八四
張益州畫像記 四八八
刑賞忠厚之至論 四九二
范增論 四九五
留侯論 四九八
賈誼論 五〇一
晁錯論 五〇五
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講書 五〇八
喜雨亭記 五一一
凌虛臺記 五一三
超然臺記 五一五
放鶴亭記 五一八
石鐘山記 五二一
潮州韓文公廟碑 五二四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五二八
前赤壁賦 五三〇
後赤壁賦 五三三
册八
三槐堂銘 五三七
方山子傳 五四〇
六國論 五四二
上樞密韓太尉書 五四四
黃州快哉亭記 五四七
寄歐陽舍人書 五四九
贈黎安二生序 五五三
讀孟嘗君傳 五五五
同學一首別子固 五五六
遊褒禪山記 五五八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五六一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陳庭學序 五六三
閱江樓記 五六五
司馬季主論卜 五六八
賣柑者言 五七〇
深慮論 五七二
豫讓論 五七五
親政篇 五七九
尊經閣記 五八三
象祠記 五八八
瘞旅文 五九一
信陵君救趙論 五九五
報劉一丈書 五九九
吳山圖記 六〇二
滄浪亭記 六〇四
《青霞先生文集》序 六〇六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六〇九
徐文長傳 六一一
五人墓碑記 六一五古文观止目录
我对《古文观止》的喜爱,更多的是源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力量”。我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学生,我深知,除了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我认为,古文,特别是像《古文观止》这样的经典,是培养这些能力最宝贵的素材。这套“崇贤馆藏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套古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教育资源。每次我从八册书中挑出几篇文章,为我的学生讲解时,都觉得是在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这本书的选文,无论是在议论还是叙事上,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往往能引发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思考。比如,我讲到《左传》中关于“唇亡齿寒”的例子时,孩子们就能深刻理解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重要性;讲到《史记》中人物的传记,他们也能从中学习到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古文观止》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思想精华,能够触动人心,启迪智慧。而这套精心编纂的版本,为我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文本支撑,也让我在教学中更有信心,能够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有效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从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评分对于《古文观止》,我一直抱有一种“朝圣”的心态。在我看来,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检验一个读书人文学素养的重要标尺。这套“崇贤馆藏书”,我一直非常珍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精神。每次翻阅,我都力求做到“精读”。我会在阅读前,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然后,我会逐字逐句地品味,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感受文章的结构韵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典故的解释,这能够帮助我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也能拓宽我的知识面。有时,我会将一篇文章反复阅读数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亮点。这套书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每一次挖掘,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我通过阅读《古文观止》,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也更加自豪。
评分说实话,当初买这套《古文观止》主要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我一直觉得自己年轻时在求学路上,对于古文的学习有些敷衍,很多经典都只是泛泛而读,未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妙处。如今工作稳定,手头也宽裕了些,就想弥补当年的遗憾,于是锁定了这套据说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崇贤馆藏书”。拿到手的时候,确实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正宗”。开本适中,装帧大气,八册分装在两个书函里,既有收藏的价值,又方便日常取阅。我翻看了几篇,发现它的选文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末的各个时期,而且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华。最重要的是,它的注释部分做得非常细致,我尤其看重这一点。很多古书的白话翻译虽然方便,但总觉得少了些韵味,而这套书的注释,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又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解释了那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让我觉得阅读起来既省力,又不失对古文原貌的尊重。我常常在读完一篇文章后,会反复对照注释,琢磨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思考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这是一种慢下来的阅读,也是一种深度的学习,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与古代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受益匪浅。
评分这套《古文观止》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我对古典文学的固有印象。我之前一直觉得古文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但接触了这套“崇贤馆藏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它的选文非常有代表性,而且很多文章,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收录文章,更是在文章的背后,展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那些注释,因为我发现,很多关键词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微妙的变化,而这套书的注释,恰恰能够捕捉到这种细微之处。我甚至会因为一篇文章中的某个词语,而去查阅其他的古籍,试图更全面地理解其内涵。这种阅读方式,虽然耗时,但却充满了乐趣,仿佛我在进行一场考古发掘,一点一点地揭开历史的面纱,感受古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古文观止》就像是一本活的史书,一本思想的宝库,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畏那些伟大的先贤。
评分这部《古文观止》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体悟。我是一名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平时工作之余,最喜欢的就是沉浸在古籍的墨香之中。我一直觉得,想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不能绕过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章。《古文观止》的选文之精,编排之妙,早已名声在外,我寻觅这本书也有一段时间了。拿到这套“崇贤馆藏书”,首先就被它典雅的外包装所吸引,两函八册,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打开书页,纸张温润,字迹清晰,排版也很是舒适,无论是阅读还是收藏,都显得格外用心。我尤其喜欢它对文章的注释和解说,既保留了原文的古雅,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阐释,使得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较好地理解其中深意。很多时候,我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泡上一壶茶,在窗边细细品读,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笔下的喜怒哀乐,洞察他们对人生、社会、天地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选集,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光芒,也让我对自身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
评分陶渊明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是现代人精神的桃花源。他的诗写出了乡村的甜美宁静,也写出了乡村的凋敝穷困;写出了悠然自得的情趣,也写出了饥寒交迫的苦楚。他的诗宁静淡泊、淳朴自然,是洗尽铅华后的本真。《陶渊明集(套装1-3册)》汇集了他的四言诗、五言诗、赋辞、记传赞述和疏祭文,基本囊括其最优秀的诗文作品。此外,《陶渊明集(套装1-3册)》还添加版画图和注释、译文等,并选取权威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双色宣纸印刷,是读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评分正版图书,值得购买!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千余载来好文章,百多年后仍经典。
评分很好很不错,为啥买完了就降价,这个不太公平,我觉得京东做的不好,买完降价,严肃抗议
评分不错哦,很有书香味,精美。
评分多次购买,崇贤馆线装书不必多说,质量非常好,非常满意!
评分很好,喜欢。希望能凑齐一套。
评分老公喜欢上了研究宋词,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