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有文化修养、人文情怀的读书人,文艺群体,对纽约有热情与想象的读者 谁是张北海?
张艾嘉崇拜的叔叔,陈升为他写歌,郑愁予为他赠诗;这首张学友的歌更像他:吃着那汉堡包却想着水饺/在ChinaTown去找那家乡的味道/……/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
何为一瓢纽约?
只有张北海会这样讲的纽约传奇,他的纽约开篇于“400年前,哈德逊乘着一艘三桅帆船,驶进了今天的纽约湾。”
50篇文章,100幅图
公车地铁,街头表演,好莱坞梦想;牛仔裤,炸酱面,火鸡,生蚝,纯麦威士忌;人孔,树木,天空线……纽约每一角,都有来历和掌故;一个人的人生经验,他的身影与华发,这里也是光阴的故事……
能到美国纽约的华人,都是从张北海家的客厅,开始认识纽约的。
内容简介
《一瓢纽约》是张北海的散文精选,并配有百幅彩图。这不光是一个讲美国讲纽约的文化读本,这里虽有旧物但丝毫不老,更是能体现出一个妥帖平易恬淡的人,一个写“无用之物”、视角独到、让人着迷的老嬉皮。
作者简介
张北海,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著作随缘。
陈丹青称他为纽约蛀虫,他上世纪70年代到达纽约定居至今。
在台湾,他名气很大。这当然不是因为叶嘉莹是他的中文老师、张艾嘉是他侄女,也不是因为他在美国华人圈中的“江湖地位”,而是因为其为人为文的风度,也因此阿城说,我迷张北海文字的根本原因,在于迷其风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张北海犹如纽约的蛀虫,即便《纽约时报》的讣告栏,也是他导引我们解读纽约的绝佳素材。假如诸位真想领会这座大都市,请读张北海。
——陈丹青 ★他(张北海)行文说话的口吻是一个有耐性的老友的口吻,不慌忙、不卖弄、不情感泛滥,更不会道德教训。他的好奇心代替了我们的好奇心,他的研究却补救了我们的怠惰。读这些文章像是饮年份老酒,初时只觉顺口,后来就知道是真滋味了。
——詹宏志 ★我常常寻思我为何迷张北海的文字,总结为,我在张北海的文字中,总能发现我自己思维中的空白点……这就是张北海的风度,风度不可学,学来的不是风度……也因此,我迷张北海的文字的根本原因,在于迷其风度。
——阿城 目录
我的叔叔(张艾嘉)
作者序
24 块美金的传奇—一张“出生证”和一笔遗产
“哈德逊”的梦想——尝试错误?无心插柳?悲剧英雄?
美国国债
流动的诗
大中央
世界交叉口
回到未来——如果北京是棵树,历史是它的根
独特天空线
当非艺术人士面对新作品的时候
跪式公车
物换星移
舞台纽约
街头表演
苏荷世代 苏荷现象—一个旁观者的回顾
良心基金——天真?(是的)内疚?(肯定)可爱?(哈!)
吸烟者的悲歌
好莱坞之梦
迪士尼的乐园
迪士尼的魔幻
摇滚与革命
胡士托国
70 年代的美国
太平洋乐园
酒戒
讣闻
一个美国现象
又一个美国现象
西装与便装
自然的呼唤,生理的要求——别以为在纽约解决这个身体需要是那么方便
夸族酋长的礼宴
纽约情杀(昨天和今天)——就情杀来说,浪漫时代过去了
歌后,妖姬,门徒
帆布球鞋——从昨日之古到今日之酷
牛仔裤
乌鸦炸酱面
啊!火鸡
从北京到台北美国学校
东非事件
金门与我
台北城市学——以纽约为例
高架:化梦为实——老建筑到人民公园
我脑海中的50 年代台湾
五台山上,五台山下
蓝山和咖啡
吃这本书——回味宣一写做菜
“月舞”餐车
保龄草地——也算是美国独立革命圣地,但是人们今天只看到那头牛
纽约生蚝
曼哈顿的树-—人才济济,树木稀稀
古巴中国吃—哈瓦那和纽约
宽条窄条,无所不在-—新概念及其他
苏格兰往事-—“天使的份额”引起的回忆
附录:闻北海先生笑拒谈酒事有赠(郑愁予)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苏格兰往事--“天使的份额”引起的回忆
《天使的份额》(Angels' Share)是我去年在纽约看的一部电影。主题感人,但是引起我回忆一些苏格兰往事的,却是片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纯麦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
导演肯·罗赤(Ken Loach)在世界各地得过无数电影电视奖,包括2012年坎城(戛纳)影展评审奖的这部《天使的份额》。但是从影半个世纪,这位以拍政治批判性社会写实电影闻名的左翼导演,这次却给了我们一个快乐结尾的喜剧片。
不过,就回忆我的这些苏格兰往事来说,或许应该从1975年开始讲起。
当时我任职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这个前英国殖民地的外交和国际机构小圈子里,我认识了一位英国外交官。在此,我称他为“罗伯特”。
他是苏格兰人,很爱很懂威士忌,也因而对我这样一个欣赏他们国饮多年的中国人,感到意外地好奇。他不止一次邀我去苏格兰,好好品尝一下不同产地的纯麦威士忌。
