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經典教材《心理學導論——思想與行為的認識之路》的全彩精華版。
★美國心理學暢銷作傢丹尼斯?庫恩博士與約翰?米特雷爾博士的又一抗鼎之作。
★北京大學周曉林教授、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浙江大學瀋模衛教授、武漢大學鍾年教授傾情推薦。
★本書內容貼近生活、通俗易懂,語言坦率幽默、睿智通達,不僅融閤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科前沿信息,更將心理學和日常生活聯係在一起,給人以終身受用的心理學知識,是大眾瞭解心理學的絕佳讀物。
★精心精緻的圖書設計、超值的平裝全彩高清印刷,打造極具收藏價值的中譯本心理學入門佳作。
★從《心理學導論》到《心理學之旅》,中文版經過4次版本更新與升級,翻譯經過韆錘百煉,日臻完善,隻為帶給讀者最流暢愉悅的閱讀體驗。
更多好書盡在“萬韆心理”
內容簡介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是怎樣不停地感知事物、思考問題、體驗情感並付諸行動的?
為瞭找到答案、解開疑惑,人們踏上瞭思想與行為的認識之旅,這是一段充滿挑戰、引人入勝、豐富人生的旅程,
這就是魅力永恒的心理學之旅!
作者簡介
Dennis Coon博士,堪稱齣版業的奇跡。作為心理學領域的暢銷書作傢,他因獨具匠心的教學方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備受廣大師生喜愛。在美國,超過250萬學生正在使用他的著作作為教科書。他同時還是一位活躍的圖書評論傢與齣版顧問。他愛好徒步旅行、攝影、繪畫、木工以及音樂,他還是一位古典吉他及鋼絲木吉他的設計與製作者。
John Mitterer博士,任教於加拿大布魯剋大學,為超過25000名學生教授心理學概論課程。他曾多次獲得教學奬項,包括2003年布魯剋大學傑齣教學奬、2003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學教師協會教學奬、2004年加拿大國傢3M教學奬學金、2005年加拿大心理學協會頒發的心理學教學與培訓傑齣貢獻奬、2010年布魯剋大學Don Ursino傑齣教學奬,並於2006—2009年蟬聯布魯剋大學校長杯傑齣教學奬。他還是一位高爾夫球愛好者與鳥類愛好者。
精彩書評
★《心理學之旅》集趣味與科學於一體,無論你想一窺心理學的精彩,還是從此走上心理學的探索之路,它都是一個絕佳的起點。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係教授瀋模衛 ★認識心理學,不能靠段子,也不能靠心靈雞湯。獲得真正的知識,需要係統而生動的材料,給讀者以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耐心。幸運的是,本書做到瞭。我真誠地嚮每一位渴望瞭解心理學的人推薦此書。它太有趣瞭,又是真科學,絕對值得一讀!
—
—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周曉林 ★行萬裏路,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個世界;讀萬捲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們的內心。學習心理學是一條要用心去走的路,這一旅程引人入勝,精彩紛呈。與《心理學之旅》牽手,它將是你人生的最佳旅伴。
——
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與東亞研究終身教授、清華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彭凱平 ★《心理學之旅》是一本精心之作,也是一本精煉之作。我相信它會成為心理學愛好者泛舟學海的良伴。你會發現,從書中讀到的東西既熟悉又新鮮,既令人驚奇又引人深思!
——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心理學係教授鍾年 目錄
第一章 對心理學的批判性思考與研究方法
引子 開始心理學之旅:死亡榖
心理學——行為!
批判性思維——帶著懷疑的態度學習
僞心理學——手相學、占星術與人格
科學研究——像心理學傢那樣思考
心理學簡史——心理學傢“全傢福”
心理學現狀——關於行為的三大互補觀點
心理學傢——心理健康的保障
心理學實驗——探索因果關係
雙盲實驗——安慰劑效應與自我實現預言
非實驗性研究方法——各顯其能
應用篇 媒體上的心理學——你的剋林貢語流利嗎?
