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全麵、豐富的陽明傳記,嚴謹的心學讀本。
國際儒學、世界著名的中國哲學專傢、享譽世界的陽明學大師——-岡田武彥,二十五年心血力作,大陸弟子錢明親自審校。
陽明精捨捨長蔣慶、《明朝一哥王陽明》作者呂崢誠摯作序,郭齊勇、餘世存、董平、吳光齊力推薦
現在,呈現在你麵前的這部《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是一位學貫東西、橫跨儒釋道的世界級大哲的畢生心血,也是他一生研究王陽明、踐行陽明精神的生命之書。
他,是當代著名的陽明學傢,研究宋明理學首屈一指的專傢。儒學大師杜維明曾評價:“在現代日本,研究王陽明深刻純正的是岡田武彥。”他常年為日本知名企業高管講解《論語》;曾與哲學大師張岱年對談。
他,68歲提筆寫作《王陽明大傳》,93歲完成,曆時25年,寫成煌煌八十餘萬字的著作。在書中,從傢世淵源到師友交往,從人生經曆到思想變遷,他為讀者講述一個豐富、立體全麵的王陽明。
為瞭寫作這部作品,他不僅窮盡史料,吸收中日兩國學者的研究成果,還注重實地考察,年近八十歲來到中國,此後10年間組織瞭6次王陽明遺跡實地考察,足跡遍布中國八省區八十餘縣。由此可見《王陽明大傳》的嚴謹。
他,曾滿懷信心地預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畢生踐行陽明精神,緻力於讓普通大眾懂得陽明學的真諦,教導人們如何做人,如何與古代聖哲進行心靈的溝通和對話,領悟先哲的情思和感懷。
他,不顧年事已高,滿懷熱誠地募集善款,修復中國境內多處陽明墓、紀念碑亭、陽明故居端雲樓、陽明中學等。為中國人重新重視、重新認識王陽明付齣瞭巨大的心血,對於推動當代王陽明熱居功甚偉。
《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便是這樣一部誠意之作,它豐富、平易、真摯,並有一種濃厚的情感藏於字裏行間,隻為讓你瞭解真正的而不是被誤解的王陽明,讓你瞭解心學的真諦而不是浮於錶麵的心靈雞湯。
內容簡介
王陽明是明朝傑齣的哲學傢、文學傢、軍事傢和政治傢,也是中國曆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
王陽明齣身名門,二十八歲中進士,三十五歲因替忠臣求情而入獄,後被貶謫到貴州龍場。在龍場,他悟齣“心即理”,並提齣“知行閤一”說。後曆經諸官之職,先後平定南方匪患、寜王宸濠之亂,立下大功。晚年倡導“緻良知”說。王陽明的學說,世稱“心學”, 五百年來摺服瞭無數中外名人,包括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等。
《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是國際儒學專業岡田武彥花費二十五年心血的作品。作者以平實的筆調,運用豐富的史料,張弛有度、夾敘夾議地詳述瞭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過程。在書中,作者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史料互證,擅長從王陽明的詩文中探尋其真實內心,補充不為眾人所熟知的細節,解開瞭有關王陽明生平和思想的諸多謎題,因而是全麵瞭解王陽明傳奇一生,輕鬆讀懂陽明心學核心精髓的首要選擇專業讀本。
作者簡介
岡田武彥,國際陽明學大師,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研究宋明理學首屈一指的專傢,被儒學大師杜維明贊為“儒學祭酒”。岡田先生對道傢、禪學也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堪稱當今世界學貫東西、橫跨儒釋道幾個領域的哲學大師。
為研究陽明心學,岡田先生曾親訪中國八省區八十餘縣市,行程兩萬餘裏。又親自捐款並大力募款,修復王陽明遺址多處。
精彩書評
★我有一個日本朋友岡田武彥,每周六早上都會開講儒學,聽講的是上百名企業傢。有一次他邀請我去講《大學》,聽眾提問水平非常高,像談論他們自己的傳統經典一樣。
——儒學大師 杜維明
★陽明學之精神融化於王陽明一生波瀾壯闊之行事中,故欲深窺陽明學,必先詳知陽明子之生平事跡也。
——陽明精捨捨長 蔣慶
