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邏輯大全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邏輯大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奧卡姆(occam.w) 著
圖書標籤:
  • 邏輯學
  • 哲學
  • 學術
  • 譯著
  • 經典
  • 西方哲學
  • 推理學
  • 思想
  • 文化
  • 名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68772
版次:1
商品編碼:11623106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0-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關於奧卡姆的生平,人們知道得很少。根據一般的記載,他早年加入瞭天主教方濟各會,在牛津大學學習,大約在1318年獲得神學學士學位。這以後他又用瞭兩年的時間修完瞭神學碩士學位所要求的全部課程,但是一直沒有獲得碩士學位,這與牛津大學校長路特維爾(john luttewell)對他持反對意見有很大關係。路特維爾從奧卡姆寫的《論辯注釋》中挑選齣他認為有異端傾嚮的56段送交阿維農教廷審查。

目錄

上篇 詞項理論
1.論一般詞項
2.論詞項的三種含義
3.論聲音錶達的詞項和思想中的詞項的相應性
4.論範疇詞和助範疇詞
5.論不是同義詞的具體的名和抽象的名
6.論是同義詞的具體的名和抽象的名
7.對抽象的名和具體的名的正確說明
8.論具體的名和抽象的名的第三種方式
9.論具體的名和抽象的名的第四種方式
10.論含蓄的名和絕對的名
11.論第一指定的名和第二指定的名
12.論第一意嚮的名和第二意嚮的名
13.論一義詞項和多義詞項
14.論普遍的東西
15.普遍的東西不是心外的東西
16.駁斥司各托對普遍的東西的說明
17.迴答反對意見
18.論一般的五種普遍的東西
19.論個體
20.論屬
21.論種
22.論種和屬的比較
23.論種差
24.論固有屬性
25.論偶性
26.論定義
27.論描述
28.論描述定義
29.論被定義項
30.論主項
31.論謂項
32.論固有和在之中
33.論意義
34.論劃分
35.論整體
36.論對立
37.論感受
38.論是
39.論
40.論範疇
41.論範疇的區彆
42.論實體
43.論實體的特性
44.針對現代人的觀點論量
45.迴答反對意見
46.論量這個範疇中的東西
47.論量的特性
48.論符閤一般意見的量
49.論符閤亞裏士多德觀點的關係
50.代錶亞裏士多德的觀點的論證
51.迴答反對意見
52.論關係範疇中的東西
53.論關係詞的特性
54.論符閤其他人意見的關係
55.論質這個範疇
56.論根據其他人意見的質
57.論活動
58.論遭受
59.論何時
60.論何處
61.論狀態
62.論具有
63.論指代
64.論指代的劃分
65.論必須如何區彆詞項的指代
66.迴答反對意見
67.論實質指代
68.論簡單指代
69.論人稱指代
70.論人稱指代的劃分
71.論確切指代的規則
72.迴答反對意見
73.論僅僅模糊的指代
74.論模糊和周延的指代
75.帶有“開始”和“兩度”這樣的錶達式的問題
76.論關係詞的指代
77.論不恰當的指代

下篇 命題
1.論命題的一般分類
2.單稱非模態命題的真所要求的條件
3.不定命題和特稱命題的真所要求的條件
4.論全稱命題
5.論符號隻涵蓋兩個事物的全稱命題
6.論符號涵蓋瞭整體部分(即帶有“整個”這個符號)的全稱命題
7.論過去時和將來時命題
8.如何發現一個其端項之一處於間接格的命題何時為真何時為假

精彩書摘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大全》:
  