第二章 腦與行為
引子 暈頭轉嚮
神經係統——行為通路
神經元——構造“生物計算機”
研究方法——探索腦的內部世界
大腦皮質——嘿,你的腦真皺!
皮質下結構——腦的中心
內分泌係統——激素和行為
應用篇 優勢手——你是左利手還是右利手?
第三章 人類的發展
引子 是個女兒!
先天與後天——兩個人的探戈
情緒社會性發展——寶寶,我好喜歡你
父母的影響——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
語言發展——快速學話的寶寶
認知發展——像兒童一樣思考
青少年期與成年早期——最美好的時光,最麻煩的年紀
道德發展——增長的良知
一生的故事——是荊棘滿布還是花園大道?
成年中期和後期——現在你是個成年人瞭!
應用篇 幸福快樂——美好人生的秘訣是什麼?
第四章 感覺和知覺
引子 有眼睛的樹
感覺加工——第一步
視覺——捕捉光綫
聽覺——美妙的振動
嗅覺和味覺——舌頭不知道,鼻子知道
軀體感覺——跟著感覺走
知覺——第二步
選擇性注意——選擇這個,還是那個?
深度知覺——如果世界是二維平麵的?
知覺學習——所信即所見
超感官知覺——你相信鬼神的存在嗎?
應用篇 注意!更好地觀察生活
第五章 意識狀態
引子 意識的幾種狀態
意識狀態——覺察的多麵性
睡眠——美妙的境地
睡眠階段——夜間的雲霄飛車
睡眠紊亂——令人沮喪的倦意
夢——分離的現實?
催眠——看著我的眼睛
冥想與正念——冷靜下來,活得更健康
藥物改變的意識——興奮劑和抑製劑
興奮劑——安非他命、可卡因、搖頭丸、咖啡因和尼古丁
抑製劑——鎮靜劑、安定藥和酒精
緻幻劑——舞動在迷幻的光影中
應用篇 夢的探索和應用
第六章 條件反射與學習類型
引子 老鼠!
什麼是學習——可以通過練習來完善嗎?
經典條件反射——是不是那個叫巴甫洛夫的傢夥在搖鈴
經典條件反射的原理——萊納德研究檸檬汁
人類的經典條件反射——談及情緒
操作性條件反射——鴿子能打乒乓球嗎?
操作性強化物——你的快樂是什麼?
部分強化——拉斯維加斯,一個人類的斯金納箱?
刺激控製——紅燈,綠燈
懲罰——行為的刹車閘
認知學習——在條件反射之上
模仿——學我做的,而非我說的
應用篇 自我管理行為——一種奬勵方案
第七章 記憶
引子 束手無策
記憶的三個階段——你的記憶像一塊鐵闆,還是像一張網?
短時記憶——你知道“神奇的數字”嗎?
長時記憶——逝去的歲月是否留下瞭蹤跡?
記憶測量——答案就在你的舌尖上!
遺忘——為什麼我們,哦,讓我想想;為什麼我們,哦……忘瞭!
記憶和大腦——一些驚人的發現
超常記憶——迴憶魔法
改善記憶——開啓記憶之門的鑰匙
應用篇 記憶術——記憶的魔法
第八章 認知、語言、創造力與智力
引子 智人
思維是什麼——全在大腦中
心理錶象——青蛙有嘴唇嗎?
概念——我是積極的
語言——說些什麼呢?
問題解決——要得到看得見的迴答
創造性思維——少有人走的路
直覺——捷徑還是彎路?
人類的智力——IQ與你
智力差異——鍾形麯綫
質疑“智力”——“智力”這個說法到底智不智慧呢?
應用篇 提高創造力——頭腦風暴
第九章 動機與情緒
引子 不用你告訴Lady Gaga
動機——推拉的動力
飢渴——吃、喝和結婚
性行為——描繪性敏感區
刺激動機——跳傘運動、恐怖電影和娛樂中心
習得性動機——追求卓越
“需要層次”金字塔
情緒——你的感受是什麼?
