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空間

第二空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波] 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周偉馳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花城齣版社
ISBN:97875360744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889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藍色東歐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64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米沃什的辭世,令詩歌具有救贖力量這一古老的信念在世界中失去瞭一個可靠的見證。”
  ——希尼《新共和》
  
  ★“關注衰老和死亡的問題,《第二空間》為九十三歲的諾貝爾奬得主米沃什進一步贏得瞭‘偉大的詩人’的稱號。”
  ——愛德華·赫希《紐約時報》
  
  ★《第二空間》是諾貝爾奬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新詩集,它標誌著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詩歌朝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英文版推薦語

內容簡介

  《第二空間》是米沃什晚年最後一本詩集,在他去世那年齣版,寫作時詩人已逾九十歲。如同諸多偉大的作傢高齡時一樣,麵臨大限,此時他們往往從宗教的角度尋找“生死”這個永恒問題的答案,是一生尋遍之後的歸宿嗎?時間的意義、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學的真僞,等等,一個老人的思考,遠離瞭塵世的紛擾,而與最終世界更相接近,安靜,廣闊,深邃,悲憫。
  米沃什在國內已經享有深遠的影響,有眾多崇拜者,這本詩集是首席推齣,當能引起讀者關注。

作者簡介

  切斯瓦夫·米沃什,一九一一年生於立陶宛,二戰時參加瞭華沙的抵抗納粹的運動,戰後作為波蘭文化專員在紐約、華盛頓和巴黎工作。一九五一年齣走巴黎,一九六〇年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任教,是美國人文藝術學院會員之一。一九八〇年獲諾貝爾文學奬。二〇〇四年去世。米沃什的詩歌注重內容和感受,廣闊而深邃地映射瞭二十世紀東歐、西歐和美國的動蕩曆史和命運。其主要著作除瞭詩歌外,還有《烏爾羅地》《路邊狗》《被禁錮的頭腦》等隨筆和思想性著作,被視為二十世紀東歐最重要的思想傢之一。

  周偉馳,翻譯傢、詩人和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員。齣版有譯詩集《沃倫詩選》《梅利爾詩選》《英美十人詩選》,詩集《蜃景》《避雷針讓閃電從身上經過》,詩歌評論集《旅人的良夜》和《小迴答》。


目錄

CONTENTS
記憶,閱讀,另一種目光(總序) 高興
米沃什晚期詩歌中的曆史與形而上(中譯本前言) 周偉馳
第一部分
第二空間
晚熟
假如沒有上帝
在剋拉科夫
框架
維爾基
優勢
教我手藝的一個師傅
一次停留
一個老婦人
同學
房客
守護天使
美麗的陌生人
貶低本性
我現在應該
高地
不適
傾聽我
科學傢們
商販
保險櫃

退化
新時代
眼睛
筆記本
多層次的人
第二部分
塞維利奴斯神父
第三部分
關於神學的論文
第四部分
學徒
第五部分
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第二空間
  天廳是何其地敞亮!
  經天梯走近它們。
  白雲之上,便懸著極樂花園。
  靈魂把自己從肉體撕開翱翔。
  它記得有一個“嚮上”。
  也有一個“嚮下”。
  我們真的對那彆一個空間失卻瞭信心?
  天堂和地獄,都永遠地消逝瞭?
  若無超凡的牧場,如何得到拯救?
  被定罪的,到哪裏找到閤適的住所?
  讓我們哭泣罷,哀慟損失的浩大。
  讓我們用煤渣把臉擦髒,再蓬亂頭發。
  讓我們哀求把它還給我們:
  那第二空間。
  ……

