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暢銷十年的颱灣經典,瞭解百年颱灣的圖文讀本,新增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圖文內容——
看颱灣百年沉浮,甲午戰敗,日本投降,大江大海,政黨輪替,兩岸遙望……
有大悲痛,有大歡喜,1900年至今,一年一年,細說颱灣這些年來的篳路藍縷和歡喜哀愁。
一件件改變颱灣的大事,結成一幅流動的百年颱灣曆史長捲——日本殖民、颱灣光復、“二二八”、國民黨遷颱、金門炮戰、美麗島事件、大陸探親、汪辜會談、“保釣”、民進黨成立、開放黨禁、藍綠分野、兩岸三通……
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人物,盡顯颱灣社會百態——餘清芳、林獻堂、莫那·魯道、鬍適、雷震、蔣經國、麥剋阿瑟、李登輝、鄧麗君、林絲緞、瓊瑤、林青霞、林懷民、羅大佑、辜振甫、馬英九、陳水扁、宋楚瑜……
一幅幅飽蘸風霜的照片,平實,清晰,客觀,真誠——近400幅珍貴照片,穿透時光,平靜無言又盡染滄桑,展現消失的曆史瞬間和生動的曆史錶情,記錄過去一個世紀寶島的土地、人民、歲月與情感……
內容簡介
暢銷十年的颱灣經典,瞭解百年颱灣的很好圖文讀本,新增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圖文內容——
百年沉浮,閱盡颱灣這些年來的篳路藍縷和歡喜哀愁。
從日本殖民颱灣之始,到馬英九連任成功,颱灣進入更復雜的發展階段,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本書用編年體的方式,記錄瞭1900年以來一百多年寶島的土地、人民、歲月,其中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等層麵,如賽德剋人莫那·魯道領導的霧社抗日事件、颱灣光復、二二八事件、火燒島紀事、國民黨遷颱、金門炮戰、雷震與《自由中國》、美麗島事件、棒球鏇風、鄧麗君、羅大佑、汪辜會談、民進黨成立、開放大陸探親、“保釣”風雲、馬英九與陳水扁的對決、“九二一”大地震、“服貿”風波……希望它的悲痛也是中國人的悲痛,而它的希望也同樣令全體中國人感到鼓舞。相信這樣的努力將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並有助於兩岸人民共同攜手創造中華民族富強民主的未來。
20世紀以來的颱灣,與祖國的曆史命運緊密相連。颱灣走過的路,很多大陸現在正在走。颱灣是中國大曆史的一部分,其特點並不在於人口的多寡、土地的大小,而在於曆史經驗的鮮明對照,以及其中足以汲取的教訓與智慧。
《歲月颱灣:1900年以來的颱灣大事記(第四版 精裝)》特彆收錄,颱灣選舉的勁爆語詞——選舉罷免法、人民團體法、集會遊行法、選民、參選人、正副“總統”選舉、“立法委員”選舉、比例代錶製、選舉委員會、投票所、唱票、計票、投票違法行為、樁腳、賄選、坐轎、抬轎……
作者簡介
秦風,他是龍應颱的“戰友”,他引起瞭馬英九的“三鞠躬”,他用照片講述“你可能不知道的颱灣”。
如果秦風沒有發現那些老照片,也許,就不會有秦風與時任颱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颱共同商議,經過兩個多月準備,2000年8月25日,一個名為“1950年仲夏的馬場町——戰爭、人權、和平的省思”的照片展覽,在颱北市“2?28”紀念館揭幕(1950年仲夏,失去大陸政權,退守颱灣的國民黨當局,在颱北的馬場町刑場,大肆槍決瞭許多共産黨員和左翼人士),也不會有後來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那著名的“三鞠躬”。
秦風,本名徐宗懋,1958年齣生於颱灣高雄,原籍福建古田。近年來,在海內外搜集曆史照片等資料,並成立“颱灣文史工作室”,在颱灣齣版瞭60冊的《20世紀颱灣》,在兩岸文史界和收藏界獨樹一幟,以傳播中華曆史文化為職誌,期望能開拓中國人曆史影像的新領域。代錶作有《歲月颱灣:1900年以來的颱灣大事記》、《秦風老照片館》、《影像民國:1927—1949》、《陪都重慶》、《一個時代的謝幕:蔣介石私人攝影師作品集》、《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約翰·湯姆遜記錄的晚清帝國》、《殘園驚夢:奧爾末與圓明園曆史影像》、《日俄戰爭與中國的命運》等曆史圖文集。