生理與情緒——喚起、猝死和撒謊
情緒的錶達——麵部錶情和身體語言
情緒理論——害怕熊的幾種情形
應用篇 情緒智力——自我控製的藝術
第十章 人格
引子 通往心理學之路:女牛仔也會悲傷
人格心理學——你有人格嗎?
特質論——用18000個詞來描述你自己
精神分析理論——本我在夢中體現
人本主義理論——高峰體驗與個人成長
人格的學習理論——早就形成的習慣?論
人格評估——心理學的準繩
應用篇 障礙和橋梁——理解害羞
第十一章 健康、壓力,與應對策略
引子 鄭美的期末衝刺
健康心理學——關乎你的健康
性病和安全性行為——選擇、風險和責任
心理壓力——興奮還是威脅?
挫摺——死鬍同和失敗
心理衝突——是,不是,是,不是,哦,到底是不是?
心理防禦——精神空手道?
習得性無助——還有希望嗎?
壓力與健康——揭露隱藏的殺手
應用篇 壓力管理——贏得壓力遊戲
第十二章 變態心理學
引子 至少她沒給他注射汽水
正常行為——什麼是正常?
心理障礙的分類
正確看待心理障礙——精神病標簽
精神病性障礙——月亮的陰暗麵
妄想障礙——每棵樹後麵都有一個敵人
精神分裂癥——支離破碎的現實
心境障礙——情緒忽漲忽落
焦慮障礙——焦慮控製瞭生活
焦慮與心理障礙——導緻問題的四個原因
人格障礙——對適應不良的研究
應用篇 自殺——生活在崩潰的邊緣
第十三章 心理治療
引子 像鴨子一樣劃槳
心理治療的起源——“開洞”的頭骨
精神分析——談話療法
心理治療——韆方百計數不盡
人本主義療法——重塑人類潛能
認知療法——積極思考
以經典條件反射為基礎的治療——通過學習治愈
操作性治療——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斯金納箱?
藥物治療——精神科護理
心理治療——治愈人類之路
心理治療的將來——電子信息技術、團體治療和智能手機
應用篇 心理問題的自我調整與尋求專業幫助
第十四章 社會行為
引子 六度分離
人在江湖——留意你的舉止
社會知覺——麵具後麵
社會認知——態度與態度改變
態度改變——“信徒”的特徵
社會影響——跟隨領導者?
依從——登門檻
服從——你願意電擊一個陌生人嗎?
強迫——洗腦和邪教
果敢訓練——捍衛你的權利
歸屬感與人際吸引——在一起
喜歡和愛——愛情三角
親社會行為——來自陌生人的善意
反社會行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
偏見——傷害性的態度
群體間衝突——偏見産生的根源
應用篇 多元文化主義——促進多民族社會的平等與和諧
附錄 讓心理學服務於人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教育的主題
司法心理學
運動心理學
人類因素心理學
總結
精彩書摘
催眠——看著我的眼睛
關鍵問題5.6 :催眠是什麼?
“你的身體越來越沉重。你的眼皮也變得沉重。你感覺非常疲憊,一點兒也動不瞭。放鬆,放鬆,閉上眼睛,放鬆。”這是一本教科書最不應該帶給你的感覺,但這也是職業催眠師開始催眠時會對你說的幾句話。
催眠術的興起始於17世紀,由奧地利醫生Franz Mesmer始創,“施催眠術”(mesmerize)一詞的來源正是這位醫生的姓氏。Mesmer認為他可以用磁力來治病。他的神秘“治療”均與催眠有關,因為他實際上運用瞭暗示,並非藉助於磁力(Benjafield,2010;Waterfield,2002)。追隨Mesmer的人一度很多,但後來他的 “動物磁力”理論被否定,他本人也被打上瞭騙子的印記。
從那時起,舞颱催眠師就開始利用非催眠的或者幾乎是非催眠的方法以及一點騙術來娛樂大眾瞭。走上舞颱的人們會特彆閤作,因為他們不想“搞砸演齣”,因此情願遵循錶演者的任何指導。當誌願者們放鬆地對各種暗示進行反應時,他們發現,自己突然成瞭舞颱明星。此時觀眾對舞颱上滑稽動作的反應又促使許多人放開瞭去錶演。“催眠師”所要做的隻是當好導演。
就像魔術錶演一樣,舞颱催眠師也需要運用大量騙局。一個常見的舞颱花招是讓一個人僵硬地懸躺在兩把椅子之間。令人驚訝的是,居然沒有觀眾對此提齣疑問。事實上任何人都能這樣做,就像圖5.6中的照片和指導語所示。試試看!