前言/序言

  米沃什晚期詩歌中的曆史與形而上
  (中譯本前言)
  周偉馳
  米沃什(1911—2004)是一位長壽的詩人,活瞭九十三歲,獲得過一九八○年諾貝爾文學奬,真正算得上“圓善”——德福閤一瞭。天主教徒與長壽的關係,曾有搞宗教的學者做過專門研究,大概跟定期的告解有關——它有助於紆緩現代人常有的焦慮。是啊,既然把一切憂愁痛苦都交給天主瞭,一個人怎能不心情舒泰呢?米沃什晚年一首小詩《禮物》,頗有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逸趣,當是其身心愜洽的寫照。
  米沃什來自波蘭(更準確點是立陶宛)這個傳統的天主教國傢。可是他跟天主教的關係如何,似乎未見專文寫過。中國詩人譯米沃什,大都對他的東歐經驗感興趣,這是情境相似引發的共鳴。可是翻譯歐洲詩人,如果不瞭解他們背後的宗教傳統,到底是隔靴搔癢,難有深契,隻能看到一些政治、技藝類的形而下。這就好比一個外國譯者翻陶淵明或杜甫,如果他對於儒道不瞭解,就隻能做字句或意象的對譯,卻難以譯齣文字背後的精義。
  米沃什是一個多層次多側麵的詩人兼思想傢,空間上跨瞭東歐、西歐和美國,製度上跨瞭納粹主義、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時間上跨瞭整個“極端的年代”,他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二十世紀西方史。他的詩多是直抒胸臆,行雲流水,對內容的關注勝過瞭對語言的在乎(這也是他一貫堅持的,盡管他的詩各體完備),因此在技法上他或許不如希姆博爾斯卡、赫貝特,但是在曆史的滄桑感上,在文明視野的寬廣上,在胸懷的博大上,卻可說是略勝一籌。
  《第二空間——米沃什詩選》(後簡稱為《第二空間》)是米沃什晚年——不,應該說是“高年”——時期的詩集,是他去世那年齣版的,寫作時詩人已逾九十歲。這無疑打破瞭葉芝、哈代、沃倫的紀錄。
  米沃什在詩裏寫瞭些什麼呢?這跟一個高齡詩人麵臨的迫切的問題有關:他必然思考“生死”這個宗教核心問題,順帶牽齣時間、生活的意義、寫作的意義,乃至神學問題。所以我們不要奇怪,詩集大部分的詩都跟神學攪在一起,有一首就乾脆以“關於神學的論文”作題。
  詩集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二十八首短詩,哀嘆老年已至,從前身邊的同齡人和曾經愛慕過的美人都已消逝無蹤,他們的事跡蕩然無存,無人記憶,作者自己也垂垂老矣,身心不一(身體不聽大腦指揮),唯有在迴憶中度日,在記憶中穿梭。迴顧一生,作者對於“自我”發生瞭疑問:鏡中人到底是誰?一生的經曆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到底是天使還是動物?上帝到底有沒有,現代人不信上帝會導緻何等後果?進化論的後果為何?人死之後到底有何歸宿?《第二空間》這首標題詩,就點明瞭這整本詩集的主旨:
  我們真的對那彆一個空間失卻瞭信心?
  天堂和地獄,都永遠地消逝瞭?
  若無超凡的牧場,如何得到拯救?
  被定罪的,到哪裏找到閤適的住所?
  讓我們哭泣罷,哀慟損失的浩大。
  讓我們用煤渣把臉擦髒,再蓬亂頭發。
  讓我們哀求把它還給我們:
  那第二空間。
  用煤渣撒頭發,這是《舊約》中猶太人錶達哀慟絕望的方式。如《約伯記》第二章記載,約伯受上帝考驗,渾身長滿毒瘡。他的三個朋友來看望他,為他悲傷,安慰他。他們遠遠地舉目觀看,認不齣他來,就放聲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塵土嚮天揚起來,落在自己的頭上。
  米沃什這是在哀嘆現代西方人漸趨於有形無形的無神論,有形的無神論好理解,無形的無神論指什麼?指對宗教問題根本不關心、不在乎,它比有形的更具殺傷力——起碼後者還關心這個議題!在另一首短詩《假如沒有上帝》裏,米沃什更道齣瞭他對於上帝的態度:
  假如沒有上帝,
  人也不是什麼事都可以做。
  他仍舊是他兄弟的照顧者,
  他不能讓他的兄弟憂愁,
  說並沒有上帝。
  我們知道,對於歐洲人來說,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問,沒有瞭上帝,人怎麼辦呢?豈不是什麼都可以做瞭?歐洲人沒有宋明理學“天理”的概念,故有這樣的問題提齣。米沃什的態度看來跟孔子有點類似:即使上帝不存在,你也不能說,否則你顯得多麼殘忍啊!還是遵照傳統的儀式吧!祭神如神在就好瞭。在《不適》裏他說:
  我尊重宗教,因為在這個痛苦的地球上
  它乃是一首送葬的、撫慰人心的歌。
  對於進化論和現代科學,米沃什的態度跟上麵這首短詩《假如沒有上帝》一緻。在《科學傢們》一詩裏,他寫道:
  查爾斯·達爾文
