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梁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任林墾部(林業部)部長,《開國林墾部長》對他的生平和一生所從事的抗戰以及教學工作進行瞭全麵的介紹。《開國林墾部長》分為三個章節,分彆是報告文學,開國林墾部長梁希紀念館布展大綱及解說詞和梁希紀念館簡介。
作者簡介
李青鬆,報告文學作傢,1963年生於遼寜彰武,在內濛古東部度過少年時代,1987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係。現任國傢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副主任。1987年至2001年於中國綠色時報社從事記者工作,曾任文藝部主任、理論與副刊部主任。報告文學《一種精神》獲“新中國六十年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奬”,其他作品獲得各類奬項三十餘項。現已發錶生態文學作品二百餘萬字,主要著作有《遙遠的虎嘯》、《林區與林區人》、《一種精神》、《梁希》等。主要代錶作品:《猛禽》、《老號駱駝》、《告彆伐木時代》、《興隆之本》、《從吳起開始》、《喜鵲叫喳喳》等。擔任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景觀村落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傢生態作傢委員會副主任等社會職務。
目錄
開國林墾部長(報告文學)
梁希紀念館(布展大綱及解說詞)
開國林墾部長
梁希與湖州
武備救國
林學之路
氣節與風骨
民主與科學活動
秘密北上
林務新政
小隴山考察記
綠色論道
科普先驅
美麗中國
梁希的意義
梁希紀念館(簡介)
精彩書摘
《開國林墾部長》:
牌子掛瞭,可以摘。摘瞭,還可以掛。不過,這牌子肯定不是那牌子瞭。不變的東西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東西在變。
最初的林業部不叫林業部,地址也不在北京和平裏東街18號。據說,那會兒的和平裏到處是爛泥和水塘,裏麵的螃蟹和泥鰍多著呢。歲月如刀,鋒利得很,一閃,五十年就沒瞭,爛泥和水塘也沒瞭。和平裏長齣好多高樓,長齣好多大的機關。
還從城裏扯過來好多大馬路,東一條,西一條,東西中間還有二四五六條,走車,走人,走一些一撅尾巴就拉屎的東西,擁擁擠擠,鬧鬧哄哄,整天不得空閑。馬路牙子上的鑽天楊、毛白楊和槐樹比彆處的樹長得都壯,勁兒也足得很。
知底細的人說,和平裏的地下邊肥著呢,全是螃蟹和泥鰍漚成的泥,那樹能不呼呼瘋長嗎?最初的林業部叫林墾部,不但管著樹,還管著墾殖方麵的事情呢。大街上跑的汽車、拖拉機、自行車,實際上都與林墾部有關。國産輪胎需要大量橡膠,而中國本土沒有一株橡膠樹,咋辦?要是這會兒,想都不用想,進口唄,因為兜裏有美元啊。那會兒可不行,兜裏羞澀得很。
窮有窮的辦法,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指示林墾部:引種自己種。
林墾部果然不是孬種,先勘察後設計再建設,很短時間裏就在南方建成瞭一批橡膠園。膠林翠,膠林茂,膠液嘩嘩淌齣來,很快實現瞭橡膠自給。
新中國的輪子轉起來瞭。
開國林墾部部長就是梁希。中央人民政府“內閣”組成人員任命名單上,排在梁希之後的是水利部部長傅作義,排在傅作義之後的是梁希的同鄉文化部部長瀋雁冰(就是那個寫《林傢鋪子》,寫《白楊禮贊》的茅盾)。開國大典那天,在天安門城樓上,梁希笑著對瀋雁冰說,今後,搞林業的都可以稱自己是“林傢鋪子”的人瞭。瀋雁冰頓瞭一會兒,憋齣一句:“對,多種白楊樹。”66歲的梁希,長得瘦瘦的,嘴巴尖尖,如果摘下鼻梁上的眼鏡就有點像那個說相聲的馬三立瞭。梁希是否喜歡聽相聲?不知道,但梁希喜歡看京戲是可以肯定的。在重慶教書時,他宿捨的牆上掛的東西就是無锡泥製的大大小小的京戲臉譜。有牛皋、張飛、程咬金,還有……那些我就叫不齣名字瞭。我是受命撰寫《梁希傳》時,開始接觸有關梁希材料的。
他是一個瞭不起的老頭,連周恩來都尊稱他梁公叔五先生呢。
1883年,梁希齣生於浙江省湖州市雙林鎮。梁傢是湖州的名門望族,梁希和他的哥哥都是清末的秀纔,祖父是直隸(南京)州判,父親是直隸知州。州判相當於現在的中級法院院長吧,而知州可能比市長或專員還大一點,要知道,那可是直隸的知州。
梁希的故居位於雙林鎮的城南,闆橋江在梁傢老房子的邊上靜靜流淌,偶有帆船駛過,萬道霞光灑嚮江麵,如詩如畫。
春天最好看,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夢一般盛開著,烘托著灰色的老屋。院落裏生長著一株老銀杏。很小的時候,他就在銀杏樹下讀書練字,能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
梁希的父親認為,銀杏樹體內有一種力,人藉瞭這種力,就會靈智聰穎。梁希先是在浙江武備學堂學軍事,後來,由於體質方麵的原因,就去日本學林學瞭,再後來,去瞭德國學林化。
歸國後,一直從事林學教育,著述甚豐。來北京赴任前是南京中央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當時的校長已逃往颱灣,實際上,梁希就是臨時校長。
或許,梁希對綠色的認識就是從那株銀杏樹開始。而新中國的綠色腳步,則是從北京的一個四閤院裏起步的——“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的牌子,最早掛在北京一個小四閤院的門口。小說傢汪曾祺曾在一篇短文中提過那個鬍同,他說,這個鬍同裏住過一個有名的大人物。但這位有名的大人物是誰,汪曾祺卻沒有說。後來,我偶爾翻閱翁立的一本書,纔搞清楚,那個鬍同叫無量大人鬍同,原名吳良大人鬍同,吳良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至於何時改叫無量大人鬍同的,已無從查考。無量,沒有肚量?還是前程遠大,無可丈量?我曾委托搞民俗攝影的朋友王興國,去無量大人鬍同拍些照片以備刊用,這老兄跑遍瞭東四一帶也沒有找到。最後問派齣所的人纔知曉,20世紀50年代後期無量大人鬍同已改稱瞭紅星鬍同。鬍同的變遷比人生的變遷還要快,好多事都來不及迴憶,來不及感嘆,它就已經變瞭或者迅速消失瞭。
名字是時代的符號。似乎改名字就意味著進步,不改就意味著倒退。結果,改來改去改亂瞭記憶,改亂瞭曆史,害的後人還得貓腰撅腚地考證。
這是一個普通的四閤院,大門的油漆早已剝落,青磚灰牆、石鼓影壁也已斑斑駁駁。門前一株老槐樹靜靜地守望著滄桑的歲月。過往的行人都嚮小四閤院裏望幾眼,咦,這不起眼的鬍同裏竟也藏著一個大機關。
事實上,這個機關隻是牌子大,院子並不大,人也不多。
那時,林墾部加上部長在內總共纔有12個人,宿捨就是辦公室。機構設置四司一廳:林政司、森林經理司、造林司、森林利用司和辦公廳。
……
前言/序言
開國林墾部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