  像下麵這樣的命題是或然的:“實體是有量的”;“所有火都是熱的”;“人笑”。而像下麵這樣的命題是必然的:“每個人都是可能受戒律的影響的”;“每個物體都是可動的”;“每個人都是能笑的”。也就是說,當使有關主項具有存在性的命題是真的時,這些命題不能是假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它們等價於錶達可能性的模態命題。例如,“每個人是能笑的”等價於“每個人都能笑”。在第二個命題中,主項被看作是它所是的東西。(這樣,就限製瞭一種幼稚的反對意見。)
  第一組命題之所以是或然的(也就是說,當相應的命題是真的時它們之所以能夠是假的),原因在於上帝能夠創造一個對象而不同時創造一個與它不同的實體。至少當前者是在先的而後者是在後的時,上帝能夠這樣做。
  總之,應該說,固有屬性,正像我們一直使用這個詞那樣(這裏,固有屬性是一種與其他普遍的東西不同的普遍的東西),是一種可以以說明是什麼的方式謂述某個種並與它可以互換的意嚮。它肯定地或否定地錶達主項所錶示的事物的某種外在的東西。然而,外在的東西不一定是心靈之外的並且存在於事物本性中的某個實體物。它可以是本性上可謂述的東西,或者它可以是一個在心靈中存在或能夠在心靈中存在的命題。關於感受(即以第二種本質性質模式謂述主項的普遍的東西)也是如此;它們不是心靈之外的實體所固有的東西。否則,一種感受就不能謂述某種東西,它也不能是一個證明中結論的謂詞;這兩點對於感受都是有效的。我們必須承認,一種感受是心靈的一種意嚮。
  ……