催眠這一術語由英國外科醫生James Braid最先提齣。在希臘語中,hypnos意為睡眠,Braid用這個詞來描述催眠狀態。現在我們知道,催眠狀態不同於睡眠,但由於催眠師在進行催眠時總是說
“睡吧,睡吧”,故而這兩者仍然容易被混淆。但是,催眠時的腦電圖與睡眠時以及假裝被催眠時的腦電圖並不相同(Oakley & Halligan,2010)。
催眠的理論
如果催眠不是睡眠,那它到底是什麼呢?這是個好問題。催眠是一種意識改變狀態,其特徵為注意範圍的縮小和受暗示程度的提高(Kallio & Revonsuo,2003)。在這種定義下,催眠是一種獨特的意識狀態。
Ernest Hilgard(1904-2001)提齣瞭著名的催眠狀態理論,即催眠可能引起覺察的分離或“斷裂”。為說明這一點,他要求被催眠的被試把一隻手插入冰冷刺骨的水裏,並告訴他們這樣做沒有痛苦。當被試被提問有什麼感覺時,他們報告說什麼也沒有感覺到。但當那些被試再次被提問他們內心某處是否感到痛苦時,很多人用未插入冰水的手寫道:“疼!”“停,你把我弄疼瞭!”但是,他們仍然錶現齣不疼的樣子(Hilgard,1977,1994)。這時,受催眠者的一部分說自己不疼,並錶現齣不疼。而被Hilgard稱為“隱藏的觀察者”的另一部分,卻能意識到疼痛但隱藏在背後。隱藏的觀察者是被催眠者覺察中被分離的部分,這一部分靜靜地觀察著事情的真實過程。
然而,催眠狀態理論的反對者認為,催眠根本不是分離的意識狀態,而僅僅是遵從、放鬆、想象、服從和角色扮演(Kirsch,2005;Lynn & O’Hagen,2009)。很多理論傢認為,催眠事實上是自我催眠(或自我暗示)的結果。從這個觀點來說,催眠師隻是一個嚮導,幫助個體按照一係列暗示去改變感覺、知覺、思維、情緒和行為(Lynn & Kirsch,2006;參見“搖擺的暗示”一欄)。
催眠的真相
催眠如何進行?如果違反瞭個體的意願,是否還能被催眠?有多少個催眠師就有多少種催眠方法,但所有的催眠技術都不外乎讓人做到以下幾點:①集中注意催眠師說的話;②放鬆並感到疲倦;③順其自然,甘心服從催眠師的指令;④進行生動的想象(Barabasz & Watkins,2005)。基本上,隻有個體自願閤作,纔能被催眠。
被催眠是什麼感覺?你可能會驚訝於自己被催眠時的行為錶現,你可能有溫和的漂浮、沉降、麻醉或與軀體分離的感覺,但每個人的體驗都不一樣。催眠中的關鍵元素是基本暗示效應(即被催眠者在執行暗示的同時認為自己是自然而然這樣做的)。被催眠者感到,他們的動作和體驗是自動的,是不需費力的。下麵是一位被催眠者描述自己被催眠時的感覺:
“我感到很睏,眼睛不能聚焦,想閉上……我的手感到很輕……我感到我陷到椅子裏麵……很深很深……我感到我想放鬆再放鬆……我的反應越來越自動化。我不用想做什麼事就能把事情做瞭……我感覺在漂浮……我就要睡著瞭。”(Hilgard,1968)
與電影中通常呈現的催眠不同,被催眠者實際上仍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控製,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例如,大多數被催眠者都會拒絕不道德的或者惡意的催眠暗示,如在大庭廣眾下脫衣服或傷害他人(Kirsch & Lynn,1995)。
催眠感受性
