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1
研究的角度新,从“国学家”的角度切入,全面评述林语堂的学术成就。
发掘和披露不少新材料,有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和评判林语堂。
推翻一些传统的看法,用新的尺度评价历史现象。
《国学大师丛书:林语堂评传》以林语堂一生的主要经历为经,以他的国学研究活动为中心内容,将他的社会批评活动和文学活动穿插其中,全面评述了他在语言学、文艺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著述,阐述了他向西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贡献。《国学大师丛书:林语堂评传》材料广博翔实,用新的观点评价复杂现象,敢于推翻一些传统的看法,实为近年来林语堂研究的新成果。
刘炎生,1939年生于广东,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已经发表《鲁迅与梁实秋论战评述》、《评徐志摩的戏剧活动》等论文三十余篇。
《国学大师丛书》表现了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了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张岱年
总 序 张岱年/001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钱宏(执笔)/004
序 诸孝正/001
英文提要/001
前 言/001
第1章 早年的文化熏陶/001
1.1 “山地的孩子”/001
1.2 在寻源书院/004
1.3 在圣约翰大学/005
第2章 出国游学前后的文化汲纳/008
2.1 在清华学校/008
2.2 在哈佛大学/011
2.3 在乐魁索、耶那和莱比锡大学/014
第3章 重返北京初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他/016
3.1 执教北京大学/016
3.2 提倡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017
3.3 研究语言学/017
3.4 首倡幽默/022
3.5 批评泰戈尔的说教/024
第4章 《语丝》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致力于社会批评/026
4.1 参加语丝社/026
4.2 主张彻底改造“国民性”/028
4.3 斥责绅士名流的“高调”/032
4.4 抨击“勿谈政治”/033
4.5 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034
4.6 “首都革命”中的勇士/037
4.7 “费厄泼赖”—由赞同到摈弃/038
4.8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悲愤/041
4.9 “打狗运动”的急先锋/045
4.10 对执政府和“叭儿狗”的总攻击/048
4.11 被迫逃亡/050
第5章 在厦门大学和武汉革命政府期间的文化活动/052
5.1 出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院总秘书/052
5.2 继续从事语言学研究/053
5.3 反对扼杀国学研究/056
5.4 “没有尽到地主之谊”/058
5.5 终于离开厦门大学/060
5.6 “投身加入武汉的国民政府服务”/061
5.7 抨击“东方文明”/063
5.8 “对那些革命家也感到腻烦”/065
第6章 到上海后的国学研究和对东西文明的态度/066
6.1 重逢鲁迅与在中央研究院任职/066
6.2 不满黑暗现实/068
6.3 《子见南子》事件/071
6.4 语言学研究取得新的成果/072
6.5 在东吴大学任教和编写英语教材/073
6.6 论东西文明/075
6.7 论白璧德的古典主义与克罗齐的表现主义/078
第7章 《论语》前期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081
7.1 创办《论语》/081
7.2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宣传主任”/087
7.3 欢迎萧伯纳/090
7.4 讥评时政/092
7.5 进一步提倡幽默/096
7.6 提倡性灵/102
7.7 提倡语录体/106
7.8 提倡俗字(简体字)/107
第8章 创办《人间世》、《宇宙风》和写作《吾国与吾民》/112
8.1 创办《人间世》/112
8.2 畅谈小品文的特性/113
8.3 西方小品文艺术和中国小品文传统/115
8.4 “到底是前进的”/118
8.5 创办《宇宙风》/120
8.6 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120
8.7 重视古代文化遗产/122
8.8 “尽了它们的使命”/124
8.9 《语言学论丛》和《大荒集》、《我的话》出版/127
8.10 《吾国与吾民》的写作由来/128
8.11 《吾国与吾民》的不同反响/130
8.12 《吾国与吾民》是一部怎样的书?/132
8.13 举家旅美/138
第9章 在海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宣传抗日救国/140
9.1 旅美之初/140
9.2 《生活的艺术》轰动美国/142
9.3 《生活的艺术》的内涵/144
9.4 宣传抗日救国/153
9.5 编写《孔子的智慧》/155
9.6 充满传统文化精神的民族正气歌—《京华烟
云》/158
9.7 传统文化成为抨击法西斯的武器/164
9.8 回到重庆/167
9.9 《中国与印度的智慧》和《啼笑皆非》/168
9.10 再回重庆/170