精彩書評
★一幅幅老照片講述著海峽那邊的故事。
——讀者
★因為瞭解,纔能理解;因為理解,纔能諒解。一頁頁翻閱,細讀颱灣近一個世紀來的點滴風雨,無法不為之動容。有些地方過於美好、過於簡單、過於繁華而失掉最真實的東西,而颱灣,在歲月的洗滌下,傷痛和轉變變得那麼清晰,那麼令人感慨。
——讀者
★平民的情懷,本真的視角,人性的光輝。
——讀者
★對於喜歡並想多瞭解颱灣曆史的人來說,是一份很好禮物。
——讀者
★在期待颱灣開放自由行的日子讀到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曆史概況有瞭個瞭解,更加讓我期待颱灣之行。
——讀者
★很棒的一本書但是為什麼一點都不像颱灣人寫的…都什麼年代瞭還要把照片上的“共匪”打上馬賽剋,太沒自信瞭。
——讀者(廣州)
★曾經因為說不齣的理由喜歡颱灣曾經也因為在颱灣的迴憶想念颱灣而今天是因為讀瞭這本書因為颱灣所經曆的一切故事而感動驚嘆歲月對於任何一個地方的曆練不僅僅經濟上的發展更是本土人內心的記憶——讀者(廈門)
★知道很多未曾瞭解的曆史。颱灣的痛,內地的痛,中國的痛。
——讀者(南昌)
★簡單的介紹,可是為什麼看到“淡水的最後一班列車”這種題目都會好喜歡~
——讀者(杭州)
★主要側重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颱灣記事。比《颱灣那些事兒》更詳細全麵。綜閤當時的熱點新聞。挺好看的。為以後去颱灣旅行做做功課。
——讀者(哈爾濱)
★大一時看的吧?因為看林懷民的《高處眼亮》,今天在圖書館碰到又翻瞭翻,1947二二八事件、1978美麗島事件、綠島的政治犯、土銀劫鈔案的劫犯——退伍老兵李師科……纔明白林書中提到的一些人事物的背景。也明白為什麼齣租車司機說李師科‘原是個好人’。順便說一下,總覺得颱灣的曆史與大陸正在發生的有許多相似之處……二二八也是一個女小販的攤子被軍警掀瞭引起的……還有什麼腐敗、搶劫、壓製……還想到,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掌握過權力後仍能保持純粹和當初為公濟世的理想抱負。看看吧,民進黨——美麗島時期的施明德以及執政當權後的陳水扁,結果又如何呢?現在的國民黨又如何呢?某黨呢?
——讀者(北京)
目錄
自序 颱灣:中國大曆史的一環
1900—1909 日本殖民颱灣之始
1910—1919 餘清芳與噍吧哖事件
1920—1929 文化協會的抗爭
1930—1944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1945 颱灣光復
1946 左翼思潮興起
1947 “二二八”事件爆發
1948 颱灣省體育代錶隊揚威上海
1949 國民黨遷颱
1950 美國第七艦隊進入颱灣海峽
1951 颱灣省徵兵令頒布
1951 保護養女運動
1952 颱灣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
1953 耕者有其田
1954 火燒島紀事
1955 大陳島撤退
1956 林獻堂骨灰榮歸故裏
1957 劉自然事件
1958 “警備總部”成立
1958 金門炮戰
1959 成功嶺大專集訓開辦
1960 東西橫貫公路通車
1960 雷震案與《自由中國》事件
1961 “中國小姐”選美
1962 鬍適在颱北逝世
1963 楊傳廣、紀政傳奇
1963 “梁祝”鏇風
1964 麥剋阿瑟公路通車
1964 對山東半島的突擊行動
1965 林絲緞人體攝影展
1967 “阿哥哥”風潮席捲颱灣
1967 王曉民的故事
1968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
1968 越戰與颱灣
1969 金龍少棒揚威美國
1970 鄧麗君崛起歌壇
1973 林懷民與“雲門舞集”
1974 “三冠王”美夢成真
1975 蔣介石逝世
1975 瓊瑤編織愛情美夢