1977年,我们同时都有公假,就约好先去参观年度“爱丁堡军事操演”(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该年恰逢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二十五周年。在那座中世纪“爱丁堡宫堡”(EdinburghCastle)举行的庆典空前盛大。除了英格兰、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各个兵种的军乐队操演和传统舞蹈及“风笛与鼓”(pipes anddrums)演奏之外,还有来自英联邦各国及地区的军乐队。这是中英有关香港地位谈判之前,因而还有一支香港皇家警察乐队参与。
纽约也曾被英国殖民一百多年。可以想象,除英格兰之外,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影响也极深。不论有多少纽约人认识到苏格兰在不同知识领域对人类的贡献,起码很多纽约人都爱上了苏格兰国球高尔夫,更多纽约人爱上了爱尔兰和苏格兰国饮威士忌,而几乎全纽约都爱上了他们的国乐风笛。
因而虽不奇怪,但仍然让我惊喜的是,在盛典结束之前,整个城堡及操演场灯光俱熄,只有上空明月和一片静寂笼罩着这八百年古堡,一阵几乎难以察觉的笛声飘流过来。
在黑暗中寻找笛声来源,我才发现古堡高高的城墙上,衬着背后惨白月光,悄然显出了一个古代苏格兰战士形影,正在以风笛吹奏那首足令罪人悔改的福音圣歌Amazing Grace。
风笛声随着战士在古城墙慢慢巡走而渐渐增强。我像是被带入梦幻般的苏格兰古战场。笛声越来越震耳,而在余音和战士最后消隐剎那,整个古堡灯光大亮,我才悠然梦觉。
之后一连几天,我们去了爱丁堡及其邻近村镇好几家酒吧。罗伯特介绍了十几种不同产地的纯麦威士忌,像Glenlivet,Laphroaig, Cardhu, Glenmorangie, Ardbeg, Glenfiddich, Oban,Lagavulin……
他问我为什么在纽约没有喝过纯麦。我当时无法回答,直到回来之后才得知,美国“混合威士忌”(Blended Whisky)商会,长久以来一直阻碍纯麦销往美国。而当此关一旦于70年代中一破,纯麦立刻成为纽约人最受重视欢迎的威士忌。
但又何止是纽约。近二十多年来,全球各大都市,包括我几个月前才去过的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处处可见时髦昂贵的纯麦酒吧。
罗伯特正在安排参观一家纯麦酒厂。在回应之前,我们去了一趟Loch Ness,就是那个自上世纪30年代传出有个“水怪”(Monster)出没的“尼斯湖”。但是那天水怪可能正在水晶宫向虾兵蟹将们训话,没有显身亮相,而我却巧遇一位当今现实世界的童话人物。
我们正在一条窄窄的土石路上行走。那天阴冷潮湿,前后左右不见一人。这时,远远后方朝着我们方向驶过来一部LandRover。罗伯特注视了好几秒钟,转头对我说:“车子经过的时候,我会行礼,希望你也行个礼。”
不到三分钟,那辆越野车开到了我们面前。车中只有两个人,罗伯特向驾驶微微鞠躬,我也照做。那位开车的点头挥手作答。车子一闪而过,我问罗伯特那个人是谁。他说,“查尔斯王子。”
那天晚上,他家准备了一道苏格兰传统菜-羊肚子包着羊肝羊肺,可能还有其他羊内脏,外加燕麦作料等等,炖上好几小时上桌的“羊杂肚”(haggis)。我吃了一口,又勉强吃了一口,觉得这不是一道外人一尝就能欣赏的“美味”。
……
一瓢纽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纸张质量好,值得收藏和阅读
评分
☆☆☆☆☆
感谢京东.感谢送货师傅 赞 赞 赞
评分
☆☆☆☆☆
评分
☆☆☆☆☆
多年以来,多崎作的心灵感受痛苦的方式,其实是身体享受游泳的方式——闭上眼睛,如同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在那疼痛的世界里漂流片刻。
评分
☆☆☆☆☆
哈哈哈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评分
☆☆☆☆☆
小说对老北京的描写细节精确,味道醇厚,所虚构的武侠故事真实可信,阿城先生赞道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张北海笔下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国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传奇的,融为一炉,它透过今日开放社会的眼光去回望传统,发现其中的美好,并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活,使它栩栩如生。
评分
☆☆☆☆☆
OKOK,字体合适 开本稍大
评分
☆☆☆☆☆
另外,第一章小说中,马大夫备了银盘,苏打水,冰块,想来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无法这么小资地去过生活;还有,晚餐有"香椿豆腐",不过那个时候快入秋了,新鲜的香椿在春天才有的,我不知道北京的朋友们那个季节还能吃到这个菜么?
评分
☆☆☆☆☆
被封面骗了,是个老爷爷写的,内容不错,漫步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