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為李士懋、田淑霄教授的醫案集。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始終堅持中醫理論體係指導下的辨證論治,形成瞭以脈診為中心的辨證論治體係。作者認為對個案的分析、總結,是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習中醫,就必須學醫案,從大量的醫案中總結其辨證論治的規律。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所集醫案,均為作者親手所治者,有門診或病房的記錄,亦有追憶的醫話形式。不論效與不效,凡有所悟處,皆詳於按語處,以期對讀者有所啓發。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適閤中醫臨床醫生、中醫教育者、中醫研究者及中醫院校學生閱讀。
目錄
1.脫證(一)
2.脫證(二)
3.關格
4.痹證(一)
5.痹證(二)
6。惡心腹痛
7.水臌(一)
8.水臌(二)
9.熱毒熾盛
10.濁熱濛蔽心竅
11.脾虛水泛
12.水腫
13.誤攻正亡
14.肝虛
15.寒熱錯雜(一)
16.寒熱錯雜(二)
17.寒熱錯雜(三)
18.寒熱錯雜(四)
19.懈怠(一)
20.懈怠(二)
21.小腹痛墜
22.奔豚
23.胃脘痛(一)
24.胃脘痛(二)
25.亡陽(一)
26.亡陽(二)
27.亡陽(三)
28.亡陽(四)
29.咯血
30.鼻衄
31.嘔血
32.脾虛清陽不升耳鳴
33.陽虛濁邪上韆耳鳴
34.暴聾
35.厥陰頭痛
36.頭痛
37.尿道抽痛
38.寒疝
39.妊娠嘔吐
40.痃癖
41.真寒假熱(一)
42.真寒假熱(二)
43.真寒假熱(三)
44.真熱假寒(四)
45.真熱假寒(五)
……
精彩書摘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
躁脈與靜脈相互對峙,躁脈之象為奔衝激蕩不肯寜靜貌。
關於躁脈,《內經》中有多處精闢的論述,如《素問·評熱病論篇》:“汗齣而脈尚躁盛者死;”有病溫者,汗齣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靈樞·五禁》:“熱病脈靜,汗已齣;脈盛躁,是一逆也。”《靈樞·熱病》:“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陽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熱病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熱病已得汗齣,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死”;《靈樞·論疾診尺》:“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等等。
仲景以脈數急與靜相對待而言。日:“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躁為陽盛,為正不勝邪,陰不製陽,或獨陽無陰,故為病進,為傳或主死。
沉而躁數者,乃火鬱的典型脈象。《四言舉要》雲“火鬱多沉”。火鬱何以脈沉?沉主氣,沉乃氣血不能外達以充盈鼓蕩血脈故沉。氣血不得外達的原因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正氣虛,氣血無力外達,此沉當無力;一類是邪阻,凡六淫、七情、氣血痰食等,皆可阻遏氣機,使氣血不得外達而脈沉,此沉必按之有力。
火鬱脈何以躁數?因氣機鬱閉,氣血遏伏於裏,五誌化火,或六氣化火,或氣血痰食蘊久化熱。待化火之後,則為陽邪。以陽主動,火熱內鬱則必不肯寜靜,奔衝激蕩,躁動不寜,迫激氣血,故脈躁數急迫。恰如《醫傢心法·診法》所雲:“拂鬱之脈,大抵多弦澀凝滯,其來也必不能緩,其去也必不肯遲,先有一種似數非數躁動之象。火鬱之脈雖沉而躁數,但由於鬱閉程度不同,脈可由沉而躁數轉為沉伏細小遲澀乃至厥。如《傷寒論》208條:“陽明病,脈遲……大承氣湯主之。”《溫病條辨·捲二》:“脈沉數有力,甚則脈體反小而實者,大承氣湯主之。”“陽明溫病……並脈亦厥……大承氣湯主之。”脈遲、脈小、脈厥,皆以大承氣湯主之,當知乃鬱閉之甚也。雖沉而小細遲澀,然按之必有一種奔迫不寜之感,此皆火鬱之脈。恰如楊栗山所雲:“凡溫病內外有熱,其脈沉伏,不洪不數,但指下沉澀而小急,斷不可誤為虛寒。”
火熱鬱伏於內不得外達,必上下攻衝,攻於上則頭暈頭痛、目赤目痛、耳聾耳鳴、牙痛齦腫、口舌生瘡、鼻衄齒衄、咽痛音暗啞、咳喘胸痛、心煩心悸、不寐狂躁、譫語神昏、惡心嘔吐,攻於下則腹痛、下利、淋痛、便血、溲血、崩漏等等;迫於血分而發斑疹、齣血。楊栗山對火鬱見證共列舉72種,亦僅列舉而已。
火鬱證雖繁雜,但有其特徵:火熱內鬱則裏熱,陽鬱不達而外寒,舌紅麵赤,脈為沉而躁數。四者之中,尤以脈為重。
……
前言/序言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