1977 鄉土文學論戰
1978 “十大建設”陸續竣工
1978 美國與颱灣“斷交”
1979 美麗島事件
1979 首例連體嬰兒分割手術
1980 林宅血案震驚社會
1981 外雙溪放水溺斃事件
1982 羅大佑掀起黑色鏇風
1982 李師科與土銀搶劫案
1984 颱灣重返奧運
1985 颱灣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
1985 旅美作傢劉宜良命案開庭
1986 杜邦事件與環保意識
1986 颱灣民進黨成立
1987 “大傢樂”賭博風潮
1987 開放大陸探親
1988 淡水開齣的最後一班列車
1988 蔣經國逝世
1989 股市衝破一萬點
1992 失蹤兒童激增
1993 汪辜會談
1994 傳統民間宗教熱潮
1994 開放省市長民選
1996 世紀末“保釣”風雲
1997 白曉燕命案
1998 馬英九與陳水扁的對決
1998 腸病毒危機
1999 “九二一”大地震
1999 高科技産業崛起
2000 颱灣興起“上海熱”
2000 政權首度和平轉移
2000—2008 在紛擾中前行的颱灣
2008年以來 兩岸和平改變颱灣社會
2012— 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
附錄 颱灣選舉名詞簡介
精彩書摘
【1979:美麗島事件】
1979年12月10日,颱灣黨外人士藉世界人權日在高雄市舉行群眾大會。當晚黨外人士和群眾手持火把,沿中山一路嚮新興分局前大圓環方嚮前進,遭大批憲警攔阻,隨後發生一場嚴重的暴動事件。
1978年中壢事件後,颱灣反對運動齣現嚮社會擴散的現象。由於經濟日益繁榮,人民知識水平提高,對政治上層逐漸形成衝擊,帶來分權的壓力。與早年反對運動不同的是,此時反對者既非書生論政,亦非無黨籍的地方士紳,而是結閤政治、社會思想的行動者,通過群眾運動要求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平等的參政地位。此外,在颱灣的曆史條件中,由於“反攻復國”政策逐漸失去現實性,隻具象徵意義,省籍問題在政治、經濟和教育文化資源上的閤理分配亟待解決,因此本土精英形成主要反對力量,本土意識漸成主要反對意識形態。
1979年5月,《美麗島》雜誌社成立,由黃信介任發行人,許信良任社長,施明德任總經理,姚嘉文、林義雄任發行管理人,張俊宏任總編輯,其成員幾乎涵蓋所有本土反對精英。8月間,《美麗島》雜誌發刊,在信息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此一充滿異議色彩的政論刊物,立即受到高度的注意,銷量激增。該社鏇即在全省各地廣設分社,吸收熱忱青年,並藉由集會、演說等活動傳播政治主張。不久,《美麗島》雜誌社發展成粗具規模的政團,與執政當局在政治權力與意識形態上的矛盾迅速激化。
12月初,《美麗島》雜誌社嚮高雄市警察局申請在扶輪公園舉辦世界人權紀念日大會,未獲同意,該會決定仍照原定計劃集會。12月9日,《美麗島》人員駕車廣播,號召民眾參加翌日集會,遭警方製止扣留,雙方發生摩擦。10日下午6點左右,《美麗島》人員及群眾三四百人,各持火把齣發遊行,由施明德以擴音器指揮,黃信介帶隊。行進至新興分局前,遭到大批憲警攔阻,周圍民眾則越聚越多。8點15分,施明德、姚嘉文等人進入新興分局與“南警總部副司令”張墨林少將、市警局督察長黃其昆等人協調,提齣希望撤走憲警,以便外圍群眾得以進入。張墨林等人不同意這種做法,於是遊行群眾遭到包圍,進退無路。《美麗島》領導人迴到車上指揮群眾企圖突破封鎖綫,雙方遂發生三次較大的衝突。由於憲警遵照上級“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指示,以緻在木棍、鐵條、磚塊交加之下傷情慘重,共有一百八十餘人受傷。為避免事態進一步發展,憲警遂施放瓦斯,進行鎮暴,使事件逐漸平息。然而經過此一示威暴動之後,主要街道已成一片瘡痍。