  在公開他的——如其所說,惡魔式的理論時,
  至少有良心的痛楚。
  而他們呢?說到底,他們的觀念是這樣的:
  把老鼠隔離在不同的籠子裏。
  把人類隔離開來,把他們自己的同類
  當作遺傳學的浪費一筆畫掉,毒死他們。
  在彆的地方他也反對進化論,認為它把人拉低到動物的水平,而忘記瞭人的神性來源和道德來源(人是上帝的形象),對於現代大屠殺一類的事終究是有責任的。對於歐洲現代人來說,既然傳統的以上帝為依托的世界觀不復存在瞭,便以形形色色的人本主義和自然主義、科學主義世界觀來取而代之。納粹之種族主義、優生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最終導緻瞭將人視為物,單純從進化得失去看問題和處理問題,而使得歐洲倫理墮落,發生瞭二戰中“屠猶”這類慘無人道的種族大滅絕。
  我相信米沃什對待上帝和基督教的態度是一種現代歐洲人的矛盾、尷尬和猶豫的態度:一方麵他們的大腦告訴他們,上帝難以被證實存在;另一方麵他們的意誌告訴他們,不能沒有上帝,沒有上帝就什麼都沒有,隻有虛無瞭。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發展齣瞭一種神聖的悖論,用莊子《齊物論》中的話說,“吊詭”。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剋爾凱郭爾那裏有突齣錶現,在米沃什這裏也不例外。在《傾聽我》這首詩裏,詩人說:
  傾聽我,主啊,因為我是一個罪人,這就是說除瞭禱告我什麼也沒有。
  保護我遠離江郎纔盡和無能為力的日子。
  當無論是燕子的飛行,還是花市上的牡丹花、水仙花和鳶尾花,都不再是你榮耀的象徵。
  當我將被嘲笑者包圍,無力反駁他們的證據,記起你的任何一個奇跡。
  當我將在自己看來成為一個冒名頂替者和騙子,因我參加宗教儀式。
  當我將指責你創立瞭死亡普遍的規律。
  當我最終準備嚮虛無低頭,將塵世的生活稱作一個惡魔的雜耍。
  這就是一個眷戀著基督教傳統的現代歐洲知識分子的心腦矛盾。它終歸和純粹的無神論人文主義者不同,也跟恪守信仰不做反思的基要派不同。這是一種“吊詭”的精神生活。
  第二部分名為《塞維利奴斯神父》,是以一個自認為“沒有信仰”的神父的眼光來看終極關懷和基督教的問題。在他看來——
  人們不過是節日裏的牽綫木偶,在虛無的邊緣跳舞。
  十字架上強加給人子的摺磨
  之所以發生,不過是為瞭讓世界顯齣它的冷漠。
  在他看來,西方人滿世界地傳教,甚至乘著太空船嚮外星球傳教,但到頭來,“他(耶穌)的肉體,橫伸在恥辱柱上,/遭受著真實的摺磨,關於這我們每天都試著忘記”。很多人上教堂隻是齣於形式,是錶麵功夫:“說真的,他們又信又不信。/他們去教堂,免得有人以為他們不信神。/神父講道時他們想著硃利婭的奶頭,想著一頭大象,/想著黃油的價格,想著新幾內亞。”作為神父,塞維利奴斯雖然穿著法袍,卻並沒有底氣——
  我的長袍,屬於神父和告解者,
  恰好用來包裹我的忐忑和恐懼。
  我們是不一貫的人。
  我嫉妒群眾在世界裏的安定。
  我感到自己是一個孩子在教導成年人,
  給齣勸告像紙做的大壩對著狂暴的溪流。
  作為天主教神父,神人之間的中介,他們的工作時時要遭到信眾的懷疑(宗教改革派就取消瞭神父這一中介),飽受失業的威脅。對於神學中的難題,如三位一體、原罪,這位神父認為君士坦丁皇帝用權力乾涉教義,使得後世的人代代都要受摺磨,曆史充滿戲劇性的反諷。現代人再也不信地獄,但是來告解的人裏麵,如利奧尼亞,還是相信的(齣於良心的公平潛意識?)。
  我認為這首長詩中,最齣色的要算這麼一段:
  假若所有這些都隻是
  人類關於自己的一場夢呢?
  而我們基督徒
  隻是在一場夢裏夢見瞭我們的夢?
  詩人長期在加州工作和居住,對於東方哲學自不陌生(他編的世界詩選中選瞭大量的中國古詩),對於佛教、印度教乃至莊子的“莊周夢蝶”和“大聖夢”都不會陌生,它們所透現齣的非實在論(佛教夢幻泡影喻不用多說瞭,以商羯羅為代錶的不二論視世界為夢幻亦有傳統)對於西方神哲學實在論構成瞭很大的衝擊,引起詩人的反思。現代西方對於塵世之“變”的關注,使得西方哲學開始擺脫“永恒”理念世界而領略到“幻”的滋味,叔本華直接從印度哲學獲益,尼采則亦迴到赫拉剋利特“變”的哲學,這種潮流在詩人那裏也有鮮明的體現,如受柏格森影響的馬查多,亦對於東方哲學有所體會。米沃什無疑對這種哲學有所意識。但他仍在搖擺之中,他的情感和意誌仍舊使他感覺到需要一個實在論的上帝,以及實在論的天堂和地獄(“第二空間”),來保證在二十世紀西方備受摧殘的人的價值、尊嚴和人類生活的意義。因此,他纔會藉塞維利奴斯神父之口說:
  主啊,你的臨在是如此真實,比任何論證更有分量。
  在我頸上和我肩上,我感到你溫暖的呼吸。
  我想要忘記神學傢們創造齣來的精巧的宮殿。
  你不經營形而上學。
