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語鑒賞

中國哲語鑒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段楚英,段春曉,段蓉輝,段華輝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286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645326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90
字數:6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哲語是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它既有歇後語、成語、警語、格言的特色,又有與這些語言不.同趵特點。它自成一體獨具一格,最富迷人的魅力之所在,就是它的哲理性。並且幽默、形象、直觀,同時又言簡意賅,給人以啓迪。引用它,具有一下子就把人抓住的語言力量。以至墨客文人,特彆是文學泰鬥和偉人,尤其獨鍾也最善於運用它,使文章添彩.,演說增輝,使讀者聽眾賞心悅目,其味無窮,而且無形之中被降服。
  作者想挖掘這一燦爛文化,做一點微薄貢獻。讓哲語更好地為人們所運用,為社會服務,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把平時從群眾口裏聽來的,看書看報中見到的記錄下來,利用業餘時間,從中精選瞭約8000條富於哲理的語條,編寫瞭《中國哲語鑒賞》讀物,以饗讀者。

目錄

一、前言
二、凡例
三、分類目錄
四、語條起筆檢索目錄說明
五、語條起筆檢索目錄
六、語條檢索目錄
七、正文


精彩書摘

  〔人處物不傷物,物亦不能傷人〕意思是,人與外物相處卻不損傷外物,那麼,外物也不會傷害人。《莊子。知北遊》:“聖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
  〔天生萬物,人治萬物〕意思是,大自然造就瞭萬物,而人卻可以治理萬物,利用萬物,但卻不能創造萬物。唐朝劉禹锡《天論上》:“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也;人之所能,治萬物也。”
  〔天能人不能,人能天亦不能〕意思是,大自然能做到的,人做不到:人能做到的.大自然也有做不到的。即人隻能利用、改造大自然。而不能創造大自然。唐朝劉禹锡《天論上》:“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天數有違,江山難恃〕天數:指一、三、五、七、九諸奇數。恃:依賴,依靠。意思是,違反瞭天意,即自然規律,江山也不能依靠,保不住瞭。《後漢書。公孫述傳贊》
  〔天與人不相勝〕天:指大自然。意思是,大自然與人不可能相互對立而相互超越。實際上。大自然對人無所謂對立或超越,因為大自然不依賴人而客觀存在,是按照大自然自身的規律運行。強調的是人不能與大自然對立而超越大自然;人所謂改造自然是為瞭順應自然規律,更好地適應自然,使人和自然渾然一體。《莊子.大宗師》
  〔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中國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期農民的豪言壯語:“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嶺開道,我來瞭!”錶現那個時代人的豪言壯誌。
  〔天不憫人,人自憫〕憫:憐憫,同情。意思是,老天無情人有情,不能靠天恩賜,要靠人互相救助。
  〔天公不作美,人有勝天術〕意思是,沒有遇上好天氣,人自有戰勝壞天氣的辦法。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滄桑:滄海桑田,比喻人間世事變化很大。全句的意思是,老天如果也有情感的話,也會變老的;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革是符閤曆史規律的,這就如同自然規律一樣,革命是不可阻擋的。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人:人為。天:天然,自然。故:故意,有心而為。命:天命,非人為的自然稟賦。得:指有所得。殉名:為瞭名聲而奉獻本真。意思是,不要人為地去毀滅自然,不要有意地去毀滅自然的秉性,不要不遺餘力地為獲取一時的虛名而不惜破壞自然。《莊子。鞦水》
  〔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窩中待母歸〕三春:指春季的三個月,也指晚春。意思是,在晚春季節,正是各種鳥類孵育雛鳥的繁殖季節。打死瞭成年鳥,就餓死瞭窩中嗷嗷待食的雛鳥。勸人們愛護、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不要傷害它們。此語以擬人法,情真意切,足以動人愛鳥之心扉。
  〔水火不敢欺〕意思是,水、火一旦成為災害,那是無情的,能夠吞噬一切。不可麻痹大意,不可輕慢僥幸。重在防範。
  〔水多不是患,疏積在人辦〕患:災禍。疏積:疏通河道,使水排流通暢:修築水庫,把水積蓄起來,加以利用。
  〔冷不過三九.熱不過三伏〕三九:指三九天。從鼕至起,每九天為一九,至九個九為止。鼕至後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從夏至第三天後開始進入伏天,到立鞦後的第十天止總共是三十天到四+於縣一年中最撈熱的時候。
  ……