與中壢事件遭到新聞封鎖的情況不同的是,美麗島事件的隔天,各報均作瞭大幅詳細的報道。大批憲警受傷的情形激起民眾廣泛的同情,譴責《美麗島》的聲音四處可聞,形成對《美麗島》不利的政治氣氛。13日清晨6點起,在迅速完成部署後,以“警備總司令”汪敬煦為首的安全首長,下令“調查局”、“刑事警察局”、“憲兵司令部”等部門組成的十五個小組,同時在各地展開逮捕行動。三個多小時內,一共在颱北、高雄、桃園、南投、基隆等地逮捕瞭十四名《美麗島》骨乾人員,其中施明德跳樓逃亡。在許晴富、張溫鷹等人的協助下,施明德曾試圖化裝逃亡,然而在躲藏二百七十五天之後仍然遭到逮捕。
1980年2月,“軍事法庭”審理美麗島事件,檢察官指控黃信介、施明德、姚嘉文、林義雄、張俊宏等人密謀推翻當局。由於牽涉人員甚多,這項審訊受到國際傳媒和美國政府、國會、人權組織的高度關切。為示審判過程公平公開,執政當局開放島內外人士旁聽,並同意被告委托律師辯護。審訊期間,被告等人在庭上陳訴其政治觀點,律師亦以長篇報告詳述“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以緻審訊本身形同公開的政治大辯論,並且巨細靡遺地刊在報紙上。此外,審訊不僅提供執政者與反對者再一次信念與力量衝擊的舞颱,也造成當局與國際傳媒的緊張關係。“新聞局局長”宋楚瑜以強烈的語氣指齣《新聞周刊》片麵聽信施明德的美籍妻子艾琳達的說法,也指責美聯社記者的錯誤報道,並取消其法庭的采訪權。4月18日,“軍事法庭”宣布判決結果:施明德處無期徒刑,黃信介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等處十二年有期徒刑。後黃信介改判十年,其餘六人為八年。此外,尚有三十餘名人士被控以公然聚眾施暴,其中一部分被處一至三年的有期徒刑。
首度判決宣布後,美國國務院立即作齣反應,發錶聲明:“我們希望此事不錶示颱灣近年來在政治自由化方麵已獲緻進展的過程,會有任何中斷。我們最為關切的是,此項情勢能以有助於島嶼內部的安定和人權的方式獲得解決。我們希望颱灣當局,將以閤乎颱灣最近在人權方麵獲緻進展的精神來考慮他們的上訴。”美國政府對美麗島事件持關切的態度,但公開態度較溫和,對國民黨的施壓多以私下方式進行。
毫無疑問,美麗島事件在颱灣戰後政治發展史上具有分水嶺的意義,象徵經濟發展牽動的參政意識、信息的流通,均使政治發展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受此事件衝擊後,颱灣知識分子,尤其是本土知識精英在思想和政治上的集結更加迅速。美麗島事件後,其辯護律師尤清、蘇貞昌、陳水扁、謝長廷,傢屬許榮淑、周清玉、黃天福等人鏇即填補空當,成為下一階段反對運動的主要角色,在1980年代持續通過選舉、群眾活動、辦雜誌等形式,擴展其影響力,衝擊政治和社會體製,並孕育新的價值觀念。在颱灣中産階級興起成為穩定的社會力量的過程中,反對運動的擴展在騷動不安中又呈現著相對穩定的狀態:若和平推進遭緻鎮壓則易獲得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反之,過度訴諸暴烈手段則易遭受社會的責難。這種情況使得執政者和反對者在權力鬥爭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手段被迫趨於理性化和規範化,成為政治發展和法律的基礎。
1990年5月,當局發布政治“特赦令”,施明德獲釋。到瞭1990年代末期,美麗島事件的相關人士在政治領域的發展上頗為可觀,許多人在“國會”和地方位居要津,並直指執政中樞的目標。在新的政治環境和思想價值中,美麗島事件終於獲得全麵平反,並被視為颱灣政治發展運動的重大進展。
【1986:颱灣民進黨成立】
1986年9月28日,一百三十餘位黨外人士宣布組織“民主進步黨”,提齣黨綱草案及組織構想,並推選七位組黨工作委員,研究規劃具體黨務細節,決定年底之前召開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
有關黨外人士組黨的主張和呼聲在本年度達到高峰,執政的國民黨態度亦有趨緩的跡象,雖然一方麵重申反對的立場,另一方麵中常會又指派十二人小組研擬有關政治改革的方案。盡管如此,黨外人士仍依照本身的計劃推動組黨進程,上述一百三十餘位黨外人士,由尤清、康寜祥等發起,包括瞭多數的黨外公職人員和知名人士,他們在經過多次會商後,乘黨外選舉後援會在圓山飯店召開大會推薦年底選舉人集會之便,趁機宣布組黨。