★一位世界陽明學者寫給大眾的陽明心學普及讀本。《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深入淺齣地描述瞭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過程,既通俗易懂,又直達精髓。
——浙江大學求是學者、哲學係主任董平教授
★市麵上很多寫王陽明的書,絕大部分都是流於平麵,缺少立體感。岡田武彥的《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是一個突破。本書著力於探討人生經曆和師友交往對王陽明思想形成的重大影響。
——浙江省儒學會執行會長、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吳光教授
★王陽明是世界大哲,岡田武彥先生是日本著名的現代哲人,兩位都是儒傢的典範。本書是名傢寫名傢的難得佳作,很值得一讀!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 郭齊勇教授
目錄
上捲
序章 聖哲王陽明
第一章 陽明降世
第二章 陽明先祖
第三章 不羈少年
第四章 五溺時代
第五章 聖學之道
第六章 倡導聖學
第七章 龍場悟道
第八章 龍場教化
中捲
第九章 “知行閤一”說
第十章 廬陵知縣
第十一章 京師講學
第十二章 滁州講學
第十三章 南京講學
第十四章 南贛戡亂
第十五章 贛州時代
下捲
第十六章 江西時代
第十七章 陽明苦難
第十八章 倡導“良知”說
第十九章 晚年思想
第二十章 思田靖亂
終章 陽明臨終
附錄一 王陽明的《拔本塞源論》
附錄二 陽明子孫
精彩書摘
貴州的中心是貴陽,而龍場隻不過是貴陽西北的一個小村寨,這裏條件惡劣,道路艱險,而且王陽明和當地居民語言不通。《陽明先生年譜》曾真實記錄瞭當時的情形:“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與居夷人舌難語,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齣身靖亂錄》也提到:“居無宮室,惟纍土為窟,寢息其中而已。夷俗尊事蠱神,有中土人至,往往殺之以祀神,謂之祈福。”
王陽明初抵龍場,便披荊斬棘,搭建瞭一間茅草房。茅草房非常小,隻有齊肩高,僅夠寬慰旅途勞纍。王陽明以原有的荊棘為籬笆,墊土為階,颱階非常低矮,若有若無,以緻讓人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
茅草房到處都是縫隙,早晨的涼風會呼呼地吹進來。屋頂鋪著茅草,漏雨是在所難免的,但幸好便於修繕。早晨,可以在茅草房中聽到清澈的潺潺流水聲;傍晚,當鬱鬱蔥蔥的森林變得一片淡黑時,又可以體味那無盡的森林之趣。
龍場的百姓依然過著“與鹿豕遊33”的野蠻生活,他們相當淳樸,經常聚到王陽明身邊,用全然不知所雲的語言嚮他打招呼。漸漸地,王陽明與當地人産生瞭骨肉般的親情。當地人每天都會送食物給王陽明,王陽明也會和他們一起飲酒,有時會喝到酩酊大醉。
關於這一時期的情況,《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齣身靖亂錄》中的記載是這樣的:“先生初至,夷人欲謀殺先生,蔔之於神不吉。夜夢神人告曰:‘此中土聖賢也,汝輩當小心敬事聽其教訓。’一夕而同夢者數人,明旦轉相告語。於是有中土往年亡命之徒能通夷語者,夷人央之通語於先生,日貢食物,親近歡愛如骨肉。”
王陽明來到龍場之後,不禁想起黃帝和堯帝所處的太古之世,於是寫瞭一首題為《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的詩,末尾有“緬懷黃唐化,略稱茅茨跡”之句。
太古時期,堯帝的宮殿非常簡陋,颱階是泥土做的,且僅有三層,屋頂是用茅草鋪的,連茅草的穗兒都沒切除。雖然宮殿簡陋,但堯帝的仁德卻令天下百姓感服,他們遵守人倫道德,心平氣和地生活。堯帝的仁德實在是太偉大瞭,就像太陽的光輝一樣,人民日日沐浴其中,時間久瞭就會被同化,也就感受不到恩德的特殊存在瞭。正如《擊壤歌》中所唱道的:“日齣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十八史略?帝堯陶唐》)
堯帝的理想是“無為而治”,他是一位推行“無為而治”政治思想的偉大君主。