第10章 继续在海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反对美国制造“两
个中国”/174
10.1 以传记形式介绍中国文化—《苏东坡传》/174
10.2 编写《老子的智慧》/177
10.3 译介中国古代小说名作/179
10.4 三次荣获荣誉博士学位/180
10.5 严肃的历史传记—《武则天传》/181
10.6 初次访台和反对制造“两个中国”/184
10.7 到华盛顿讲演和遨游中南美六国/186
10.8 乡愁益浓/187
10.9 结束旅美生涯/189
第11章 在台湾从事文化活动的新绩/191
11.1 定居台湾/191
11.2 《无所不谈合集》/192
11.3 《红楼梦》研究/193
11.4 主张“回复孔孟面目”/200
11.5 提倡整理汉字/202
11.6 主编《当代汉英词典》/204
11.7 饮誉国际文坛/206
11.8 告别世界/209
林语堂学术行年简表/212
参考资料/226
后 记/230
929年,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编辑出版了《白璧德与人文主义》一书。该书收入了由吴宓翻译的白璧德的五篇论文。他印行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在中国推行白璧德的古典主义,并使之成为支配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
林语堂对于梁实秋这样宣扬白璧德的古典主义,十分反感。当年他在哈佛大学就读时,就对白璧德讲授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即鼓吹反过激、反浪漫,提倡守法则合规律与中和平正,感到接受不了。相反,他对于斯宾加恩宣传的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却有很大的兴趣,认为它从十个方面革新了传统的文艺理论体系。因而,当古典派的白璧德与浪漫派的斯宾加恩展开论争时,他毫不犹豫地站在后者一边。而现在梁实秋又要将白璧德的古典主义搬到中国来,并想以它来左右中国文坛,林语堂认为是不能同意的,因而针锋相对地跟他唱起对台戏来。他于1929年10月翻译了斯宾加恩的《新的批评》一文和克罗齐的《美学:表现的科学》中的二十四节,并撰写了《〈新的文评〉序言》,集为《新的文评》一书,由北新书局1930年出版。他介绍他们的著作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他们的表现主义理论及其意义,并加以运用。他认为“现在中国文学界用得着的,只是解放的文评,是表现主义的文评,是Croce、Spingarn、Brooks所认识的推翻评律的批评”①。
在《〈新的文评〉序言》中,林语堂阐述了对白璧德古典主义和克罗齐表现主义的看法。他指出,白璧德的古典主义归根结底是“古典派的人生观”,它强调“艺术标准与人生正鹄的重要”,即用许多人为的“标准纪律”来束缚作者的创作;后来又转而入于Humanism,“是一方与宗教相对,一方与自然主义相对,颇似宋朝的性理哲学”。这些论断,切中了白璧德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根本弱点,即它是保守的和落后的。
对于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他却作了热情的肯定。克罗齐是一位近代颇有影响的意大利美学家。他的美学观点是:任何艺术只是艺术家某种“抒情的表现”。艺术家所以进行艺术活动,并不存在社会目的和社会功用。而且它也不受艺术家的社会实践所制约和社会现实所检验。林语堂认为,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最能代表“革新的哲学思潮”,“‘表现’二字之所以能超过一切主观见解,而成为纯粹美学的理论,就是因为表现派攫住文学创作的神秘,认为一种纯属美学上的程序,且就文论文,就作文论作文,以作者的境地命意及表现的成功为唯一美恶的标准,除表现本性之成功,无所谓美,除表现之失败,无所谓恶”;并指出克罗齐主张“任何作品,为单独的艺术的创造动作,不但与道德功用无关,且与前后古今同体裁的作品无涉”。这些看法,可谓确切地把握到了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理论的特点,即反对功利主义,提倡表现作者的个性。此外,他还赞扬表现派“能打破一切桎梏,推翻一切典型”。在他看来,表现派认为“文章(及一切美术作品)不能脱离个性,只是个性自然不可抑制的表现”,“个性既然不能强同,千古不易的抽象典型,也就无从成立”。
在肯定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理论的同时,林语堂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的文艺观。他认为:“我们须明白一切的作品,是由个性表现出来的,少了个性千变万化的冲动,是不会有美术的,这千变万化的个性的冲动,是无从纳入什么正宗轨范,及无从在美学上(非实际上)分门别类的。”“若论艺术作品本性,有几篇文章,就有几样体裁,多少艺术作家,就有多少作风。体裁格律之论,不但实际上毫无用处,理论上也不能成立。我们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每样艺术创作,就是特别作家特别时境的产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使本人轮回复生,也决不能做同一个性的文章。”“古文笔法是最无用的勾当,文理无度,只能产生场屋举业的文章。起承转合之法,是循文思自然的波澜涌现而成,其千变万化,犹如危崖幽谷,深潭浅涧,毫无匠心的经营,而因缘际会,自成其曲折巉岩之美,不是明堂太庙营造法尺所可以绳范的东西。”这些说法的内涵,说到底,就是主张创作要自由地表现作者的个性和主观感情,而非功名活动或道德说教,同时不应有一成不变的规则章法,而应打破一切成法,一切束缚,一切桎梏。
