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zui知。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听名家解析诗词经典感受诗词恒久魅力!
☆名家经典作品。本丛书入选的作家均为在诗词领域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入选的作品以传诵程度为首要标准,且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知名专家解析导读。本丛书作者均为在相关研究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既能保证文字内容的准确性,又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接受度,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作家的选集中附一到两篇评论文章,帮助读者多维度了解相关作家作品。
☆选用优质版本校勘整理。全书基本体例为正文、注释、评析三部分,各书根据内容的不同略有变化。为便于阅读,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准确简洁,评析旨在帮助读者领会诗词的意境及妙处。
☆装帧精巧,便于阅读。采用小32开本,双色印刷,只手可握。使您可以随时随地徜徉于诗词的海洋,尽情享受诗词的华美情愫。
内容简介
边塞诗是诗人创作的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汉魏六朝,边塞诗初步发展,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军人魂魄;更有舍生取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老去,也常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男儿气概。书中精选历代边塞诗一百余首,精加注释,详细解读。
作者简介
刘冬颖,曾用名刘东影,黑龙江大庆人。博士,教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人才、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并获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黑龙江省政府特贴专家、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语言学会秘书长。公开出版《〈诗经〉变风变雅考论》、《出土文献与先秦儒家〈诗〉学研究》、《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说〈诗经〉》、《中国古代才女诗词》等十五部专著一部译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国级科研项目,获得省社科一等奖两项及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余项。
精彩书摘
鲍照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久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元嘉期间(424—453)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江苏南京)令,转永嘉(今浙江温州)令,后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他长于乐府诗,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其诗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释】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汉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此诗通过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代:拟的意思。蓟:古代燕国都城,在今北京市西南。
羽檄(xí):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边亭:边境上瞭望敌情的戍楼。
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境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在今陕西咸阳,借指京城。
征师:征发的部队。一作“征骑”。屯:驻兵防守。广武:地名,在今山西北部。
朔方:汉代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严秋:肃杀的秋天。筋竿:弓箭。这句诗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
虏阵:指敌方的阵容。
天子按剑怒:皇帝听闻边防警报,手按宝剑,异常震怒。
“使者”句:意思是说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缘:沿着。
鱼贯: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接一个地依序进行。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箫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汉思:指汉人的思想感情。这句诗是说军乐声中传达出了汉人的思想感情,即对家国的思念。
旌(jīng)甲:旗帜和盔甲。
砾(lì):碎石。
缩:卷缩。蝟(wèi):刺猬。
角弓:用牛角和竹木、鱼胶、牛筋制作的弓。张:拉开。
节:节操。这两句诗是说在国势危急时才能显示出军士的坚贞节操,在社会动乱时才能看到军士的爱国忠心。
投躯:舍身,献身。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典出屈原《九歌·国殇》,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
【评析】
诗的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用跳跃式镜头,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战争刚爆发时错综复杂的情景:“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敌方入侵的警报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暗示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展开,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用两联工整的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诗人接着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漫天飞扬。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最后四句万口流传,几乎成了古代衡量忠良行为的准则,是全诗的精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写将士们为国捐躯、拼死沙场的壮烈情景,也是作者个人志向抱负的表白。
这首诗在表现壮士赴敌投躯的忠良气节时,穿插胡地风物的描写,如边亭、广武、朔方、虏阵、胡霜,从中可见交驰的羽檄、连天的烽火、雁行的队列、鱼贯的军容和箫鼓的节奏等。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这些严峻的考验中脱颖而出的,诗篇因之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
……
前言/序言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边塞诗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