王陽明到龍場之後,感覺這裏就如同黃帝和堯帝所處的太古時代的“理想鄉”,因此即使他身處逆境,也能夠隨遇而安。王陽明能夠擁有這樣的心境,全憑他日常不懈的修行。
不久,王陽明發現瞭一處鍾乳洞,於是便將自己的住處搬到洞中。這個鍾乳洞大約能夠容納百人,初名“東洞”,後來王陽明效仿傢鄉的陽明洞,把它更名為“陽明小洞天”。其實,王陽明傢鄉的陽明洞,並不是一處洞窟,而龍場的陽明小洞天卻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洞窟。鍾乳洞所處的位置較偏僻,荒涼不已,而王陽明卻覺得這是因為鍾乳洞不容他人,專等自己到來。王陽明搬入此洞後,樂其幽靜,悠然自得。他將洞內平整之地打掃乾淨,安放好床具,修好竈颱,堵上老鼠洞,還作詩三首,題為《始得東洞遂改為陽明小洞天》(《王文成公全書》捲十九)。在第一首詩的末尾,王陽明寫道:“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豈不桑梓懷,素位聊無悔。”據此可以看齣,王陽明當時已經達到瞭《中庸》中提到的“素位”境界,即君子要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來行事,而不要考慮其他不切實際的事情。
《中庸》中關於“素位”境界的原文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根據《陽明先生行狀》和《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齣身靖亂錄》的記載,當時跟隨王陽明前往龍場的傢僕共有三人,當王陽明決定搬進陽明小洞天時,他們都為能夠找到這樣的天然住處,無須再費力蓋房子而欣喜。對此,王陽明在第二首詩中做瞭如下描述:
童僕自相語,洞居頗不惡。
人力免結構,天巧謝雕鑿。
清泉傍廚下,翠霧還成幕。
我輩日嬉偃,主人自愉樂。
雖無棨戟榮,且遠塵囂聒。
但恐霜雪凝,雲深衣絮薄。
由此可以看齣,王陽明和傢僕都誇贊這天然的住處,並為能夠遠離俗世而感到高興。王陽明還為自己能夠過上遠古時代的生活而欣喜,他在第三首詩中寫道:“上古處巢窟,杯飲皆汙樽。冱極陽內伏,石穴多鼕暄。”
接下來,王陽明又寫道:“豹隱文始澤,龍蟄身乃存。”喻指這樣的隱居生活可以保全自己的名節,就像豹子隱藏起來,以防自己的毛皮花紋被雨霧損壞;龍蟄伏起來,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完好一樣。
也許有人會覺得住在宏偉的宮殿裏,身著輕柔裘皮的生活纔算快樂,但王陽明卻期許顔迴那樣的生活。孔子曾大力誇贊弟子顔迴,稱其為:“賢哉迴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迴也不改其樂。賢哉迴也!”故王陽明又在第三首詩的末尾處寫道:“邈矣簞瓢子,此心期與論。”
龍場生活的最大睏難在於糧食不足,經常會齣現上頓不接下頓的情況,這使得身邊的傢僕開始抱怨起來。王陽明在《謫居糧絕請學於農將田南山永言寄懷》(《王文成公全書》捲十九)的開篇寫道:“謫居屢在陳,從者有慍見。”
古時,孔子帶著一幫弟子來到陳國 ,結果斷瞭糧食,眾人飢餓難耐,後來有人病倒瞭,不能起身,不堪其苦的子路憤憤不平地對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迴答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對子路的告誡其實就是儒傢一直堅守的“窮睏之節”。
王陽明當時的處境和孔子極其相似,但他覺得必須要確保糧食的充足,於是就嚮當地人學習種糧的方法。王陽明焚燒草木,開墾耕作土地,這樣一來,榖物就有瞭剩餘。王陽明用剩餘的糧食接濟窮人和寡婦,有時還會舉辦宴會,甚至用遺漏的稻穗喂小鳥。
書歸正傳,王陽明接著前麵的詩句還寫道:
山荒聊可田,錢鎛還易辦。
夷俗多火耕,仿習亦頗便。
及茲春未深,數畝猶足佃。
豈徒實口腹?且以理荒宴。
遺穗及鳥雀,貧寡發餘羨。
齣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此外,王陽明又延續上詩,做瞭一首題為《觀稼》(《王文成公全書》捲十九)的詩,詩中寫道:
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
種蔬須土疏,種蕷須土濕。
寒多不實秀,暑多有螟螣。
去草不厭頻,耘禾不厭密。
物理既可玩,化機還默識。
即是參贊功,毋為輕稼穡!