前言/序言

  奧卡姆是中世紀著名哲學傢和邏輯學傢,唯名論的主要代錶人物之一。他齣生於英國蘇萊郡的奧卡姆村。關於他齣生的日期,沒有準確的記載,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在1280到1285年之間,一種說法是在1290至1300年之間,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捲的說法,則是在1300年左右。關於他去世的時間,看法比較一緻,即大約在1349或1350年。
  關於奧卡姆的生平,人們知道得很少。根據一般的記載,他早年加入瞭天主教方濟各會,在牛津大學學習,大約在1318年獲得神學學士學位。這以後他又用瞭兩年的時間修完瞭神學碩士學位所要求的全部課程,但是一直沒有獲得碩士學位,這與牛津大學校長路特維爾(john luttewell)對他持反對意見有很大關係。路特維爾從奧卡姆寫的《論辯注釋》中挑選齣他認為有異端傾嚮的56段送交阿維農教廷審查。1324年,奧卡姆受傳來到阿維農教廷,為受到的指控進行辯護。審判過程進展得非常緩慢,奧卡姆在阿維農一待就是四年。在此期間,他認識瞭方濟各會中兩個著名的人物,一個是當時方濟各會的總會長邁剋爾·西塞那(michael cesena),另一個是伯納格拉蒂亞(bonagratia)。他們當時也在那裏受審答辯,罪名是與教皇唱反調,主張福音絕對貧睏論。
探秘思維的奧秘:邏輯學經典著作導覽 思維的嚴謹性與錶達的清晰度,是人類認知進步的基石。自古以來,哲學傢、數學傢、語言學傢等各領域智者,都緻力於探索和梳理思維的規則,以期達到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準確的錶達。本書係,精選瞭西方邏輯學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盛宴,引領大傢深入探究思維的本質、推理的規律以及知識的構建。 第一捲:亞裏士多德與古典邏輯的奠基 本捲聚焦於被譽為“邏輯學之父”的古希臘哲學傢亞裏士多德。他的《工具論》集,係統地闡述瞭關於概念、判斷、推理以及科學方法的基本理論,為後世邏輯學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概念與範疇: 亞裏士多德深入剖析瞭概念的形成過程,提齣瞭“十個範疇”的理論,將一切事物歸納為實體、量、質、關係、處所、時間、體位、所有、狀態、承受等十種最普遍的類。這些範疇不僅是對世界萬物存在的“頂層分類”,更是理解事物屬性和相互關係的齣發點。例如,當我們描述一匹馬時,我們可以說它是“實體”(一匹馬),具有“量”(一匹),“質”(有毛的,善奔跑的),“關係”(比另一匹馬高),“處所”(在馬廄裏),“時間”(在下午),“體位”(站著),“所有”(屬於某人),“狀態”(被馴服),“承受”(被騎乘)。通過對這些範疇的分析,我們能夠更加精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判斷與命題: 亞裏士多德區分瞭肯定命題和否定命題,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以及單稱命題。他進一步提齣瞭“直言命題”的概念,即斷言某個屬性屬於某個主體,或某個主體不具有某個屬性的命題。例如,“所有人類都會死”是全稱肯定命題,“蘇格拉底不是神”是單稱否定命題。他對命題的量和質的分析,為後續的邏輯推理奠定瞭基礎,使得我們可以係統地分析和評估語句的真假值。 三段論與演繹推理: 亞裏士多德最傑齣的貢獻之一是發展瞭三段論的理論。三段論是由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組成的推理形式,其核心是通過中項將大項和小項聯係起來。例如,經典的三段論:“大前提:所有人都會死;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亞裏士多德對三段論進行瞭詳盡的分類和規則的闡述,證明瞭有效推理的模式,使得邏輯推理變得形式化和可操作。這不僅是理解因果關係、建立科學論證的重要工具,也是現代計算機科學中邏輯推理的早期萌芽。 科學方法與證明: 亞裏士多德強調瞭觀察、歸納和演繹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他認為,知識的獲得始於感官經驗,通過歸納可以形成一般性的原理,再通過演繹可以推導齣具體的結論。他提齣的“證明”的概念,強調瞭通過邏輯推理來支持命題的真理性,這為科學論證的嚴謹性樹立瞭標杆。 第二捲:弗雷格與現代數理邏輯的開端 本捲將目光投嚮19世紀德國哲學傢、數學傢弗裏德裏希·弗雷格。他被認為是現代數理邏輯的奠基人,他的工作對邏輯學、數學和哲學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概念功能說與函數思想: 弗雷格提齣瞭“概念功能”(Concept-function)的思想,這極大地革新瞭人們對命題結構的理解。他認為,命題可以被看作是一種“不完全的”錶達式,需要通過“對象”(arguments)來填補,纔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真值”(truth-value),即真或假。例如,在命題“x是希臘哲學傢”中,“x是希臘哲學傢”是一個概念功能,而“蘇格拉底”就是填補x的“對象”。“蘇格拉底是希臘哲學傢”就是一個完整的命題。這種將句子視為函數錶達式的觀點,為後來命題邏輯和謂詞邏輯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函數與概念的統一: 弗雷格進一步將數學中的函數概念引入邏輯學,認為邏輯中的“概念”本質上也是一種“函數”。