怎样看待林语堂介绍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呢?应该认为,这在当时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因为他介绍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抵制白璧德的古典主义的,而前者确实比后者要好一些。前者虽然本质上属于唯心主义的理论,但它却具有符合创作规律的因素,如强调表现个性。而古典主义则恰恰起到束缚个性的消极作用。因而,不宜简单地把它看作为宣扬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而加以否定。同时,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对他的文艺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后来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表现性灵”论的文艺观。这容后再作具体分析。
总之,对于白璧德的古典主义和克罗齐的表现主义,林语堂否定和抵制前者,肯定和提倡后者,在当时来说确实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王静安先生早年研习西方哲学美学,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学的观点考察中国文学,独辟蹊径,达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后,专治经史,对于殷墟甲骨研究深细,发明了“二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物与古代史传相互参证,达到了精确的论断,澄清了殷周史的许多问题。静安虽以遗老自居,但治学方法却完全是近代的科学方法,因而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称赞。
陈寅恪先生博通多国的语言文字,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证,多所创获。陈氏对于思想史更有深切的睿见,他在对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论儒佛思想云:“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在吾国思想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实在是精辟之论,发人深思。陈氏自称“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但是他的学术成就确实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此外,如胡适之在文化问题上倾向于“全盘西化论”,而在整理国故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冯友兰先生既对于中国哲学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又于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融会中西的哲学体系,晚年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表现了热爱真理的哲人风度。
胡适之欣赏龚定庵的诗句:“但开风气不为师。”熊十力先生则以师道自居。熊氏戛戛独造,自成一家之言,赞扬辩证法,但不肯接受唯物论。冯友兰早年拟接续程朱之说,晚岁归依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这些大师都表现了各自的特点。这正是学术繁荣,思想活跃的表现。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鉴于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辈出,群星灿烂,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三次思想活跃的时代,决定编印《国学大师丛书》,以表现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以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凡在文史哲任一领域开风气之先者皆可入选。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编辑部同志建议我写一篇总序,于是略述中国近现代学术的特点,提供读者参考。
张岱年—1992年元月,序于北京大学
国学大师丛书:林语堂评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学大师丛书:林语堂评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
评分哦哦哦哦哦
评分好好好好,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第二章:另一种人生
评分好好好好,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走廊里比外面凉爽得多。
评分新修的保安局大门并不起眼,门面不大,却很精致,典型的中式建筑,门眉上雕龙镂凤,门前摆一对石狮,两旁有持枪的卫兵站岗,颇具威武。一眼望去,院子里植被繁茂,林木深处的那座青砖白缝的三层楼是我们保安局主楼,主要处室都在楼内。旁边有一排红砖平房,是反特处的办公室。
评分 评分好好好好,满意的一次购物。
国学大师丛书:林语堂评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