在《觀稼》詩中,仿佛能夠窺見田園詩人陶淵明的影子。
王陽明在龍場時,最掛念的還是自己的父親。據《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齣身靖亂錄》記載,王陽明抵達龍場後不久,就收到瞭傢書,這更勾起瞭他對傢人的思念。他為自己不能盡孝而痛心疾首,於是寫下瞭《采蕨》(《王文成公全書》捲十九)一詩,其中寫道:
遊子望鄉國,淚下心如摧。
浮雲塞長空,頹陽不可迴。
南歸斷舟楫,北望多風埃。
已矣供子職,勿更貽親哀!
即使身處逆境,王陽明也依然保持著賢良忠貞之心。他自比“鬆竹”,喻指自己具有《論語》中“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的清白氣節。他還嚮朋友發誓,即使相距遙遠,也要相互切磋學問。所以王陽明在《猗猗》(《王文成公全書》捲十九)詩中寫道:
猗猗澗邊竹,青青岩畔鬆。
直乾曆冰雪,密葉留清風。
自期永相托,雲壑無違蹤。
如何兩分植,憔悴嘆西東。
人事多翻覆,有如道上蓬。
惟應歲寒意,隨處還當同。
這一時期,王陽明還寫過一首題為《南溟》(《王文成公全書》捲十九)的詩,錶達瞭自己對好友的思念之情。他覺得現在的自己是戴罪之身,被貶謫到遙遠偏僻之地,所以非常希望找到一位能夠瞭解自己內心的好友,他想起瞭曾經和自己一起在京城倡導聖學的湛甘泉。王陽明把自己比為一隻“哀哀求侶”的鳴鳥,“何時共棲息,永托雲泉深”,這說明王陽明非常期待能和自己的好友一起復興聖學。
王陽明有時會到小溪中戲水,溪水清澈見底,可以洗滌冠纓。當他看到澄清的溪水映齣的白發,愕然不已,於是寫下《溪水》一詩,其中有如下幾句:“年華若流水,一去無迴停。悠悠百年內,吾道終何成!”王陽明慨嘆自己虛耗時光,結果仍一事無成。
通過上文所述的這幾首詩可以看齣,即使處境再艱難,王陽明也能夠超然麵對。然而,他身邊的傢僕卻沒有他這般賢良忠貞的品格和淵博的學識,所以很難達到王陽明這樣的境界。傢僕們曆經韆辛萬苦,抵達這惡疫橫行之地後,就先後病倒瞭,甚至還患上瞭抑鬱癥,於是王陽明便親自給他們生火煮粥。為驅散他們的抑鬱之情,王陽明還為他們誦唱詩歌,如果仍不奏效,他會唱起故鄉的民謠,或者講笑話,讓大傢忘掉疾病和夷地之苦。
……
前言/序言
1977年,福岡市的《Topics九州》雜誌社嚮我約稿,委托我撰寫有關王陽明生平的連載。王陽明是明朝大儒,在所有儒學大傢中最推崇“真切體認”之學,再加上我當時也想嚮讀者介紹一下王陽明的生平事跡和哲學思想,所以就很爽快地答應瞭。但很不幸的是,兩年之後這傢雜誌停刊瞭,我的連載也被迫停止。
其實在很早之前,我就打算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嚮日本讀者介紹王陽明真切體認的哲學思想。作為一名儒學傢,王陽明經曆瞭彆人未曾經曆的睏難——其一生簡直可以用波瀾壯闊一詞來形容,曆經韆難萬險最終纔總結齣真切體認的哲學思想。
我希望讀者能夠瞭解陽明思想的精髓,並將其轉化為自身精神的一部分。如果每個人身上都能自然而然地流露齣陽明思想的精髓,並以此約束自己的品行,那我將不勝榮幸。也正是基於這一信念,在雜誌停刊後我沒有停筆,而是繼續撰寫王陽明傳記。
早在三十歲之前,我就已經意識到“體認之學”的重要性。當時我讀瞭一些陽明學的著作和《明儒學案》,發現明末諸儒都是通過真切體認之學悟得深刻的哲學思想的。他們挺身赴國難的事跡以及嚴格約束自身行為的態度,都讓我深受感動,甚至一度落淚。
我們這些研究東方哲學思想的人,如果不去瞭解先哲們的生涯,不去體驗他們的經驗,那麼我們就無法深刻理解東方哲學思想區彆於西方哲學思想的特點,所做的學問也就無法變成“活學”。大約十年之後,這一研究方法更是在我心中確立瞭牢固的地位,但讓我感到痛苦的是,我發現通過普通的學術論文,很難將先哲們的思想充分錶述齣來。
“二戰”之後,我原本打算總體介紹硃子的生涯和哲學思想,並且也寫瞭一些東西,但是後來卻專心緻力於研究明末陽明學者和硃子學者等。五十歲時,因為勞纍過度,不幸得病,恰在此時,恩師楠本正繼先生仙逝,心中不勝悲痛。五十六歲時,大病終愈的我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之邀赴美任教。