由於執政當局仍未開放“黨禁”,法律上仍未允許組黨,所以民進黨突破禁令成立,不僅震撼各界,亦引發高度的政治緊張,執政當局或進行鎮壓或順勢改革,遂為各方高度矚目。然而從大環境來看,新的反對黨的齣現亦包含瞭整體政經結構變動的因素。自1977年中壢事件之後,反對運動由過去的精英階層逐漸擴大到群眾層麵,這一段時期亦是颱灣經濟起飛階段,十大建設陸續完成,後續的十四項建設亦隨之登場,國民智識水平提高,收入增加,海外旅遊亦日益普及。豐富的物質基礎對上層的統治結構形成瞭變革的壓力,原有權力集中的社會管理方式已無法應付環境的需要,必須做齣分權的改變。而隨著權力分化的必然結果是政治和社會價值體係的更動,黨外人士每一次對執政權力的衝擊無形中都使改變更具體化,並為塑造新的價值觀纍積能量。
中壢事件之後,黨外人士加緊組織化活動,並走上街頭。1979年美麗島事件雖然使得反對運動遭到挫摺,但環境因素仍然對反對運動有利,黨外人士在選舉中的得票率仍逐年上升,並運用選舉進行實質上的政治結社。從1981年起的五次選舉中,一些黨外人士共組後援會,采取相似政見,以團體名義參加競選,平均得票率有百分之二十,占全部無黨籍票源的七成,形成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也具備瞭政黨的雛形。此外,黨外人士亦有組成其他具有政治性質的常態組織,如黨外公政會、黨外編聯會、颱灣人權促進會等。盡管執政當局與黨外人士的政見不同,但在大環境要求變革的壓力下,對待此新興的政治力量已較以往更具彈性,容許黨外後援會的成立,同意選舉公報中登錄黨外公政會等個人經曆,實質上等於同意準政黨的存在與活動空間。
因此,1986年9月,民進黨的成立應是各方條件成熟的必然現象。黨外人士為瞭進一步成長壯大,需要加強組織和動員的能力,組黨勢不可免,執政當局為瞭持續有效治理,也必須使政治權力運作符閤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需求。
……
前言/序言
20世紀的颱灣,與祖國的曆史命運緊密相連。由於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颱灣被分割齣去;由於中國贏得瞭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颱灣又重新迴到瞭祖國的懷抱;又由於國共內戰,使得颱灣與中國大陸長年處於對峙與分隔的狀態。可以說,颱灣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是中國大曆史的重要一環,也是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不容忽視的足跡。
1949年國民黨退據颱灣之後,實行瞭一種比在大陸時期更為嚴厲的專製體製,不過同時也實施瞭在大陸時期所未能做到的諸如土地改革等一些舉措,並在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中發展瞭經濟。文化上,颱灣則清除瞭日本殖民地文化的影響,全麵恢復瞭傳統的中國文化。又經過四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的融匯,颱灣最終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實現瞭社會形態的轉型。
目前,海峽兩岸暫時的分離狀態固然令人痛心,不過對於已發生的不幸,我們寜願以冷靜理性的態度去麵對。筆者力求以客觀平和的態度記錄過去一個世紀寶島的土地、人民、歲月與情感,其中包括瞭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各個層麵。相信這樣的努力將有助於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並有助於兩岸人民共同攜手創造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在綫試讀
《歲月颱灣:1900年以來的颱灣大事記》精彩試讀
歲月颱灣:1900年以來的颱灣大事記(第四版 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