當一個概念被應用於一個對象時,就産生瞭一個真值。例如,概念“是偶數”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函數,當應用於數字“4”時,得到真值“真”;當應用於數字“3”時,得到真值“假”。這種將邏輯概念與數學函數相聯係的做法,極大地增強瞭邏輯學的形式化和精確性。 邏輯語言的革新: 弗雷格設計瞭一種新的邏輯符號係統——“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這種符號係統比傳統的文字邏輯更加精確和完備,能夠清晰地錶達命題的邏輯結構,消除自然語言在邏輯推理中容易産生的歧義。他的符號係統能夠清晰地區分命題的整體結構、量詞(如“所有”、“存在”)以及命題的真假值,為後來的數理邏輯符號體係開闢瞭道路。 數學基礎的研究: 弗雷格工作的核心動機之一是為數學提供一個堅實的邏輯基礎。他試圖通過邏輯分析來定義和推導數學概念,證明數學的真理都源於邏輯。他提齣的“邏輯主義”觀點,即認為數學可以完全還原為邏輯,對後來的數學哲學産生瞭巨大影響,盡管他最終未能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但他的努力無疑為數理邏輯的發展和數學基礎的研究指明瞭方嚮。 第三捲:塔斯基與現代模型論的先驅 本捲介紹波蘭裔美國邏輯學傢阿爾弗雷德·塔斯基的工作。他是現代模型論和真理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其對語言、邏輯和真理的深刻洞察,至今仍是哲學和邏輯學研究的重要基石。 真理的語義理論: 塔斯基最著名的貢獻是其“語義真理理論”。他提齣的真理定義,以一種精確而形式化的方式迴答瞭“什麼是真理”這一古老的問題。他認為,一個命題為真,當且僅當它“符閤事實”。更具體地說,他提齣瞭“T-格式”來定義真理:命題“P”為真,當且僅當P。例如,命題“雪是白的”為真,當且僅當雪是白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定義,卻在形式語言的語境下具有深刻的意義,它為我們理解語言如何指稱世界提供瞭清晰的框架。 形式語言的界定: 塔斯基的工作離不開對“形式語言”(formal language)的精確界定。他定義瞭形式語言的詞匯、語法規則(如何構成閤法的句子)以及語義規則(如何解釋句子的意義)。這種對形式語言的嚴格定義,是進行邏輯推理和模型論研究的基礎,使得我們可以擺脫自然語言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進行嚴格的邏輯分析。 模型與解釋: 在模型論中,塔斯基提齣瞭“模型”(model)的概念。一個模型是一個數學結構,用於解釋形式語言的句子。通過將形式語言中的符號和句子映射到模型中的對象和關係,我們可以確定句子的真假。例如,在一個簡單的算術模型中,“2+2=4”這個句子是真的,因為它在這個模型中得到瞭正確的解釋。這種模型-句子之間的對應關係,為理解邏輯的真理性和數學結構的性質提供瞭強大的工具。 真理的本體論地位: 塔斯基的真理理論不僅是一個語言學和邏輯學的工具,更引發瞭關於真理本體論地位的深刻討論。他的理論錶明,真理不是一個主觀的、心理的概念,而是一個客觀的、與語言的指稱能力和世界結構相關的屬性。這對於我們理解知識的客觀性和科學真理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係列圖書不僅是邏輯學專業研究者的寶貴財富,更是任何渴望提升思維能力、追求清晰錶達的讀者的理想選擇。通過閱讀這些經典著作,您將能夠: 掌握嚴謹的思維方法: 學習如何構建清晰的概念,進行有效的推理,避免邏輯謬誤。 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能夠更深刻地分析問題,辨彆信息的真僞,做齣更明智的判斷。 領略人類思想的深度: 感受邏輯學跨越韆年的發展脈絡,理解先哲們的智慧結晶。 促進學術研究與創新: 為進行科學研究、哲學探索、語言分析等各類學術活動提供堅實的邏輯基礎。 開啓您的邏輯探索之旅,讓清晰的思維點亮智慧的人生!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沉迷於閱讀這套叢書中的某幾冊,體驗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讓人欲罷不能。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早期辯證法思想的論述,那些古老的邏輯推理鏈條,被現代的學術語言重新梳理和闡釋,讀起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瞭當下的洞察力。最讓我驚喜的是,翻譯團隊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解釋。例如,在處理一些跨文化背景下的邏輯謬誤案例時,他們沒有生硬地直譯,而是巧妙地引入瞭符閤我們文化語境的例子進行類比,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當然,學術的東西畢竟有其深度,有些章節我需要反復閱讀,甚至要對照著手頭的其他參考資料纔能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但正是這種挑戰性,纔讓我覺得自己的思維得到瞭真正的鍛煉。每次閤上書本,腦子裏都感覺像經曆瞭一場高強度的智力馬拉鬆,那種酣暢淋灕的感覺,是快餐式的閱讀體驗所無法比擬的。總而言之,這是一套能讓你“動腦子”的書,不隻是被動接收信息,更是主動參與到思想的構建過程中。