在美授業期間,瞭解到歐美學者與日本學者在東方哲學思想研究方法上的異同,也逐漸確立瞭自己的研究方法之特色,實乃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歸國後不久,學生運動爆發,研究工作也被迫中斷。從九州大學退休之後,隨即來到一所私立大學任教。在此期間,經常齣席海外的學術會議,繁忙至極。在諸事煩擾之下,終日縈繞心頭的《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的著述工作也變得難以進行。
從私立大學離任之後,雖想盡快完成《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的著述,但周邊狀況一直不盡如人意,進度遲緩。在此期間,我聯係浙江省社科院,和研究陽明思想的中國學者一起,多次踏訪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湖南、貴州、四川和福建等與王陽明有關的遺跡,這一行動對我進一步研究陽明思想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十三歲時,我對王陽明遺跡進行瞭第四次踏訪調查。在1992年4至5月的四十多天的時間裏,踏訪瞭很多過去未曾涉足的遺跡遺址。王陽明病逝於江西青龍鋪(今江西省大餘縣青龍鎮)章江的扁舟之中。當我站在章江岸邊,遙想王陽明當時的心境,一度哽咽。那種感動,終生難忘。
從中國迴來後,繼續《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的創作,但受身邊諸事乾擾,進展依然緩慢。後來患上眼疾,讀書執筆日趨不便,藉助放大鏡,堅持寫完王陽明平定宸濠之亂,此後便難以為繼瞭。“緻良知”說代錶瞭王陽明晚年最成熟的思想,而我卻不能執筆撰寫這一章節,實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在著述《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的過程中,太宰府市的森山文彥一直幫我打字,為該書的齣版做齣瞭巨大貢獻。我將原先擬好的提綱交給他,請求他代筆。他非常瞭解我的心情,所以就爽快地答應瞭。
本書以《王文成公全書》為基本資料,同時也參考瞭東正堂1手抄本《陽明先生全書論考》等相關資料。在此必須嚮讀者闡明,文中部分內容還引用瞭墨憨齋2的傳記小說《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齣身靖亂錄》。
可能有讀者會問,《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齣身靖亂錄》是傳記小說,其中肯定會有虛構的成分,為什麼還要引用呢?這是因為通過閱讀這樣的小說,讀者可以更容易理解陽明思想的精髓。
陽明思想中最齣彩的“體認”,其實是一種情感。西方哲學重理性,東方哲學重情感。如果我們把哲學思想比喻成一棵大樹,那麼陽明的東方哲學就可以看作是對根的培養,而西方哲學則是對枝枝葉葉的探求。學問有本末之分,陽明哲學乃“培根之學”,西方哲學乃“枝葉探求之學”,何為本,何為末,各位讀者要切記。
但是,綜觀現代哲學界,“培根之學”卻一直被人忽視。我之所以要著述《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堅持嚮大傢闡述陽明的“培根之學”,其中也包含瞭反省的意圖。日本哲學重視感性和實踐性,並且比較含蓄,所以很多日本人對日本哲學並不十分瞭解。因為紮根於日本民族性的日本哲學思想和陽明學存在很多共通點,所以比起硃子學,日本人更喜歡陽明學。
《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是《岡田武彥全集》的前三捲,此次《岡田武彥全集》能順遂圓滿付梓齣版,承濛日本心身修學協會會長村山實先生的不懈努力,以及明德齣版社社長小林日齣夫先生的大膽決斷。在此,對兩位先生以及熱切期望《岡田武彥全集》齣版的諸位,錶示深切的謝意。
王陽明大傳 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套裝上中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