前言/序言

  我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瞭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豐富多彩的語言。其中,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最喜應用的一種具有格律式的語言,就是哲語。
  哲語是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它既有歇後語、成語、警語、格言的特色,又有與這些語言不.同趵特點。它自成一體獨具一格,最富迷人的魅力之所在,就是它的哲理性。並且幽默、形象、直觀,同時又言簡意賅,給人以啓迪。引用它,具有一下子就把人抓住的語言力量。以至墨客文人,特彆是文學泰鬥和偉人,尤其獨鍾也最善於運用它,使文章添彩.,演說增輝,使讀者聽眾賞心悅目,其味無窮,而且無形之中被降服。曆史名著《資治通鑒》《鹽鐵論》《醒世恒言》《東周列國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儒林外史》,更早些的《論語》《莊子》《道德經》,還有《孫子兵法》等,都有豐富的哲理性的哲語。如果把這些曆史名著比作浩瀚無垠的太空,那麼,其中的那些哲語,就如同一顆顆閃閃發光的星星。一代偉人毛澤東對哲語的引用更是獨到絕境,在《論聯閤政府》這樣重大而又嚴肅的論著中,在講到批評的問題時.竟連續引用瞭“地要天天掃,臉要天天洗”、“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五句哲語,如行雲流水一般,使聽眾無不摺服。此外,毛澤東還創造瞭許多哲語,如人們慣常引用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雞蛋放在冰窖裏,永遠孵不齣小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等。許多外國首腦人物到中國訪問演說中也要說一句“中國有句老話”什麼什麼的哲語,以顯示他們知識的淵博和對中國語言的精通,錶示其幽默和風趣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見,哲語在中國語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所以,我很偏愛哲語,也想挖掘這一燦爛文化,做一點微薄貢獻。讓哲語更好地為人們所運用,為社會服務,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在此,我把平時從群眾口裏聽來的,看書看報中見到的記錄下來,利用業餘時間,從中精選瞭約8000條富於哲理的語條,編寫瞭這本讀物,以饗讀者。
  哲語是實踐經驗的結晶,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有的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依舊保留文言的特色,但其含義並不過時,這足以說明其哲理性;有的由於時代久遠,內涵已經擴寬或者變遷。這足以說明其實踐性。有相當一部分選自民間流傳的俚語,實踐特點更加突齣,雖然一看就明白,但其含意卻不好用語言解釋。齣自曆史典故,名人名著之中的,都一一作瞭注釋,把其時代、人名和書名,都加以標明。但這隻錶明從此處選來的,並不一定是齣處。有的哲語含有消極成分,解釋中略加評判,為的是吸取精華或者閤理的部分,去其糟粕或者有害的東西。
  這裏需要說明一點,所謂“哲語”是指有哲學特點的語言。哲學是有關世界觀的學問。因此,這裏所選的哲語語條,都具備一定的哲學意義,不限於唯物辯證法。
  由於正文語條是按照專題分類的,查找較難,所以,專門列有語條檢索,按照筆畫順序排列,注明所在頁數,這樣就方便查找瞭。
  本書的注解、解釋,雖然參照瞭原書的原文含意和有關權威工具書,力求準確無訛,但由於本人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所限一定有不少欠當之處。懇請讀者斧正。
  段楚英
  2011年1月1日

中國哲語鑒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哲語鑒賞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哲語鑒賞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哲語鑒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還不錯 是正品 快遞也很好 每次都是很耐心

評分

很好很好……………………

評分

書沒問題,大傢多看書,啓智!但是倉庫還是運輸過程中,書來瞭,封麵總是牢牢一層塵土!買彆的東西都沒這樣,有塑封也不行!灰塵!煩躁!我傢又有上萬本書,還在買更多,就是擦拭!

評分

很好很好……………………

評分

最近迷上哲學,滿滿入門看!京東自營圖書放心!

評分

不錯(*?´╰╯`?)?,感覺挺好的

評分

書沒問題,大傢多看書,啓智!但是倉庫還是運輸過程中,書來瞭,封麵總是牢牢一層塵土!買彆的東西都沒這樣,有塑封也不行!灰塵!煩躁!我傢又有上萬本書,還在買更多,就是擦拭!

評分

最近迷上哲學,滿滿入門看!京東自營圖書放心!

評分

最近迷上哲學,滿滿入門看!京東自營圖書放心!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哲語鑒賞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