  這裏意誌戰勝瞭理性,雖然理性無法論證一個上帝,但是意誌和情感體會到瞭並且極其需要一個上帝。這裏“理智與情感”的衝突更加劇烈瞭。我們感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和阿廖沙的矛盾。
  第三部分是一首原文近五百行的長詩《關於神學的論文》。作者思考瞭惡的來源問題、神正論問題、原罪問題、進化論、神跡問題等。作者自認為是“一個信仰微弱的人”,“一天信,一天不信”。但是奇怪的是,他喜歡跟禱告的人們在一起,覺得溫暖,“自然,我是一個懷疑主義者。但我跟他們一起唱,/於是剋服瞭存在於/我的私人宗教和儀式宗教之間的矛盾。”這首詩是米沃什晚年寫的最長的詩之一,是對他在宗教問題上的矛盾心態、心腦衝突及解決辦法的一個嘗試。
  第四部分《學徒》是寫他的一個很有名的堂兄奧斯卡?米沃什(1877—1939),他生在波蘭但在巴黎讀完中學,後來成為一個詩人兼神秘主義哲學傢,亦曾在一戰後為爭取立陶宛獨立而齣謀劃策,並提齣過“歐洲閤眾國”的構想。他曾經在二戰發生十年之前(1929年)就預見到德國人將在波蘭和東普魯士之間的走廊地帶發動戰爭,他
  警告一場大戰正騎在末日大劫的紅馬上
  迫近,一場大戰將從格但斯剋和格丁尼亞開始。
  這裏“紅馬”的形象來自《啓示錄》6∶34,“揭開第二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就另有一匹馬齣來,是紅的,有權柄給瞭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據米沃什的研究,奧斯卡之所以預見到德國將發動戰爭,是因為他認為德國人的民主隻是膚淺的錶麵功夫(魏瑪共和國),未深及精神,不是真正的民主。也許這背後奧斯卡有他的理路——比如,德國人做不到英美的民主製度也許跟他們的整體主義的世界觀有關?或跟他們的民族主義精神太強大有關?——但是米沃什沒有提及,這就有待將來的人們的研究瞭。
  奧斯卡的一些思想(如神學異端思想,如世界有一個開端的想法,後者類似於今天的“大爆炸理論”)和作品(如關於唐璜原型、西班牙人米格爾?馬納拉的戲劇),對米沃什有很深的影響。米沃什年輕時鍾愛瑞典神秘主義哲學傢史維登堡,也與他有關。詩名《學徒》的意思來自於第八章中所說的“我不過是一個煉金術師父的學徒”,暗示作者以堂兄奧斯卡為師父,也像他的堂兄一樣,繼承瞭歐洲曆史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義派彆的精神。這首長詩原文連詩帶注,達三十頁,占瞭《第二空間》這本集子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不隻較為詳細地記敘瞭奧斯卡的生平活動、傳奇故事、創作與創見,以及米沃什本人跟奧斯卡的精神上的交織,更難得的是通過敘述米沃什傢族的曆史,摺射齣更為廣闊的立陶宛、波蘭乃至近代歐洲的曆史變遷,米沃什作為一位“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詩人和思想傢,夾敘夾議,融情感與理性於一爐,將曆史滄桑感和個人命運糅閤進同一景框(如第二章寫作者跟威尼斯的關係,數行之內就提及在那裏埋葬或待過的拜倫、布羅茨基、龐德、奧斯卡),起點就已迥異尋常詩人。
  我常常想到威尼斯,它迴鏇著就像一個音樂主題,
  從我戰前第一次到訪,
  在麗多島海灘上看到
  以德國女孩麵孔齣現的女神戴安娜,
  ……

第二空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第二空間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第二空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第二空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大師級作品

評分

看不懂另一個世界

評分

裝幀常好,有塑封,價格也還可以,值得收藏,內容還沒看,不好評價。

評分

非常好,下次還買,價格便宜些就更好瞭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評

評分

加:如今,波蘭政權掌握在共産主義政黨手中,而公民社會和文化卻由多股反對派力量(包括團結工會、大公教會以及詩人)所占據。

評分

還可以,物流挺快,東西也好

評分

是正版,很不錯,就是有點貴瞭。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第二空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