評分

這套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對“耐心”和“專注力”的終極考驗,但迴報是巨大的滿足感。我通常隻在周末的清晨,泡上一杯濃黑的咖啡,關掉手機所有通知,纔能勉強進入狀態。因為裏麵的內容密度實在太高瞭,每一個段落都可能包含好幾個層級的概念推導,稍有走神,就可能跟不上作者的思路,前麵鋪墊的論點可能就無法理解其深層含義。這強迫我必須放慢速度,仔細體會每一個術語的精確定義,以及論證步驟之間的過渡。這和現在流行的碎片化閱讀是完全相反的體驗,它要求你進行深度、綫性的思考。我記得有一次,我為瞭理解其中關於“三段論”的某個特殊變體的證明過程,足足花瞭兩個小時,最後恍然大悟的那一刻,成就感無法言喻。這套書不是用來“讀完”的,而是用來“研習”的。它更像是一套精密的儀器,隻有通過耐心的調試和操作,纔能真正發揮其效用,幫助我們校準自己的思維,使其更加精準有力。

評分

從一個學習者的角度來說,這套叢書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它構建瞭一個相當紮實的知識框架。我目前正在進行一個關於現代哲學基礎的研究,過去零散地閱讀瞭一些相關的專著,總感覺知識點之間缺乏係統性,就像散落的珍珠沒有串起來。直到我係統地翻閱瞭這套叢書,纔發現原來那些看似不相乾的概念,在宏大的邏輯體係下是如何緊密連接的。編纂者顯然是花費瞭巨大的心血來構建這個知識譜係的,從最基礎的公理係統到復雜的論證結構,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得像是數學證明一樣嚴密。我特彆欣賞它對於不同學派觀點的平衡呈現,它沒有強行灌輸某一種單一的觀點,而是客觀地展示瞭各傢學說的優劣和論據,這對於培養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讀完之後,我對“什麼是有效論證”這個問題有瞭遠比從前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定義,而是一套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科研工作乃至日常辯論的具體工具箱。這本書是那種可以放在案頭,隨時翻閱查閱的“工具書”,而不是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故事書”。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沒得挑,硬殼精裝,紙張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子學問的味道。光是看著這些書脊整齊地排列在書架上,就已經覺得很賞心悅目瞭。我之前買過不少學術叢書,很多都是那種一看就讓人犯睏的平裝本,印刷質量也馬馬虎虎,沒過多久書頁就開始泛黃捲邊。但這套書完全不一樣,看得齣齣版方是下瞭大工夫的,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無論是字體選擇、版式設計,還是目錄和索引的編排,都體現齣一種對經典的尊重。特彆是翻譯的質量,我也特意對比瞭幾本,那種精準和流暢,簡直讓人驚嘆。很多晦澀難懂的概念,經過高水平譯者的處理後,變得清晰易懂,這對於我們這些非母語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個人感覺,光是擺著收藏,都已經覺得很有價值瞭,更彆提裏麵的內容瞭。它不隻是一套書,更像是一套精美的藝術品,放在書房裏,瞬間提升瞭整個空間的格調。我非常看重書籍的實體感和閱讀體驗,而這套書在這兩方麵都做到瞭極緻,絕對是值得每一位愛書人珍藏的。

評分

坦白說,我對學術叢書的期待值一直不高,很多都是把國外大學的入門教材翻譯過來,內容上稍顯陳舊,而且很多案例都是針對西方社會背景的,讀起來總有點隔靴搔癢。但這一套叢書,尤其是涉及的那些關於推理模型和非形式邏輯的部分,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選材非常新穎,不僅涵蓋瞭經典名著,還收錄瞭不少在各自領域內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但國內相對少見的近現代重要文獻。我驚喜地發現其中一篇專門探討瞭信息時代下“認知偏見”對邏輯判斷的影響,這個角度極其切閤當下,看得我直冒冷汗——原來我們每天接收海量信息時,是多麼容易被精心設計的邏輯陷阱所誤導。翻譯的流暢度也值得稱贊,很多句子讀起來完全沒有翻譯腔,仿佛就是用中文母語寫就的學術論述,這對於保持閱讀的沉浸感是至關重要的。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古今中外邏輯智慧的橋梁,讓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學術殿堂,變得觸手可及。

評分

人類進步的階梯,品相好,價格實在!!

評分

書很好,質量不錯,挺好

評分

書很好,下次還來京東購買

評分

邏輯學的問題,對接起來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看一個看前賢的書,是對自己的一個糾正和提高

評分

書很好,質量不錯,挺好

評分

趁活動購買,價格很便宜

評分

人類進步的階梯,品相好,價格實在!!

評分

趁活動購買,價格很便宜

評分

書本有點異味,嗬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