是不是人人都能被催眠?10個人中大概有8個人能被催眠,但隻有4個人能達到較好的催眠效果。富有想象力、好空想的人往往容易被催眠(Kallio & Revonsuo,2003)。但沒有這些特質的人也可被催眠。如果你願意被催眠,那就可以被催眠。催眠更依賴於被催眠者的努力和能力,而不是催眠師的技術。但是彆搞錯,被催眠者的反應並非是僞裝的。
催眠感受性是指一個人被催眠的容易程度。它可以通過一係列暗示以及個人對暗示的反應來測量。錶5.2展示的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錶(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是一個經典的催眠測驗。這個測驗會提供不同的暗示,每個受試者的反應會被記錄下來。比如,受試者會被告知:“你的胳膊變得越來越僵硬,不能彎麯。”如果他在之後的10秒鍾之內無法彎麯胳膊的話,就錶明受試者對催眠暗示的感受性較高。
催眠的作用
催眠有哪些作用?研究者對人在催眠狀態下的很多能力進行瞭檢驗,基本結論如下:
1.力量。除瞭指導性地鼓勵被催眠者盡他們的最大努力之外,催眠不會使人産生更大的力量(Chaves,2000)。
2.記憶。有證據錶明,催眠可以增強記憶(Wagstaff et
al.,2004),但同時也會增加記憶中的錯誤。由於這一原因,美國許多州禁止那些通過催眠來增強證據記憶的人在法庭上作證。
3.遺忘。如果被催眠者在催眠過程中被告知不要記住聽到的某事之後,他可能會說自己不記得那件事瞭。在某種情況下,這可能是因為人故意不去想某些特定的東西。然而,這種暫時的失憶情況的確存在(Barnier,McConkey,&
Wright,2004)。
4.止痛。催眠可以止痛(Harmmond,2008;Keefe,Abernethy,&
Campbell,2005)。因此,在藥物止痛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可通過催眠止痛。例如,催眠可被用於治療幻肢痛(Oakley,Whitman,&
Halligan,2002)。(我們在第4章中討論過,一些做瞭截肢手術的人有時感到被截掉的肢體仍在疼痛。)
5.返老還童。如果給予適當的指導語,一些被催眠者就會錶現齣“退迴”到童年時期。但大多數理論傢認為,錶現齣“返老還童”現象的被試僅僅是在錶演催眠者暗示給他們的角色。
6.感覺改變。有關感覺的催眠暗示是最有效的。給齣適當的指導語,一個人能在聞一小瓶氨水時覺得自己在聞高級香水。催眠還可改變顔色視覺、聽覺靈敏度、時間感、有關錯覺的知覺和很多其他感覺反應。
就像我們在下一節將要探索的冥想一樣,催眠也是一種被應用於很多方麵的有用的工具(Yapko,2011)。催眠在誘導放鬆、控製疼痛和進行心理治療方麵是一個有用的工具(Chapman,2006)。一般來說,催眠用於改變主觀經驗效果較好,而用於對吸煙或暴飲暴食的行為矯正則效果差一些。
……
前言/序言
萬韆心理:心理學之旅(第五版) [Psychology:A Journey(5th Edi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萬韆心理:心理學之旅(第五版) [Psychology:A Journey(5th Editio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萬韆心理:心理學之旅(第五版) [Psychology:A Journey(5th Editio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